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年紀輕輕就是太子,鬍子白了仍未登基,於是對父皇說了一句話

2020-12-13 趣觀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讀者上午好!子淵之前曾介紹過不少宋代帝王軼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宋光宗鮮為人知的登基方法。

▲宋朝太子劇照

縱觀歷朝歷代,皇帝不好當,太子更是高危職業。雖然太子作為王朝接班人,其身份誰也不敢輕視,然而太子在登基之前,即使謹小慎微,也難保哪天就因為風言風語而與儲君之位失之交臂。在歷史長河之中,甚至不乏眼看就要登基,卻被小人誹謗致死的儲君,比如漢武帝時戾太子劉據,就因酷吏一句誹謗之語而亡命天涯,最終自殺身亡。可以說,要想穩坐儲君之位並非易事,每時每刻都得如履薄冰,謹慎應對朝中諸事。然而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太子主動向當朝皇帝索要帝位,比如唐太宗朝太子李承乾,但要論索取帝位最奇葩的,還要屬宋光宗趙惇。

▲宋孝宗趙昚畫像

宋光宗趙惇,乃是宋孝宗趙昚三子,本來太子之位是孝宗嫡長子趙愭的,可惜趙愭二十三歲時便不幸病逝,孝宗悲痛之下,對朝臣提議的再立太子之事並不關心。五年後,在大臣們的不斷催促下,孝宗才逐漸從喪子悲痛中走了出來,三皇子趙惇也趁著這段時間在南宋朝堂上脫穎而出,獲得朝臣支持而成為新任皇太子。趙惇被立為儲君之時年僅24歲,其父宋孝宗雖然剛剛年過44歲,正值壯年,但由於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普遍不長,年輕氣盛的新太子趙惇本以為自己在數年內就能熬死老爸以登基稱帝。

▲宋朝官員劇照

誰知宋孝宗和宋高宗一樣是長壽皇帝,趙惇在儲君之位上一待就是18年,在這漫長18年間,趙惇無時不刻不在防備其他皇子或者朝臣射來的冷箭。為避免夜長夢多而丟失帝位,已過不惑之年的趙惇決定做點兒什麼,逼迫宋孝宗提前將皇位傳給自己。為此,苦等十餘載的趙惇入宮面見宋孝宗,用十分惋惜地語氣對孝宗說道:「前幾日,朝中大臣給兒子我送來了染髮劑,我這才發現自己的鬍子與鬢角都已經斑白了,對於這一禮物,我是想用卻不敢用啊!」在儲君之位上待過的宋孝宗,自然聽懂了趙惇的言外之意,不過身為帝王的他卻並未將其當做一回事,甚至還打趣地對趙惇說,鬍子鬢角斑白是因為他忙於政事、辛勤為國,可千萬不能染黑了,這可是太子辛苦監國的象徵。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

聽完孝宗的回答後,趙惇明白父皇是在和自己打太極,雖然他明白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但就是不肯提前下來,趙惇對父親這一做法很是無奈。其實,宋孝宗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在他當太子的時候,所面臨的情況與趙惇極為相似,當時在位的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壽皇帝——宋高宗趙構。趙構都是晚年當皇帝當膩了,才把皇位禪位給宋孝宗的。好在宋孝宗沒有趙構那麼強勢,心知趙惇耐性將盡的宋孝宗在自己六十二歲生日過後,便將皇位早早地給了趙惇。

▲宋光宗趙惇畫像

趙惇雖如願以償地順利登基,不過卻對孝宗積怨已久,改元不久便對太上皇展開報復,不僅不按時向孝宗請安,還將自己之前孝敬給父親的珍寶搶回來打碎。直到孝宗病逝,趙惇都沒有表現出一個兒子該有的孝敬,整整五年之中,趙惇只探望過孝宗兩次,這種違背孝道的行為著實有些過分。要知道,歷史上有著許多太子還沒來得及登基就命喪黃泉了,父子不和只會令朝臣百姓看皇室笑話,給自己添堵罷了。

參考文獻:

《宋史·本紀第三十六·光宗紀》《四朝見聞錄》

相關焦點

  • 此人貴為太子,當26年儲君卻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意外站了起來
    歷史上有很多太子,還沒有來得及繼承皇位,就被自己的父親給熬死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雖然沒有被自己的父親熬死,但是卻整整當了26年的太子才繼承了皇位。而且只做了一年皇帝之後就病死了。此人便是李誦,說起來他能夠繼位還真是不容易。
  • 太子中風癱瘓在床26年,聽聞父皇駕崩,當即站起來登基
    雖然唐朝確為盛世,但因太宗皇帝弒兄登基,所以唐朝的皇權爭奪一直以來都十分激烈,唐朝皇位繼承也很少遵循嫡長子繼承制(太子繼承),故而即便當上太子,能順理成章繼位的也寥寥無幾。唐順宗李誦能夠在父親唐德宗駕崩後順利繼承皇位,也算是有些幸運。鮮為人知的是,李誦為這一刻等了整整二十六年。唐德宗李适生於開元盛世,曾領兵平定「安史之亂」,在38歲那年,終於執掌天下。
  • 此人當了26年太子,中風癱瘓在床,得知父皇去世,竟馬上站起來了
    朝政一亂,李誦的這個太子也就不好當了,其他的皇子開始爭奪李誦的太子之位。 雖然年老的李适變得昏庸了,但是對自己的兒子李誦還是非常信任的,並沒有廢除太子另立儲君的想法。長期的精神壓力影響了李誦的健康,在貞元二十年的九月,向來身體健康的他突然中風,從此臥床不起。
  • 124:太子哈哈笑:人不風流枉少年,我要麼不娶,要娶就娶三個妃子
    皇帝嘆了口氣:「孩子,父皇老了,處理起朝政來也有些力不從心,你該振作起精神來,助父皇的一臂之力。你年紀不小了,也該娶妻生子啦!脫木郡王的女兒和你情投意合,父皇替你作主娶她作太子妃吧!」蒙皇拈著山羊鬍子笑眯眯道:「你能想通了甚好,父皇什麼都應承你。下月十五號是黃道吉日,宜嫁娶,父皇就在那天幫你把喜事辦了。」皇帝的一句話,就決定了三個貴族女子的命運。脫木郡王府邸,森嚴威武,富麗堂皇。脫木郡王正和女兒在花團錦集的客廳裡閒聊。
  • 此人本是大唐儲君,苦等多年後中風癱瘓,父皇一去世立馬站起來
    今天子淵給大家介紹一位唐朝悲催太子的故事——此人從被冊封為太子到真正成為皇帝,足足等待了二十六年時間,然而即位不到一年,就把皇位傳給兒子,做了太上皇。因此唐朝的皇位繼承很少遵循嫡長子繼承制,太子即位的案例更是不多。唐順宗李誦儘管等了二十六年才登基為帝,但好歹也算是當過皇帝的人,相比大多數唐朝太子而言,用「幸運」二字來形容也不為過。
  • 太子等登基,苦等25年中風癱瘓,聽聞父親去世當場站起
    不過,若是問起皇族中人來,那麼能被詔立為太子,有機會登上皇權寶座,無疑才是他們最大的夢想。不過接下來的這位太子,可並不怎麼快樂。 起初,他被冊封為太子的過程十分順利。從未經歷手足相殘、宮廷風波,更沒有經歷過父子猜忌、後宮威脅。年僅17歲便初為人父,長子李純問世。18歲便被父親詔立為太子,19歲正式備禮冊立,生活那是順暢無比,幸福安適。然而至此以後,李誦的日子可真是不太好過。
  • 父皇剛駕崩,他就迫不及待地霸佔了他父皇的女人,真是禽獸不如
    今天我們不講這些,我們來講講一個好色的皇帝,他父皇剛駕崩,他就迫不及待地霸佔了他父皇的女人,真是禽獸不如。宇文邕,公元543年生人,是南北朝時期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宇文邕,聰明有遠見,果斷,又有智謀,是個做大事的人。他在位期間,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 他當了26年的太子,卻中風癱瘓,聽到老爹駕崩,神奇的站了起來!
    他當了26年的太子,卻中風癱瘓,聽到老爹駕崩,神奇的站了起來!文/老王歷史大研究在唐朝諸多皇帝中,有一位足足當了26年的太子才成功上位,他的隱忍與艱辛別人難以體會,但是他只當了一年的皇帝,就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此人是哪位皇帝呢?他就是唐順宗李誦,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給唐朝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開頭,整個唐朝充滿了皇子們的手足相殘。
  • 他當了26年皇太子,中風癱瘓臥床,得知父親去世,立馬站起來繼位
    不過並非是成為了皇太子皇帝身份就確定了,像康熙皇帝的兒子胤礽,兩歲就被立為了太子,可結果卻是兩立兩廢。最終於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曆1725年1月27日),被幽禁死在了鹹安宮。皇太子遇上個能活的父親也是很不容易的,這個人就當了25年的太子,結果得病中風在床,聽到父皇去世,都激動得站起來登基了。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康熙與赫舍裡氏感情很好,嫡長子承祜夭亡後,赫舍裡氏又因難產而死,康熙對她很是愧疚,於是愛屋及烏,在胤礽剛滿周歲時便將他立為太子。早年的胤礽很受恩寵,一方面是得益於他生母,另一方面是他自己也很努力,文治武功都很不錯,多次以太子身份代行皇帝事。
