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名將周亞夫是怎麼死的?因為廢太子案,被皇帝一步一步逼死的

2020-12-14 百家號

漢景帝時期,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獨斷專行,對太子劉榮進行了廢除,貶其為臨江王,立皇十子為太子。

眾所周知,在古代,太子的廢立乃是國家大事,而西漢建立後,開國皇帝劉邦也曾有過想廢除太子劉盈的想法,而眾大臣一聽,紛紛進諫,勸說不能廢太子。劉邦見此,馬上打消了廢除太子劉盈的想法。

那麼,景帝之時,對於廢立太子的事,沒有大臣進言阻止嗎?答案是自然有的,只是這兩位大臣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這兩位大臣便是竇嬰和周亞夫。

說到竇嬰,許多人不知道,他是竇太后的侄兒,屬於外戚勢力的一份子,只是他為人正直,為國為公,便沒有那些皇親國戚的大場面和臭架子。景帝時,爆發了七國之亂,竇嬰受到皇帝的重視,臨危受命,奔赴戰場,他與周亞夫攜手作戰,三個月後,便將這場叛亂平復了。所以,竇嬰被皇帝封為魏其侯,而周亞夫被皇帝封為條侯。

景帝還沒有廢除太子劉榮時,竇嬰就是太子太傅,貴為太子的老師。所以,當聽說劉榮被廢後,他馬上朝見皇帝,積極進言,怎奈皇帝不聽,依舊是我行我素。之後,竇嬰向皇帝請病假,去到長安郊外修養,說是生病,實則是變相的罷工,以這種辦法反對皇帝廢立太子這件事的決定。

皇帝不斷地派人來請竇嬰回朝上班,而竇嬰就是不聽,索性閉門稱重病。這時,一位竇嬰門下的食客求見竇嬰,並對竇嬰說,你這樣做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如今你的地位是仰仗了太后和皇帝,如果你將這兩邊的關係都得罪了,那你的末日就到了。

竇嬰一聽,感覺有道理,馬上動身,返回朝廷,乖乖上班去了。

只是這件事,讓皇帝對竇嬰產生了不好的印象,認為竇嬰不成熟,沒有遠見。之後,丞相一職空缺,竇太后多次提到竇嬰,建議任命竇嬰為丞相,而皇帝以各種藉口回絕,至此竇嬰錯過了丞相之位,影響到了他的政治前途。

而周亞夫聽到太子劉榮被廢後,也是第一時間向皇帝進言,皇帝聽後,也依舊是我行我素。就在竇嬰錯過了丞相之位時,周亞夫被皇帝任命成為了丞相。只是時間不長,皇帝以藉口貶去了周亞夫的丞相之位。原來,在匈奴投降這件事情上,周亞夫和皇帝的意見產生了分歧,皇帝主張對匈奴投降而來的叛將進行封官,而周亞夫從道德的角度出發,質疑這些人的忠誠度,畢竟連自己的主子都敢背叛,還有什麼事兒他們不敢做的?皇帝有最後的拍板權,所以,周亞夫的意見沒有被皇帝採納。

有一次,皇帝請周亞夫進宮吃飯,這個飯局只有皇帝和周亞夫兩個人,皇帝不吃,光是看周亞夫吃飯。只見這個飯局有些奇異,一張桌子上,只有一盆肉,這肉沒有切開,一整大塊,桌子之上沒有餐具,什麼都沒有,除了這塊大肉外。周亞夫一看,皺了皺眉,對一旁的下人說,快點去拿餐具來。

此時,皇帝就坐在周亞夫的對面,一聽到周亞夫的話,連忙開口說道:「怎麼?不夠吃嗎?」

周亞夫一聽,輕輕地站起身來,脫帽行禮,小步退了出去。而皇帝的眼睛一直目送著他出去,等周亞夫離開後,皇帝才開口說道:「這個人不能輔佐我的兒子。」

之後,周亞夫的兒子買了五百套盔甲,想作為周亞夫百年之後的殉葬品。只是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他連忙派人去抓周亞夫,並將他送往了審判部門,主審的官員問周亞夫:「你為什麼要造反?」周亞夫開口說道:「那都是殉葬品,不是造反。」官員一聽,繼續開口說道:「侯爺在世時不造反,到了陰曹地府就會造反。」

