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該嫡長子李成器當太子,他為何要讓位給庶出的李隆基

2020-12-16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李旦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他就被立為太子。李旦第二次當皇帝後,他理所當然也應該是太子。可是,為什麼他卻反而反覆謙讓,把太子之位,讓給了庶出的李隆基呢?

(李成器劇照)

一、一個教訓。

這個教訓就是李建成的教訓。

李建成也是嫡長子,李淵當了皇帝以後,他也是天經地義的太子。而且,事實上李淵也已經把他立為太子了。可是,他最終卻慘遭被砍頭。

李建成為什麼被砍頭?因為大唐的江山主要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世民功勞很高,能力很強,勢力很大。這樣一種狀態,必然引起太子李建成的猜忌,必然要想辦法削奪李世民的權力。因為不削奪,且別說他將來皇位坐不穩,就是連當時的太子之位也可能坐不穩。所以,李建成逼不得已要那麼做。

李建成想削奪李世民的權力,李世民當然不幹。又有勢力又有能力的李世民一發動政變,李建成就遭砍頭了。

李成器所面對的情況,與李建成完全一樣。他爹李旦的江山,實際上是李隆基奪過來的。正是李隆基誅殺了韋後、安樂公主及上官婉兒,他爹李旦才有機會當皇帝。

如果李成器不識相,把這個太子接過來當,他必然會和李隆基發生衝突。結果,他必然將是李建成那樣的命運。李成器還想多活兩年,所以要讓。

(李建成劇照)

二、一個經驗。

經驗來自於他的皇帝父親李旦。

從古至今,沒有哪個朝代有唐朝初年皇室傾軋得那麼厲害,更沒有哪類皇子活得有武則天的皇子那樣狼狽。

武則天四個親兒子,李弘、李賢都先後被封為太子,卻都莫名其妙去世了。李顯不但被封為太子,後來還當了皇帝。可是,他當太子的時候日子過得很慘,當了皇帝以後,還被自己最親近的妻子和女兒給毒死。

不過,李旦不一樣,他連讓了兩回皇帝,一讓武則天,二讓李顯,他卻活得很不錯。而且讓來讓去,最後皇位還又回到了他手裡。

這樣的經歷,給了李成器很大的觸動。他明白,唯有讓,他才能活下來。唯有讓,他才能活得很好。

三、一個行動。

我說的「行動」,不只是李成器把皇位讓了出去,還有在後來的歲月裡,處處表現出謙讓的樣子,恪守一個臣子的本分。這一點,才是更為重要的。

畢竟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嫡長子,他是最應該成為皇帝的那個人。因此,肯定會有很多人為他沒能當皇帝惋惜。事實上,很多人還不是惋惜李成器,而是惋惜自己。尤其是李成器身邊的人,心裡更懊惱。如果李成器當了皇帝,自己必然會跟著飛黃騰達。可是李成器把皇位讓出去了,相當於也把自己的前程和未來給斷送了。

由於不服氣,必然有人會蠢蠢欲動,想要攛掇李成器大做文章。所以這時候,李成器自身的表現就非常重要。而李成器確實也做得很好,處處表現出一種謙讓的樣子。甚至臨死,他都是這麼表現的。那年天氣非常寒冷,樹上全是冰掛。但是古人認識有限,覺得這是「甲冑」,是上天降下的警示。要破這種警示,必須要一個臣子替皇帝去死,承受這種災難。當時李成器就說,他作為大臣,應該幫皇帝李隆基承受這種災難。不久,他果真就去世了。

(李隆基劇照)

四、一個待遇。

由於李成器把太子之位讓出去了,同時他又時時刻刻恪守臣子之道。因此,他受到了李隆基極大的尊重。

李隆基給予了他很大的官職。當然了,這些官職大都是虛職。不過,雖然是虛職,但是表現出在政治上給予了他極高的地位。除此外,李隆基還給予了李成器足夠多的物質獎賞。但凡自己得到什麼好處,他又會給李成器考慮一份。而且還經常把李成器接過來,和他一起吃喝玩樂。

李成器去世後,李隆基甚至追封他為「讓皇帝」,按照皇帝的禮節安葬他。對於李成器的兒子,也安排得極好。

可以說,由於李成器那麼一讓,他過了一個快樂的、富足的、平安的人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大大地賺回去了。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舊唐書》)

