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主動放棄當太子,做皇帝。也得一生富貴,死後被追封為帝

2020-12-20 惟楚說

唐朝李世民雖然創下「貞觀之治」,可是他發動玄武門政變奪取帝位,終是他一生的屈辱史。而在他的後人當中,卻有一位和李世民哥哥李建成一樣位置的嫡太子李成器,選擇了讓位與弟弟李隆基做太子,當皇帝。自己甘願做弟弟的臣子,也得一生富貴,死後被封為帝。李成器的讓位,為唐朝開創了史上以來最大的盛世。

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精通音律,曾做過楊貴妃的音樂老師。唐朝張祜有「梨花深院無人見,閒把寧王玉笛吹」的詩句讚美李成器的音樂才華。684年李旦即位後,年僅6歲的李成器被封為太子。武則天臨朝稱帝後,李旦被廢為皇嗣,唐睿宗的正妃劉氏,側妃竇氏都被武則天「行厭蠱之術」處死,屍骨都不知所終。

唐睿宗李旦被廢幽禁後,李成器和李隆基明為皇孫,實際上也是兩個少年囚犯。兄弟二人在困難中相互扶持,在朝不保夕的困境中都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明天,直到武則天死後,唐顯宗即位,顯宗皇帝軟弱老實被韋皇后和他的女兒毒死。韋後把他的兒子李重茂立為皇帝,自己效法武則天也想做一個女皇帝。

710年6月庚子日,李隆基聯合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把李重茂拉下皇位,推舉老爸李旦登基。李旦第二次登基後對立皇儲一事犯難,李成器本是嫡長子,而且曾經立為太子;而李隆基此次發動政變擁立老爸李旦為帝,也昰功不可沒。當李成器知道後,他主動對老爸表明態度,這個皇太子讓給弟弟當。

但是李旦還是下不了決心,於是李成器說:「儲副(皇太子)者,天下之公器也,時平則先嫡長,困難則歸有功,若失其時,海內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李旦猶豫不絕,李成器便日在父親面前哭泣,言詞懇切地請求父親立李隆基為皇太子,當李旦把李成器讓皇儲一事告訴李隆基時,李隆基也是再三的謙讓,最後接受了哥哥的讓位。

當初李世民和李建成也是因為皇儲爭位,李建成沒有李成器的胸懷寬廣,一心只想爭奪帝位,沒有考慮自己有不有治國安邦的才能,最終被李世民滅了後。而李成器在經歷少年時朝不保夕的磨難後,更懂得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重要性。而且他讓位的最關鍵因素是:他認為李隆基比他自己更適合做皇帝。

李隆基對哥哥的讓位,很是感動,在他當太子時曾做一床大被和一條長枕於哥哥,表示兄弟同枕共眠。登基後曾在兄弟所處的西院蓋樓房,題曰:「花萼相輝之樓」。取《詩經-小雅》裡「常棣之華,鄂不鏵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典故。

在李隆基登基後,是為唐玄宗。曾經扶持李旦登上皇位的太平公主,曾陰謀發動叛亂,並且拉攏李成器,李成器卻堅決地站到唐玄宗這邊,兄弟齊心協力打擊太平公主,讓李隆基最終掌握了唐朝的領導權力。李隆基晉封李成器為司空,因討平蕭至忠,岺羲等人後又升為太慰,兼楊州大都督之職。

開元四年(716年)為闢照成皇后的尊號,改名為憲,封為寧王,實封五千五百戶。唐玄宗對他的兄弟有情有義,即使有讒言離間他們兄弟感情,他仍然是對他們很好。但是李憲尤其恭謙小心,從不幹議他的朝政大事,雖然愛好音樂,和文人雅士常聚,從不拉幫結派。深得玄宗器重。

740年李憲臥床生病,唐玄宗親自看望,令中使送醫藥和湯膳。僧崇一給李憲治病,李憲病情好轉,李隆基就賜僧崇一緋袍魚袋,以示獎勵。當時其他兄弟已死,李隆基特別關心李憲,每次李憲生日,他都會親自慶賀。四方所進美食,只要他吃了覺得味道鮮美就是要送給哥哥品嘗。

