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歷史最黑暗的一幕,一句無恥的話,斬殺了再造西漢的名將

2021-03-02 讀史論道堂

點擊題目下方"讀史論道堂"免費關注頂尖平臺

來源 | 頭條號腦洞歷史觀

歷史上最無恥的栽贓,算起來,還不是嶽飛的莫須有,而是周亞夫之死。

有一年,大漢著名神算許負給周亞夫看了一個相,說道:你三年以後將會封侯,封侯八年後將出將入相,這時候,你執掌國家大權,位尊權重,沒有人能比得上你。不過,再過九年,你就要餓死 。

周亞夫笑了,「我父親的侯爵已經被我哥哥繼承了,我哥哥就算去世,侯爵之位也有他的兒子繼承,我怎麼可能封侯?再說了,我如果真像你說的大富大貴,怎麼又會餓死呢?你這自相矛盾啊。」

許相指指他的嘴,「你臉上有縱紋一直延伸到嘴裡,這就是餓死的面相。」

過了三年,周亞夫真的封侯了。因為哥哥殺了人,被剝奪爵位。爵位落到了周亞夫的身上。

而周亞夫進入漢文帝的視野,是因為帝國的一次軍事行動。

在漢文帝後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入侵邊境,情況緊急,漢文帝緊急調動三路大軍護衛京師。

這其中,宗正劉禮駐軍霸上,祝茲侯徐厲駐軍棘門,周亞夫駐軍細柳。

想了一下,漢文帝還是有點不放心,決定親自到軍營裡查看一下。

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一路上看到是皇帝來了,軍營大開,將軍跟下面的官兵紛紛卸甲相迎,把一個軍事考察搞成了領導歡迎會。

漢文帝沒有表態,只是說了兩句同志們辛苦了就離開了。

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漢文帝發現自己進不去,營中的將士披甲持銳,如臨大敵,根本不像要迎接大領導的意思。

這是什麼意思?

營中的將士報告,我們將軍說了,到了軍營,只能聽將軍的,不用聽天子的詔令。

難道這天下底還有天子禁區?

漢文帝下令拿自己的符節去開門。

終於,軍營大門打開了。剛準備進去,又有人攔住了。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對不起,你超速了。」

軍營內實行限速,不能開快車。

漢文帝只好放慢了韁繩,緩緩前行,好不容易才見到了周亞夫,卻發現這哥們身著鎧甲,手中還有武器,也沒有跪拜的意思,還理直氣壯的表示,「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說完,周亞夫給漢文帝行了一個軍禮算數。

沒有感受到皇帝應有的禮遇,漢文帝沒有生氣,反而端正了坐姿,揮手向營中的將士致意。

此後,漢文帝退了出來,面對被攔在營外的群臣,漢文帝嘆了一口氣:「這才是大漢的將軍啊。在霸上和棘門軍營看到的,仿佛就是兒戲,那些將軍只怕隨時會被襲擊成為俘虜,只有亞夫這裡,沒人能夠侵犯他。」

從此,周亞夫就成了漢文帝最為器重的大將。在去世前,他特地告訴兒子漢景帝:有事找周哥。(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到後,周亞夫果然平定了七國之叛,並因此出任丞相。當年許負給他算的命大多已經實現,封侯、權傾天下。但不要忘了,許負給他算定的結局:餓死。

這位為大漢立下不世功勞的名將是怎麼淪落到餓死的呢?

一開始,是竇太后讓漢景帝給王信封個侯。

王信,皇后王娡的哥哥。

漢景帝猶豫了一下,表示要徵求一下丞相周亞夫的意思。

為什麼要跟周亞夫商量呢?不僅僅因為周亞夫是丞相,而是因為他是軍功集團的大佬。

給自己的小舅子王信封侯,其實是一件違反合同法的事情。

這個合同就是劉邦同志去世前搞的白馬之盟。

為了安定天下,劉邦殺白馬喝血酒,搞了一個合同,把大漢的蛋糕給分了分。其綱領性的條款是: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也就是非劉者不王,非功者不侯。

諸侯王必須稱劉,要想封侯,必須是開國功臣以及他們的子弟。

這是一項影響大漢半個世紀的盟約,大漢帝國的所有運轉都是圍繞著這個綱領所展開。

侯爵,是軍功集團的既得利益,要想從裡面分一杯羹……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呂后時代就分封了不少呂姓侯,但那是徵求了陳平周勃等人的同意。而且後果也看到了。不是軍功集團的非要爭取封侯,軍功集團秋後算帳,把呂氏集團當成鋁鍋一鍋端了。