周亞夫一聽,生氣著在監獄之中絕食五天,隨後吐血身亡了。

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吧!對此,您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劉徹被立為儲君後,漢景帝為什麼要逼死廢太子劉榮?
    漢景帝劉啟是西漢子嗣最昌盛的皇帝,僅兒子就有十四個,其中當過太子的有兩個,其一是皇長子劉榮,其二才是皇十子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漢景帝之所以廢長立幼,是慄姬與王姪兩位妃子後宮博弈的結果。試想,劉榮雖然已經由太子被廢為了臨江王,但終究是大漢皇子,血濃於水,漢景帝為什麼要派酷吏審訊劉榮,把親兒子逼上絕路呢?
  • 從《漢武大帝》看帝王心術:廢太子劉榮之死
    在景帝的授意下,最終在獄中自殺而死。縱觀整個封建社會,大家可以發現一個規律:歷朝歷代被廢太子的結局都非常慘,他們一旦被廢,幾乎必死,甚至連同子女也要被斬草除根,例如隋代楊廣即位,立即假擬文帝詔書,賜死廢太子楊勇,楊勇的五個兒子也全部被處死。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以劉榮為例進行分析:首先,劉榮曾經太子的身份,使得他身邊有一班曾經擁戴過他的重臣。
  • 慄太子劉榮被廢,遠遠不是因為慄姬得罪孝景帝和館陶公主那麼簡單
    如果說,竇嬰的反對還帶有一絲個人感情,那麼丞相周亞夫的反對完全就是秉公直言了,軍人出身的周亞夫耿直正氣,他認為太子之位不可輕動,無故廢太子容易禍起蕭牆,同時也給後世帝王開了一個不好的風氣!—《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不過,儘管周亞夫和竇嬰全力反對,依然無法阻止漢景帝的廢儲之心,最終的結果就是:劉榮被廢、竇嬰閒居、周亞夫失寵!那麼劉榮的被廢為什麼會在朝廷裡引起軒然大波呢?劉榮究竟是因何被廢呢?劉榮被廢黜太子之位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讓我們一一解析!
  • 太子之位本不屬於他,卻成為大漢的皇帝,他究竟做了什麼
    太子之位本不屬於他,卻成為大漢的皇帝,他究竟做了什麼。說起劉邦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他建立了大漢王朝,可小編今天要說的是,劉邦的曾孫,劉徹,歷史上的漢武帝。漢武帝是劉啟和王美人所生之子,是劉啟的第九個兒子。
  • 周亞夫:從將軍到丞相|出色的軍事家,失敗的政治家
    周亞夫,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官至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歷仕漢文帝、漢景帝兩朝,然而卻未得善終。周亞夫,軍事才華卓越。作為西漢悍將,周亞夫戎馬一生,為大漢王朝的鞏固和統一立下過無數功勞。其中最為世人熟知的便是其駐軍細柳抗擊匈奴和平定「七國之亂」。
  • 漢武帝繼位,是因為劉榮太子被廢,而這其中誰是忠實功臣呢?
    漢武帝這是一個工於心計的女人,她所做的事情就是激怒皇帝,迫使他做出太子被廢的決定,王美人知道景帝對粟姬的不滿,於是暗中唆使負責掌管賓客禮儀的大行向景帝上奏,請立粟姬為皇后,當時景帝心中正為此時煩惱,他已經決定不立粟姬為皇后,正愁這事情沒人上奏,景帝大怒,順水推舟的,廢劉榮太子的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 皇帝請群臣吃飯,這個將軍沒給筷子,將軍轉身回家交代後事
    皇帝請群臣吃飯,這個將軍沒給筷子,將軍轉身回家交代後事大家都知道嗎?西漢名將周亞夫有平定「七國之亂」、再造社稷之功,是漢景帝最可依賴的國家柱石。不過讓人倍感意外的是,這位戰功卓著的名將,最終卻因為一頓飯讓景帝對他產生了懷疑,逐漸滋生起處決他的心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雖然武將對於封建王朝的地位無可取代,但是每個封建帝王對於武將的感情又都是極為複雜的,因為他們一方面需要武將為其鎮守邊疆,開疆拓土。同時又不得不防備他們篡權奪位,因為他們手下都擁有兵權,隨時能對封建帝王的地位造成威脅。
  • 蹲過自家牢房的漢宣帝,是怎樣一步一步坐穩皇帝之位的
    他在位期間雖然專任權臣霍光,但因為內外措施得當,又針對武帝時期的遺留問題進行了改革,因而原本暴露出的社會矛盾反而得到了控制和緩解,及時扭轉了西漢王朝衰退的趨勢。因為漢昭帝早逝又沒有兒子,所以選擇接班人又一次成為了大漢朝面臨的當務之急。
  • 「周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令,不聽皇帝詔令 」
    周亞夫,西漢開國功臣、名將周勃次子。漢文帝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侵犯大漢疆域,漢文帝以劉禮、徐厲、周亞夫為將軍,統帥三軍抵禦匈奴。周亞夫以治軍嚴格而著稱。漢文帝去世後,劉啟即位,即漢景帝,以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周亞夫參與徵討平定七國叛亂,為漢朝的統一穩定,強化中央集權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但漢景帝可沒有老爹漢文帝那樣的好脾氣,因為周亞夫耿直,多次冒犯天子威嚴,漢景帝開始有意疏遠周亞夫。