雖然李隆基的前半生英明果斷,晚年時卻做出許多荒唐之事。可是再壞,對哥哥的感情沒變。741年11月李憲去世,當李隆基聽到這個消息時:「號叫失聲,左右皆掩泣」,並且罷朝三天以示哀悼,賜李憲「讓皇帝」稱號,按皇帝的制度下葬,出殯抬出靈柩時,正下大雨,李隆基命慶王李譚下泥中步行送十數裡,並給他墓命名為惠陵。

李憲的一讓,不僅讓出了李隆基的「開元盛世」,也讓出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帝王之家的和睦團結。清朝何亮基在《遊惠陵》中寫道:「宮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間作讓皇。」高度讚揚了李憲的讓位精神。

相關焦點

  • 他主動讓出皇位,一生富貴,死後被追封為帝
    但在中國歷史上還就有那麼一個人,主動讓出了皇位,避免了手足相殘,成就了大唐的繁華盛世。他就是李成器,又名李憲。李成器是唐睿宗的嫡長子,他的祖父是唐高宗李治,祖母是武則天,是唐玄宗的長兄。他少年時才氣過人,成年後,精通音樂,尤其對西域龜茲樂章有獨到的見解。他出生於679年,一開始被封為永平郡王。
  • 唐睿宗李旦:膽小怕死,三次讓位,換得一生富貴!
    李旦作為她選中的傀儡皇帝,在政期間十分悲慘,經歷數次政變,多次讓位後,竟歪打正著,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還獲得一生的富貴。李旦第一次當皇帝是因為她的母親武則天為了廢掉他的皇兄李顯。李顯是一個有謀略,不屈服於武則天的皇子,所以李治死後立下聖旨,由李顯繼承皇位。武則天也知道李顯不好控制。
  • 他本是太子,卻主動讓賢,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皇帝
    很少人會看清局勢,避開這個皇位,拒絕這皇位,遠離權利,以此來保障自己一生平安的生活。這種很明智,懂得捨棄皇位來換自己的性命。在唐朝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太子,他本來是太子,理應繼承皇位,但他卻主動讓賢,將皇位讓給弟弟。
  • 他是死後被追封為高皇帝的太監,宦官曹騰有何能耐侍奉五個皇帝
    曹騰一生歷經五帝,是東漢時期的著名大宦官。雖然是一個宦官,但是他有一個養子名叫曹嵩,而曹嵩也有個大名鼎鼎的兒子——三國著名的梟雄人物曹操。 曹騰從年少時起,便入宮成為宦官。漢安帝立5歲的劉保為皇太子。當時在為皇太子挑選身邊伺候的宦官時,鄧太后覺得曹騰年輕謹慎,性格敦厚,便欽點曹騰去伺候太子劉保,並陪伴他讀書。
  • 兩個兒子是皇帝,另外三個兒子是太子,父子六人都是富貴善終
    李旦當皇帝之後,跟他的父母不同,對權力不太熱衷。太平公主的實力比李隆基強,她為了方便把持朝政,就想扶弱離強。太平公主想立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為太子,李隆基則是自己想當太子。 關鍵時刻,李成器一而再,再而三,表示要把太子之位讓給三弟李隆基。太平公主想扶持李成器,李成器自己不想成器,李隆基輕輕鬆鬆就登上太子寶座。
  • 正史上的華妃:大兒子是皇帝,二兒子是太子,三兒子是親王
    李隆基還是王爺的時候,小妾劉氏和楊氏、趙氏都比較得寵。劉氏為李隆基生下了庶長子李嗣直和庶六子李嗣玄。楊氏則為李隆基生下了日後的肅宗皇帝。小妾趙氏也很得寵,生下庶次子李嗣謙。 李隆基當了皇帝之後,正妻王氏順理成章當了皇后。其他的小妾則是按照受寵的程度,被封為妃嬪。劉氏被晉封為華妃,趙氏被晉封為麗妃、楊氏被晉封為貴嬪。
  • 唐朝擁有大智慧的李憲,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讓他兄弟和富貴兼得?