相關焦點

  • 身為嫡長子卻拒當太子,他和唐玄宗是古代最好的皇室兄弟
    而我們今天要講到的主角李憲(原名李成器,因為唐睿宗昭成皇后而避諱改名,後文統一用李憲名),以嫡長子的身份當過8年的太子,卻突然變成了皇孫,最後又拒絕二次擔任太子,最神奇的是無論誰當皇帝,他都能夠安身立命,最終還以皇帝的禮儀名載史冊。那麼,這一連串的背後究竟有哪些值得稱道的故事呢?讓我們共同關注傳奇人物帝王篇第四期,唐玄宗最敬重的讓皇帝。
  • 李隆基發動政變時 為何一定要聯合太平公主
    我認為,李隆基之所以一定要聯合太平公主,是因為李隆基不是考慮政變的問題,而是考慮政變之後的問題。也就是說,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後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誅殺韋後之後,要想讓權力完全落入自己手裡,讓自己當皇帝,卻有些困難。
  • 大智慧:主動放棄當太子,做皇帝。也得一生富貴,死後被追封為帝
    唐朝李世民雖然創下「貞觀之治」,可是他發動玄武門政變奪取帝位,終是他一生的屈辱史。而在他的後人當中,卻有一位和李世民哥哥李建成一樣位置的嫡太子李成器,選擇了讓位與弟弟李隆基做太子,當皇帝。自己甘願做弟弟的臣子,也得一生富貴,死後被封為帝。
  • 唐玄宗兄弟五人,不但沒有勾心鬥角,甚至嫡長子還將皇位讓給弟弟
    李世民是位有功績的皇帝,但是他也開創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從他之後唐代大部分太子都沒什麼好下場,人情淡薄最是帝王家,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說唐玄宗李隆基,跟他的兄弟們關係就極其和睦,本來按照歷史的正常推演,李隆基是沒有資格當上皇帝的,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是嫡子,很小的時候李成器就被封為太子了。
  • 唐睿宗在位時已立太子,李隆基僅為嫡三子,為何李旦傳為給他?
    李隆基即位,並非是上天的恩賜,而是他個人的奮鬥,以及周圍一群人的協助,特別是已經貴為太子的李成器(後改名為李憲)禮讓太子,成就了一個盛世,書寫了一段佳話。作為武則天的兒子,唐睿宗一共有六個兒子,他自己先後兩次為帝,特別是第二次能登上帝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居功至偉,沒有他們,輪不到他復位。
  • 「一日殺三子」的唐明皇李隆基,又如何對待自己兄弟呢?差別好大
    首先,李隆基為何對兄弟們好? 李隆基為什麼對兄弟們好?是李隆基人不錯,不忘本嗎?可既然如此又為何對兒子們如此「嚴苛」呢?李世民當初選擇的是發動政變「玄武門之變」,最終奪取了政權,但是李隆基不同,他的大哥宋王李成器堅決拒絕,李成器曾說過一段非常著名的話:「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李隆基)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所以說李隆基之所以能夠得到天子的寶座,完全可以說的他大哥禪讓的結果。
  • 為什麼李隆基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死他深愛的姑姑太平公主?
    一方面是要保證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則要獲取更高的地位,在李隆基的建議下,太平公主和這個侄子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後、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人,傀儡皇帝李重茂也被趕下了帝位,李旦登基為帝。(太平公主積極謀劃,試圖廢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改立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太平公主首先發動了攻勢,李隆基有個先天不足的弱點,他只是李旦的庶出的第三個兒子,前頭還有嫡出的哥哥李成器,下頭還有高宗皇帝的嫡系長孫,李賢的兒子李守禮,按照封建社會立嫡立長的宗法制度,李隆基當太子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們在朝中大肆散播輿論
  • 兩次登基的李旦,為什麼在壯年的時候,卻把皇位讓給了李隆基呢?
    而李旦是武則天其中的一個孩子,他曾經即位當皇帝,最後一次當皇帝,是兒子李隆基的功勞。因為當時李隆基聯合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兩個人合夥發動了政變,在這場政變中,把韋後和安樂公主的餘黨給殺了後,此時的李旦才四十八歲,這個對於帝王來說,還是壯年。要知道,劉邦在自己成為皇帝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
  • 想要在唐朝安穩做太子,弟弟不能叫李世民,舅舅不能叫長孫無忌
    二 躺贏的第二代太子李治李治是長孫皇后生的第三個兒子,從出生開始,李世民給他的定位就是忠君的臣子、閒散的王爺。問題出在太子李承乾身上。他8歲被立為太子,前途一片光明,小時候本來挺可愛的。李隆基本來是相王李旦的三兒子,還是個庶子,太子寶座離他十萬八千裡遠,但人家沒有條件製造條件也要上。他先是蓄積實力,得到了軍隊高官的支持,然後夥同姑姑太平公主發動政變,把一臉懵的老爹硬生生推上皇位。這時,李隆基跟皇位的距離拉近了那麼一丟丟。
