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太子,卻主動讓賢,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皇帝

2020-12-11 山河見聞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時候,人們很看重皇位,甚至為了皇位還會殺害自己的父親或是兄弟,所有人都被成了踏腳石,葬送了生命。很少人會看清局勢,避開這個皇位,拒絕這皇位,遠離權利,以此來保障自己一生平安的生活。這種很明智,懂得捨棄皇位來換自己的性命。

在唐朝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太子,他本來是太子,理應繼承皇位,但他卻主動讓賢,將皇位讓給弟弟。原來這位太子認為弟弟比他有才華,應該把皇位讓給弟弟坐,結果他這一讓,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為皇帝,一生享盡富貴榮華。

這個聰明的太子叫李憲,他是李旦的長子。李旦那時候也才登基不久,朝廷剛穩定下來,大臣的心也是安了不久,所以急需立下太子,好讓國家安穩下來。所以李旦就按照祖宗留下的規則,就想讓大兒子李憲當太子。

李憲是李旦的長子,而且又沒有犯過什麼大錯,所以朝臣們都同意讓李憲當太子。但是李憲卻自己站出來反對,說自己不適合太子。李憲勸說自己的父親,將皇位讓給弟弟李隆基,說李隆基比較適合這個位置,李隆基很有才能,有當年李世民的風範,把江山交到他手上的話,唐朝會發展得越來越好的。就這樣,李憲把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弟弟李隆基。

李隆基覺得哥哥李憲很識趣,在他登基之後,他就大肆賞賜李憲,不僅賜了高官,還給了他一大筆財富。每次有空了,李隆基就去李憲的家裡聊聊天。他們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在歷史上有了一段佳話,歷史上也稱讚他們倆的做法。

李憲這明智的做法,不僅讓他的生活迎來非常好的未來,有著用不完的錢,也有大大的權利,有命去享受。而且他的讓位,讓出了一個千古一帝,開創了大唐盛世,讓唐朝更加的繁榮昌盛了。

李隆基對李憲真的是好的沒話說,經常和李憲下棋,一起作詩作樂,相處得很是融洽。這讓李隆基和李憲能夠享受皇城裡沒有的溫暖親情。而李憲也很機智,他沒有去參與朝廷的事情,只做一個逍遙的王爺,李隆基很是信任這個哥哥。在李憲死了之後,這李隆基真的傷心,在他去世的第二天,就親自下旨封他為「讓皇帝」,並命令他人按照皇帝的葬禮葬了李憲。

他本是太子,卻主動讓賢,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皇帝。這李憲真是夠聰明,淡泊名利,對著皇位不看重,不喜歡權利,真乃是一個奇人也。這李憲看的非常清楚和長遠,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人,自動讓賢,還為自己留下個好名聲,情商挺高的,你們說呢?

