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好運當上了太子,卻因一句話和皇位失之交臂

2020-12-11 視覺風

本來好運當上了太子,卻因一句話和皇位失之交臂。

今天要說的這個悲催的太子叫趙竑,他本來只是一個宗室的孩子,之所以能當上太子是因為皇帝宋寧宗沒有孩子,之前收個養子又死的早,所以才坐上的太子之位。但是吧,這人當了太子也改不了他做事愚蠢,說話不經大腦的毛病,最後也是因為一句話,本來唾手可得的皇位被人搶走。

在宋寧宗在位的時候,史彌遠就是權傾朝野的丞相了,作為一個有遠見的權臣,肯定要先看看將來的皇帝是個什麼樣的,就派了一個美人去太子府給他做間諜,這個美人靠著美貌和溫柔很快就把趙竑迷住了,趙竑本來就是個沒分寸的,被美人一迷就更是腦袋昏了,直接就說丞相一直把持著朝政,自己這個太子反而沒什麼權力,等他當了皇帝,一定要把史彌遠罷官,還要把他流放。

這話其實就是趙竑沒事抱怨抱怨,但是沒想到卻被這個間諜聽了去,史彌遠知道之後,就開始針對這個不安分的太子了。而且既然太子都說了容不下他,史彌遠自然要另尋出路,然後趙昀就被他看上了,但是趙昀一直沒有給他回應。

等到宋寧宗一死,皇帝的位置就空出來了,趙竑想著自己馬上就是皇帝了,就在家裡等著讓他繼位的詔書來,但是沒想到這個時候史彌遠直接讓人把趙昀帶來了,在宋寧宗面前行禮之後,就當上了皇帝,而這個時候的趙竑還在家裡等著詔書呢。

等趙竑終於收到消息,急忙跑去皇宮才等到了宣旨的太監,但是聽完聖旨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是繼承人了,現在的皇帝是趙昀。而趙竑又是個沒本事的,只能眼睜睜看著本來屬於自己的皇位被他人奪走。

雖然趙竑是放棄皇位了,但是史彌遠還是不打算就這麼放過他,之後又假傳聖旨,讓趙竑去死,之後的朝廷就再沒有什麼人敢和他作對了,而趙昀當了皇帝也只能成為史彌遠的傀儡,沒有什麼權力。

