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不是嫡長子的他繼承皇位後是如何對待自己親生兄弟的

2020-12-16 重情輕物者

皇室的兄弟之間因為爭權奪利,而發動政變殺害自己兄弟的事件,在史書上並不少。賢明君主李世民都曾為了皇位而發動了政變,更何況他人。但也有一些皇帝,對待自己的兄弟十分的優待,無論是誰聽見了都會稱讚他一句仁義。因為別的皇帝登基後總會將自家兄弟流放遠方,哪怕自己的兄弟不喜歡權利,甚至有的直接將別的皇子囚禁在宮中或者直接殺害。而有些皇帝卻不這樣,他們對自己的兄弟特別的友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隆基。

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個兒子,他曾經在除去韋後亂黨的時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因為自古以來皇家都是採用嫡長子為繼承人的繼承規則,所以他雖然功勞巨大但還是沒有機會繼承皇位。而這時候,大臣們都希望他可以擔任太子,並且他的大哥直接表示出不願意擔任皇帝的想法。最終,太子之位落在了他的頭上。而在太子確定後,他的父親也直接產生了不想再擔任皇帝的念頭,直接就把皇位讓給了李隆基。

正因為李隆基的皇位是他的兄長讓給他的,所以他在成為皇帝後對他的兄弟都十分的友愛。他賜給兄弟們的宅子都是相互挨著的,並且這些宅子都環繞在皇宮的一側,從而體現出他們兄弟相處的非常好。李隆基還經常在打理朝政的閒暇時間裡,邀請兄弟們一同參加聚會,互相的交流感情。經常的親自前往弟兄們的宅邸,並且經常賞賜給兄弟們黃金珠寶等。甚至在他的兄弟死了以後,還給每一個兄弟追封了太子的封號。

李隆基不僅給他的親生兄弟進行大量賞賜,還經常的和兄弟們一起玩樂,那他對他的兄弟是真的好麼?他是真的放心這些親生兄弟麼?當然不,在他的內心深處對這些兄弟諸王還是頗有猜忌的。哪怕是對將皇位讓給他的大哥李成器,他都不放心,經常的暗中派人監視調查自己的大哥。當他發現自己的大哥只對樂器感興趣,對政治並不感興趣的時候,才稍稍的放下心來。同時,他十分的鼓勵自己的大哥痴迷於音樂,經常把各種稀奇古怪的樂器賞賜給李成器,還多次為李成器收集稀有的樂譜。他希望藉此來讓自己的大哥永遠沉迷在音樂中。

為了防患於未然,他還是直接明文禁止諸王和朝廷大臣們進行過密的交往。有一次,大臣張說和李範交談時,正好被姚崇撞見了,姚崇直接向李隆基報告。李隆基聽聞這件事後,直接將張說貶為刺史。再往後,駙馬裴虛己和李範一起參加聚會,一起飲酒,當李隆基知道後,便將裴虛己直接的流放到了新洲,並且還讓公主和他解除了婚約。這件事情之後,他重申了禁約,不僅禁止諸王和群臣們交結,還禁止皇親國戚間的結交。李隆基對駙馬們更是嚴加管教,不許他們和朝廷大臣們來往,以免有人搬弄是非。

李隆基歷經政變和動亂,才繼承了皇位,為了他皇位的穩定,所以必須大力的宣傳他與自己兄弟之間的友愛之情,從而表示他是一個賢明的君主。他從來不擔心自己的兄弟們只會吃喝玩樂,沒有一點出息,他反而猜忌、擔心他們會有所企圖。可是吧,他的皇位偏偏還是哥哥讓給他的,他不敢對這些親生兄弟如何,所以為了掩飾他的猜忌,他只能在優待兄弟這件事上大做文章,這也間接的讓他有了一個愛護弟兄的名聲,畢竟他對自家的兄弟表面上還是挺好的。