  • 劉榮是怎麼一步一步被踢下太子之位,和自己母親有一定關係
    劉榮是怎麼一步一步被踢下太子之位,和自己母親有一定關係今天我沒有說的是關於漢景帝時期的一個太子的事情,這個太子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可憐,並且還被冤枉,這個太子本來自己做一個太子好好的,但是最後卻用一個婚事他不光失去了一個妻子
  • 西漢歷史最黑暗的一幕,一句無恥的話,斬殺了再造西漢的名將
    這位為大漢立下不世功勞的名將是怎麼淪落到餓死的呢?一開始,是竇太后讓漢景帝給王信封個侯。王信,皇后王娡的哥哥。漢景帝猶豫了一下,表示要徵求一下丞相周亞夫的意思。為什麼要跟周亞夫商量呢?不僅僅因為周亞夫是丞相,而是因為他是軍功集團的大佬。給自己的小舅子王信封侯,其實是一件違反合同法的事情。這個合同就是劉邦同志去世前搞的白馬之盟。為了安定天下,劉邦殺白馬喝血酒,搞了一個合同,把大漢的蛋糕給分了分。其綱領性的條款是: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 陝西故事 周亞夫軍細柳
    看來,叫門是叫不開的啦,文帝雖也覺尷尬,但見雙方僵持不下,文帝只好派使臣將皇帝的符節傳詔於周亞夫:「朕欲慰勞將士」。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營門列隊接駕。   按轡徐行限速20   事情還沒完,文帝車駕入營後,守門軍士隨即警告文帝的隨從:「將軍有令,軍營內不得策馬驅馳」,這幫皇帝的隨駕親貴們,
  • 性格決定命運,他是西漢軍神,平叛有功,因忤逆聖意,被皇帝逼死
    周勃周亞夫早年在河內郡當郡守的時候,有一位善於相面的人看到周亞夫的面相,稱其有封侯拜相的福分,但是結局會因飢餓而死,當時年輕的周亞夫對這個結果不以為然。漢文帝為了提振士氣,去駐紮在長安周邊的三大軍營勞軍,灞上營和棘門營的駐軍,看到皇帝的車馬隨從隊伍,還沒通報,便主動放行。只有周亞夫的細柳營軍紀嚴明,不僅不讓皇帝的車馬進入,而且要求皇帝的車馬隊伍限制速度,不得在軍中急馳,攪擾軍營秩序。周亞夫也是一身戎裝,向漢文帝行拱手禮,表示在軍中一切禮儀從簡。
  • 因為一盤棋險些斷送大漢江山,漢景帝溫和的外表下隱藏著什麼?
    不知道那個棋盤是什麼材質做的,也不知道漢景帝臂力是不是驚人,反正吳太子被漢景帝這麼一通揍,居然魂斷長安。串個親戚而已,把自己串沒了,吳太子真是冤哪。沒辦法啊,兒子惹的禍老子得給擦屁股。漢文帝硬著頭皮派人把吳太子的屍體送回吳國,劉濞拒絕接收,怒氣衝衝地說:「都是老劉家的人,死在長安就埋長安得了,幹嘛給我拉回來?」
  • 劉榮本來是太子,又沒什麼過錯,因為母親被漢景帝廢了太子之位
    劉嫖是漢景帝的姐姐,有一天,她對太子生母慄姬說:妹妹,我想把女兒嫁給你兒子劉榮做媳婦,我們做兒女親家,你看怎麼樣?慄姬擺臉色一口回絕,沒想到得罪了劉嫖,導致劉榮太子之位被廢,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慄姬得罪了劉嫖後,劉嫖經常在漢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經過劉嫖的挑撥,漢景帝慢慢疏遠慄姬,但漢景帝很喜歡太子劉榮,決定給慄姬一次機會。有一次漢景帝對慄姬說:以後我死了,你一定要照顧好各位王子,將他們視若己出!
  • 冤殺恩師、逼死親子、苛待功臣的漢景帝,為何被後世尊為仁君
    由於皇后無子無寵,因而劉啟沒有嫡子,劉榮便順理成章的被冊立為太子。後來在漢景帝姐姐、長公主劉嫖和漢景帝另一位嬪妃王夫人的暗中操作,加上慄姬性格直率、不大度,逐漸失寵;漢景帝最終廢長立幼,將太子劉榮廢為臨江王,立王夫人的兒子劉彘(劉徹)為太子,即後來的漢武帝,而劉榮實際上成為中國古代第一位被廢掉的皇太子。
  • 從嬪妃到皇帝,淺談「漢代天命說」背後的因果,命運真的是天定?
    有一天長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太子,慄姬給拒絕了。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她這一拒絕把自己兒子的前程都給毀了。因為長公主在慄姬這邊走不通,就想把女兒許配給王夫人的兒子劉徹,王夫人同意了。長公主可不是個好惹的人,她和景帝關係非常好,她的言行甚至能夠左右他的想法。長公主把女兒許配給慄姬兒子的目的是想自己的女兒未來能當皇后,現在慄姬作死不肯。
  • 為什麼大部分皇帝不喜歡太子?
    作為一國太子,按照邏輯,他不應該受盡寵愛嗎?為什麼其實父親會如此討厭他、其實對於這一點並不是討厭,而是君臣之間的利益衝突。因為他們身份的特殊,所以皇帝不可能從你也太寵愛兒子。而皇帝需要管理國家,這也導致他不可以擁有兒女私情,必須要忍受親人之間的冷漠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