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流傳千年的呂后玉璽,可能是「贗品」,原因有簡單的三點

2020-12-22 歷史店

玉璽,經常活躍在古裝影視劇中,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古代帝王專用的玉印,也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古代皇帝有玉印,皇后當然也有,而且目前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就收藏著一枚兩千多年前的皇后玉璽,但是有專家研究表明這很可能是「假」的。何以見得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這千年玉璽的「真假」。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這塊玉璽叫做「皇后之璽」,1968年,一位小學生在陵園(漢高祖和呂皇后合葬陵園)外1公裡的地方撿到;整塊玉璽為方形,由和田羊脂白玉雕刻而成,高2釐米,長2.8釐米,重33g,比一枚雞蛋略小。白色的玉璽晶瑩無瑕,上方雕刻有螭虎一隻,呈匍匐狀,威武的神態中帶有一絲的兇猛,給人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可見當時工匠嫻熟的雕刻技藝;底面陰刻有四字「皇后之璽」,為篆書,字體工整大氣,筆畫均勻流暢。整體看來,這是一塊極其罕見的玉璽,那麼它到底是哪位皇后的呢?

通過史料記載,專家們發現了這枚玉璽的主人。在《漢舊儀》中記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鈕。"因此推斷出這枚玉璽就是漢高祖劉邦之妻呂雉的皇后玉璽。但是這個觀點一出,立即就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討論。對於這枚玉璽的主人是誰,雖然專家和學者們看法不一,但是他們的基本立場卻是統一的,那就是這枚「皇后之璽」不一定是呂后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在秦朝末期,國家動蕩混亂,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劉邦建立漢朝之初,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因此秦末漢初之際,當時的手工技藝也不可能有什麼進步和發展,尤其是要雕刻出像「皇后之璽」這樣精美的玉璽,對工匠的技藝要求極高,從同時期出土的其他文物來看,漢初的雕刻工藝很難達到這樣的程度。

第二:通過研究古代玉印,專家們發現漢武帝前後時期的「淮陽王璽」和「土文帝行璽金印」在雕刻技法和設計風格上與「皇后之璽」頗有幾分相似,因此可以推斷出這枚「皇后之璽」可能是漢武帝時期的產物;如果真是漢武帝時期的,那估計就是用於祭祀的仿製品,因為按照漢朝皇家的禮儀來說,有仿製玉璽用於祭祀這樣一種習慣。

第三: 1968年大運動初期,由於當時受到社會條件的限制,人們對文物的認識水平也有限,所以也有可能將祭祀之物當成是呂后的實物。1974年,當時北京的一位大人物的妻子聽說「皇后之璽」是西漢呂后之物,於是急忙差人將這枚「皇后之璽」從西安帶回北京(後來又歸還西安)。但當時在陝西博物館中,這枚「皇后之璽」並沒有注釋為「皇后呂雉之物」,所以可見當時人們對這枚「皇后之璽」的歸屬還存在頗多的爭議。

歷經千年,這枚精美的「皇后之璽」還能保存完好,流傳至今也算是奇蹟!雖然對這枚「皇后之璽」到底是不是「皇后呂雉之物」,學術界看法不一,但可以確定它是西漢時期的玉璽,也算是一件十分珍貴的文物。