  • 李隆基不是嫡長子,為父親李旦立下功勞,才當上了唐玄宗!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竇德妃,唐玄宗李隆基並不是李旦的嫡子,最後還是嫡長子李憲主動讓位,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才能順利登基,並且當了44年皇帝。李隆基諡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廟號為「玄宗」。
  • 為什麼李旦只傳位給李隆基不傳位給其他兒子?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按照常理他既非嫡又非長,太子、皇帝輪不到他坐,但那是正常情況下,如果情況不正常,可就一切憑實力說話了! 李旦本人並無突出才幹,能當上皇帝純屬命好。
  • 終極對決,武則天引起的連鎖反應,李隆基卻笑到最後
    唐朝發展到中期階段,在歷經武則天時代的酷政,再到中宗時期的亂政;真正到了唐睿宗李旦時期,大唐才真正重回正軌;然而因為前幾代留下的政治禍根,大唐政治依舊是風雲莫測;下有太平公主虎視眈眈盯著皇位,旁有長子李成器和兒子李隆基的奪嫡之爭。所以睿宗擔負起的大唐江山,嚴格意義來講是一個政治風氣極亂的江山。
  • 李隆基本是庶子,卻成為了唐玄宗,而皇位竟是他哥哥親手奉送
    按照古代皇位的繼承制度,嫡長子才是最適合的皇位人選。而李隆基之所以能成為後世的唐玄宗,竟是他的哥哥當時的嫡長子,親手奉送來的皇位。這位嫡長子就是李成器,說起這個名字,相信很多讀者都不認識此人。其實李成器的母親是肅明皇后,他本應該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但他卻對太子之位毫無興趣,而且他還將太子之位相讓給庶子李隆基,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是李成器求自保。
  • 李隆基為父討回皇位立功 從第三子躋身為太子(1)
    唐代第五位皇帝李旦遇到了一件最為頭痛的事情:究竟冊立哪一個兒子做太子?事情還要扯到李旦他媽——那位全天下皆知的武則天。李旦原本已經登基,君臨天下,沒想到他母親的權力欲望天下無雙,只得中途讓位給了強勢的武則天。唐朝這一段歷史,中間的周折太多,先按下不表,咱們直接講公元710年。這一年,臨淄王李隆基統領羽林軍發動政變,替父親李旦奪回了王權。
  • 他本是太子,卻主動讓賢,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皇帝
    在唐朝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太子,他本來是太子,理應繼承皇位,但他卻主動讓賢,將皇位讓給弟弟。原來這位太子認為弟弟比他有才華,應該把皇位讓給弟弟坐,結果他這一讓,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為皇帝,一生享盡富貴榮華。這個聰明的太子叫李憲,他是李旦的長子。
  • 唐玄宗是唐睿宗第三子,那唐睿宗的長子和次子是誰?
    唐玄宗李隆基作為唐睿宗李旦第三個兒子,還沒做皇帝的時候在政治舞臺上相當活躍,做了皇帝之後又開創了唐朝極盛時期開元盛世,所以在歷史赫赫有名,在後世家喻戶曉。相對於唐玄宗來說,唐睿宗的長子和次子則鮮有提及,甚至被遺忘,那唐睿宗的長子和次子是誰?
  • 太平公主為何鬥不過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二次登基之後,著重重用輔佐自己登基的兒子李隆基跟妹妹太平公主。可以說在李旦二次登基之後,太平公主跟李隆基二人是權傾朝野。基於這點,太平公主時常在李旦耳邊說一些李隆基的壞話。在李旦立儲的問題上,因為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只是因為擁護之功太大了,李旦不得不立他為太子。太平公主抓住了李隆基不是嫡長子這點,在李旦未立李隆基為太子前,就加以反對。在李隆基被確立為太子之後,又多次請求廢除他的太子之位。
  • 李隆基:不是嫡長子的他繼承皇位後是如何對待自己親生兄弟的
    而這時候,大臣們都希望他可以擔任太子,並且他的大哥直接表示出不願意擔任皇帝的想法。最終,太子之位落在了他的頭上。而在太子確定後,他的父親也直接產生了不想再擔任皇帝的念頭,直接就把皇位讓給了李隆基。李隆基還經常在打理朝政的閒暇時間裡,邀請兄弟們一同參加聚會,互相的交流感情。經常的親自前往弟兄們的宅邸,並且經常賞賜給兄弟們黃金珠寶等。甚至在他的兄弟死了以後,還給每一個兄弟追封了太子的封號。
  • 兩個兒子是皇帝,另外三個兒子是太子,父子六人都是富貴善終
    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和李旦的兒子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殺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扶持李旦,讓李旦第二次登基稱帝。李旦當皇帝之後,跟他的父母不同,對權力不太熱衷。太平公主的實力比李隆基強,她為了方便把持朝政,就想扶弱離強。太平公主想立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為太子,李隆基則是自己想當太子。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為何瞞他?
    其二,政變前,李隆基與一眾心腹商議大事,大家都勸說李隆基應該給父親李旦匯報一下。而李隆基卻說:「我們都是為了大唐社稷,成功後功勞是相王的,一旦失敗絕不連累相王,沒必要稟告他,讓他擔驚受怕。」政變快結束時,劉幽求提出了很有建設性的建議:應該請相王出面,殺向太極殿,直接登基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