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歷史上開國太子基本上都不能順利繼位,或者不得善終?看完後...

2020-12-18 騰訊網

歷史上先後有7位開國太子沒能順利繼位,3位雖做了皇帝也沒有善終。出現這樣的情況,說白了還是因為誘人的皇位。為了那把「龍椅」,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貪戀皇位,苦苦等待的開國太子沒了「耐心」,能力超群的皇子背後捅刀,強勢「娘娘」獨攬大權,當權大臣離心離德。開國太子如果還不低調,可能稀裡糊塗的就成了別人的「刀下鬼」。別說順利繼位,保命都難!

英明神武開國皇帝貪戀皇位

老子南徵北戰,提著腦袋過日子,才打下來江山,好日子還沒有過癮,我要長生不老,永遠做皇帝。秦始皇嬴政就是典型的代表。

秦始皇贏政(前259年—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13歲繼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指揮大軍滅六國統一天下,設郡縣加強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和文字,修長城滅匈奴,自認為徳兼三皇,功蓋五帝,自稱皇帝。

秦始皇嬴政

歷經幾千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終於由贏政完成了大一統。面對列祖列宗,他露出了巨大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在朝廷上也顯示了蔑視一切的王道和霸氣。他事必躬親,日夜操勞,同時他也惶惶不安,懷疑別人覬覦皇位,他享受萬民擁戴的感覺,於是他追求長生不老,期望永享皇帝榮光。

致使他看好的長子扶蘇(他的情況下文具體講),一直沒有被立為太子,秦始皇死後扶蘇不但沒能繼位,還被迫自刎而死。

野心的皇子(皇叔)背後捅刀

唐高祖李淵的太子李建成禮賢下士,溫文爾雅。父親帶兵出徵,他駐守河東老家,備軍糧供兵器協調各方,打理的井井有條,深得李淵信任。

李淵也精心培養他,作為嫡長子繼承皇位也是順理成章。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當做著皇帝夢的時候,沒有躲過自己親弟弟李世民的一箭,命喪玄武門。當然李世民做了皇帝後,歷經圖志,虛心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歷史是無法改變的,誰又能說李建成不會是個好皇帝呢?

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

相對於唐太子李建成,宋朝開國「太子」趙徳昭就更尷尬了。太祖皇帝趙匡胤「陳橋驛兵變」,在弟弟趙匡義及一些手下的擁戴下,黃袍加身做了大宋皇帝。趙徳昭是最年長的兒子,也是名義上的「太子」。

宋太祖在位時,趙徳昭年幼,而皇叔趙光義有擁立之功,戰功卓著,深得信任。於是趙匡胤駕崩時,有了歷史上的「燭光斧影」之謎,皇叔趙光義當了皇帝。三年後,趙徳昭自殺身亡,終年 二十九歲。

宋朝「太子」趙徳昭

苦苦等待的開國太子沒了「耐心」

作為太子,位置是很尷尬的。表現突出了,老皇帝會認為你等不及了;你太低調了,感覺你能力差。這個尺度,需要好好拿捏。

《隋書》中有「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從中可以看出隋朝太子楊勇好學向上,性格寬厚,可是他有個毛病「好色」。

歷史上說,說楊勇「性奢華,多內寵」,也就是說比較高調,生活奢侈,妻妾較多,而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媽最討厭奢靡不會,結果被廢。如果再忍幾年,說不定就沒什麼隋煬帝了。楊廣繼位後,假借文帝詔書賜死楊勇,其子全部被流放,後來也全部被害死。

隋朝太子楊勇

強勢「娘娘」大權獨攬

開國之君不好做,國家剛剛建立,百廢待興,考慮的事比較多,後宮的事操心的就少了,就給了「娘娘們」可乘之機。

漢高祖劉邦死後,兒子劉盈繼位。劉盈性格懦弱,並沒有什麼實權,而是老媽呂后專權。在廁所,看到戚夫人被自己心狠手辣的老媽殘害成「人彘」後,內心惶惶,解酒消愁,最後鬱悶而死,死時年近24歲。

漢朝開國太子劉盈

還有歷史上說出「何不食肉糜」的晉朝傻皇帝——司馬衷,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太子。在位時皇后賈南風把持朝政,任內發生了「八王之亂」,在位無一日安寧,最後也被人毒殺而死。

當權大臣離心離德

每個皇子後面都有自己的團隊,還必須有些支持的力量,太子也不例外。

扶蘇(前241年—前210年),嬴姓,名扶蘇,又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是秦朝統一來比較有遠見的一個政治人物。

