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本無緣皇位,卻因明武宗無子僥倖成為皇帝

2020-12-19 撥出熟悉號碼

文/撥出熟悉號碼

朱厚熜本無緣皇位,卻因明武宗無子僥倖成為皇帝

明世宗朱厚熜本是朝廷藩王,於朝政中毫無根基,卻登基後毫不畏懼朝中重臣,他的依仗也是因先祖《皇明祖訓》與前朝皇帝遺詔合法得到皇位,並非有楊廷和等朝廷重臣擁立,也並非是施捨的結果,此時明世宗朱厚熜之所以成就帝位,也幸虧從按時大禮儀方面看他的登基過程簡直無懈可擊,無法輕易找到抨擊的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朝也是封建社會中嚴苛貫徹行「嫡長子繼承制」的王朝,除明成祖朱棣和明代宗朱祁鈺外,剩下的君主無一例外全是依照規矩這才順利登基,明武宗雖生性風流,卻始終未誕下子嗣,按理說新君只能由其父姓子孫中挑選,可明孝宗也只有倆兒子,小兒子還過早夭折,沒有子嗣留下,就此明孝宗一脈絕戶,明孝宗最年長的弟弟正是明世宗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此時興獻王朱祐杬早已作古,他的兒子那時候擔任興王的明世宗就成為皇位最名正言順的皇儲。

圖片來源於網絡

講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好奇明孝宗仍有其他兄弟在世,為何他們並不在選擇範圍,首先由封建禮法中講,侄子傳位於叔叔也很奇怪,總歸名不正言不順。類似於明武宗無子嗣延續皇位這般事件也在歷史上並非個例,明朝時期的嫡長子繼承制也較為嚴苛,甚至可以說是嫡長房繼承制,可以說只有優先享有繼承權這一支子孫全部血脈斷絕,才能考慮下一隻血脈延續。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朝時,皇太子,皇太孫等稱呼,也就為制度而誕生。如果皇帝血脈輪流交替,完全沒有必要設立這些制度,明憲宗朱見深並未誕下嫡子,所以明孝宗離世且家族絕脈後,根本上憲宗血脈中除了明孝宗與其夭折的兩位兄長外,血與之最為接近者即為朱祐杬,因此朱祐杬成為第一皇位順位競爭者,有權優先得到皇位,雖然此時他早已離世,但卻並沒有就此絕戶,因此皇權選擇依舊會從其家族選擇合適人選,朱厚熜這就此被家中選出。

圖片來源於網絡

講到這裡,想必各位也應知曉明世宗之所以能得到皇位,並非兄長垂青於自己,而是由開國皇帝朱元璋所制定規矩,明世宗稱帝手段無懈可擊。既然合法楊廷和等人也不能隨意對其呵斥,且明朝時文官集團勢力也並非鐵板一塊,明朝宰輔的權力遠無法與霍光想比,連皇帝都可以廢立,從諸多方面上看,明世宗上位沒有任何汙點,自然不會輕易被人撼動。而楊廷和等人更是前朝臣子,其號召力和控制力於此大也會大大衰弱。官員為了搏前程,多數都會倒向明世宗麾下,況且明朝文官集團還需受宦官集團等多方勢力鉗制,並非權利獨享。總而言之,此時明世宗上位已成定局,就算楊廷和等人想插手改變,也無任何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基於前面多種原因,明世宗剛到權力中心就有勇氣去叫板這些前朝重臣。首先他也用所謂的大禮儀提拔諸多新人來擴張自己班底,前朝舊臣例如楊廷和等人也遭受其打壓,最終於嘉靖三年時楊廷和等人被逐出朝廷,曾不服自己稱帝者皆被其所驅逐出權利中心,明世宗真正開始獨立掌權,此次禮法之爭中還是以明世宗獲勝而告終,入興獻王朱祐杬也由藩王被追封成了興獻帝,曾經的藩王園林已搖身一變成為皇陵,也就是現在居於湖北鍾祥的明顯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編總結:於小編看來,雖然嫡長子繼承制長久以來為人所詬病,,多數人覺得此制度的誕生限制才幹家登基,但此制度之所以於封建王朝中延續多年也是為維護皇權更迭時不必產生太多爭議,假使此制度不在,很可能前朝皇帝剛剛離世,諸多皇子就展開你爭我奪,這般情況下,國家將要深深陷入內鬥之中,朝廷國力大幅度衰退,明世宗登基,雖遭然楊廷和等人不滿,但由於其登基手段合法,無懈可擊,楊廷和等人雖心中人有不滿卻無法發洩,要知曉其不僅僅遵循先祖禮法,更有明武宗所留遺詔,就算此時楊廷和等人心中再有不滿,那也只能順從於前朝皇帝意願,而不得多有幹涉,這也是明世宗於朝廷中身板這般硬的依仗,楊廷和眾人雖權勢極大,但其仍舊只是臣子,臣子既要為皇家所效忠,這才是封建禮法之中的核心,縱使他們心中如何不滿也必須為皇族所效忠。