不但非功者不侯,不是軍功集團的成員,也別想染指丞相這樣的高官。從劉邦建漢以來,所有的丞相都出自軍功集團,周亞夫就是一位。

不幸的是,他可能是最後一位了。

漢景帝當然希望給小舅子封個侯,倒不是怕老婆,而是他也想通過提拔小舅子打破軍功集團的壟斷,徹底改變大漢權力三分的局面。

只是,這個事情還得跟周亞夫打聲招呼啊。

於是,漢景帝叫來了周亞夫,把竇太后的話轉述了一下,讓周亞夫瞧在太后的面子上,行個方便。

周亞夫拒絕了,搬出的理由依然是白馬之盟: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這是高祖皇帝說的,這個東西不能變。

王信雖然是皇后的兄弟,但是,無功就是無功,給他封侯,不符合盟約啊。

漢景帝沉默了,當年劉邦清除功臣,異姓王們一個接一個的反,劉邦最終不得不祭出白馬之盟來安撫軍功集團。可以說,白馬之盟是漢初天下穩定的基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越來越大,大到成為大漢帝國前進的阻礙。

怎麼搬走這塊石頭呢?

漢景帝叫了聲散會,這個王信封侯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但很快,這個白馬之盟被漢景帝強行打破了。

平定七國之亂的第七年,漢景帝登基的第十年。漢景帝決定提拔一批陸歸幹部。匈奴有六個人大概也是內部競爭壓力大,在草原上混不下去,跑到漢朝掛靠。

對於這樣棄暗投明的,漢景帝是無比歡迎,但人家來了,總要給點待遇吧。人家在草原上是王,到了中原,級別降一點也得是侯吧。

於是,漢景帝又找來了周亞夫,跟他商量一下,把這幾個人封為侯。

說實話,用他們做為榜樣,吸引更多的匈奴人員到中原落戶是一個目的,但依然有一個隱秘的原因,還是要打敗白馬之盟的合同條款:非功者不侯。

這一次,周亞夫不能用非功來拒絕了。因為用這個理由來拒絕王信,是對抗外戚,這容易博得同情跟支持。但拒絕這批人的升遷,很容易給人造成不容外國友人的印象。

但周亞夫同志找到了更好的理由。

「這些人背叛了自己的君主,如果把這些人也封為侯,以後陛下怎麼責問自己不守節操的臣子。」

漢景帝一下被問得噎住了。你這個人不會聊天,我不跟你說話!


「你說的話不算數!」

退朝之後,漢景帝直接宣布,封這六人為侯。

周亞夫也不含糊,直接搞起了罷工,宣布自己得了病,沒辦法上班,要求辭去丞相的職務。

周亞夫舒舒服服躺在家裡,準備等漢景帝來勸他上班。以前都是這樣幹的。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真的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漢景帝宣布,同意周亞夫的辭職請求,並且很快任命了新的丞相人選,桃侯劉舍。這也是一位軍功集團的二代目,但顯然,是拿來臨時頂角的。

問題是,漢景帝就怎麼不挽留一下呢?他就不需要照顧軍功集團的感受,不害怕軍功集團的反撲?

事實上,軍功集團已經無法影響長安政局了。原因之一當然是軍功集團們少文多質,人才儲備不夠,幹部出現斷層。更重要的是,軍功集團存在的另一個保障,劉氏諸侯已經名存實亡。

平定七國之亂後,漢景帝趁機收回了郡國的軍權、財政權、行政權,各位老劉家的孩子們也就收點租,安靜的當個地主了。

就在周亞夫下崗的同年,漢景帝下令廢除諸侯國的御史大夫一職。諸侯們監察權沒有了。

在漢初的白馬之盟裡,大家是股份制,各佔三分之一,只要兩者聯合,就能否決第三方。當年諸呂之亂,軍功集團就曾經聯合代王劉恆否決過皇帝方。而七國之亂,其實就是皇帝跟軍功集團否決諸侯。但這次活兒幹得太徹底,直接把三號股東給乾沒了。

從此,論股份,皇帝永遠最大,再怎以聯合,也湊不過超過半數的票。

經過文景兩代人的努力,白馬之盟的三權分立正在不可逆轉的朝著唯我獨尊的帝王體系過渡。

如果能夠明白這一點,周亞夫還是可以逃過許負詛咒的,至少像他父親一樣,能夠有驚無險。

但身處其中的人很難理解這一點,他總想保有既得的利益,維護本身集團,在發現自己已經無能無力時,他們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周亞夫辭去丞相,好久不當大哥的四年後,漢景帝突然想起在家賦閒的周亞夫,準備把這位大哥叫過來敘敘舊。

