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繼位都愛玩「勉為其難」的套路,他卻玩砸了,與皇位失之交臂

2020-12-13 淘歷史

1917年,辮帥張勳率辮子軍北上進京,導演了一出復闢鬧劇。張勳先向紫禁城上了一道奏摺,表示要擁戴溥儀復位聽政。末代皇帝溥儀3歲登基,6歲退位,王室成員仍住在紫禁城,受到國民政府優待。寂靜了5年之後,忽然傳來即將復闢的消息,紫禁城內上下歡騰,遺老遺少們個個喜氣洋洋。

最興奮的人當然是溥儀。像張勳這樣的大「忠臣」,皇帝當然要親自召見,何況張勳還要當面「請求」溥儀復位。按照清朝的規矩,皇帝召見大臣時,無關人員不得在場。溥儀當時才11歲,因此每次召見重要人物之前,幾位帝師都要告訴小皇帝,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能說。帝師陳寶琛再三叮囑:「皇上一定要答應張勳的請求……不過不要立刻答應,先推辭,最後再說,既然如此,就勉為其難吧。」這樣的把戲,如果大人不教,小孩子的確不懂。

溥儀在養心殿召見了張勳。張勳腦後拖著一條花白的長辮子,他先向溥儀磕頭請安,然後直奔主題:「共和不合咱們的國情,只有皇上復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心中大喜,卻沒忘記老師的教誨,知道不能這麼快答應,當即推辭道:「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張勳老奸巨猾,當然不會傻到信以為真,又將小皇帝大力誇獎一番。兩個人就這樣心照不宣,一個再三請求,一個再三推辭,總算把戲演足了。最後,溥儀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

其實,妙就妙在「勉為其難」四個字。表面文章做足了,一來表明自己大公無私,對最高權力毫無興趣;二來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退位聲明是這麼寫的:「不意七月一號張勳率領軍隊,入宮盤踞,矯發諭旨,擅更國體,違背先朝懿訓。衝入深居宮禁,莫可如何……」先是「勉為其難」,接著「莫可如何」,被人「逼」上皇帝寶座的滋味似乎很不好受,紫禁城的遺老遺少們儼然受害者,歷史的耙子只能打到張勳一人身上了。

「勉為其難」,幾乎是歷代皇帝們走馬上任前的必演劇目,演得最誇張的,當屬宋太祖趙匡胤。「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這就是「黃袍加身」的由來,趙匡胤導演這部大戲,無非是想告訴天下人:不是我趙某人無情無義,處心積慮要奪取後周的江山,實在是部將們用刀架在我的脖子上,逼得我走投無路,才被迫當了這個皇帝。演得真好!

但也有演砸了的。1643年,皇太極因病逝世,由於生前未指定皇位繼承人,皇室成員開始明爭暗鬥。雖然有繼承權的人眾多,但真正有實力爭奪皇位的只有兩個人:豪格和多爾袞。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年富力強,屢立戰功,實力最強。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雖實力稍遜,也絕非省油的燈。

在討論皇位繼承人大會上,雙方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有人提議讓多爾袞當皇帝,多爾袞見豪格虎視眈眈,自知無必勝的把握,不敢擅自答應,只好說大家再議議。馬上又有人推舉豪格。豪格見最大的對手多爾袞已主動退出,不由得暗自竊喜。有了十足的把握後,豪格反而故意謙讓起來,假裝為難道:我福少德薄,不能當此大任。」大家越推舉他,他就演得越投入,再三推辭。

豪格演得正起勁,不料多爾袞忽然提議,既然豪格高風亮節,不如讓福臨繼位。多爾袞自己不敢繼位,也不甘心讓豪格得逞,趁機提出這個折中方案,眾人紛紛表示贊同。豪格頓時傻了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6歲的福臨無意中撿了個皇帝當,他就是順治皇帝。豪格本想「勉為其難」當皇帝,不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聰明反被聰明誤,能怨誰呢?