文/百家號(撥出熟悉號碼)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張太后:朱厚照死後做了37天代皇帝,將皇位交給朱厚熜卻遭冷落
    張太后,是武宗朱厚照的生母,也是孝宗朱祐樘唯一的妻子,同時也是大明唯一位在皇位出現空缺的情況下,代理皇帝一職的女性。不過話說回來,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訓》的規定,朱厚熜也屬於皇位的第一順序繼承人,朱厚照沒有子嗣,也沒有養嗣子在身旁,所以此時應兄終弟及,但朱厚照唯一的親弟弟朱厚煒早夭,因而也就只能在朱厚照的堂弟中找,朱厚照的爺爺朱見深生有十四個兒子,不過前兩個早夭,都無後,朱厚照的老爹是朱見深的三子,不過也就只有朱厚照這根獨苗,這也就剛好輪到朱見深四子朱祐杬的長子朱厚熜了
  • 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為什麼興獻王之子朱厚熜會繼承大統呢?
    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沒有兒子繼承皇位,當朝首輔與太后商議啟用祖制「兄終弟及」選取興獻王之子朱厚熜繼承大統。當時候能夠繼承這皇位的按宗法規矩,朱厚熜排名第一,這並不是楊廷和刻意選擇了一個17歲的少年為帝,當然也沒有想到朱厚熜具有那麼高的帝王素養。
  • 正德皇帝死後,繼位的為何是朱厚熜?
    但不管如何,這位皇帝也在正德十六年,即公元1521年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同時也走完了自己"快樂"的一生。因為只顧著玩鬧,沒有時間光臨後宮,所以朱厚照先生並沒有留下一男半女,而帝國卻必須要用繼任者的,於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道士"皇帝朱厚熜就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 為何選擇了群臣都無法駕馭的朱厚熜繼承大統?
    「靖」,稱「雍靖王」,無後;九子,壽王朱祐榰,六十五歲去世,諡號「定」,稱「壽定王」,無後;十子,未滿百日夭折,無名,無後;十一子,汝王朱祐梈,五十七歲去世,諡號「安」,稱「汝安王」,無後;十二子,涇王朱祐橓,五十三歲去世,諡號「簡」,稱「涇簡王」,子朱厚烇未及就封即去世,涇藩絕後;十三子,榮王朱祐樞,去世後諡號「莊」,稱「榮莊王」;十四子,申王朱祐楷,十六歲未及賜婚、就藩,即去世,諡號「懿」,稱「
  • 披著昏君外衣的明君——朱厚熜
    朱厚熜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年號:嘉靖,廟號:世宗。朱厚熜是個勇敢的人朱厚熜這個皇位算是撿來的,他的堂兄朱厚照暴斃而死,而朱厚照並無子嗣,也並未指定皇位繼承人。於是楊廷和等人就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皇位就到了朱厚熜的頭上。朱厚熜登基時,年僅15歲,朝中無任何勢力,勢單力薄,當時的朝政由楊廷和把持。
  • 朱厚照過度淫穢將亡,要求朱厚熜以太子身份進入京,遭朱厚熜拒絕
    從朱元璋開始的明朝皇帝「大宗」至此沒辦法再延續下去了,明朝朝野面臨著從近皇室選擇繼承人的問題。那麼誰會繼承呢?在臨終時,明武宗並沒有留下遺詔,也就是說,他沒有表達他的意願。朝廷只能恭敬地邀請慈壽太后主持和討論王位繼承人的問題。當時的內閣首輔、大學士楊廷和與皇太后密議,抉擇按朱元璋《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的條目將武宗的皇位傳給他的堂弟,湖北的興王朱厚熜。
  • 湖北鍾祥有個特殊的皇帝陵,陵墓主人是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老爸
    不僅如此,明顯陵還是一處地位特殊的皇帝陵。因為陵墓的主人在世時只是個藩王,並沒有實際當過皇帝。那它的這個皇帝陵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當年正德皇帝朱厚照駕崩之後,由於他膝下無子嗣,皇位便由的堂弟興王,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繼承。