對於李隆基對待親生兄弟的態度,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嫡長子繼承制:想安心繼承皇位,哪有這麼容易?
    所以,皇位的嫡長子繼承制,從字面上簡單理解就是,皇后所生的兒子中,最大的那個繼承皇位。當然,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還定了一些原則:如果嫡長子逝世,則按嫡次子、嫡三子順位;嫡子全部逝世,則從庶子中挑……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之一,本質上還是血緣政治,體現了強烈的等級觀念。
  • 我國422位皇帝中只有24位是嫡長子,嫡長子繼承制幾成擺設
    這皇位的繼承,也是如此。雖說法理上,嫡長子繼承制一直是擺在檯面上的制度。不過萬事就怕但是,變通的方式還是有的。 最常見的就是廢后再立後,這樣原本屬於嫡長子的皇子,那就失去了法理上的地位了。劉徹上位,就是這麼一個過程。薄皇后被廢,劉榮的太子之位不保。劉徹母親封后,他也成為合情合理的嫡長子。
  • 「一日殺三子」的唐明皇李隆基,又如何對待自己兄弟呢?差別好大
    很明顯肯定不是這個原因,那麼究竟是為何?很明顯是政治原因。 李隆基登基之前面臨的問題和李世民一模一樣,一方面是功勳卓著,一方面是嫡長子正統,於是這問題就來了,到底該立誰為皇太子呢?
  • 古代中國奉行嫡長子繼承制,為何真正繼承皇位的嫡長子少之又少?
    嫡長子繼承制,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則,不僅僅是皇室,民間很多大家族都在遵循這一原則,可以仔細研究一下,中國歷代皇帝,除了皇子外,幾乎沒有什麼繼承人,到底是為什麼?理由一:根本沒有嫡長子第一個要說的是,在皇室的嫡長子必須是皇后所生,可生男子漢都是老天賜予的,即使是貴為皇后,也不敢保證自己能生出兒子,即使是生出兒子,在醫學條件極為落後的古代,再加上後宮裡激烈的爭鬥,嫡長子想要平平安安長大成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開元初年,李隆基是如何立太子和對待自己兄弟們的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開元初年,李隆基是如何立太子和對待自己兄弟們的故事。開元初年,李隆基施展拳腳,為了穩住自己得來不易的政權,在朝廷之中,他全力打壓自己的親戚,提拔那些賢明之臣。李隆基這邊正在勁頭十足,春風得意,那邊就開始有大臣提醒了,「陛下,國本?」
  • 兩次登基的李旦,為什麼在壯年的時候,卻把皇位讓給了李隆基呢?
    首先自從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兄弟,逼著自己的父親退位,而自己成為皇帝後,所以後來的很多唐朝皇室的人都效仿李世民,最典型的就是李世民的大兒子李承乾了,後來把李泰給牽扯出來了,在唐朝沒有儲君的情況下,李世民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選擇了自己最小的孩子李治當皇帝。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都比較熟悉了。李世民去世後,把武則天接回了宮裡,在李治去世後,武則天掌握了權利。
  • 李隆基本是庶子,卻成為了唐玄宗,而皇位竟是他哥哥親手奉送
    按照古代皇位的繼承制度,嫡長子才是最適合的皇位人選。而李隆基之所以能成為後世的唐玄宗,竟是他的哥哥當時的嫡長子,親手奉送來的皇位。這位嫡長子就是李成器,說起這個名字,相信很多讀者都不認識此人。其實李成器的母親是肅明皇后,他本應該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但他卻對太子之位毫無興趣,而且他還將太子之位相讓給庶子李隆基,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是李成器求自保。
  • 唐玄宗兄弟五人,不但沒有勾心鬥角,甚至嫡長子還將皇位讓給弟弟
    以前我們講,唐代的父子兄弟關係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權力的誘惑太大了,尤其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殺了弟弟殺了10個侄,把老爸囚禁起來取得了皇位。李世民是位有功績的皇帝,但是他也開創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從他之後唐代大部分太子都沒什麼好下場,人情淡薄最是帝王家,但是也有特例。
  • 李隆基不是嫡長子,為父親李旦立下功勞,才當上了唐玄宗!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竇德妃,唐玄宗李隆基並不是李旦的嫡子,最後還是嫡長子李憲主動讓位,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才能順利登基,並且當了44年皇帝。李隆基諡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廟號為「玄宗」。
  • 唐明皇李隆基跟兄弟們的故事:千古帝王友悌楷模
    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為大家熟知的是他跟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從他跟楊玉環「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來看,李隆基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也是個非常感性的人。確實,李隆基除了對妻子,他對兄弟也是關愛備至,可以說是千古帝王友悌之楷模。
