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歷史其實很簡單

2021-01-08 歷史人物故事會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大統一王朝,因為中間王莽一度「代漢建新」的緣故,所以漢朝又分為西漢(前漢)和東漢(後漢)。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一下西漢兩百多年的歷史,期間一共經歷了14位皇帝(包含前後少帝和漢廢帝)。

在秦末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中,劉邦作為其中一支力量異軍突起,不但一舉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還在「楚漢之爭」中擊敗了項羽順利建立漢朝,成為漢朝的第一位皇帝,是為漢高祖。

劉邦死後,他的兒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漢惠帝性格仁弱,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其強勢的母親呂后手中,好在呂后擁有出眾的治國能力,將新建的漢朝治理的「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

漢惠帝做了七年有名無實的皇帝後抑鬱而終,其子——4歲的劉恭繼位,是為漢前少帝。據說因為小小的劉恭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緒——口口聲聲說要為自己的生母報仇(劉恭出生後,生母被呂后毒殺,謊稱其是皇后張嫣之子),從而引得呂后深為不安,在位僅4年就被呂后廢黜並殺害。

前少帝死後,呂后又迅速扶立了年僅4歲的常山王劉弘為皇帝,是為漢後少帝。巧合的是,這位後少帝也僅僅做了4年的傀儡皇帝後就被廢殺,不過這次出手的不是呂后,而是周勃、陳平等大臣。他們在呂后去世後,迅速剷除諸呂,並藉口劉弘不是漢惠帝劉盈親生骨肉,陸續廢殺了後少帝及其兄弟,擁立代王劉恆(劉邦第四子,母親為薄姬)為新皇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寬儉待民,漢朝由此步入正軌,他和他的兒子漢景帝(劉啟)在位的這段時期被後人稱為「文景之治」。到文景之治後期,國家已經相當富裕,以至於「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漢景帝去世後,他的第十個兒子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有人說漢武帝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雖然他在位時好大喜功甚至窮兵黷武,把「文景之治」創下的家業都敗光了,但他的功績也是有目共睹的,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漢武帝晚年崇信方術,終於導致「巫蠱之禍」的爆發,太子劉據自盡後,漢武帝最終選擇了八歲的少子劉弗陵為繼承人,是為漢昭帝。

漢昭帝在輔政大臣霍光等人的輔佐下,延續了武帝後期與民休息的政策,創造了「百姓充實,四夷賓服」的局面,社會上的各種矛盾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幸的是,漢昭帝在位僅僅13年,年僅21歲就去世了,而且還沒有留下子嗣,於是霍光等人便迎立昌邑王劉賀(漢昭帝之侄)為新皇帝。無奈這位劉賀當上皇帝後「不得人心」,在位僅僅27天就被廢掉了,所以也被稱為「漢廢帝」。

霍光等人經過商議,決定迎立流落民間的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為新皇帝,是為漢宣帝。漢宣帝在位期間,對內注重吏治,選賢任能,逐步清除了霍光勢力;對外聯合烏孫大破匈奴,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終於完成了漢武帝多年的夙願,所以這段時期又被稱為「昭宣中興」。

漢宣帝去世後,皇太子劉奭(shì)繼位,是為漢元帝。鑑於之前西漢存在外戚幹政比較嚴重,漢元帝天真地以為太監因為沒有家室而不會「結黨」,所以格外寵幸宦官,結果宦官們內結太監(「內黨」)外結大臣(「外黨」),也導致西漢一步步走向衰落。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漢元帝在位時有兩件事比較有影響力,一件是陳湯率軍平滅北匈奴郅支,留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豪言,另一件事便是「昭君出塞」。

漢元帝去世後,太子劉驁登基,是為漢成帝,其母便是大名鼎鼎的孝元皇后王政君。漢成帝在位期間耽於酒色,外戚王氏家族由此正式登上西漢的政治舞臺,特別是趙飛燕、趙合德姐妹進宮後,漢成帝更加荒淫無道,年僅45歲便因縱慾過度而暴亡。

漢成帝無子,侄子劉欣繼位為皇帝,是為漢哀帝。漢哀帝在位時一度排擠王氏外戚,不但重用母親和祖母家的外戚丁氏和傅氏,還提拔自己的男寵董賢為大司馬。據史書記載,漢哀帝和董賢同臥同坐,關係極為「親密」,「斷袖之癖」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

