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諡號忠武的十大名將,第一名眾望所歸

2020-12-18 流雲天下

諡號制度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早期,秦始皇時期曾被短暫廢止過,到了西漢時期又開始恢復。諡號相當於是對某人一生的蓋棺定論,有官諡和私諡之分,官諡最為常見,上至帝王下至王公大臣有時為了能得到一個美諡或級別較高的諡號而費盡心機。在所有的諡號裡面,文臣榮譽最高的諡號是「文正」,武將榮譽最高的諡號是「忠武」,今天說說「忠武」這個武將一生追求的最高諡號,歷史上得此諡號的名將不少,從中列出名氣最大的諡號「忠武」的十大名將。

諸葛亮

封侯拜相是一個臣子至高的追求,後人對諸葛亮認識最多就是他蜀漢丞相的這個身份,事實上歷代對他的定位首先是名將然後才是名相,這從兩點可以看出:一個是諸葛亮是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另外一個就是世人皆稱諸葛亮為武侯,其來歷實際上是劉禪追諡他為忠武侯。以諸葛亮的名望位居忠武名將第一也算眾望所歸。

王猛

王猛和諸葛亮很多方面有點類似,也是出將入相,他在前秦官至丞相和大將軍,是苻堅的重要臂助,苻堅能統一北方王猛居功至偉,王猛一生輔佐苻堅掃平群雄,平定李儼、擊破桓溫、滅前燕,死後諡號忠武。

段韶和高長恭

北齊三大名將斛律光,段韶和高長恭,就有段韶和高長恭兩人死後得到諡號忠武的殊榮:段韶功勳卓著,外統軍旅,內參朝政,為北齊立下汗馬功勞;高長恭是高歡之孫,北齊宗室名將,邙山之戰中高長恭聲名大噪,一曲《蘭陵王入陣曲》更是使高長恭青史留名。

尉遲恭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後唐高宗諡其忠武,比起李靖諡號景武和李勣諡號貞武,顯然要高出不少,這可能和他一生三救李世民有一定關係。

郭子儀

再造大唐的中興名將,史稱其「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歷史上少有的急流勇退得以善終的名將典範,死後備受哀榮,諡號忠武。

嶽飛和韓世忠

兩人是南宋抗金最出名,戰功卓著的雙子將星,韓世忠宋孝宗時追諡忠武;嶽飛宋高宗時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冤殺,宋孝宗時追諡為「武穆」(這是後人稱嶽飛為嶽武穆的由來,但是從諡號來說武穆不如忠武),宋理宗時在韓侂胄的盡力爭取之下才改嶽飛諡號為忠武。

常遇春和張玉

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先鋒大將,人稱「常十萬」,死後諡號忠武(這一點,徐達似乎不如他,徐達的諡號是武寧);張玉是朱棣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東昌之戰中為救朱棣力竭戰死,朱棣登基後追封其為榮國公,諡號忠顯,洪熙年間改諡忠武。