他主張天下初定,國家百廢待興,反對「焚書坑儒」 ,主張修養生息,與秦始皇的強勢主張不一致,認為他懦弱,派他去邊境監軍鍛鍊。

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繼位執政,對自己不利,便偽造詔書,扶持胡亥當了皇帝,逼迫扶蘇自刎而死。

秦朝「太子」扶蘇

中國歷史五千年,開國太子不能善終,始終是個歷史之謎。爭來爭去其實就是為了人人嚮往的「龍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相關焦點

  • 古代最憋屈太子,逍遙10年卻死活不肯繼位,後被父皇打暈抬上龍椅
    在歷史上,皇權作為至高無上的存在,受到了不少人的窺視,而就連最緊密的親人之間,也容易發生爭端,骨肉相殘,兄弟反目的事情,可以說是大有人在,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卻成為了一個例外,比如宋徽宗、宋高宗和宋孝宗,三個皇帝,到了晚年就急不可耐的將皇位拱手讓人,自己則躲到一邊享清福去了。
  • 唐朝初期有功臣三十多位,為什麼近一半人都不得善終?
    但這三十多名中,不得善終(後)的竟有十五六名: 首當其衝的就是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的趙公長孫無忌——作為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兄,自幼與李世民為友,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的密友,因後來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 真實歷史上的唐高宗,一點兒都不簡單!
    其實提及唐朝的歷史,最廣為人知的一定是「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亦或者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很不巧,唐高宗李治就夾在這兩位皇帝中間。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唐朝的發展可以說是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
  • 大清歷史懸案!雍正皇帝的繼位之謎,死亡之謎
    雍正皇帝畫像而我們今天的主角雍正皇帝卻兩邊都不沾,母親是德妃烏雅氏,出身低微,也不怎麼受康熙皇帝的待見,所以便不能給雍正皇帝帶來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此外,清初時後宮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胤禛滿月後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
  • 歷史上誰的父親和兒子都是皇帝,而本人卻不是皇帝?
    不過,在歷史上,卻有一些人自己不是皇帝,父親和兒子卻都當了皇帝,這是比較罕見的情況。一首先,明朝第一位太子——朱標,就屬於這一情況。朱標(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一個兒子,母親為孝慈高皇后馬秀英。
  • 真實歷史上的唐高宗一點也不簡單
    或者說是非常怕老婆的,因為武則天將李治治得服服帖帖。最終武則天建立了武周,這一切都與李治有很大的關係。當時李治上朝,武則天是坐在旁邊的,這在歷史上可是絕無僅有的。正是這一時期的歷練,讓武則天有了治理朝政的經驗。李治在唐朝時期,與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一樣,他們的存在感都是非常低的。前有千古一帝李世民,後有女皇武則天。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他知道自己繼承皇位後痛哭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我們要知道,他的繼位一定是在他父親雍正死亡的前提下,他的父親去世了,乾隆作為人子,他不難過,卻只為他自己繼承皇位而高興,這也不正常呀!再說中國歷來是以「仁、孝」治天下,乾隆如果對他自己的父親的死活都不在意,他還怎麼做皇上?所以,在弘曆得知自己繼承大統時痛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朱元璋稱帝後殺了多少功臣?夷三族是常事,這2人最不該殺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到新的王朝建立或者新的皇帝登基,總是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要麼跟在皇帝身邊出生入死建立功勳要麼擁力新的皇帝繼位,一般情況下這類人在新皇登基以後都很被器重,畢竟沒有這幫人皇位也不會坐得安穩。他們有的是和皇帝從小長大的兄弟,有的是因為和皇帝一樣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走到一起,但是這些人最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和打壓。
  • 西漢開國八王與明朝開國六王下場分別如何,不比不知道
    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身邊必定都有一幫得力的大將和出眾的謀士,一旦時局穩定必定要大肆封賞功臣,西漢時劉邦分封了八個異姓王,明朝時朱元璋追封了六個異姓王,他們的下場到底如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公元前202年正月,劉邦即皇帝位於汜水,國號「漢」,中國歷史上最為矚目的一個大帝國誕生了。
  • 清河王劉慶是歷史上最幸運的廢太子,沒有之一
