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死後,繼位的為何是朱厚熜?

2020-12-19 東風見林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應該是最會玩鬧的皇帝之一吧。從別具心裁的"豹房"到"別有用心"的發起"應州之役",再到走向末路的"江南之行",正德皇帝的所作所為可堪稱"最會玩鬧"的皇帝中的典型代表。但不管如何,這位皇帝也在正德十六年,即公元1521年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同時也走完了自己"快樂"的一生。因為只顧著玩鬧,沒有時間光臨後宮,所以朱厚照先生並沒有留下一男半女,而帝國卻必須要用繼任者的,於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道士"皇帝朱厚熜就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圖片來源:百度)

在做皇帝之前,朱厚熜只是一個藩王的王子。他父親是興獻王朱祐杬,當時還在世,假如朱厚熜不做皇帝的話,或許也只是一位藩王而已,可歷史卻選中了他作為大明帝國的繼任者,而造就這個歷史的正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內閣首輔楊廷和。

楊廷和這人不簡單,正德時代的兩個權奸——劉瑾、江彬的垮臺基本上他都是主要肇事人員。而他唯一的缺點就是心胸還是不夠寬闊,和"聖賢"王陽明先生不對付,所以王陽明自從被劉瑾貶官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中央,其最大的官職便是南京兵部尚書和兩廣總督。好在王陽明對這些看的開,所以並沒有刻意和楊廷和作對。不然,歷史可能就會改寫了,起碼擁立朱厚熜為皇帝的就不是楊廷和了。

(圖片來源:百度)

中國歷來就有"兄終弟及"的說法,皇位的繼承也不例外。正德皇帝是弘治皇帝的獨子,並沒有什麼兄弟,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也沒有一男半女,所以他死後的大明帝國只能在諸多藩王裡去挑選,承擔這個重任的便是時任內閣首輔楊廷和。

此時的楊廷和在正德皇帝死後到朱厚熜繼位的這四十多天時間裡,是大明帝國唯一的掌權者,說是皇帝也不過分。而他之所以會選擇朱厚熜作為帝國的繼任者,那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朱厚熜和朱厚照的血緣比較近,他倆都是明憲宗朱見深的親孫子,只不過是堂兄弟而已,這對於是獨子的朱厚照來說,血緣肯定是近多了。

(圖片來源:百度)

其次是朱厚熜此時年紀不大,才十五歲,還是個半大的孩子,且十分聰明,易於受教。這對於位極人臣的楊廷和來說是很很重要的,因為這樣他就有機會成為"帝師",有機會培養出一個有作為的帝王,更容易控制,這樣有利於穩固自己的權力。當然,對於這一點也不過是後人的猜測,但卻十分有可能,因為興獻王不止朱厚熜一個兒子,且當時和朱厚照血緣相近,屬於堂兄弟關係的也不止興獻王一支。

當然,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朱厚熜已經登上歷史的舞臺,而且還將大明帝國帶入了另一個不同局面,因為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嘉靖皇帝。