版權申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大智慧:主動放棄當太子,做皇帝。也得一生富貴,死後被追封為帝
    唐朝李世民雖然創下「貞觀之治」,可是他發動玄武門政變奪取帝位,終是他一生的屈辱史。而在他的後人當中,卻有一位和李世民哥哥李建成一樣位置的嫡太子李成器,選擇了讓位與弟弟李隆基做太子,當皇帝。自己甘願做弟弟的臣子,也得一生富貴,死後被封為帝。
  •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怎樣一位明君?你又對這位皇帝真正了解多少?
    我們多多少少都對這位皇帝有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李世民的一生。李世民出生在我國的山西,是唐高宗李淵的次子,也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而且李世民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哦~少年時期就去從軍了,曾經還去雁門關救國隋煬帝,後來唐朝建立了,李世民的爸爸是皇帝,自己當官肯定是少不了的,他被封為尚書令,因為他的功夫好,也擔任著右武侯大將軍的重任,同時也是秦國公,後來因為自己出色的表現,得到了父皇的賞識,被爸爸封為秦王。
  • 他主動讓出皇位,一生富貴,死後被追封為帝
    但在中國歷史上還就有那麼一個人,主動讓出了皇位,避免了手足相殘,成就了大唐的繁華盛世。他就是李成器,又名李憲。李成器是唐睿宗的嫡長子,他的祖父是唐高宗李治,祖母是武則天,是唐玄宗的長兄。他少年時才氣過人,成年後,精通音樂,尤其對西域龜茲樂章有獨到的見解。他出生於679年,一開始被封為永平郡王。
  • 懷胎14個月生下的皇帝 父親是千古一帝 自己是開創盛世的明君
    今天我們說的這位皇帝,他是千古一帝漢武帝的兒子,他的一生同樣充滿了傳奇色彩。此人就是漢昭帝劉弗陵,一個開創盛世的明君。生孩子一般都是懷胎十月,哪吒這樣懷胎3年肯定是不存在的。而劉弗陵是懷胎十四個月,上古的堯帝也是懷胎十四個月而生,所以說這個孩子從小就有帝王之相。
  • 太子之位本不屬於他,卻成為大漢的皇帝,他究竟做了什麼
    太子之位本不屬於他,卻成為大漢的皇帝,他究竟做了什麼。說起劉邦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他建立了大漢王朝,可小編今天要說的是,劉邦的曾孫,劉徹,歷史上的漢武帝。漢武帝是劉啟和王美人所生之子,是劉啟的第九個兒子。
  • 這皇帝太軟弱,3次讓位,卻讓出了2個千古一帝,4兄弟唯他得善終
    比如歷史上出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就是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後,殺了自己的親兄弟,逼迫自己的親爹李淵禪讓皇位給他的。這個位置自古就是用人血浸泡過的。有句話叫做「不幸生在帝王家」,說的就是這個鬥爭的殘酷。今天小編我給大家講的這個也是關於皇位爭奪戰的。只不過這個人被後人評價太軟弱了。今天,我就要為他正一下名:其實他是大智若愚啊。
  • 古代第一位主動辭職太子,父皇多次勸他三思,他為何執意放棄皇位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皇帝作為九五之尊,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為了皇位,兄弟自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的事情可一點不少見,古代的皇帝制度裡面,太子自然就是下一任繼承人,不知道多少人,比如說李世民、楊廣都在窺視著這個位置,隨著兇狠的宮廷鬥爭,但是歷史上,卻有一個人反其道而行之,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主動辭掉皇太子職務的人,這或許讓人感到好奇
  • 皇帝立長不立賢,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懂,換你當皇帝也得這麼做
    在中國的古代,皇位的傳承,大部分都是傳給皇帝的嫡長子。這個習慣在一直沿襲,但是有時候嫡長子的才華並不能擔任皇帝。所以立嫡還是立賢,成了每一個朝代的問題,那麼為什麼這一習慣能一直延續下來呢?我們從幾個朝代可以看出來,皇帝從來都不會以立賢為標準,比如唐高祖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但是明顯李世民更得人心;朱元璋立了長孫朱允炆,賢能的朱棣卻被晾在了一邊;經歷過這些的朱棣,也沒有選擇改變,立了長子朱高熾。
  • 歷史上誰的父親和兒子都是皇帝,而本人卻不是皇帝?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君主的正式稱號。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對於古代歷史上的封建王朝,皇帝通常遵循「世襲制」。
  • 史上關係最硬皇帝:父母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兒子和侄子也是皇帝