    劉慶剛出生時,他的親娘宋貴人和她的妹妹,也就是劉慶的小姨,都很受章帝的寵幸,但受寵也不全是好事,章帝的皇后竇氏就很不舒服,常常在章帝跟前拼命詆毀劉慶和他娘他小姨。章帝這男人耳根軟,禁不住挑撥,一來二去的,竟然對自己三四歲的兒子有了看法,三年後,劉慶被廢為清河王。劉慶他娘和他小姨也被迫自殺,據說下手的就是改進了造紙術的蔡倫。
  • 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秦國和楚國的開國君主不用說了,那都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晉國的開國君主是唐叔虞,周武王的兒子,身份夠尊貴。但唐叔虞的母親叫邑姜,正是姜子牙的女兒。換言之,齊國開國君主姜子牙是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的外公。收拾完魯國之後,齊襄公又準備朝鄭國下手。鄭國也有過輝煌歷史,當初鄭莊公在位的時候,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蒸蒸日上,史學界稱之為「莊公小霸」。
  • 【歷史人物】戰國四君子
    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註: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齊之孟嘗君 即田文。又稱文子、薛文、薛公。戰國時齊國人。靖郭君田嬰子。後得父賞識令主持家務,廣羅賓客,名聲聞於諸侯。父死襲封於薛(今山東滕州南)。食客數千人,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乃至雞鳴狗盜之徒,無貧貴賤,皆招致之。
  • 新君繼位殺前代功臣是慣例,為何秦國越殺越強,六國卻無限衰弱?
    這是因為新君繼位殺前代功臣是慣例,那麼為何秦國越殺越強,六國卻無限衰弱?秦國新君繼位後必做的1件事是什麼?當屬斬殺或驅逐前代功臣無疑!秦惠文王車裂了功臣商鞅。只是可惜,一代奇才呂不韋也逃脫不了不得善終的宿命,秦王政小的時候,雖然拿這位仲父無可奈何,但是一旦自己親政,立即就拿呂不韋開刀,借著嫪毐亂政,順道把呂不韋也給處理了。單單剝奪了呂不韋的權力和把他打發到封地還不能罷休,最後一杯毒酒賜死呂不韋才算了事。
  • 大明風華:太子朱高幟又老又笨,朱棣為何不廢黜他?
    大型古裝宮廷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中身材肥胖,略帶萌點的太子爺獲得不少網友的關注,甚至被明史迷吐槽將歷史上的朱高熾演活了。 而徐皇后則是開國元老徐達的長女,將門虎女,同樣有一股豁達之氣。
  • 朱元璋為何沒有傳位給兒子朱棣,而立朱標的兒子為太子的真實原因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在元末期間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打下了大明江山,建立了明朝朱氏政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朱元璋是一個媲美秦始皇、漢武帝的千古一帝。而在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這個難題又再次回來。在此期間,朱元璋曾說四皇子朱棣,有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他原本是有意於朱棣,因為四皇子朱棣確實在眾皇子出眾,非常能幹又才華。但當朱元璋向大臣們商討的時候,大臣卻提出,如立四皇子為太子,那麼將二皇子、三皇會怎麼想?一旦因為太子之位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
  • 趙匡胤明明有兒子,為何就不立兒子為太子?反而把皇位給弟弟?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有人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趙德秀和趙德林都早夭,所以實際上趙德昭就是長子,趙德芳就是次子。
  • 乾隆選繼位人,為什麼不立德才兼備的永瑆,卻傳位平庸的嘉慶?
    歷史上,乾隆後宮中的大贏家是令妃,即電視劇《延禧攻略》裡的魏瓔珞,不但自己深得乾隆的寵愛,是為乾隆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而且兒子永琰還繼承了大清皇位,即嘉慶帝。但令妃雖贏了,清朝卻沒贏。只要祖宗說過或做過的,他都依樣畫葫蘆地執行貫徹,祖宗沒提過的,那他就不去做不去想。嘉慶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和珅造成的,因而乾隆一死,他就誅殺了和珅。然而事與願違,死一個和珅,並不能扭轉清朝逐步衰弱的局面。他只看得到表象,看不到實際根源。
  • 歷史上最後一個太子,因偷看父親一眼,下半生境遇悲慘
    兩個時辰後,皇后因難產而死。此時的滿族人受漢化影響加深,開始認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繼承制度,再加上皇后與康熙的感情很深,因此,等到這個孩子剛剛滿周歲,康熙就迫不及待的將他立為皇太子。在冊立大典上,康熙下詔稱: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
  • 太子中風癱瘓在床26年,聽聞父皇駕崩,當即站起來登基
    唐朝是古代歷史中的一個巔峰時期,實力強盛,因而也被人們稱為盛唐。雖然唐朝確為盛世,但因太宗皇帝弒兄登基,所以唐朝的皇權爭奪一直以來都十分激烈,唐朝皇位繼承也很少遵循嫡長子繼承制(太子繼承),故而即便當上太子,能順理成章繼位的也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