周亞夫來了,來之前,他有不太開心。前兩年,漢景帝把自己的小舅子王信封了侯。沒有任何人反對。當然也沒有周亞夫怎麼看。

而在今年,漢景帝讓充數的劉舍下崗了,把御史大夫衛綰任為丞相。

衛綰,山西文水縣人,以前是個雜技演員,擅長在車上表演雜技,因為被漢文帝看中,一路高升。漢文帝去世前,特別吩咐漢景帝,這是個老實人,你以後對他好點。

漢文帝這麼叮囑,不僅僅因為衛綰是個老實人,更因為衛綰的身份。衛綰起於代郡,而代郡正是漢文帝當代王時的老地盤。簡單來說,衛綰屬於文帝系,是他從地方帶出來的官員。

現在,衛綰成為了丞相,這是自劉邦以來,第一位非軍功集團的丞相。

軍功集團最後的地盤被佔了,周亞夫當然不高興了。進了宮,這頓飯吃得更是不高興。

落座之後,發現面前擺了一大塊肉,肉是好肉,只是擺盤不正經。肉沒有切,還沒有筷子。就是七分熟,這也不能手撕啊。

那麼,漢景帝為什麼要擺一塊沒切的肉,又不給周亞夫準備筷子呢?

原因很簡單,就問你服不服?

自從那年反對匈奴降王封侯後,周亞夫告病在家,雖然退隱江湖,也不再管漢景帝封誰侯,等於默認了白馬之盟不再有法律效力。但漢景帝覺得周亞夫欠他一個服字。

在這個席上,漢景帝要周亞夫寫一個服字。

不要再給我提什麼白馬之盟,從今天開始,這天下是我漢家天子的天下,當年我們說過施及苗裔。但是,也要看我給不給你吃。

不給你吃,就是肉擺在你面前,你也無從下箸。

周亞夫顯然並不理解這背後的深意,或者他理解了,卻並不想給漢景帝服個軟。

他站起身來,大聲吆喝著服務人員把筷子拿上來。

漢景帝注意到了周亞夫。

這一刻的漢景帝,早就不是被逼著殺死自己老師的漢景帝。

屬於你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你們再也沒辦法持功自重,你們也無法威脅到我了。一塊肉我就能讓你們團團轉。

於是,漢景帝笑了,「怎麼,難道桌上的這些還不能滿足你嗎?」

聽到漢景帝的笑聲,周亞夫轉過身來,脫下了帽子向漢景帝行禮。

這是周亞夫的臣服?

漢景帝輕描談寫一句:「起來。」

漢景帝等待著周亞夫的請罪。這多年的忍耐,需要一個句號。漢景帝等待一個真正意義的臣服。

可是,他忽視了周亞夫的驕傲,這是一位在細柳營拒絕向漢文帝行大禮的將軍,他忘記了,這群人的特徵:少文多質。

他們可以拋頭顱灑熱血,唯一不會的就是低下高昂的頭。

周亞夫猛得站起來,一聲不吭,轉身就走。

漢景帝一直看著周亞夫,直到他消失在自己的視角之內。隨後,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這種憤憤不平的人,怎麼會甘心做幼君的臣子。」

周亞夫的命運就此開上了不歸路。

沒過多久,周亞夫就被告了。

說起來,也是老周家不厚道。周亞夫同志這些年在家裡病退,搞得很消沉,年紀又大了,是時候考慮百年之後的事情了。事死如事生,因為是將軍,所以在挑選陪葬品時搞了點軍方特色,準備了五百付的鎧甲。為了搬運這些東西,專門僱了一批人。

大概覺得咱們兩代勳侯,讓人幹活天經地義,所以不但沒給這些工人工錢,在別人來討要錢時,還把人家揍了一頓。

這就太欺負人了,我大漢也是有律法的。這夥工人集體把周亞夫給告了。奇怪的是,這些工人還相當有文化,竟然知道周亞夫家搬的鎧甲盾牌是違禁品。

這些東西屬於管制刀具,普通人是不能私藏的。而且一搞就是五百件,這難道是想搞革命工作?