    歷史上的皇子基本上都是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然後勝利的哪一個成為皇帝,但是有那麼一個人不僅拒絕了成為皇帝的機會,主動放棄了太子之位,並且還在死後被追封為了皇上,那個人就是唐朝時期的李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好好的介紹一下這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 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死後諡號為睿聖文惠孝皇帝。14、唐敬宗 唐朝皇帝中壽命最短的皇帝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長子,初封為鄂王,後徒封為景王,先因父親穆宗健康惡化以太子身份監國,穆宗於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後,他於同月丙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寶曆」。
  • 漢武帝犯一錯誤,搭上2個老婆10個子孫,賠上昭帝劉弗陵一生幸福
    漢武帝寵臣江充早與太子劉據、衛皇后有過節,見漢武帝年紀已老,害怕漢武帝去世後被劉據誅殺,於是江充決定先下手為強。江充成功以巫蠱陷害太子劉據,劉據以及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衛皇后自殺,衛皇后此時唯一在世一個女兒因此遇害。劉據長子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尚在襁褓中得倖存,即漢宣帝。
  • 此人在清朝立國中與努爾哈赤皇太極齊名,死後卻只封兩月皇帝
    死後兩個月便遭受順治皇帝殘忍對待,實在太冤枉。我們先來看多爾袞在清朝壯大過程中有哪些貢獻。其一,獻計全國性戰爭大方略。皇太極繼位後,曾就戰爭方略展開過討論,明朝、朝鮮、蒙古察哈爾部這三個地方,怎麼打。多爾袞認為,兵力重心應放在明朝。
  • 古代有一特殊諡號,獲封象徵至高榮譽,但歷朝歷代都不過超十個人
    顧名思義,文正即文官的諡號,其實這個諡號最早誕生記載是在唐朝,不過唐朝時期稱:文貞,唐朝獲封的也不過十人,後來到宋朝時期,為了避諱天子宋仁宗趙禎的名諱改為:文正,宋朝獲封這個諡號的有9人,明朝也只有5人而已,歷史上有名望的文官很多,但是死後皇帝不會輕易的給予此封號。
  • 武則天一生男人無數, 真心愛過的只有他一人, 死後都要和他葬一起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千百年以來關於她的智慧、狡詐、領導能力、狠毒等她身上的故事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層出不窮。眾所周知,武則天成為皇帝後他擁有無數男寵,那麼誰才是她真正愛過的人呢?但是小編認為武則天一生最愛的人的是唐高宗李治。貞觀二十年(即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病倒,直到貞觀二十三年病逝。也就是在這期間,一個是父親的才人,一個是未來的皇帝,兩人見面了。《舊唐書·高宗本紀》裡有一句描述了李治做太子時與武才人相識過程,「時上在東宮,因入侍,悅之。」唐太宗去世後,武則天被送到感業寺出家。
  • 古代第一位主動辭職太子,父皇多次勸他三思,他為何執意放棄皇位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皇帝作為九五之尊,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為了皇位,兄弟自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的事情可一點不少見,古代的皇帝制度裡面,太子自然就是下一任繼承人,不知道多少人,比如說李世民、楊廣都在窺視著這個位置,隨著兇狠的宮廷鬥爭,但是歷史上,卻有一個人反其道而行之,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主動辭掉皇太子職務的人,這或許讓人感到好奇
  • 皇帝賜她一密函,立她親兒子為太子,5年後打開密函成白紙1張
