名正言順的大漢皇帝,最後皇位卻跑到了弟弟手裡

2020-12-14 百家號

名正言順的大漢皇帝,最後皇位卻跑到了弟弟手裡

漢朝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一個朝代,首先它的建立者是平民出身,以普通沒有貴族身份的人起兵反抗當時的暴秦,最後與諸侯爭戰取得天下,這也是非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次事件。而他所創立的這個漢朝,更是非常的了不得,直接成為了現在我們中國最為主體的民族稱號,可以說是流芳千世萬世了。

不過他的皇權繼承,卻一直有著不小的爭議,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個爭議也不能算是非常具有貶義的,只是由於歷史的介紹,相對來說比較模糊,我們才會產生了疑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漢朝的第二位皇帝死後,皇位為什麼會落到了他的弟弟手裡,而不是交給他的兒子。

大漢朝的第二位皇帝是開國之君的嫡長子,正是由於他有著嫡長子的身份,所以才能夠被封為太子,在皇帝死後繼任皇帝之位。而他個人也是歷史之中,並不是特別受人關照的皇帝,記載並不多。而且他自己也擁有著很多的后妃和子嗣,不過最後他的這些兒子,並沒有被當時的朝堂諸位大臣所認可,最後相反把皇位扔到了他的弟弟手裡。這也是讓大家比較疑惑的地方,咱們今天就好好的說一下。

在我們的印象裡,唐朝的老大一開始是劉邦,後來則好像就成了他的老婆管理國家,再往後便是有名的文帝和景帝,最後就成了最有名的漢武大帝。這雖然也沒有毛病,但在其中卻有一段說不清的歷史,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孝惠帝。

其實蕭惠帝才是大漢的第二任皇帝,而且他也有好多的兒子。他的這些兒子之中有兩個兒子先後在自己奶奶的扶持下成為了皇帝雖然他們兩個人成為皇帝的時間短,但也是得到了皇室還有大臣的認可的。而他們這兩位的皇位卻由於年齡小,他們並沒有多大的功勞建樹,所以被統一放到了他們的奶奶,也就是呂后身上。然而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他們兩個人雖然在之前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但是到後來他們的主心骨也是他們的靠山呂后一死,大臣和皇室便迫不及待的將孝惠帝的兒子拉了下來。不過最後坐上皇位的不是惠帝的兒子,相反是他的另外一個並不受寵的弟弟劉恆。

其實這還是源於他們對於自己權利和利益的一種擔憂。首先呂后在自己丈夫死後,由於獨得大權,便把自己的呂家的兄弟全部封上了高位。他家男人自己在的時候曾經說,絕對不能讓任何一個不是老劉家的人當諸侯王,然而自家男人意思,呂后便開始瘋狂的照顧娘家,開始讓自己娘家的兄弟侄子們成為大漢朝有名的異姓王。而正是這種瘋狂為自己娘家著想的態度,讓跟著老劉家混的這些臣子還有諸侯王們,心裡都非常的有蹊蹺。他們擔心自己的利益會得不到保證,確實事實也這樣,為了讓自己的娘家人獲得更多的封地,他們便針對這些有功之臣,削減他們的封地。

不僅如此,呂后還針對相當一部分老劉家的諸侯王,並且不斷的測試,這也是讓當時的皇室子弟特別的擔憂擔心呂后,說不定哪天就把自己的小命給取走了。當時就有一個諸侯王是齊王,他就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縱容老呂家在老劉家的天下縱橫。因此一門心思的想要起兵,匡扶正義。可是當時在中央的這些皇室,還有大臣們卻不想他作為諸侯王成為大漢朝的皇帝。一方面他的父親雖然是劉邦的兒子,但並不是嫡子,而是與一位寡婦私生的,所以在名義上就覺得他不應該成為帝國的掌舵者。其次,這位諸侯王其實是一個非常英明的人,他不僅能為能武在自己的地盤上治理的國家,也特別的英明。而當時的朝廷中的這些大臣也擔心立了這樣一位英明之主,自己的日子會不好過,倒不如選一個好上手的,才能夠保障自己的利益。