相關焦點

  • 正德皇帝駕崩,嘉靖認為自己繼位理所當然?兵部尚書:另有他人
    朱厚熜力爭「兄終弟及」朱厚熜為第二代興王,是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接奉詔書時,他剛為老興王守孝完,此時也顧不得了這許多,就立馬動身,趕在四月二十日早間,抵達天氣乍暖還寒的京師。朱厚熜原以為是來直接嗣皇帝位的,沒想到前來迎接的禮部官員,帶來了繼位的儀注,按照皇太子嗣位的禮儀,要求他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然後擇日登基,也就是讓朱厚熜以皇太子身份繼位。
  • 明武宗死後,為何堂弟嘉靖帝朱厚熜能繼位,原來是遵照朱元璋安排
    一、武宗死後的政治局面1、武宗之死明武宗的死,是他巡遊無度、恣意享樂的結果,他的病卻是在清江浦打魚翻船落水時坐下的。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武宗剛從宣府(今屬張家口市)遊樂完了返回京城,接著在江彬等人的慫恿下又想南巡江浙。
  • 正德皇帝有幾個堂弟,為什麼偏選中群臣都駕馭不了的嘉靖帝即位?
    明武宗沒有子嗣,但堂弟眾多,為什麼偏偏選中了朱厚熜繼承大統?明代皇帝中兄終弟及的案例有三個:英宗被俘,代宗繼位;武宗去世,世宗繼位;熹宗去世,思宗繼位。朱厚照死後的一系列問題,都是由於朱厚照沒有儘早確立繼承人導致的,好在當時皇宮內外有太后和內閣輔臣坐鎮,穩住了局勢。具體選擇繼承人的主要是皇太后和首輔楊廷和,那麼為何選擇朱厚熜作為繼承人?
  • 張太后:朱厚照死後做了37天代皇帝,將皇位交給朱厚熜卻遭冷落
    朱厚照做皇帝16年,並未誕下一個子嗣,在生前也並未立好皇儲,其實早在正德九年,張太后見朱厚照沒有子嗣,便曾鼓動大臣們,勸諫朱厚照參照前朝漢宋的做法,在宗親中選擇賢能的子侄,養在身邊,作為嗣子。不過朱厚照並不予理會,畢竟自己正值壯年,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也沒有,另一個也是因為朱厚照當下還無心於此事。
  • 朱厚照死後,群臣為何偏偏選擇了無法駕馭的朱厚熜繼承大統?
    朱厚熜,即為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頭二十年頗有作為,敢於改革國家弊政。後來不務正業,沉迷修道。嘉靖這個人很聰明,又剛愎自用,在大臣眼中,他冷酷無情,刻薄寡恩,動不動把大臣拉下去廷杖、下獄,在他手下幹活,需要謹小慎微,並不好過。
  • 先正史評:生得憋屈,死得憋屈,正德帝朱厚照為何爭議滿身?
    然而從老好人明仁宗朱高熾開始,這股子妖風就開始興風作浪,李時勉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編造皇帝花邊新聞,活活罵死了皇帝還安然無恙。土木堡之變後,皇權、將權遭遇滅頂之災,文官集團一手遮天,「騙廷杖」的不正之風愈演愈烈。到了正德年間,罵皇帝更是成了文官的日常工作。
  • 他沒當過一天皇帝,陵墓卻比朱元璋的孝陵還大,建了40年才竣工
    正德帝初賜諡"獻",即"興獻王"。朱佑杬之孫明世宗繼位後推尊為"興獻帝",廟號睿宗。正德二年,次子朱厚熜出世。朱厚熜自小就聰明難學,深得朱佑杬鍾愛,之後也是親自具體指導其學習培訓聖賢禮儀知識。
  • 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分別活了多大?
    明朝一共統治了二百七十六年,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後一個崇禎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呢?分別活了多大歲數?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 明朝那些事兒:朱厚熜登基使出殺手鐧,展現了他的乾坤在胸
    時間退回到正德二年(1507年),湖北有一位世子「遵循神意」出世、必有吉兆的「傳統」降生。傳說這年的八月,他的父親興獻王於讀書疲乏時夢見一位道士飄然而來,堂而皇之地直奔王妃的寢宮而去。一個道士,膽敢跑進王妃的寢宮,興獻王大怒而驚醒,卻聽得一位侍女稟報世子降生的喜訊。
  • 囚車裡的皇帝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註明朝中期,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隨父在湖北安陸府度日。當時明王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皇族宗親大部分都賜一塊封地,欽封為王、侯,讓他們到封地去享清福,但不得返回京城,更不許參與朝政。朱厚熜的父親是武宗皇帝的叔父,被封為安陸王。俗話說:天高不為高,人心第一高。
  • 14歲少年,父親哥哥都不是皇帝,自己卻掌管天下45年
    「正德八虎」之一谷大用扯著公鴨嗓誦讀了一封諭旨:「朕紹承祖先丕業十有七年,深唯有孤先帝付託,惟在繼統得人,宗社先輩有賴。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太后與內外文武雙全臣子勾結同詞,當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 為何選擇了群臣都無法駕馭的朱厚熜繼承大統?