相關焦點

  • 唐朝十大名將排行榜,尉遲敬德排第四,第一無異議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不僅國運昌盛,更是名將如雲,歷史上很多有名的戰將都出自唐朝,因此唐朝也一直是備受矚目的朝代,唐朝的大將也是後人不斷談論的話題,至於他們的排名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從綜合素質上來講,以下幾位可以上十大名將榜。
  • 武將諡號最高是什麼?千載之下這個諡號獲得者有多少牛人
    中國人又偏偏追求身後名,不管是英雄豪傑還是綠林好漢,不管是忠臣良相還是亂臣賊子,除了少數不管洪水滔天的以外,都追求百世流芳,不願意帶著罵名走向另一個世界。這樣古代中國的「諡號」體系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文官最高的諡號為「文正」,而武將最高諡號為「忠武」,咱們來看看獲得這個諡號的牛人有哪些?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臣子功勞太大甚至威脅到皇權,君王忌憚和猜忌之下往往會起了殺心,歷史上因此被殺的功臣比比皆是,比如秦昭襄王逼殺白起、呂后殺韓信等等。功高震主未必一定會被殺,歷史上功高卻安然無恙的例子也不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臣子識時務懂進退;二是皇帝有足夠的胸懷,他們雖有猜忌卻只是不予重用而不會殺之以絕後患,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 文正是如何在宋代成為第一諡號的
    諡號是個東方所獨有的文化現象,糅雜進蓋棺論定、為死者諱、春秋筆法等多種文化認知。諡號中,不僅能夠看到一個人的身前事,也能夠看到這個人的身後名。南宋宰相秦檜的諡號由「忠獻」改為「謬醜」再改回「忠獻」,還可以看出南宋朝政傾向的變化。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下)
    現在我們延續上內容,繼續來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準備好了嗎?我開始咯!6、大明第一名將——徐達徐達,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勳,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又有勇有謀,戎馬一生,他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並打擊元朝的殘餘勢力,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被明太祖朱元璋稱為「開國第一功臣」。
  • 被韓國人稱之為亞洲第一名將的李舜臣,是否言過其實
    文/王國棟最近看了韓國人寫的一些歷史文章,將他們國家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稱作亞洲第一名將。韓國人喜歡自吹自擂可以理解,但扯上整個亞洲,就有些過分了。因為不管是從李舜臣的個人能力還是戰功,或許在韓國可以稱第一,但在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面前,就顯得有點班門弄斧了。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憑李舜臣的個人能力和戰功,能排進中國歷史名將前200位都不錯了。下面,小編就根據李舜臣的歷史資料,結合中國同時期的名將的能力和戰功,討論一下李舜臣這個亞洲第一名將的水分有多重。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上)
    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軍事將領,他們用自己的膽識與才能,創造了無數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為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統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來盤點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名將為後世留下了怎樣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
  • 一詞定褒貶,想知道古代大臣有多大貢獻,看他的諡號就可以了
    行出於己,名生於人。名謂號諡。」 咱們舉個例子,像張昭、司馬昭、宇文泰等人的諡號只有一個字「文」,文字在諡法表上的解釋為「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賜民爵位曰文。」單從「經天緯地」、「道德博聞」這幾點來看「文」字是個妥妥的美諡。 咱們所熟知的諸葛亮諡號為「忠武」,按照諡法解釋為「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
  • 中國歷史上十大悲情名將
    但也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雖然也是英雄名將、建立了不世功勳,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卻英雄末路斷頭路,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嘆息。下面,我們從在歷史上的名氣、建立的功業大小、悲情程度、個人的品德、後人的同情程度等方面綜合考量,點評中國歷史上十大最悲情的英雄第十名:李廣——匈奴聞名喪膽,一生坎坷,終身未得封侯,被逼自刎
  • 十大人氣最高的emoji表情排行出爐 第一名絕對眾望所歸
    十大人氣最高的emoji表情排行出爐 第一名絕對眾望所歸 2017年11月10日 18:04作者:王瑞編輯:王瑞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古代有一武將,數次被收回兵權卻身歷七朝而不倒,諡號為「忠武」
    算得上是相當的長壽。郭子儀出生於697年,當時正是武則天的武周時期,武則天設立了武舉考試,後來的郭子儀正是通過參加武舉考試才從軍成為一名武將的。在安祿山舉兵叛亂的前一年,郭子儀的母親去世,郭子儀離職回家守孝。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奪情啟用郭子儀,領朔方軍攻打叛軍,當時郭子儀還向唐玄宗推薦了李光弼,之後兩人在河北等地討伐安史叛軍。
  • 古代大臣最高等級諡號是什麼?哪些人死後才能被加封諡號呢?
    諡號,是古代較有名望的人去世後所追加的封號。從群體上來看,主要包括帝王、后妃、高級官宦以及社會上有影響力之人。統治者根據其生前的品行、做出的貢獻等,賜給其號,便是所謂的諡號。
  • 在唐代就完成了集五福的一代名將
    一代名將郭子儀有再造大唐之功,被譽為中興名將,是歷史上少有能有善終的大將,更是被稱為五福本人。五福基本指的是壽比南山、恭喜發財、健康安寧、品德高尚、善始善終。《尚書·洪範》。郭子儀去世時,享年八十五歲,朝廷追贈他為太師,賜諡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德宗廢朝五日,命群臣弔唁,又親臨安福門送葬,並專門超越禮制,下詔將他的墳墓增高一丈。無論是新五福還是舊五福中或者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支付寶五福標準郭子儀都是那個五福齊聚於一身的男人。
  • 南宋七王是指的是哪七位名將
    追贈太師,諡號「武僖」。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2、鄂王——嶽飛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
  • 韓國專家評選的亞洲八大名將,首位的將領在思密達心裡是宇宙第一
    韓國,狂妄自大的性格在世界上早已經是臭名遠揚。那麼韓國專家提出的東亞武將排名會是怎麼樣的呢?第八名:韓世忠南宋名將、詞人,與嶽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韓世忠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十八歲應募從軍。
  • 明清十大著名將領
    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被朱元璋譽為"萬裡長城"。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經典之站「北伐滅元之戰」。二。常遇春(1330年-1369年),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 中國古代十大英雄,誰是你心中的英雄?
    近日,英雄話題成為網上的主旋律,讓我們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十大愛國英雄,誰才是你心中的英雄?一、蒙恬 (秦朝)蒙恬,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蒙恬曾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據傳蒙恬曾改良過毛筆,因此也被譽為「筆祖」。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 歷史鉤沉: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常勝將軍
    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詳細的生卒年月日不行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接觸,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雄師,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範例之書。
  • 歷史上最年輕且武勇超強的名將:「趙子龍」在魏國,嶽飛兒子早熟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朝代無數,武將也無數,古時男子十餘歲即可婚配,婚後就可以稱為成年,十餘歲上戰場殺敵的也可謂是比比皆是。要論最年輕就創下赫赫戰功,且最出名的,毫無疑問是西漢名將霍去病。十八歲首次領軍殺敵就獲封冠軍侯,二十一歲封狼居胥。
  • 名列東亞十大名將之首,比成吉思汗都還猛,李舜臣到底憑什麼?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有人說,中國人總是活在回憶中,那是因為我們有著輝煌的歷史,值得我們去回憶。像韓國這樣的,回頭一望兩千年,歷史乏善可陳,那麼他們就只能活在幻想中了。以前有韓國雜誌做過關於東亞名將的盤點,排出了他們所認為的東亞十大名將,這裡面有很多咱們熟悉的名字,比如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神級人物織田信長,排在第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