正是出於這種想法,他們為了儘快的阻止住這位有權有兵的諸侯王進京,才趕緊立了一位看上去十分好欺負的劉邦兒子當皇帝,這就是劉恆。

而劉瑩的這幾個兒子呢,一方面他們是靠著呂后才有了當皇帝的實力,另外一方面他們的年齡小,怕長大之後會對他們這些大臣有誅殺之心。再者由於年齡太小,並不能夠主持國家大事,所以他們這些大臣才不認可他作為劉盈的子嗣繼承皇位,而是選擇一個看起來年齡比較大的,能夠處理國家基本政事的皇帝。因此他們找了一個藉口說他並不是先帝的子嗣,而是淫亂後宮找來的外家人,將他們全部殺死。

相關焦點

  • 皇帝死前警告弟弟:皇位送你,別動你皇嫂!弟弟冷笑:想得美!
    皇帝死前警告弟弟:皇位送你,別動你皇嫂!弟弟冷笑:想得美! 高洋在歷史上算是一個昏君了,因為他在位時沒什麼想法,而且非常的殘暴易怒。所以這就惹來了天下百姓的抱怨和大臣們的反對,於是緊接著他就被自己的弟弟推下了皇位。
  • 當皇帝還能「孔融讓梨」?這個皇帝竟然將皇位讓給弟弟,真是奇葩
    權力對於人們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東西,因為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古代,有著強大誘惑的莫過於皇權了,當上皇帝就擁有了一切,所以很多皇室的子孫都會為了爭奪皇位弒父殺兄,例如李世民就是為了坐上皇位發動了震驚的「玄武門之變」,雍正帝也是這樣,歷史上這樣的事情還很多
  • 朱厚熜本無緣皇位,卻因明武宗無子僥倖成為皇帝
    文/撥出熟悉號碼朱厚熜本無緣皇位,卻因明武宗無子僥倖成為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本是朝廷藩王,於朝政中毫無根基,卻登基後毫不畏懼朝中重臣,他的依仗也是因先祖《皇明祖訓》與前朝皇帝遺詔合法得到皇位,並非有楊廷和等朝廷重臣擁立
  • 該皇帝對皇位無感,不好色卻娶了奶媽,沒有子嗣只好傳位弟弟
    圖:太子妃今天,我就來說一位,娶了自己奶媽的皇帝這位皇帝大家很熟悉,比較奇葩,不愛學習,也不廣納妃子,只是喜歡一心一意的做著他的木匠活>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他就是明朝的倒數第二位皇帝: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 太子將皇位讓給弟弟,弟弟成千古一帝,沒想到自己後來也成為皇帝
    中國歷史上,皇位的繼承,皇權的交接, 哪有太平的時候?幾乎都伴隨著戰爭,玄武門之變,九子奪嫡等等等等,要說比較順利的,有,就像乾隆和嘉慶,真是少之又少。,他把皇帝位子讓給了自己的弟弟,這可奇了怪了,為什麼會讓呢?
  • 想要在唐朝安穩做太子,弟弟不能叫李世民,舅舅不能叫長孫無忌
    當了太子,就相當於當上了迷你版的皇帝,可以享受各種資源的大力扶持。太子有自己獨立的官署,擁有由朝廷大臣和大學士組成的強大師資力量,有一支小規模的軍隊,在皇帝出徵或者一病不起時,還可以代理國政。李建成自身實力也不錯,頗有政治手腕,按照明面原則他是妥妥的下任皇帝無疑。問題就在於,他的競爭者李世民實力太強大了,簡直是逆天的存在,他就像是太陽,李建成在他光芒的照射下黯淡無光。李建成聯合了同母弟弟李元吉,在老爹李淵的默許下,跟李世民鬥得那叫一個風生水起。
  • 張太后:朱厚照死後做了37天代皇帝,將皇位交給朱厚熜卻遭冷落
    張太后,是武宗朱厚照的生母,也是孝宗朱祐樘唯一的妻子,同時也是大明唯一位在皇位出現空缺的情況下,代理皇帝一職的女性。不過話說回來,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訓》的規定,朱厚熜也屬於皇位的第一順序繼承人,朱厚照沒有子嗣,也沒有養嗣子在身旁,所以此時應兄終弟及,但朱厚照唯一的親弟弟朱厚煒早夭,因而也就只能在朱厚照的堂弟中找,朱厚照的爺爺朱見深生有十四個兒子,不過前兩個早夭,都無後,朱厚照的老爹是朱見深的三子,不過也就只有朱厚照這根獨苗,這也就剛好輪到朱見深四子朱祐杬的長子朱厚熜了