相關焦點

  • 本來好運當上了太子,卻因一句話和皇位失之交臂
    本來好運當上了太子,卻因一句話和皇位失之交臂。今天要說的這個悲催的太子叫趙竑,他本來只是一個宗室的孩子,之所以能當上太子是因為皇帝宋寧宗沒有孩子,之前收個養子又死的早,所以才坐上的太子之位。但是吧,這人當了太子也改不了他做事愚蠢,說話不經大腦的毛病,最後也是因為一句話,本來唾手可得的皇位被人搶走。
  • 「八大鐵帽子王」中的代善為何與皇位失之交臂?小姨娘緋聞太要命
    與皇位失之交臂代善,生於公元1583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由於當時代善位列四大貝勒之首,因此也被稱為「大貝勒」,其手下掌管著兩紅旗:正紅旗、鑲紅旗。在努爾哈赤相繼處死了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和長子褚英兩位親命的繼位人後,代善因功勳卓絕、待人和善而被努爾哈赤確定為新的皇位繼承人。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他知道自己繼承皇位後痛哭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我們要知道,他的繼位一定是在他父親雍正死亡的前提下,他的父親去世了,乾隆作為人子,他不難過,卻只為他自己繼承皇位而高興,這也不正常呀!再說中國歷來是以「仁、孝」治天下,乾隆如果對他自己的父親的死活都不在意,他還怎麼做皇上?所以,在弘曆得知自己繼承大統時痛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意料之外的繼位——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的原因
    而順治帝起初考慮到自己就是六歲繼位,之後長期受制於皇叔攝政王多爾袞,幾乎坐實了傀儡的名份。如果不是多爾袞在順治七年(1650年)出獵墜馬而亡,搞不好就要把江山拱手交給這個十四叔。諸皇子們都年幼無知,如果將皇位傳給兒子,當年自己被權臣逼迫的場景極有可能重演,情況嚴重的話,社稷也將因此不穩,甚至有傾覆的可能。
  • 雍正皇帝的繼位之謎,死亡之謎
    前言「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在遺憾「上天沒能再給他500年」的嘆息下,閉上了雙眼,去追尋他最佩服的皇阿瑪順治皇帝,也去追尋他最愛的赫舍裡皇后了,偌大的大清國該交給誰呢?這大清朝的「萬裡江山」該傳給誰呢?估計他也在思考的時候,就被黑白無常給拷上了了,都不讓人把事情做完再走,估計對黑白無常也是一肚子的火。
  • 聖上表示繼位實屬勉為其難,皇帝跟掏糞工只是分工不同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他精通詩詞與音樂,擅長書法、繪畫,志趣一直在筆墨方面,是一位相當勤於學習書法的皇帝。他最初是學黃庭堅,中年學米芾,紹興七年(1137年)書的《賜嶽飛手敕》是典型的米芾筆法。後來又學「二王」,他的《賜嶽飛批劄卷》是書法風格轉向「二王」的重要標誌。他尤其喜愛《蘭亭序》,「自晉、魏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長兄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滅亡。
  • 正德皇帝駕崩,嘉靖認為自己繼位理所當然?兵部尚書:另有他人
    朱厚熜接奉詔書時,他剛為老興王守孝完,此時也顧不得了這許多,就立馬動身,趕在四月二十日早間,抵達天氣乍暖還寒的京師。朱厚熜原以為是來直接嗣皇帝位的,沒想到前來迎接的禮部官員,帶來了繼位的儀注,按照皇太子嗣位的禮儀,要求他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然後擇日登基,也就是讓朱厚熜以皇太子身份繼位。朱厚熜當然不願意,「遺詔命我嗣皇帝位,可沒說讓我以皇子的身份即位。」
  • 道光皇帝繼位以後,皇太后的親生兒子,後來結局怎麼樣了?
    道光皇帝繼位以後,皇太后的親生兒子,後來結局怎麼樣了? 這位鈕祜祿氏皇太后,對道光帝「不是親媽勝似親媽」!在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時,她完全有機會推動親子做繼位人,但卻大公無私地指定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在鴉片戰爭中辱國失地,她怒不可遏地將皇帝罵得狗血淋頭……其所作所為,不愧為女中豪傑!
  •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為何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這樣真的合適嗎?
    顯德元年,年僅五十一歲的郭威因病去世,郭威臨終前將後周的皇位傳給了養子、同時也是妻子柴氏的侄子柴榮。郭威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一個一個來說。後漢隱帝劉承祐,因郭威起兵,誅殺郭威全家郭威本來是有兩個兒子的,但在後漢第二代皇帝劉承祐繼位後,對郭威等掌握兵權的大將日漸猜疑。終於在劉承祐登基的第三年,開始對郭威等大臣開刀了,與親信李業商議,詔令誅殺郭威、王峻、王殷等人。
  • 天啟皇帝去世,崇禎為何能以皇兄身份繼承皇位?魏忠賢「神助攻」
    朱由檢五歲時,母親不幸離世,這對他幼小的心靈是一種創傷,其父朱常洛只好將他交給其他人扶養。萬曆四十八年,萬曆皇帝去世,朱常洛繼位。對朱由檢而言,父親成了天下之主,自己也從皇孫晉級為皇子,似乎離皇位更近了一步。