  • 李世民對兄弟趕盡殺絕,李隆基:哥哥得到美女都想著我
    他們五個人,在李隆基登上皇位後,始終沒有出現過政權奪位的現象。 首先長子寧王憲,本來在唐睿宗上臺後應當被立為太子,但他主動讓位李隆基,堅決辭退義不容辭,而李隆基也再三推脫,兄弟二人的謙讓讓人十分動容。
  • 他主動讓出皇位,一生富貴,死後被追封為帝
    中國古代要說什麼職位最誘人,那非皇位莫屬。有多少人為了那個位置不擇手段,不顧父子之情謀權篡位,不惜手足之情兄弟相殘。但在中國歷史上還就有那麼一個人,主動讓出了皇位,避免了手足相殘,成就了大唐的繁華盛世。他就是李成器,又名李憲。
  • 李隆基如何管制李唐宗室?大打親情牌,不對兄弟們下狠手
    李隆基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穩定政權,坐穩自己這個位子。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李隆基一上位就開始謀劃了。聰明的李隆基並沒有像一些君王一樣,先打那些朝臣的主意,想盡一切辦法拉攏他們,而是先從自己的兄弟入手。為什麼要先對他的這些兄弟「下手」呢?因為李隆基很清楚,只有先搞定自己的兄弟們,才能安心用全部的力氣去搞定其他大臣。
  • 古代是嫡長子繼承制,可為何他們即位後,卻很少出傑出君王
    古代講究嫡長子繼承制,嫡子一生下來,就確立了在家族中的地位。他們受到長輩的關注會更多,得到的東西會更好,將來還能繼承家業。特別在皇室,嫡長子就擁有繼承皇位的優先權。這一點,在明朝表現得淋漓盡致。可惜的是,他費盡心思培養出來的繼承人,卻早早就去世了。像朱元璋這種,對嫡長子額外上心的皇帝,還有很多。這些嫡長子備受關注,從小學習文治武功,可為何他們即位後,卻很少出現傑出的君王?就拿明朝來說,明朝最傑出的皇帝,無疑就是朱元璋和朱棣,可他們都不是嫡長子出身。再看清朝,傑出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均不是嫡長子。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道光帝,表現卻很一般。
  • 為什麼唐中宗李顯有四個兒子,他死後,登上皇位的卻是他弟弟?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今天小編給大家來講一下為什麼唐中宗李顯有四個兒子,他去世後卻是他的弟弟李旦繼承了他的皇位。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李顯繼位。但是不長時間後,李顯被武則天廢了,改立李顯的弟弟李旦為皇帝。不長時間後,武則天又廢了李旦,自己當了皇帝。
  • 李隆基,他是怎樣奪得皇位的,成為皇帝的他又做了哪些事情
    那麼我們今天看一下他是怎樣得到權利,同時又是怎樣穩定全力,還有就是他是怎樣讓朝代繁榮的呢?因為他從小就經歷了很多複雜的事情,而且大多數都是宮廷當中的變故,所以他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定的,在她還小的時候就參加過一次朝堂當中的祭祀儀式。當時有一個張軍,他在大聲的訓斥著旁邊的護衛,李隆基他在看到這個情況的時候就對他說道,這是我們自己家的事情,關你什麼事?
  • 李隆基對兄弟很好嗎 歷史記載令人心服口服
    因為電視劇《宮心計2深宮計》的熱播,關於歷史上的李隆基對兄弟好嗎,真正的李隆基和兄弟之間的關係如何成了觀眾們關心的話題之一,那麼李隆基一共有幾個兄弟,在登上皇位之後又是怎麼對待他們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本來該嫡長子李成器當太子,他為何要讓位給庶出的李隆基
    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李旦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他就被立為太子。李旦第二次當皇帝後,他理所當然也應該是太子。可是,為什麼他卻反而反覆謙讓,把太子之位,讓給了庶出的李隆基呢?我說的「行動」,不只是李成器把皇位讓了出去,還有在後來的歲月裡,處處表現出謙讓的樣子,恪守一個臣子的本分。這一點,才是更為重要的。畢竟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嫡長子,他是最應該成為皇帝的那個人。因此,肯定會有很多人為他沒能當皇帝惋惜。事實上,很多人還不是惋惜李成器,而是惋惜自己。尤其是李成器身邊的人,心裡更懊惱。
  • 李隆基是如何防範親兄弟的?心狠手辣又不失人情味兒
    李隆基排行第三,並非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他能登上帝位一則是自己曾立下大功,二則是大哥李成器(後改名李憲)誠心相讓。按理來說,以李憲這種身份是最容易招惹猜忌,也難得善終。但李隆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一直信任大哥,而李憲也很有智慧,從不結交朝臣,不幹預朝政。對於李隆基和李憲的相處之道,蘇轍曾這樣評價道:「廢長而立少,雖聖賢猶難之,憲與玄宗兄弟相安,終身無間言焉,蓋古今一人而已乎!」然而,李隆基並不是道德楷模,也不是對親兄弟毫無防範之心。
  • 身為嫡長子卻拒當太子,他和唐玄宗是古代最好的皇室兄弟
    而我們今天要講到的主角李憲(原名李成器,因為唐睿宗昭成皇后而避諱改名,後文統一用李憲名),以嫡長子的身份當過8年的太子,卻突然變成了皇孫,最後又拒絕二次擔任太子,最神奇的是無論誰當皇帝,他都能夠安身立命,最終還以皇帝的禮儀名載史冊。那麼,這一連串的背後究竟有哪些值得稱道的故事呢?讓我們共同關注傳奇人物帝王篇第四期,唐玄宗最敬重的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