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皇后之璽」玉璽

2020-12-22 騰訊網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西漢「皇后之璽」玉璽

【年代】西漢

【規制】2.8釐米見方,通高2釐米,重33克。

【材質】玉器

【現狀】陝西歷史博物館

【簡介】西漢皇后之璽是西漢玉器,1968年在陝西省鹹陽市韓家灣公社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西漢皇后之璽為正方形,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玉質堅硬緻密,無任何受沁現象。璽鈕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形象兇猛,體態矯健,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4字。

此印璽鈕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螭虎形象兇猛,體態矯健,四肢有力,雙目圓睜,眼球圓而凸出,隆鼻方唇,張口露齒,雙耳後聳,尾部藏於雲紋之中,背部陰刻出一條較粗的隨體擺動的曲線,6顆上齒也以陰線雕琢。螭虎腹下鑽以透孔,以便穿綬系帶。璽臺四側面呈平齊的長方形,並琢出長方形陰線框,其內雕琢出4個互相顛倒並勾連的捲雲紋,每個雲紋均以雙陰豎線與邊框相連。陰線槽內殘留有部分硃砂。

「皇后之璽」四字在藝術上很是高超。印文的章法很有講究,其排列與行距十分疏朗大方。「皇、璽」兩字較煩瑣且多橫畫,「之、後」兩字較簡單且以豎畫為主。兩者呈對角交叉配置,十分得體。從字法觀之,字的結體雖以方整為主,與漢印之平方正直格調相一致,然而字裡行間仍存筆法的意趣,尤以轉折之處更為明顯。筆勢方中帶圓,整體氣韻生動,於高雅華麗之中透出端莊之氣。