漢景帝毫不客氣,下令將周亞夫抓起來。周亞夫似乎早就猜到一切,進了獄打死也不說。

我不認罪,你總不能把我弄死吧,畢竟我可是前丞相。

前來審案的人一時也搞不掂老周,要動刑吧,畢竟老爺子年紀大了,要是打死了可不好交差。人家在外面可是有關係的。可不動刑,怎麼讓他開口呢?

實在沒辦法,只好向漢景帝匯報,周亞夫一條都不認。

漢景帝破口就罵:「老子沒有你的供詞,一樣殺你!」

雖然過了這麼多年,漢景帝這暴脾氣還是沒改啊。

曾經他想用周亞夫的臣服給白馬之盟劃上句號,但現在,只能用血了。

那就把周亞夫送到延尉處吧。

進了天牢,延尉兜頭就是一句。

「你準備這些鎧甲怕不是想造反吧。」

周亞夫愣住了,因為造反可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這是滅族的罪,原本準備死抗到底的他跳了起來。

「我這是殉葬用的,怎麼說是造反呢?」

熟歸熟,亂說話還是要告你誹謗的。

接下來,這位無名延尉說出了無恥度跟莫須有可以一較高下的話:「你就算不在地上造反,也會在地下造反。」

真是君要你死,臣不想死,編個理由你也得死。

周亞夫就此開始在牢中絕食,五天之後,吐血而亡。

漢初最後一位名將,用自己的死亡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平心而論,周亞夫是軍功集團二代中不可多得的將才,也曾經是大漢的支柱,但無意中,他成為了漢帝國進化的一塊攔路石。

自他死後,壟斷漢朝政壇的軍功集團正式退出了舞臺。非功者不侯這座曾經阻攔賈誼晁錯們的大山終於倒下了。

大漢將成為冒險家的天堂,漢家兒郎將一波一波前撲後繼鑿空絕域,策騎方國,去萬裡外覓自己的封侯,去開創前所未有的雄圖霸業!

這就是周亞夫的故事,他到底做錯了什麼?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為你精選優質微信號給你生活的養料,喜歡就長按關注。