相關焦點

  • 太子本就該繼承皇位,不需爭搶,為何還有太子謀反?
    太子是要繼承皇位的,長大後要代替他的父親料理國家,到了後來古人發現,並不是每個太子都有繼承皇位的天分,到了後來人們就商議修改了政策,皇帝要和各位諸侯大人商量繼承人的人選,這時被選上的繼承人才被稱為太子,就不只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為太子,這時宮中的鬥爭便為了皇權而增加了。
  • 此人年紀輕輕就是太子,鬍子白了仍未登基,於是對父皇說了一句話
    雖然太子作為王朝接班人,其身份誰也不敢輕視,然而太子在登基之前,即使謹小慎微,也難保哪天就因為風言風語而與儲君之位失之交臂。在歷史長河之中,甚至不乏眼看就要登基,卻被小人誹謗致死的儲君,比如漢武帝時戾太子劉據,就因酷吏一句誹謗之語而亡命天涯,最終自殺身亡。可以說,要想穩坐儲君之位並非易事,每時每刻都得如履薄冰,謹慎應對朝中諸事。
  • 「八大鐵帽子王」中的代善為何與皇位失之交臂?小姨娘緋聞太要命
    與皇位失之交臂代善,生於公元1583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由於當時代善位列四大貝勒之首,因此也被稱為「大貝勒」,其手下掌管著兩紅旗:正紅旗、鑲紅旗。在努爾哈赤相繼處死了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和長子褚英兩位親命的繼位人後,代善因功勳卓絕、待人和善而被努爾哈赤確定為新的皇位繼承人。
  • 劉榮本來是太子,又沒什麼過錯,因為母親被漢景帝廢了太子之位
    漢景帝的皇后本來是薄皇后,薄皇后被廢之後,漢景帝獨寵慄姬,慄姬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生了皇長子劉榮,漢景帝初為人父、大喜過望,對慄姬也越發寵愛,慄姬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後宮當中無人與之匹敵。原來劉嫖心眼很小,而且還是醋罈子,因為宮裡不少妃嬪都是靠著劉嫖,才能得到景帝的寵愛,慄姬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慄姬非常怨恨劉嫖,一點面子都不給,直接拒絕劉榮和劉嫖結親。劉嫖非常生氣,心裡暗暗的說:慄姬給你臉不要臉,我提出和你結兒女親家是給你面子,你以為你兒子一定能繼承皇位嗎?只要有我在,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 此人的一句話,讓劉邦的孫子劉襄和皇位失之交臂!
    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劉襄沒能繼承皇位,皇冠反而落到了被動的代王劉恆頭上。按禮說,劉襄在剷除諸呂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勞,他應該是最應該立為皇帝的,但是為何大臣們卻不立他呢?對於周勃陳平來說,應該最想去扶持相對於弱勢的皇帝吧!而代王劉恆就是最好的人選。
  • 本來該嫡長子李成器當太子,他為何要讓位給庶出的李隆基
    如果李成器不識相,把這個太子接過來當,他必然會和李隆基發生衝突。結果,他必然將是李建成那樣的命運。李成器還想多活兩年,所以要讓。武則天四個親兒子,李弘、李賢都先後被封為太子,卻都莫名其妙去世了。李顯不但被封為太子,後來還當了皇帝。可是,他當太子的時候日子過得很慘,當了皇帝以後,還被自己最親近的妻子和女兒給毒死。不過,李旦不一樣,他連讓了兩回皇帝,一讓武則天,二讓李顯,他卻活得很不錯。而且讓來讓去,最後皇位還又回到了他手裡。
  • 太子李承乾被廢後,他本已勝券在握,卻因一句話讓李世民改立他人
    在在唐朝貞觀中期,所有人都以為未來的皇帝就會是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間產生,沒有人會懷疑有人能有實力和他二人爭奪這個儲君的位置。但是,漸漸人們覺得這個儲君的位置馬上就不會是太子李承乾的了,因為他是個瘸子。但是這並沒有讓李世民覺得這個兒子做不成未來的皇帝甚至多次重申李承乾永遠都會是大唐的太子。
  • 皇位傳承由父死子繼變成兄終弟及,趙匡胤說:寶寶心裡苦啊
    按照正常情況來講,宋太祖趙匡胤死後皇位應該傳位於自己的孩子,父死子繼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但現實情況卻是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帝位,他的孩子與皇位失之交臂,這是為何呢?昭憲太后聽完說出了她真實的意圖,她說:你能得到天下完全是因為後周主幼,若是後周有德高望重的年長君主,天下就不是你的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再次出現,我希望你能把皇位傳給你弟弟。
  • 比劉邦創業更晚的皇帝,被兒子黑的沒有存在感,因一句話化解危機
    從太原造反到建立唐朝僅6個月就登上了皇位,其人怎麼可能只是個碌碌無為之人。李淵手腕靈活,他對投降的「賊眾」多「引置左右」,收編到自己身邊;李淵性格老成持重且能團結上下,畢竟舊唐書寫著「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而且對於李世民,在關鍵時刻仍然保持應有的信任。
  • 太子兩次被廢,為皇位眾阿哥機關算盡,請看九子奪嫡背後的故事
    太子兩次被廢,為皇位眾阿哥機關算盡,請看九子奪嫡背後的故事 2020-12-09
  • 漢景帝的愚蠢妃子,因拒絕公主的橄欖枝,導致兒子失去皇位