  • 改變明朝歷史走向的三個字,說出來很平常,卻讓朱棣由衷讚嘆
    可當他的孫子朱允炆登基時卻發現這些本應守好明朝大門的叔叔們,都成了手握兵權且動機不純的藩王,於是制定了先弱後強的削藩辦法,而燕王朱棣不甘坐以待斃,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在距離南京一步之遙的浦子口戰役中,朱棣親口對驍勇善戰的二兒子說:「勉之!世子多疾。」所謂的世子就指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言者無意而聽者有心,在朱高煦看來這句話等同於立儲的許諾,因而這一仗打得十分賣力,「率眾死戰」,最終順利幫助朱棣入主南京。可以這麼說,沒有二兒子朱高煦一路拼死打仗,朱棣的登基之路會很艱難,因此朱高煦自己都覺得哪怕論功行賞,朱棣之後也該由自己繼位,況且父親朱棣也不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登基。
  • 唐朝有這麼一位太子,因「中風」臥病不起,聽父親駕崩就生龍活虎
    在唐朝的時候,有這麼一位太子,他當了20多年的儲君,終於登上了帝位,但是卻在宦官的逼迫之下,不得已的將自己皇位傳給兒子,而他卻成為了太上皇,才僅僅做了幾個月的帝王,今天說的便是唐順宗李誦,然而在古代那種至高無限的皇位卻充滿了不少的誘惑,大部分的人為了這個皇位不惜殺害自己的同胞和手足兄弟
  • 他當了26年儲君,中風癱瘓臥床不起,父皇駕崩後立刻站起來繼位
    他當了26年儲君,中風癱瘓臥床不起,父皇駕崩後立刻站起來繼位 在大多數人看來,在古代的皇帝都是最高權力的象徵,可以實行很多常人無法執行的權利,其實每個人都有難言之隱,包括古代的皇帝也是如此。
  • 俄國太子來華嫌飯菜不衛生,此人一開口,太子把親爹的金表送他了
    在19 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辜鴻銘成了張之洞麾下的一員大將,之後還成了張之洞的秘書,當時張之洞選擇辜鴻銘,就是看中了他身上的語言天賦,和腦子裡的知識。此人不但說著一口流利的外語,甚至對於西方國家的經濟政治很是了解。
  • 雍正登基後,為何不剷除八爺,反而對這位皇子下手
    康熙對太子胤礽不滿,決定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太子被廢後,大阿哥與太子的明爭暗鬥結束了。雍正和八阿哥胤禩之間開始了較量。這樣看來,他是雍正的頭號對手。但是雍正還有一個胤禩背後的強有力的對手。這個人就是胤禟。雍正登基後,首先就要剷除異己。胤禟作為胤禩背後最大的支持者,自然被雍正所痛恨,也是要首先打擊的目標。因而胤禟的結局也是相當慘烈的。康熙末期,皇子的爭鬥分為幾個階段。
  • 故事:為了穩固江山,我女扮男裝做太子,不料卻被將軍識破女兒身
    在我出生前不久,父皇被刺客傷到要害從此不能生育。那時剛登基的父皇才穩定下朝政,逼於無奈,只能除掉所有為我接生的穩婆和太醫,然後對外謊稱我是男孩。這些年也一直把我當男孩養。於是除了父皇,這天下沒人知道我是女人。父皇心裡怎麼想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是我繼承了皇位之後被人發現是個女人,就會天下大亂。
  • 太子餓的抓耳撓腮,廚子偷偷攢糧食給太子吃,皇帝知道後把廚子煮了
    朱棣自己也知道,明朝現在處於安定時期,需要的是能守城的儲君,而不是喜歡武力的儲君,他需要一個仁德的儲君,來繼承自己的位置,所以這一點來看,這個朱高熾非常合適,此人足智多謀並且宅心仁厚。別說他自己行動不方便,就是對於明朝的形象,也不是很好,總不能有一個胖的都走不動路的皇帝,來治理國家吧,被別國知道,也是有損形象的,他就想著給自己的兒子減減肥,於是就想了一系列辦法。
  • 故事:父皇納新妃那天,精通醫理的母后給他送了杯酒
    我繼續盯著帳裡的一切,母妃小步挪上前蹲下,探在父皇耳邊嘀咕什麼,我看到父皇一口鮮血啐到母妃臉上,面目猙獰,但四肢根本無法動彈,只是瞪著她。母妃像是享用了瓊漿玉露,好生痛快,咧嘴仰頭無聲地痴笑著,伸手輕輕拔下頭上的翡翠簪子。
  • 史上傳位最快太上皇,太子位置上熬了26年,為何剛登基就禪位?
    26年的太子,在歷史上其實不算啥,三十多年的太子一大把。可是苦盡甘來,剛坐上皇位又匆忙給自己辦理「退休」手續的皇帝,恐怕只有一例。他就是唐順宗李誦,登基僅僅半年,連皇后嬪妃還都來不及冊封,就匆匆退位,「升格」為太上皇。
  • 鶴唳華亭,太子逆襲,皇帝準太子全權處置齊王,其心思不言而喻
    太子蕭定權逆勢翻盤,在朝堂上鎖定齊王就是那個:令人製造檄文,意在冠禮之上構陷太子之人。皇帝蕭睿鑑心中有一絲安慰,又有一絲擔憂,偷偷地笑了笑,在朝堂上立時宣布:「太子,是你的事情,聯準你全權處置。」齊王蕭定棠當時就慌了陣腳,大叫:「陛下!陛下!」蕭睿鑑無動於衷地坐在寶座上。中書令已經無言以對,暗暗低下了頭,知道今天這個局太子贏了。蕭定權會如何處置齊王?皇帝真的會允許太子處置齊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