  • 為什麼唐中宗李顯有四個兒子,他死後,登上皇位的卻是他弟弟?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今天小編給大家來講一下為什麼唐中宗李顯有四個兒子,他去世後卻是他的弟弟李旦繼承了他的皇位。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李顯繼位。但是不長時間後,李顯被武則天廢了,改立李顯的弟弟李旦為皇帝。不長時間後,武則天又廢了李旦,自己當了皇帝。
  • 她經歷四世皇帝,饗國六十餘載,最後將帝位交到了侄子手裡
    王政君在後宮中隱忍多年,如今的皇帝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終於能揚眉吐氣了。不過,知子莫若母,劉驁的幾斤幾兩,她還是清楚的。於是,她開始大力提拔王氏家族的成員,讓他們在朝中擔任要職,輔佐皇帝,穩定政權。她的同胞哥哥王鳳做到了大司馬大將軍,其他兄弟也都一一封了侯。一時王氏家族權傾朝野,無人能及。既然有舅舅們幫忙操心,劉驁也樂得快活。
  • 唐玄宗兄弟五人,不但沒有勾心鬥角,甚至嫡長子還將皇位讓給弟弟
    以前我們講,唐代的父子兄弟關係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權力的誘惑太大了,尤其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殺了弟弟殺了10個侄,把老爸囚禁起來取得了皇位。李世民是位有功績的皇帝,但是他也開創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從他之後唐代大部分太子都沒什麼好下場,人情淡薄最是帝王家,但是也有特例。
  • 皇帝繼位都愛玩「勉為其難」的套路,他卻玩砸了,與皇位失之交臂
    溥儀當時才11歲,因此每次召見重要人物之前,幾位帝師都要告訴小皇帝,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能說。帝師陳寶琛再三叮囑:「皇上一定要答應張勳的請求……不過不要立刻答應,先推辭,最後再說,既然如此,就勉為其難吧。」這樣的把戲,如果大人不教,小孩子的確不懂。溥儀在養心殿召見了張勳。
  • 多爾袞與豪格的叔侄鬥法,卻順水推舟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
    皇太極有一個弟弟,叫做多爾袞,是個很厲害的人物,有著赫赫戰功,在軍中的威望很高。皇太極有一個嫡系長子,叫豪格,在當時是皇位的順位繼承人,也是皇太子。當然皇太極還有一個小兒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那麼為什麼豪格最後沒有繼承皇位,年僅六歲的福臨順利登基了呢?
  • 李隆基本是庶子,卻成為了唐玄宗,而皇位竟是他哥哥親手奉送
    按照古代皇位的繼承制度,嫡長子才是最適合的皇位人選。而李隆基之所以能成為後世的唐玄宗,竟是他的哥哥當時的嫡長子,親手奉送來的皇位。這位嫡長子就是李成器,說起這個名字,相信很多讀者都不認識此人。其實李成器的母親是肅明皇后,他本應該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但他卻對太子之位毫無興趣,而且他還將太子之位相讓給庶子李隆基,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是李成器求自保。