  • 正德皇帝死後,繼位的為何是朱厚熜?
    他父親是興獻王朱祐杬,當時還在世,假如朱厚熜不做皇帝的話,或許也只是一位藩王而已,可歷史卻選中了他作為大明帝國的繼任者,而造就這個歷史的正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內閣首輔楊廷和。 楊廷和這人不簡單,正德時代的兩個權奸——劉瑾、江彬的垮臺基本上他都是主要肇事人員。
  • 皇位正統:永樂帝朱棣為了闡明他的皇位合法性而採取的措施
    早在靖難之役時,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永樂帝,對於他的侄兒建文帝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控,來證明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他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處死了許多建文帝時期的「奸臣」,恢復了被建文帝所違背祖宗制度。以此來證明永樂帝繼承皇位是合法的。
  • 為什麼唐中宗李顯有四個兒子,他死後,登上皇位的卻是他弟弟?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今天小編給大家來講一下為什麼唐中宗李顯有四個兒子,他去世後卻是他的弟弟李旦繼承了他的皇位。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李顯繼位。但是不長時間後,李顯被武則天廢了,改立李顯的弟弟李旦為皇帝。不長時間後,武則天又廢了李旦,自己當了皇帝。
  • 皇帝問老二你當皇帝怎麼待弟弟?老二說我殺了兒子讓老三繼位
    皇帝問老二你當皇帝怎麼待弟弟?老二說我殺了兒子讓老三繼位文丨劉叔叔眾所周知,漢族建立的王朝基本上在確定繼承人的時候,都以立嫡長子為原則。嫡長子死掉就挨個往下排,沒有子嗣基本就傳位給自己的兄弟。當然也有皇帝老子不喜歡嫡長子,喜歡其他兒子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了。唐朝初期就發生過嫡長子出事,而皇帝在剩下兩個兒子中猶豫的狀況。唐太宗貞觀十七年,當時的太子李承乾謀反,因而被廢黜。國不可一日無君,同樣儲君也不能長時間沒有,這樣會讓一些人蠢蠢欲動,幹些不好的事情。
  • 他是歷史上最愛「玩」的皇帝,從小是一個「熊孩子」喜歡各種折騰
    15歲的朱厚照繼承皇位,成為了明朝第10位皇帝明仁宗。成為皇帝的朱厚照,並沒有變的多麼懂事。反而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從此徹底釋放天性。一步一步「作」上了天際。朱佑樘駕崩了,江山得由朱厚照來接盤。大臣們都勸他當皇帝,可是他並不想當。朱厚照靈機一動,當皇帝可以,但是必須滿足我幾個條件:第一,上朝與否根據天氣而定,晴朗大好天氣宜出宮遊玩不上朝。
  • 為啥歷史上開國太子基本上都不能順利繼位,或者不得善終?看完後...
    歷史上先後有7位開國太子沒能順利繼位,3位雖做了皇帝也沒有善終。出現這樣的情況,說白了還是因為誘人的皇位。為了那把「龍椅」,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貪戀皇位,苦苦等待的開國太子沒了「耐心」,能力超群的皇子背後捅刀,強勢「娘娘」獨攬大權,當權大臣離心離德。開國太子如果還不低調,可能稀裡糊塗的就成了別人的「刀下鬼」。
  • 康熙帝的兄長——放棄皇位,願為賢王的裕親王愛新覺羅·福全
    董鄂妃的離世給順治帝帶來巨大的打擊,皇帝萬念俱灰,身體也開始每況愈下。有感自己時日無多的皇帝開始考慮繼位之人,順治帝的諸子中年齡稍長的有三人(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燁,皇五子常寧)。順治帝決定在他們之中挑選一個繼承皇位,於是就有了這樣的一幕,年僅八歲的福全被順治帝召來身邊,順治帝問自己這個最年長的兒子道:「你有什麼志向,長大想做什麼?」出乎意料的是,福全竟然答道:「兒臣願為賢王」。
  • 元朝皇位更迭頻繁,為何皇位傳承如此混亂?
    這樣,乃馬真死後,窩闊臺的幼子貴由順理成章的繼位。然而貴由是個短命鬼,他死後,他的妻子斡兀立·海迷失在拔都等貴族支持下臨朝稱制,史稱欽淑皇后,又叫海迷失後。海山死後,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但是同宋太宗一樣,愛育黎拔力八達沒有履行諾言,而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元英宗碩德八剌。碩德八剌繼位後發生了其兄長兀都思不花的叛亂,碩德八剌平定叛亂並處死了他。
  • 嘉慶繼位後,乾隆為什麼讓他去跪拜一個9歲小孩的墓?
    乾隆在位60年後,以「不能逾越康熙」為由,把皇位提前傳給了兒子永琰,即為嘉慶帝。但乾隆仍舊繼續訓政,嘉慶身為皇帝,其實幹的是皇太子的活。嘉慶即位後,乾隆讓嘉慶跪拜9歲小孩的墓,嘉慶不去,聽到6個字後嘉慶願往。都說嘉慶繼位後的前4年憋屈,憋屈到什麼地步呢,小編舉幾個例子。其一,他這個皇帝住在嘉親王府,並不住在皇宮,因為皇宮是他爹乾隆在住著,他不能急著搬進去。
  • 李隆基,他是怎樣奪得皇位的,成為皇帝的他又做了哪些事情
    武則天在去世之後繼承皇位的就是曾經的唐中中其實他是一個非常懦弱無能的人,因為他的懦弱導致朝廷當中大多數的權利全部都到了皇后以及公主的手中,而當時讓他恢復皇位的功臣全部都被罷了官,皇后,她也是效仿之前武則天的一些做法,讓他身邊的人全部都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