    按照慣例,他是需要對王氏進行晉封的,但是他非但沒有這麼做,還對王氏大加斥責,匆匆離開。雖然萬曆皇帝沒有公開承認王氏,但是他的起居註上仍然加上了王氏這一筆。但是萬曆皇帝特別厭惡王氏,更願意讓自己喜歡的小兒子朱常洵上位。而朝中的大臣們,也都支持按照舊例立長子為太子。他們認為萬曆皇帝過於寵幸皇貴妃,皇貴妃之子一旦即位,必然會牝雞司晨。於是他們日日上疏,彈劾皇貴妃,逼得萬曆皇帝不敢公然提立太子一事。雖然萬曆皇帝嘴裡不再提此事,但是心裡恨的滴血。他平生最大的恨事就是自己的一生被外人操控,沒想到現在連自己的私生活大臣們都不放過。
  • 康熙63歲生的兒子,因年齡太小被乾隆當弟弟照顧,三朝皇帝寵著他
    清朝不再選定嫡長子,而是任由皇子發揮,最後冊立的太子就是嫡長子,而太子的母親死後會追封為皇后。 公元前1716年,胤秘出生,當他的九個哥哥們在為了皇位爭的頭破血流時,他才剛剛學會走路說話,因此躲過了九子奪嫡的風波,這也是他為什麼深受三朝皇帝喜愛的原因。 02 公元1722年,康熙駕崩暢春園,皇四子胤禛繼位是為雍正皇帝。
  • 衛子夫:第一位有獨立諡號的皇后,為何漢宣帝定其諡號為「思」?
    不僅皇帝有諡號,諸侯、大臣們死後也會被追諡,但是女性一般死後能獲得諡號都很難,而且剛開始是沒有女性死後有諡號的,這是因為在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一般沒有男性高,古代社會尊崇男尊女卑的思想。那誰開闢了這個先河,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獨立諡號的皇后是誰呢?這位皇后就是漢代明後衛子夫。
  • 萬貴妃要給妃子下墮胎藥:卻在宮女的計劃下,生出了「痴情皇帝」
    他們雖能享用無窮的榮華和富貴,卻也逃不出自己的命運,他們是皇帝的工具,他們是一個被無情踐踏和忽視的家族。雖然是這樣,但是在古代還是會有不計其數的人為了進宮而絞盡腦汁,他們或者他們的長者,或多或少都有「麻雀變鳳凰」的念頭,只要能被皇帝看上,生出龍種,就是做了一回上等人。同樣,在皇帝的後宮裡,每一天都有圍繞著權力、私利展開的一幕幕悲劇。
  • 悲情皇帝的悲劇人生:我只是不想為他人作嫁衣
    而且,他明明做了八年皇帝,死後卻被以親王的身份下葬。那麼,他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君王生涯呢?這一切還得從那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土木堡之變」說起。迫於形勢,孫太后答應了朝臣的請求,但同時提出要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並下詔立英宗長子,年僅三歲的朱見深為太子。明景帝朱祁鈺就這樣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前臺。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異母弟。他的母親吳賢妃,是明宣宗的側室。庶出的他原本與皇位沒有什麼關係,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會在藩王的位置上快樂逍遙的過一生。
  • 曹操爺爺非等閒之輩:從零起步當太監,先後受到4位皇帝器重
    公元229年,三國時期魏國的皇帝曹叡(曹操的孫子)追尊曹騰(曹操的爺爺)為高皇帝,使其成為曹魏政權六位有尊號的皇帝之一,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尊為「皇帝」的太監。據悉,曹騰是沛國譙縣人,由於家境貧寒,早年被父親送進宮裡做了太監。
  • 歷史上死因蹊蹺的皇帝
    霍光輔政 1、西漢昭帝劉弗陵 漢昭帝劉弗陵,漢武帝少子,年僅八歲便即位為帝,年僅20歲便暴斃!當時朝政,司馬曜與司馬道子爭權,形成"主相相持"的局面,司馬曜死後,最大的受益方是司馬道子,司馬道子隨後立智力水平感人的司馬德宗為帝,自此獨攬大權。 所以,不排除司馬曜被司馬道子暗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