    宮鬥在歷史上由來已久,由於參與宮鬥者的地位的特殊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政治上的影響。比如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他登上皇位就有宮鬥的色彩。本來太子的位置並不是漢武帝,因為太子的母親慄姬因為嫉妒,拒絕館陶公主的橄欖枝,才失去了太子之位。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歷史上最後一個太子,因偷看父親一眼,下半生境遇悲慘
    兩個時辰後,皇后因難產而死。此時的滿族人受漢化影響加深,開始認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繼承制度,再加上皇后與康熙的感情很深,因此,等到這個孩子剛剛滿周歲,康熙就迫不及待的將他立為皇太子。在冊立大典上,康熙下詔稱: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
  • 唐朝有這麼一位太子,因「中風」臥病不起,聽父親駕崩就生龍活虎
    在唐朝的時候,有這麼一位太子,他當了20多年的儲君,終於登上了帝位,但是卻在宦官的逼迫之下,不得已的將自己皇位傳給兒子,而他卻成為了太上皇,才僅僅做了幾個月的帝王,今天說的便是唐順宗李誦,然而在古代那種至高無限的皇位卻充滿了不少的誘惑,大部分的人為了這個皇位不惜殺害自己的同胞和手足兄弟
  • 他八歲議政深得皇帝看重,失去雙親愈發堅強,卻因她而放棄皇位
    據說在多爾袞年僅八所之時他就得到了皇帝的旨意可以在朝廷上與那些大臣一同商議朝政,從小被皇帝看重和培養著。一位年僅八歲的他怎麼能夠與那些大臣商議朝事,如果是普通人想必連字都認不全吧,但多爾袞就有這個本領,不僅可以在朝廷上與那些大臣商議朝事甚至還對朝局的分析非常的準確。或許這就是身在皇室的一個益處了,可以從小擁有如此超前的培養。
  • 盤點日本歷史上那些不可思議的皇位繼承制度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不僅體現在時間上的反覆,還有空間上的重合。這個發生在日本土地上,幾乎與中國靖難之役完美吻合的故事,是日本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內亂——壬申之亂。以至於在天武天皇因病無法繼續朝政之時,太子尚且無法獨當一面,只能將「天下之事,不問大小,悉啟於皇后及皇太子」。天武天皇死後,太子也無法立刻繼位,而由皇后「臨朝稱制」。同時,曾經得到的寵愛也為大津皇子帶來了殺身之禍。在天武天皇殯宮禮儀開始後不久,大津皇子被告發謀反,被捕賜死。
  • 古代中國奉行嫡長子繼承制,為何真正繼承皇位的嫡長子少之又少?
    帝王之所以三宮六院,娶這麼多妻子,滿足私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開花結果,生兒育女,可即便如此,在中國歷史上,也不乏像漢昭帝劉弗陵這樣的無子之君,宋仁宗趙禎!理由2:皇帝命太長,要熬死太子!太子早於皇帝而死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比如曾經勸諫朱元璋少殺太子,本來朱元璋在朱標的勸諫下,已決定不殺功臣,結果在朱元璋64歲時,30歲的朱標卻得病而死,朱元璋白髮蒼蒼,肝腸寸斷,痛哭流涕,決定將皇位傳給他15歲的嫡長孫朱允文!要想讓小孫子舒服地當皇帝,朱元璋再一次舉起屠刀,光是一次藍玉案,就殺了一萬多人!
  • 想要在唐朝安穩做太子,弟弟不能叫李世民,舅舅不能叫長孫無忌
    放眼望去,在歷史上,太子似乎是個不錯的職業。當了太子,就相當於當上了迷你版的皇帝,可以享受各種資源的大力扶持。太子有自己獨立的官署,擁有由朝廷大臣和大學士組成的強大師資力量,有一支小規模的軍隊,在皇帝出徵或者一病不起時,還可以代理國政。
  • 三次被推上皇位,又三次主動讓賢,封號和本人一樣睿智
    在歷史上發生過這樣一件趣事,有這樣一個人當上皇帝又讓出皇位反覆兩次,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武則天的四兒子李睿,接下來就講講他當皇帝的坎坷之路的故事。當時唐高宗還沒去世,在他上位之前他的哥哥被廢,接著兩個哥哥被廢賜死,他看著自己的哥哥的遭遇,在武則天面前都恭恭敬敬的。
  • 這個皇帝竟然將皇位讓給弟弟,真是奇葩
    權力對於人們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東西,因為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古代,有著強大誘惑的莫過於皇權了,當上皇帝就擁有了一切,所以很多皇室的子孫都會為了爭奪皇位弒父殺兄,例如李世民就是為了坐上皇位發動了震驚的「玄武門之變」,雍正帝也是這樣,歷史上這樣的事情還很多
  • 他本是太子,卻主動讓賢,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皇帝
    在唐朝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太子,他本來是太子,理應繼承皇位,但他卻主動讓賢,將皇位讓給弟弟。原來這位太子認為弟弟比他有才華,應該把皇位讓給弟弟坐,結果他這一讓,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為皇帝,一生享盡富貴榮華。這個聰明的太子叫李憲,他是李旦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