如果漢哀帝能夠活得更久一些,估計後面就沒王莽什麼事了,無奈他在位僅7年便因貪色縱情而亡,時年僅25歲,也沒留下子嗣。

漢哀帝死後,年僅9歲的堂弟劉衎(kàn)被迎立為皇帝,是為漢平帝。漢平帝繼位後,漢哀帝所重用的董賢等人以及其他外戚迅速被剷除,太皇太后王政君出來垂簾聽政,國政基本都由大司馬王莽操持。

形同傀儡的漢平帝在位僅僅5年(年僅14歲)便在未央宮突然去世,死因至今存疑,民間相傳是王莽毒死的,因為此後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起初為了掩人耳目,王莽還假惺惺地立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小孩——劉嬰為皇太子,表示自己只是代為「攝政」。

在天下劉姓諸侯的「反莽」浪潮被鎮壓住以後,膨脹了的王莽便正式廢除皇太子劉嬰,自立為帝建立新朝,西漢由此正式滅亡。

後來史學界將王莽和擊敗王莽的更始帝劉玄算入西漢,所以也有西漢十六位皇帝的說法(被王莽廢掉的劉嬰實際上一直都沒當過皇帝)。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相關焦點

  • 歷史解密:西漢和東漢有區別嗎?東漢的宗廟會不會供奉西漢的皇帝?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中華上下五千年,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中有很多朝代,而且有很多朝代是以方位命名的,像南朝和北朝,東漢和西漢,那麼為何這些朝代在前面要加上方位呢?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歷史長達四百年。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兩段。但是在它們的地位上,卻存在極大的爭議。看看現在的網絡自媒體,也包括正規的歷史學者,眾口一詞都是:不是一個朝代。因為中間讓王莽的新朝隔開了,而且劉秀和劉邦的關係差得太遠了,所以不能算是一個朝代。
  • 西漢「皇后之璽」玉璽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西漢「皇后之璽」玉璽 【年代】西漢 【規制】2.8釐米見方,通高2釐米,重33克。
  • 聽劉玉珍老師海讀公開課《讀歷史 學成語——西漢風雲》隨感
    《讀歷史  學成語》是開發較早的海讀教材之一,也是主打教材,按照歷史年代編排學習內容,組成一個個單元。每單元包括四個部份:A.歷史概述;B.相關成語;C.成語故事;D.成語運用。這本書我上屆的弟子在五年級也學過,當時我是這樣上的——集體學習時,採取四人小組形式,輪流上講臺講課,教師負責傾聽、追問、評判。恰好我們班課堂日記就是四人小組互改。
  • 西漢魔鏡是什麼?西漢魔鏡未解之謎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阿希說歷史。說起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有很多的奇蹟和秘密,在世界各國,有很多的發明到現在還一直影響著我們,比如說中國的造紙術和火藥,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然而還有一些古人發明的東西,到現在都難以解釋清楚原理。西漢魔鏡就是其中之一,一起來看看吧!
  • 專家:重陽節源於西漢 在我國已有兩千餘年歷史
    專家介紹說,九九重陽節源於西漢,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傳統節日。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初期。
  • 西漢時期僅有四位皇帝擁有廟號,每一位都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比如說陛下、朕、孤、寡人等等,其實每一個所謂的稱呼,都有一定的由來,就比如今天我們所說的,古代皇帝專屬稱呼"廟號",應該有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吧,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關於它的歷史。其實廟號這一詞最早出現應該是在商朝時期,而且當時要想擁有廟號可並不容易,首先你需要是帝王身份,其次你需要立過豐功偉績,可見它的分量有多重。但是剛剛盛行沒多久,周朝就把它給廢除了。
  •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四課 西漢與東漢--大一統國家的鞏固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大牙說歷史。今年我們這邊高中歷史教材改版,新加了好多新內容,每課的內容很多,有的學生就感到記得很吃力,所以我就給大家總結了高中歷史統教版的每課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給大家,方便各位高中同學更快的學習歷史。
  • 西漢流傳一把千年鐵劍,卻被國人認為太晦氣,後流落英國變成國寶
    本文中我們要來介紹的這件文物如今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世界上的孤品,其實它是一件來自中國西漢時期的鐵劍,可是卻因為外形等問題被清朝的官員認為太晦氣,如果繼續放在皇宮,很可能會影響清朝的龍運,就這樣這把千年鐵劍就被放在了圓明園中,但是數百年之後,卻碰上了英法聯軍,最後這柄西漢鐵劍就徹底流落出去了。
  • 成也外戚,敗也外戚——西漢的「外戚專權」
    就這三次具有代表性的外戚專政來看,前期造就了漢室的中興,而後期則直接導致了西漢的覆滅,我們來分析這些外戚專權的原因,從中梳理出一些歷史規律。從西漢的歷史以後,歷朝歷代的教訓可以看出來,外戚專權很少能對皇權形成威脅的,因為它是與皇權有利的結合在一起的,外戚勢力對皇權有很大的依靠性和依賴性,所以皇帝才能充分的利用它。「置宰相不選賢,苟可用專制者。」