    為何偏偏選擇了群臣都無法駕馭的朱厚熜繼承大統?明朝的皇族族因為朱元璋及朱棣指定優良體制,藩王都非常能生孩子,但偏偏明朝的皇帝卻生的出奇少,因為明朝皇帝不像朱元璋一樣好色,自朱棣後,皇帝的後代是越來越少。
  • 湖北鍾祥有個特殊的皇帝陵,陵墓主人是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老爸
    不僅如此,明顯陵還是一處地位特殊的皇帝陵。因為陵墓的主人在世時只是個藩王,並沒有實際當過皇帝。那它的這個皇帝陵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當年正德皇帝朱厚照駕崩之後,由於他膝下無子嗣,皇位便由的堂弟興王,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繼承。
  • 別找了,你要的明朝16位皇帝都在這裡,直接收藏吧!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太子朱標的次子,同時也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出生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悲痛欲絕,之後將朱允炆冊立為皇太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為帝。後來,由於實行的削藩之策觸及藩王利益,最終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明惠宗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
  • 朱厚照過度淫穢將亡,要求朱厚熜以太子身份進入京,遭朱厚熜拒絕
    朱厚照過度淫穢將亡,要求朱厚熜以太子身份進入京,遭朱厚熜拒絕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過度淫穢而亡,在豹房突然猝死。他死時31歲,沒有孩子。更嚴重的是,明武宗是單傳,是明孝宗獨生子。因此,明孝宗一脈在武宗駕崩的時候就斷了繼承人。
  • 歷史上最會玩角色扮演得皇帝: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像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正德十三歲即位,他算得上是膽識過人,天馬行空,我行我素。誰都不放在眼裡,我是皇帝我就是最大的這樣一種感覺。正德作為一個剛剛繼位的皇上但畢竟是年輕人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心,正德對那些僵化的禮儀完全沒興趣,他即位兩年不到,就搬到紫禁城外,住在自己新建的豹房中。練兵,玩樂。
  • 天啟帝朱由校死後,為何傳位弟弟朱由檢?知道這個原因你也這麼做
    明熹宗朱由校早逝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朱由校的突然駕崩勢必會造成一些朝廷動蕩,因國不可一日無君,容易出現「有心人」來破壞,此時就需要立新的皇帝來穩定朝野,讓國家穩定運行。根據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立嫡長子的慣例,皇位正常的傳承下去的規則是需要長子繼位,是為了避免後世子孫為了皇位相爭而自相殘殺。
  • 聰明果決的嘉靖小皇帝,靠三次大禮儀之爭,順利完成了立威與集權
    明朝的第十一任皇帝叫朱厚熜,在位45年,因年號「嘉靖」,所以後世稱他嘉靖皇帝。而嘉靖皇帝的皇位,其實是「撿」來的。公元1521年4月,臥病在床的正德皇帝陷入彌留狀態。正德皇帝沒有後嗣,生前又沒指定接班人,這讓內閣首輔楊廷和覺得事關重大,必須早做決斷。經與正德皇帝的母親張太后商量,決定由正德皇帝的堂弟興獻王朱厚熜繼承皇位,並以正德皇帝的語氣起草了遺詔。4月20日,正德皇帝駕崩,遺詔公布,以定國公徐光祚為首的一行人前往興獻王的封地湖北安陸接朱厚熜進京即位。當時,15歲的朱厚熜剛剛襲封興獻王,而且正在為父親居喪守孝。
  • 樂於豹房,亡於豹房,大明「頭號玩家」正德皇帝另類的遊戲人生
    (正德皇帝古像)作為歷史上典型的明君賢主弘治皇帝嫡長子,正德皇帝的頑劣與荒唐,叫人直呼頭疼。任奸宦、築「豹房」、不坐朝班、肆意出巡等諸多鬧事,使得弘治皇帝維持近二十餘年的中興與安寧,徹底付諸東流。被史家譽為「天性聰穎、擅長騎射」的正德皇帝在繼位之後第一年,便聽聞韃靼部的胡虜小王子進犯宣府(明代九邊鎮之一),興致衝衝的正德皇帝明白,自己擅長的戎馬騎射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派上用場。
  • 明朝王爺當皇帝的4位仁兄,第一個最霸氣,第二個好皇帝卻最悲催
    明朝有這麼四位仁兄,是以王爺身份當上皇帝,然而由於他們性格不同、處境不同,也有很大差異,今天我們按照歷史的先後順序說一說這4位走王爺路線的皇帝。 第一位最霸氣,這位仁兄知名度很高,即便是我不說是誰,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明成祖朱棣。為何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能夠稱"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