相關焦點

  • 西漢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西漢的兩百多年間一直與匈奴戰爭不斷,在此期間,成就了不少名將。一、韓信韓信(約前231年—前196年),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漢初三大名將之一,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梁、項羽,沒有得到重用轉而投奔劉邦,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率軍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率軍北上降服了燕國
  • 西漢的「魔鏡」,透過光線出現神奇一幕,到現在專家也複製不了
    文/愚人西漢的「魔鏡」,透過光線能出現神奇一幕,到現在專家也複製不了精緻的女性總是時時刻刻都注意著自己的易容,隨身攜帶一塊鏡子,隨時都保持最美的自己。當青銅文明以絢麗的姿態閃耀在歷史長空的時候,銅鏡也成為當時皇親貴族使用的重要的青銅物件之一。當時的鏡子還不能像如今人們經常使用的鏡子那般清晰地照出人像,只能模糊地照出一個人影,但足以擔當讓人們整理儀容的角色。
  • 歷史解密:西漢和東漢有區別嗎?東漢的宗廟會不會供奉西漢的皇帝?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中華上下五千年,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中有很多朝代,而且有很多朝代是以方位命名的,像南朝和北朝,東漢和西漢,那麼為何這些朝代在前面要加上方位呢?
  • 西漢的歷史其實很簡單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大統一王朝,因為中間王莽一度「代漢建新」的緣故,所以漢朝又分為西漢(前漢)和東漢(後漢)。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一下西漢兩百多年的歷史,期間一共經歷了14位皇帝(包含前後少帝和漢廢帝)。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那這樣的話首先,漢朝四百年從何說起呢?再者,劉邦建立的王朝從來也不將自己稱為「西漢」,劉秀復闢的王朝也從來不將自己的王朝稱為「東漢」,硬要說這個歷史上存在一個名叫西漢的王朝,一個名叫東漢的王朝,相類似的有什麼呢?
  • 中國古代最擅長外戰的十大名將 排名不分先後
    一批又一批名將挺身而出,為了國家安危和民族存亡,奮起抵抗外敵入侵,抒寫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幕,堪為國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下面,勇哥就為大家介紹10位外戰名將。排名不分先後。李牧「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這裡的良將,指的就是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李牧。趙國位於北方,一直受到匈奴的威脅。
  • 成也外戚,敗也外戚——西漢的「外戚專權」
    自楚漢爭霸後,劉邦建立漢朝,為了防止秦朝滅亡的事情在漢朝發生,他採取休養政策;同時,為了讓劉家天下傳承下去,他採用了對皇室直系親屬封地為王,繞是這樣,西漢也沒能逃過外戚幹政的局面。其整個歷史時期,出現過好幾次外戚專權的局面,但是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三次,分別是呂后專政,霍光專權,王莽篡漢。
  • 西漢魔鏡是什麼?西漢魔鏡未解之謎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阿希說歷史。說起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有很多的奇蹟和秘密,在世界各國,有很多的發明到現在還一直影響著我們,比如說中國的造紙術和火藥,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然而還有一些古人發明的東西,到現在都難以解釋清楚原理。西漢魔鏡就是其中之一,一起來看看吧!
  • 一位著名西漢青年的故事
    它原先被放置在西漢著名青年將領霍去病的墓前,是為了紀念這位屢立戰功的將軍。墓旁除了馬踏匈奴的石雕外,還有躍馬、臥牛、伏虎等等,共計16件。石雕都用巨大的石塊,以簡練的手法雕成,體現的藝術特色十分統一。由於霍仲孺最開始不承認霍去病是自己的兒子,年幼的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長大。直到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進宮之後,衛家老老少少的生活才得到了極大改善。▲ 衛子夫後來成為了漢武帝的皇后。
  • 西漢名臣王吉:曾得昌邑國「仙翁」指點(圖)
    讓我們把歷史的記憶,翻回到兩千多年前,跟著西漢名臣王吉的腳步,去追隨那段歷史走過的不平凡足跡。    昌邑國「仙翁」指點:「言宜慢」  公元前77年初春,正逢西漢王朝盛世。昌邑國國都昌邑城內(位於現巨野縣大謝集鎮昌邑集,該遺址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鋪林立,人流如潮,目不暇接,一派繁華,令人留連忘返。
  • 此人一生就打了一場仗,漢朝卻強大幾百年,一句名言讓人熱血沸騰
    每當提到古代的名將們的英雄事跡時,總會讓人熱血沸騰。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西漢的名將,可能很多人立即想到橫掃匈奴的「西漢雙壁」衛青和霍去病。的確,衛青和霍去病的縱橫大漠的事跡千古流芳,尤其是霍去病的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讓後世人感動不已。
  • 歷史上諡號忠武的十大名將,第一名眾望所歸
    諡號制度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早期,秦始皇時期曾被短暫廢止過,到了西漢時期又開始恢復。諡號相當於是對某人一生的蓋棺定論,有官諡和私諡之分,官諡最為常見,上至帝王下至王公大臣有時為了能得到一個美諡或級別較高的諡號而費盡心機。
  • 西漢開國八王與明朝開國六王下場分別如何,不比不知道
    -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 西漢「皇后之璽」玉璽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西漢「皇后之璽」玉璽 【年代】西漢 【規制】2.8釐米見方,通高2釐米,重33克。
  • 看見文物 | 全國出土最重金器西漢金獸
    看見文物 | 全國出土最重金器西漢金獸 2020-12-16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歷史上十大不敗名將,看看你最仰慕誰?
    四、王翦——一統六國的悍將王翦,關中頻陽東鄉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五、韓信——兵仙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
  • 是什麼原因,讓西漢時期出現如此多的黃金呢?連賞賜都是按噸位算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使用黃金最多的朝代應該是西漢。那時候,只要涉及到金錢交易,基本上都要用到黃金,比如:買東西、受賞賜,甚至,交罰款,都使用黃金。這不免讓人們感到奇怪,西漢時期的黃金資源真的如此豐富嗎?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麼到了東漢及之後的各個朝代,黃金的使用量卻在大幅度減少呢?是什麼讓黃金的存儲量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上)
    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軍事將領,他們用自己的膽識與才能,創造了無數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為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統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來盤點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名將為後世留下了怎樣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
  • 中國歷史上最振奮人心的四句口號,這句口號最為霸氣,無可爭議!
    口號一直是我國的獨創,我國在各個時期都有過很多有特點的口號,中國歷史上有過許許多多霸氣無比的口號,包括很多開國皇帝和末代皇帝也說過很多經典語錄,而流傳最廣的莫過於下面四句口號,小編將為大家一一介紹: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後來被演化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且流傳非常廣
  • 七年級上冊歷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識點+練習題
    難點:休養生息政策及概念【基礎解讀】一、西漢的建立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稱為西漢,定都長安。文景之治歷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稱為--文景之治。)見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秦亡漢興的原因和啟示:(1)秦亡原因:統治者統治殘暴,政治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