相關焦點

  • 元代「傳國玉璽」是怎麼到了皇太極手裡,又是怎麼神秘消失的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方玉璽無疑是秦始皇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雖然秦始皇代代相傳的夢想到了胡亥就斷絕了,但這方玉璽經由投降的子嬰來到了劉邦手裡。以後王莽、劉秀、董卓、孫堅、袁術、曹操、司馬炎、石勒等紛紛對這方玉璽展開爭奪,由漢至晉,從未停息。玉璽經由南朝宋、齊、梁、陳以及隋唐六朝更迭,最後在唐末群雄爭奪中遺失。此後,很多神棍借名獻寶,飛黃騰達。
  • 國寶系列故事傳奇之「傳國玉璽」
    金兵南侵時,又將玉璽掠走,後歸入元朝廷。明滅元時,蒙古部落將璽攜至漠北。自此「傳國璽」不知所終。三、傳國璽究竟是什麼樣的?秦雖存在短暫的15年就滅亡了,但它所建立的統治制度對後世影響很大,特別是西漢早期,「漢承秦制」的特點十分明顯。因此,我們可以在出土的漢代玉器中找到答案。
  •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的千年傳奇
    自傳國玉璽製成後,它身上的光環就沒有散去過,千年以來,圍繞著這方玉璽,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給中華朝代更替、國家興衰的歷史進程增添了精彩的旁註。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就在傳國玉璽剛剛製作好不久,始皇帝攜帶著它巡視南方,路過洞庭湖,乘坐龍舟跨越湖水,途中遭遇大風,使得龍舟幾乎傾覆。
  • 從二十四史入手,探究秦朝的傳國玉璽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失傳的?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珍貴的文物都已經遺失無考了,我們僅能從古代的史書記載中得知一二。三代九鼎與秦朝玉璽便是最著名的兩個。傳說大禹建立夏朝後,曾熔鑄了九座大鼎;商湯滅夏時,將這九座鼎遷走;之後武王伐紂,九鼎作為戰利品,也被遷往周都。到了春秋時期,楚莊王曾入朝天子,問九鼎之輕重。
  • 皇家的至寶——傳世玉璽流失之謎(下),令人瘋狂的魅力
    宮女的脖子上戴著一個錦囊,打開一看,內有一個用金鎖鎖著的朱紅小匣,啟開小匣,裡面有玉璽,上面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璽缺一小角。孫堅知道這正是漢室江山世代相傳的「傳國璽」,心中竊喜,這莫非是天意讓他當皇帝。孫堅將璽當即秘藏。沒想到,孫堅手下的一個將官為了換取自己的前程,將此事告知袁紹。
  • 秦朝的傳國玉璽是誰刻文的?內容是什麼?現在在哪兒?
    在中國寶璽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璽,這方玉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見證歷史之旅。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劉邦率兵破秦軍入武關,進軍霸上,直逼鹹陽。秦王子嬰無力抵抗,只好出城投降,他跪在鹹陽郊外的軹道旁,畢恭畢敬地向劉邦獻上秦朝七璽及一些符節。
  • 秦朝傳國玉璽是誰刻的文?內容又是什麼?
    秦朝傳國玉璽是誰刻的文?內容又是什麼?「傳國玉璽」是自秦以後,歷代王朝證明皇帝正統的最重要憑證。「傳國玉璽」是秦朝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無價之寶和氏璧為原料製造,上面有李斯手書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文,翻譯過來就是「皇命受之於天,必將世代流傳」。秦朝傳國玉璽是誰刻的文?內容又是什麼?
  • 武則天忌諧音改「璽」為「寶」 傳國玉璽歷盡滄桑
    珍貴的寶玉,高超的書法藝術和出神入化的雕刻工藝使這方玉璽成為曠世奇珍,歷朝歷代為爭奪它不知付出了多少生命。很顯然,秦始皇雕刻這方玉璽的目的是強調自己統一天下當皇帝是上天註定的,而且上天還會保佑自己長壽吉祥,後代子孫世代相傳,從二世三世百世傳至萬世,無窮無盡。但事實正好相反,秦代只傳了兩代就滅亡了。  「六小」是指「皇帝三璽」和「天子三璽」。
  • 古代造反的人,為什麼都不敢仿造傳國玉璽?原因你可能只知道一半
    這其中的原因,你可能只知道一半對於古代的皇帝,我相信大家也是不陌生了,小編也是想過過皇帝的癮,也不知道各位在電視上面看到的皇帝,就會用一方玉璽在聖旨上面蓋一個章,就比如選如今的文件上面蓋一章差不多的意思,這如果說一個王朝滅亡之後,這皇帝就需要將自己一方玉璽雙手奉上。
  • 滿清皇帝有二十五顆玉璽,都是什麼樣子的,現在都在哪裡保存呢?
    滿清皇帝有二十五顆玉璽,都是什麼樣子的,現在都在哪裡保存呢?說到玉璽,大家都知道那是皇帝的專用用品,其實玉璽就是皇帝的印章,只不過皇帝使用的印章成為玉璽,而老百姓使用的印章只能稱作印。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一塊玉璽就是傳國玉璽,據傳說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一塊玉璽,並且名李斯在上面刻制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這枚玉璽,被秦始皇稱為傳國玉璽,作為王朝傳遞的信物,被皇帝珍重的保存著。秦朝滅亡後,傳國玉璽流傳到了漢高祖劉邦手中,這枚玉璽又成了漢朝的傳國玉璽。據說,西漢末年,王莽篡漢。