    歷史上有很多皇室子弟的關係很硬,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愛新覺羅·溥任,他的哥哥溥儀,大伯光緒都是皇帝,奶奶更是慈禧。但是在唐朝歷史上,也有一位皇帝的地位非比尋常,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導致他的身份極為特殊,到底有多特殊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古代熊孩子的結局:太子讀書不用功,老師告狀後,皇帝一招解決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由於古代皇帝特殊的身份地位和生活環境,極高的權力,賦予了皇帝對他人性命的隨掌控,隨便一點小事、或者是皇帝一個心情不定就可能讓身邊的人喪命。不僅臣子,有時連皇帝的親生兒子都難以倖免,可謂「伴君勝伴虎」啊。
  • 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生於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於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徵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初封宣城郡王,後進封宣王,779年立為太子。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806年,李誦去世,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葬於豐陵(陝西省富平縣東甕金山)。
  • 他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勠力改革,皇帝讓太子尊奉自己一樣尊奉他
    他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勠力改革,皇帝讓太子尊奉自己一樣尊奉他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有著各自的歷史,其中有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比如中國,有的成立短暫,但是也有些現代社會的新穎,比如美國,我們了解歷史,並不是為了倒行逆施,而是為了從古代先賢的典籍中學習做人的道理,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
  • 因為廢太子案,被皇帝一步一步逼死的
    劉邦見此,馬上打消了廢除太子劉盈的想法。那麼,景帝之時,對於廢立太子的事,沒有大臣進言阻止嗎?答案是自然有的,只是這兩位大臣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這兩位大臣便是竇嬰和周亞夫。說到竇嬰,許多人不知道,他是竇太后的侄兒,屬於外戚勢力的一份子,只是他為人正直,為國為公,便沒有那些皇親國戚的大場面和臭架子。
  • 為什麼大部分皇帝不喜歡太子?
    生母早逝,被親生父親打壓,父親永遠都喜歡大哥,自己只能為了家國天下選擇歸還兵權,最終背負罵名選擇自殺身亡。作為一國太子,按照邏輯,他不應該受盡寵愛嗎?為什麼其實父親會如此討厭他、其實對於這一點並不是討厭,而是君臣之間的利益衝突。因為他們身份的特殊,所以皇帝不可能從你也太寵愛兒子。而皇帝需要管理國家,這也導致他不可以擁有兒女私情,必須要忍受親人之間的冷漠相待。
  • 鶴唳華亭,太子逆襲,皇帝準太子全權處置齊王,其心思不言而喻
    ……」皇帝動容了,眼睛紅了,眼裡含著淚,但是並沒有做出什麼表示。蕭睿鑑捨不得這個承歡膝下的兒子,但是又必須要給太子一個交代。皇帝聽著太子教群臣的一番話,也被感動了。畢竟太子是國本,不能讓他在群臣面前失了威儀。所以他要忍著,靜待太子會如何處置齊王。3、蕭定權一直在觀察父皇,只要有一絲動容就好轉圜。太子看懂了皇帝的表情,顧全父子之情,讓禁軍停了下來。
  • 一篇文章,點評西漢15位皇帝
    由於他的叛逆,直接導致七國之亂的爆發。吳王劉濞的長子劉賢,曾經入朝陪伴太子劉啟,兩人年齡相仿,還是堂兄弟的關係,經常在一塊下棋。劉啟棋藝比較差,有一回兩人對弈,劉啟輸急了,拿起棋盤將劉賢打死。吳王劉濞一聽兒子被打死,索性醞釀著起兵找漢文帝算帳。
  • 正史上的華妃:大兒子是皇帝,二兒子是太子,三兒子是親王
    男人可以自己做主,所以會儘量挑漂亮的姑娘,買來做小妾。 父母挑選的正妻,雖然身份尊貴,但是往往不如丈夫自己買的小妾得寵,這種事情在古代可不少見。李隆基就是對正妻王氏很尊重,但是更喜歡小妾劉氏。華妃劉氏,是李隆基在當王爺的時候,納的小妾之一。劉氏容貌出眾,深得李隆基的寵愛。
  • 他是死後被追封為高皇帝的太監,宦官曹騰有何能耐侍奉五個皇帝
    當時在為皇太子挑選身邊伺候的宦官時,鄧太后覺得曹騰年輕謹慎,性格敦厚,便欽點曹騰去伺候太子劉保,並陪伴他讀書。 劉保也對他喜愛異常,常常賞賜豐厚。劉保本來應該繼承皇位,但是閻皇后為了把持朝政,把冀北惠王劉壽的兒子劉懿擁立為皇帝。但是劉懿是個短命皇帝,只當了7個月就因病身亡,曹騰等19個宦官便趁機發動政變,重新讓當時11歲的劉保當上了皇帝。
  • 他是康熙皇帝的十六子,功績平平,為何最後成為了鐵帽子王?
    本文章由倩倩人文獨家發布,點擊關注、防止迷路哦~~~在「九龍奪嫡」當中,雍正憑藉著自己的資歷脫穎而出,在雍正登基之後,先是打壓了當初與自己爭奪皇位的兄弟,後又冊封了兩位兄弟為鐵帽子王,其中一位就是十三阿哥胤祥,大家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