  • 七年級上冊歷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識點+練習題
    難點:休養生息政策及概念【基礎解讀】一、西漢的建立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稱為西漢,定都長安。文景之治歷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稱為--文景之治。(2)劉邦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意發展農業生產,鞏固了西漢的統一,發展了西漢的經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奠定了強盛的基礎。3、三個認識(1)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實行嚴刑峻法;漢初推行道家的「無為而治」。(2)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以此為鑑,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 西漢王朝,不容忽視的女人
    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若是女子掌握了莫大的權勢,也能左右歷史的走向。呂雉:從賢妻良母的典範,到手段狠毒的政治家。王政君:她的侄子篡奪了西漢江山。西漢最大的外戚家族誕生了。王政君,先後許了兩戶人家,未及過門,男方卻都死了。王禁十分驚奇,請人佔卜,答曰:「此女貴不可言」。王禁於是讓她學習才藝,然後送入宮中。漢宣帝為太子劉奭選妃,王政君意外被選中,一夜恩澤,竟然誕下龍嗣,也就是後來的漢成帝劉驁。
  • 《中國歷史地圖集》西漢雁門郡所轄地望校補兼戰國趙雁門郡部分地名校補
    一、西漢雁門郡所轄地望校補《中國歷史地地圖集》(以下簡稱《地圖集》)西漢雁門郡所轄14縣中有9縣地望存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其中善無、中陵、平城、樓煩、繁畤五縣地望已經相關考古發掘報告所確認。圖表 1西漢雁門郡所轄十四縣圖,摘自《中國歷史地圖集》西漢并州朔方刺史部               𣵭陶與勮陽
  • 西漢人喝什麼酒?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的紫金醇存在嗎?
    其實「紫金醇」在史書中並沒有記載,不過名字確實好聽。漢朝肯定是有好酒的,但是大多數跟我們今天喝的白酒差別很大。米酒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考證六七千年前就有了。釀法簡單,老少皆宜。黍(小黃米)釀製的的米酒,接近今天的啤酒,少放曲多放米,一晚上就能釀好。酒精度只有五度左右,酒體渾濁。由於發酵過程中產生了麥芽糖,清香甘甜,十分怡口。對了,也叫醪糟。這個酒在漢代普及率最高。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因為西漢的存在,劉姓與漢朝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也就是在天下人心中,漢朝姓劉。新朝滅亡後,天下大亂,先後出了十個皇帝,其中有七個自稱是劉邦的後人,他們自己是復漢制,其實也有些是冒名頂替的宗室身份。這是為什麼?那時候社會上流傳著一句諺語:劉氏復興。那是天命,只有劉邦後人才有資格繼承天下,劉秀也不能違抗天命。
  • 它為何會在西漢出現?對於西漢又有什麼作用?
    中國,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農業古國,上古時期,「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舜、禹等部落首領們就知道只有教導百姓盡心盡力的搞好農業生產,百姓們才能衣食無憂。可以這麼說,自中國有了文明開始,先人們就明白「重農固本,乃是安民之基」,他們知道若想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就必須要重視農業發展。
  • 在兩漢王朝中,為何東漢的存在感明顯低於西漢?
    西漢與東漢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政權和王朝,但後世還是習慣上稱為「兩漢」。兩漢的國祚延續了四百多年,僅低於「兩周」的八百年國祚,是我國古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環。其中,西漢王朝存續了210年,東漢王朝存續了195年,期間的國號都是「大漢」,後世為了區分才分別稱為「西漢」和「東漢」。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究天人之際 成一家之言——西漢文章的高古雄渾之風
    西漢散文之所以對後世散文影響深遠,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其一,西漢是散文文體大發展的時期。古人所謂文備於西漢,主要指的就是西漢散文。當代文學史中所討論的西漢散文主要是政論散文、歷史散文、抒情散文,著重分析這三類散文的文學性,包括形象的刻畫、細節的描寫、情節的安排、情感的抒發、個性化語言的表達等。
  • 一篇文章,點評西漢15位皇帝
    但也有人說,漢武帝一朝將西漢開國至文景之治以來的成果,全部揮霍一空,晚年還鬧出「巫蠱之禍」導致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及其子孫全部身死,只剩下皇曾孫劉病己(漢宣帝)一人。好在他及時反省,頒布《輪臺罪己詔》才保住已經風雨飄搖的漢朝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