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時期,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獨斷專行,對太子劉榮進行了廢除,貶其為臨江王,立皇十子為太子。
眾所周知,在古代,太子的廢立乃是國家大事,而西漢建立後,開國皇帝劉邦也曾有過想廢除太子劉盈的想法,而眾大臣一聽,紛紛進諫,勸說不能廢太子。劉邦見此,馬上打消了廢除太子劉盈的想法。
那麼,景帝之時,對於廢立太子的事,沒有大臣進言阻止嗎?答案是自然有的,只是這兩位大臣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這兩位大臣便是竇嬰和周亞夫。
說到竇嬰,許多人不知道,他是竇太后的侄兒,屬於外戚勢力的一份子,只是他為人正直,為國為公,便沒有那些皇親國戚的大場面和臭架子。景帝時,爆發了七國之亂,竇嬰受到皇帝的重視,臨危受命,奔赴戰場,他與周亞夫攜手作戰,三個月後,便將這場叛亂平復了。所以,竇嬰被皇帝封為魏其侯,而周亞夫被皇帝封為條侯。
景帝還沒有廢除太子劉榮時,竇嬰就是太子太傅,貴為太子的老師。所以,當聽說劉榮被廢後,他馬上朝見皇帝,積極進言,怎奈皇帝不聽,依舊是我行我素。之後,竇嬰向皇帝請病假,去到長安郊外修養,說是生病,實則是變相的罷工,以這種辦法反對皇帝廢立太子這件事的決定。
皇帝不斷地派人來請竇嬰回朝上班,而竇嬰就是不聽,索性閉門稱重病。這時,一位竇嬰門下的食客求見竇嬰,並對竇嬰說,你這樣做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如今你的地位是仰仗了太后和皇帝,如果你將這兩邊的關係都得罪了,那你的末日就到了。
竇嬰一聽,感覺有道理,馬上動身,返回朝廷,乖乖上班去了。
只是這件事,讓皇帝對竇嬰產生了不好的印象,認為竇嬰不成熟,沒有遠見。之後,丞相一職空缺,竇太后多次提到竇嬰,建議任命竇嬰為丞相,而皇帝以各種藉口回絕,至此竇嬰錯過了丞相之位,影響到了他的政治前途。
而周亞夫聽到太子劉榮被廢後,也是第一時間向皇帝進言,皇帝聽後,也依舊是我行我素。就在竇嬰錯過了丞相之位時,周亞夫被皇帝任命成為了丞相。只是時間不長,皇帝以藉口貶去了周亞夫的丞相之位。原來,在匈奴投降這件事情上,周亞夫和皇帝的意見產生了分歧,皇帝主張對匈奴投降而來的叛將進行封官,而周亞夫從道德的角度出發,質疑這些人的忠誠度,畢竟連自己的主子都敢背叛,還有什麼事兒他們不敢做的?皇帝有最後的拍板權,所以,周亞夫的意見沒有被皇帝採納。
有一次,皇帝請周亞夫進宮吃飯,這個飯局只有皇帝和周亞夫兩個人,皇帝不吃,光是看周亞夫吃飯。只見這個飯局有些奇異,一張桌子上,只有一盆肉,這肉沒有切開,一整大塊,桌子之上沒有餐具,什麼都沒有,除了這塊大肉外。周亞夫一看,皺了皺眉,對一旁的下人說,快點去拿餐具來。
此時,皇帝就坐在周亞夫的對面,一聽到周亞夫的話,連忙開口說道:「怎麼?不夠吃嗎?」
周亞夫一聽,輕輕地站起身來,脫帽行禮,小步退了出去。而皇帝的眼睛一直目送著他出去,等周亞夫離開後,皇帝才開口說道:「這個人不能輔佐我的兒子。」
之後,周亞夫的兒子買了五百套盔甲,想作為周亞夫百年之後的殉葬品。只是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他連忙派人去抓周亞夫,並將他送往了審判部門,主審的官員問周亞夫:「你為什麼要造反?」周亞夫開口說道:「那都是殉葬品,不是造反。」官員一聽,繼續開口說道:「侯爺在世時不造反,到了陰曹地府就會造反。」
周亞夫一聽,生氣著在監獄之中絕食五天,隨後吐血身亡了。
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吧!對此,您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