  • 和氏璧是個環狀圓形的玉石,為什麼能被雕刻成方方正正的玉璽呢?
    一直以來,秦始皇時期的傳國玉璽為和氏璧雕刻而成的是比較流行的一種觀點,而和氏璧的故事也早就廣為流傳,如果畫一個時間線將故事串起來的話,大體是這樣的:楚國的卞和獻玉到趙國的完璧歸趙再到秦朝時期的傳國玉璽。
  • 一場大火燒沒了傳國玉璽,唐末之後再無真品
    說到皇帝的印璽,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是有制度可循的。從秦始皇統一全國開始,就有六璽制度的規定,即皇帝之璽、天子之璽、皇帝信璽、天子信璽、皇帝行璽、天子行璽。六璽各有其特殊職能,是最具代表性的皇權象徵。兩漢南北朝一直延續這個制度,到了唐朝增設受命寶和神璽,因此有了八璽制度。而後武則天增至九璽、北宋增至十二璽、南宋增至十七璽、明朝增至二十四璽,以致清朝達到二十五璽。中國歷史上,堪稱國之重寶的器物不在少數,但恐怕沒有一件比得上皇帝的印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沒有一件比得上傳國玉璽。
  • 13歲男孩撿到白玉石頭,竟是傳國玉璽,44年後迎來遲到表彰
    在古代,玉璽就是一種信物,一個象徵,我們也能通過玉璽了解到一點我們尚未探知的歷史。但是因為盜墓者的猖獗,再加上我國近代戰亂頻繁,很多文物都流失在海外,有人撿到文物時,會被利慾薰心,將文物佔為己有。呂后所用專家說,這塊玉璽可能是歷史上著名的呂后所用,因為這塊玉璽的和漢制對應,刻的字也是漢朝時所用的文字。而且孔忠良發現玉璽的地方,和劉邦與呂后陵墓所在的地方很近,僅有一公裡。
  • 漢武帝身為一國之君,為何要聽命於竇太后,原來背後有兩個原因
    漢朝建立之後,就開始有了呂后專權亂政,早在劉邦時代,呂后就以皇后身份插手政事,她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殺死了兵仙韓信,另一件就是害死了梁王彭越,劉邦去世後,儘管有呂雉兒子漢惠帝劉盈在位,但呂雉還是通過自己的權勢剝奪了漢惠帝的親政權,漢惠帝反而成為呂雉的傀儡,當時的政令皆出自於呂后。
  • 河南贗品專業村仿古水平出神入化 做舊碗賣30萬
    畫面上是前不久倫敦蘇富比拍賣行拍賣的乾隆皇帝的和田青玉璽,這個玉璽最後成交價折合人民幣4000萬元左右。但江蘇省文物鑑定專家李路平教授卻認為,這枚天價玉璽是個仿品,價格至多不超過10萬元人民幣。而至今蘇富比拍賣行也有對李教授的這一判斷進行澄清。所以這枚玉璽確實充滿疑問。  確實,這幾年除了樓市、股市,文物收藏市場也是火爆異常,很多人不僅出於愛好,也把它當成了一種投資保值的手段。
  • 小孩意外撿到玉璽,上交後過45年專家找上門來,專家來做什麼?
    眾所周知,陝西、山西、河南三個省份在古時候是屬於中原,當時屬於兵家必爭的核心地帶,在這三個省份裡面物質文化遺產、遺蹟也是極其豐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陝西小孩撿到了玉璽上交給博物館的事, 但是之後為什麼過了四十多年專家又找了回來呢?
  • 明朝出現兩顆傳國玉璽,兩顆璽送到朝廷,被當作玩物收進庫房
    他找了根線量了一下,方形璽體的周邊,有一尺四寸多長,二寸來厚,也都和史書上所說的傳國玉璽相似。他不由得驚喊:「失傳很久的傳國玉璽出世了!」熊翀為了萬無一失,連忙請了陝西都指揮使楊敬等人一起觀察。楊敬看了此璽,也是驚呼「秦璽復出」。他們都認為,這是一件大喜事,也是陝西省的光榮,應當趕快向朝廷報告,並把玉璽呈送到朝廷去。
  • 傳國玉璽,一個屢屢靈驗的詭異詛咒…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果然,戰國七雄最後的大贏家不是秦,而是楚! 從哪裡來,再回到哪裡去,傳國玉璽誕生於楚,最終歸於楚。只不過這時候的楚,改了個名字叫——「漢」。
  • 漫談篆刻工藝下傳國玉璽的文化淵源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過傳國玉璽的誕生、傳國玉璽的下落以及傳國玉璽於地位的演變三個方面,帶領讀者走近傳國玉璽的傳奇經歷,一探「國寶」背後的無數謎團。有個叫卞和的楚國樵夫上山打柴時,偶然拾到了這塊美玉,於是馬不停蹄獻給楚國國公楚厲王,楚王也是個門外漢,哪懂什麼鑑玉拾寶的行活,於是叫來一位極有聲望的鑑定專家來識別。這鑑定專家來了後,卻是先打量起這獻寶的卞和來,只見卞和一身布衣,心裡就打趣起來:這樣的人能發現什麼寶貝。於是就先入為主,簡單地看了眼所謂的美玉,粗糙平凡,鑑定師連忙向楚王匯報:這就是塊普通的石頭。
  • 初中生撿到玉璽,上交國家獎勵20元錢,為何45年後專家又找他
    文物不僅有極高的收藏價值,甚至有可能是打開某個朝代的鑰匙,所以,在我國私藏文物也是違法的。西安是12朝古都,也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所以西安珍貴的文物是非常多的,很多百姓也經常能撿到文物,從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去西安尋寶,這也成為了考古專家重點保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