西漢皇后之璽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讓中國孩子成為中國孩子

微私塾

每天一點國文

微私塾鼓勵孩子們接觸國學

致力於

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中國孩子

微私塾的理念是

國學並不艱澀難懂

只需每天接觸國文

每天讀一點國文

日積月累

孩子的國文水平自然會提高

微私塾|每天一點國文

微信ID:msishu

相關焦點

  • 農家得寶,「皇后之璽」主人之謎
    由於此璽發現的地點離漢高祖劉邦的長陵較近,可能就是高后呂雉所用之璽。 皇后的身份等同於皇帝,故皇帝的御璽為玉石,螭龍鈕,方一寸二分,印文稱「璽」。及皇后升為太后,則由新登基的皇帝為母后刻制「太后之璽」,制度同「皇后之璽」。所見史書記載的太后璽印為秦王政為其母趙姬所制。
  • 皇后之璽|雕螭虎,浮雲紋
    玉璽,是御璽的俗稱,正確、專業的稱謂為寶璽。那寶璽者何?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無璽書則王言無以達四海,無印章則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於所屬,此秦漢以來之事也。(《明清帝後寶璽》弁言朱家溍)漢高祖皇后呂雉就擁有一枚皇后玉璽,該玉璽是由和田羊脂玉製成的,此印玉質潔白,通體晶瑩可愛。
  • 國寶系列故事傳奇之「傳國玉璽」
    一、探尋秦始皇傳國玉璽之謎秦代以前,印章是用金、木、銀、玉、銅製成,稱「方寸璽」,人人皆可佩帶。秦末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領兵率先攻入關中,秦亡國之君子嬰將此璽獻給了劉邦。劉邦經過大小百餘次血戰,擊敗對手西楚霸王項羽,贏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建立起漢王朝。劉邦即皇位時,就佩帶著「傳國璽」。西漢時,「傳國璽」一直存放在長樂宮內,成為皇權的象徵。
  • 小學生撿到皇后玉璽,經專家鑑定後要求上交,上交後獲獎勵二十元
    古代官印玉璽,只有皇帝跟皇后使用才可稱為璽。小編今日要說的就是這皇后的印信。底下竟印著「皇后之璽」四個篆體字。自己當初曾擔任大隊幹部時候跟文物工作者打過交道,有些知識。便知道這怕是文物。皇后之璽第二日一早孔忠良父親帶著他就往鹹陽博物館奔去。
  • 一對父子撿到漢朝皇后玉璽,交給博物館之後得到了20塊錢
    專家初步鑑定發現, 這是一塊品相極好的和田羊脂白玉, 雕成虎, 下刻印章字 "皇后之璽經過一批專家對古代文獻的查閱以後發現, 《漢官舊儀》有相關記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最後, 專家一致承認, 這是西漢呂雉皇后的私人印鑑!
  • 刷「玉璽」進站了解一下……
    近期,西安推出玉璽形狀的印章交通卡,印章卡以西漢皇后之璽為原型縮小比例打造,市民可用它乘坐公交地鐵。據介紹,這塊「玉璽」可在全國200多個城市使用,網友們表示,以後坐地鐵時就可以默念:「奉天承運,閘機打開」。
  • 這方流傳千年的呂后玉璽,可能是「贗品」,原因有簡單的三點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這塊玉璽叫做「皇后之璽」,1968年,一位小學生在陵園(漢高祖和呂皇后合葬陵園)外1公裡的地方撿到;整塊玉璽為方形,由和田羊脂白玉雕刻而成,高2釐米,長2.8釐米,重33g,比一枚雞蛋略小。
  • 青島版交會落幕「皇后之璽」很吸睛
    「唐妞」、「皇后之璽」等爆款文創產品則引爆全場。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唐妞」在本屆版交會上用實力吸睛。據陝博文化產業部部長趙慧介紹,這位名叫「唐妞」的卡通人物,以唐朝仕女俑為原型設計,糅合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歷史文化。    另外,一款樹脂仿玉璽的掛件引人注目,「這是一款異形公交卡,可在西安、北京等國內200多個城市使用。
  • 那些拍出天價的皇帝玉璽,你知道幾個?
    玉璽,專指皇帝的玉印,至高權力的象徵,除皇帝之外還有皇后皇太后的能稱為璽,大臣平民只能叫做印。第一枚玉璽據說秦始皇帝取藍田玉,命李斯用小篆刻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想表達我的權力是天所賜予的,這枚玉璽就是證物。先說珍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西漢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
  • 撿到「皇后玉璽」,上交獲獎20元的孔忠良,45年後專家補發了獎狀
    它的鎮館之寶之一就是一件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鎮館之寶——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皇后之璽為正方形,邊長2.8釐米,通高2釐米,重33克,是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的。整個玉璽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璽鈕上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體態矯健,威嚴又雅致,在璽面有陰刻篆書「皇后之璽」。
  • 傳國玉璽:皇帝的「身份證」,最終下落如何呢?
    那麼既然是皇帝身份的憑證,傳國玉璽究竟起於何時,最終下落又如何呢?玉璽傳國玉璽的來源璽早在西周時期便已有之,到秦朝之後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叫璽,大臣用的叫印。直白地說皇帝所下的詔書如果沒有加蓋玉璽相當於是沒有法律效力的。所以璽在古代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武則天忌諧音改「璽」為「寶」 傳國玉璽歷盡滄桑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吸取嫪毐偽造玉璽謀反的教訓,決定製作一套國璽,並由自己親自執掌佩帶,親自鈴蓋,以避免類似事件發生。他規定天子之印獨稱「璽」,群臣官印及百姓印章只能稱「印」。又規定以玉作為「璽」的專用材料,官印和百姓印不得以玉為材。這樣,玉璽便成為皇帝的專利。  「寶」字最早用於皇帝印始於武則天。
  • 13歲學生撿到「皇后之璽」,上交獲20元路費,現已成鎮館之寶
    ——《管子》在陝西省博物館內,陳列著一塊精美的玉璽,它高2釐米,邊長2.8釐米,重33克,單從外形上來看,就能看出它精美不已。如今,它已經是陝西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可經過專家一鑑定,他們以為的小石頭,其實是一塊質量上乘的新疆和田羊脂玉,並且在這塊小小的玉石上還有一個雕刻的圖案,圖案則是一隻螭虎,而除了圖案之外,玉石上的文字更令在場的專家們驚訝,在這塊玉石上,赫然寫著「皇后之璽」四個篆體字,這也助力專家們證實了這塊玉石非凡的身份。
  • 玉璽藏品——「中國福璽」公開發行( 1 / 14 )
    「中國福璽」全球首發式7月12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行,它是融匯百位將軍「福」字書法的玉璽藏品,將中國皇家玉璽的藝術魅力、福文化的吉祥內涵和將軍書法的獨特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是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凝結而成的璀璨瑰寶
  • 故宮口紅、玉璽交通卡……文創讓生活處處是「詩與遠方」
    試想,拿著「玉璽」乘公交、坐地鐵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很多網友表示:太酷了!想擁有!「玉璽交通卡」是西安推出的一款別致的異形公交卡,以西漢的「皇后之璽」為原型製作,可在全國200多個城市使用。 國寶級別的玉璽竟然變成了人手一枚的地鐵卡,其實,這不僅是新奇創意,更是傳統文化走進生活的新方式。
  • 13歲男孩撿到白玉石頭,竟是傳國玉璽,44年後迎來遲到表彰
    但也有人更加在乎國家的利益,將文物主動上交,比如那位釣到青銅黿的河南大爺,還有撿到漢朝皇后玉璽的孔忠良。博物館的專家經過仔細鑑定後,結果表示這塊玉石一塊上好的和田玉,突起的動物是螭虎,而平整面上刻的是「皇后之璽」四個字。
  • 13歲學生撿到「皇后之璽」,上交後獲20元路費,現已成鎮館之寶
    陝西省博物館內,陳列著一枚精美的玉璽,玉璽高2釐米,邊長2.8釐米,重33克,單從造型上看,就顯得十分精美。現已成為陝西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不過,與普通文物經過挖掘後送到館中收藏的流程不同,這枚精美的玉璽來到博物館,似乎比其他文物所走的道路更讓人驚嘆。
  • 明朝出現兩顆傳國玉璽,兩顆璽送到朝廷,被當作玩物收進庫房
    這種做法,「貽笑取譏,千載一律」,而不知「受命與否」,並不在於璽的有無,而是取決於德的高下。奪到了璽,卻缺乏德,仍然得不到天命保佑,天下轉瞬失去真有大德,不迷信傳國玉璽,卻能長保天下。「我太祖高皇帝神謨睿鑑,高出千古,不師前代之制,自為一代之璽,文必有義,隨事而施,真是以為聖子神孫一代受命之符,而垂法萬世者矣。列聖相承,率由祖訓,百餘年來,別無古璽,而受命永昌之福,愈隆愈盛。」
  • 常說傳國玉璽,最出名和氏璧了,到底是一個還是每朝不一樣呢?
    所謂的傳國玉璽是指古代正統皇權的象徵之物,相傳是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以和氏璧雕刻而成,上面印有李斯書寫,工匠孫壽雕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如果把一個國比作一個家,那傳國玉璽的地位就相當於是家傳寶的地位。按這個說法,傳國玉璽一說始於秦始皇,那他之前傳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