  • 為奪皇位,北齊高演殺掉先帝的兒子,最後卻連親兒子都沒保住
    北齊在神武皇帝高歡手奠定了基礎,他的兒子高洋在位的時候北齊建立。但是這個高洋也是貪戀酒色的人,整天流連於花叢酒罈之中,年紀輕輕身體就垮了。但是他的兒子高殷只有十幾歲,自己的幾個弟弟個個虎視眈眈盯著皇位,自己這個年少的兒子可咋辦呢,於是他便對自己的弟弟高演說,如果自己的兒子做皇帝不行,你就取而代之,只希望留下兒子一條性命。
  • 中國古代大統一王朝皇位更迭,有沒有能做到父子一脈傳承的呢?
    三、國祚百年的大統一王朝北宋和明朝也驚奇的相似,第二任皇帝就不是首任皇帝的兒子,叔叔還奪走了侄子的皇位。宋太祖死後,弟弟宋太宗繼位,直到南宋時皇位才回到宋太祖一系。明朝則遵循嫡長子原則,朱元璋在朱標死後確立了皇嫡長孫朱允炆為繼承人。所以北宋和明朝一開始就沒能堅持父死子繼的方式,後來雖都是太宗系的後人繼承,其實也沒有做到一脈相承。
  • 《知否知否》皇帝的兒子是怎麼死的?皇位後來傳給了誰?
    劇中老皇帝因為幼子早逝而面臨著繼承人的問題,大臣們當朝逼迫老皇帝今早冊立新皇人選,那劇中皇帝的原型是誰?兒子是怎麼死的?最後皇位又傳給了誰?北宋年間哪個皇帝沒有兒子?下面我們一起跟隨歷史了解一下吧。《知否知否》中皇帝出場的次數雖然不多,但是在開始的時候有一段劇情相信大家映像一定深刻,皇帝第一次出場就被大臣們逼迫過繼宗室儘快冊立皇位的繼承人,皇帝也是一個可憐的人,沉浸在兒子夭折的傷痛中,但依然不得不管理朝政。據悉,北宋年間確實有這麼一位皇帝,兒子早逝,最後傳位給了自己的侄子,這個皇帝就是宋仁宗趙禎。
  • 反而把皇位給弟弟?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有人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趙德秀和趙德林都早夭,所以實際上趙德昭就是長子,趙德芳就是次子。
  • 皇帝問老二你當皇帝怎麼待弟弟?老二說我殺了兒子讓老三繼位
    皇帝問老二你當皇帝怎麼待弟弟?老二說我殺了兒子讓老三繼位文丨劉叔叔眾所周知,漢族建立的王朝基本上在確定繼承人的時候,都以立嫡長子為原則。嫡長子死掉就挨個往下排,沒有子嗣基本就傳位給自己的兄弟。當然也有皇帝老子不喜歡嫡長子,喜歡其他兒子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了。唐朝初期就發生過嫡長子出事,而皇帝在剩下兩個兒子中猶豫的狀況。唐太宗貞觀十七年,當時的太子李承乾謀反,因而被廢黜。國不可一日無君,同樣儲君也不能長時間沒有,這樣會讓一些人蠢蠢欲動,幹些不好的事情。
  •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扮豬吃老虎的影帝,奠定了大漢帝國的根基
    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正是看似無所作為的漢文帝真正奠定了大漢帝國的根基。1、從天下掉下來的皇位作為劉邦庶出的第四子,劉恆非嫡非長,按理說這個天下至尊之位是與其無緣的。但是漢初發生的一系列政變,將這個與世無爭的皇子推上了皇位。
  • 《大漢王朝的三張臉譜》:讀透三代帝王 看懂大漢崛起
    光武帝像 《大漢王朝的三張臉譜》系列出版 作者飄雪樓主接受本報專訪—— 文、圖/廣州日報 記者 孫珺 大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少年天子漢武帝劉徹以及創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是大漢王朝最具代表性的三位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