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應該是最會玩鬧的皇帝之一吧。從別具心裁的"豹房"到"別有用心"的發起"應州之役",再到走向末路的"江南之行",正德皇帝的所作所為可堪稱"最會玩鬧"的皇帝中的典型代表。但不管如何,這位皇帝也在正德十六年,即公元1521年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同時也走完了自己"快樂"的一生。因為只顧著玩鬧,沒有時間光臨後宮,所以朱厚照先生並沒有留下一男半女,而帝國卻必須要用繼任者的,於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道士"皇帝朱厚熜就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在做皇帝之前,朱厚熜只是一個藩王的王子。他父親是興獻王朱祐杬,當時還在世,假如朱厚熜不做皇帝的話,或許也只是一位藩王而已,可歷史卻選中了他作為大明帝國的繼任者,而造就這個歷史的正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內閣首輔楊廷和。
楊廷和這人不簡單,正德時代的兩個權奸——劉瑾、江彬的垮臺基本上他都是主要肇事人員。而他唯一的缺點就是心胸還是不夠寬闊,和"聖賢"王陽明先生不對付,所以王陽明自從被劉瑾貶官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中央,其最大的官職便是南京兵部尚書和兩廣總督。好在王陽明對這些看的開,所以並沒有刻意和楊廷和作對。不然,歷史可能就會改寫了,起碼擁立朱厚熜為皇帝的就不是楊廷和了。
中國歷來就有"兄終弟及"的說法,皇位的繼承也不例外。正德皇帝是弘治皇帝的獨子,並沒有什麼兄弟,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也沒有一男半女,所以他死後的大明帝國只能在諸多藩王裡去挑選,承擔這個重任的便是時任內閣首輔楊廷和。
此時的楊廷和在正德皇帝死後到朱厚熜繼位的這四十多天時間裡,是大明帝國唯一的掌權者,說是皇帝也不過分。而他之所以會選擇朱厚熜作為帝國的繼任者,那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朱厚熜和朱厚照的血緣比較近,他倆都是明憲宗朱見深的親孫子,只不過是堂兄弟而已,這對於是獨子的朱厚照來說,血緣肯定是近多了。
其次是朱厚熜此時年紀不大,才十五歲,還是個半大的孩子,且十分聰明,易於受教。這對於位極人臣的楊廷和來說是很很重要的,因為這樣他就有機會成為"帝師",有機會培養出一個有作為的帝王,更容易控制,這樣有利於穩固自己的權力。當然,對於這一點也不過是後人的猜測,但卻十分有可能,因為興獻王不止朱厚熜一個兒子,且當時和朱厚照血緣相近,屬於堂兄弟關係的也不止興獻王一支。
當然,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朱厚熜已經登上歷史的舞臺,而且還將大明帝國帶入了另一個不同局面,因為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嘉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