  • 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無子,為什麼最後選擇嘉靖帝朱厚熜繼承大統?
    在那個夜晚,當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楊廷和的耳朵時,他並不悲傷。朱厚照是他的學生,他對朱厚照不是沒有感情。實際上,身為內閣首輔的他還來不及悲傷,他必須應對皇帝死後的局面。
  • 明武宗死後,為何堂弟嘉靖帝朱厚熜能繼位,原來是遵照朱元璋安排
    2、武宗死後的局面武宗的死,使明朝廷的皇位繼承問題一下子突顯出來,如何實現皇位的順利交接,成為皇太后和閣臣們必須迅速做出抉擇的當務之急。內閣首輔、大學士楊廷和在這政治危機的時刻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楊廷和是四川新都人,成化十四年他19歲時就考中了進士,比他父親中進士還早,可謂「少年得志」。中進士後他被授為庶吉土,告假回家娶親,還朝後任翰林院檢討。
  • 他是泰國傳奇親王,無緣皇位卻是「太上皇」,膝下兩子先後登基
    他是泰國傳奇親王,無緣皇位卻是「太上皇」,膝下兩子先後登基提到泰國大家的記憶中都是滿滿的神秘感,一直以來也是東南亞最為發達的旅遊國家。如今泰國依然保留了王室,王室成員備受臣民尊崇,財富也是世界王室中的佼佼者。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泰國的傳奇親王瑪希敦·阿杜德。
  • 明朝那些事兒:朱厚熜登基使出殺手鐧,展現了他的乾坤在胸
    朱厚照駕崩,皇位落到朱厚熜的頭上這個消息帶給三十而立的興獻王爺莫大的興奮,他與妻子結婚多年,只有一子,卻在出生後五日便天折了,而就在幾天前,北方黃河水清,有道士寬慰他說:「天降世子,必擇黃道良辰,何以憂慮哉?「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朱厚照駕崩,卻沒能給大明江山留下一個男丁。楊廷和想起了一個人,孝宗的四弟留下了一個兒子!
  • 朱厚照死後,群臣為何偏偏選擇了無法駕馭的朱厚熜繼承大統?
    朱厚熜,即為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頭二十年頗有作為,敢於改革國家弊政。後來不務正業,沉迷修道。嘉靖這個人很聰明,又剛愎自用,在大臣眼中,他冷酷無情,刻薄寡恩,動不動把大臣拉下去廷杖、下獄,在他手下幹活,需要謹小慎微,並不好過。
  • 女皇最疼愛的女兒,聰明伶俐,卻註定與皇位無緣
    武則天成為女皇的路上和自己的兒女大部分已沒有感情,長子病死,次子被其刺死,長女疑似因宮廷鬥爭被武則天殺死,三子李顯被武則天從皇位上趕下去,四子李旦被迫讓位武則天。唯一能夠真心把她當作母親的,只有太平公主,也是她最寵愛的孩子。作為在政治漩渦裡摸爬滾打一輩子的武則天,一旦把繼承人的位置給太平公主,母子關係將不會融洽,甚至反目。政治強人的孤寂讓她必須保住唯一的親人。
  • 正德皇帝駕崩,嘉靖認為自己繼位理所當然?兵部尚書:另有他人
    朱厚熜力爭「兄終弟及」朱厚熜為第二代興王,是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接奉詔書時,他剛為老興王守孝完,此時也顧不得了這許多,就立馬動身,趕在四月二十日早間,抵達天氣乍暖還寒的京師。朱厚熜原以為是來直接嗣皇帝位的,沒想到前來迎接的禮部官員,帶來了繼位的儀注,按照皇太子嗣位的禮儀,要求他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然後擇日登基,也就是讓朱厚熜以皇太子身份繼位。
  • 最有爭議的皇帝朱厚照是被誰摸黑的
    就這樣一個兢兢業業的皇帝。忙著救災,放糧救飢,平定判亂,抵抗侵略皇帝。被說成吃喝玩樂,荒淫無道,成為一個非常有爭議的皇帝。是誰抹黑了這個皇帝呢?明史是張廷玉寫的,是清朝摸黑了朱厚照。朱厚照在位時,離清朝也有100多年。清朝沒必要這樣抹黑朱厚照。那就是明朝,明朝又是誰要抹黑朱厚照呢?那就是他的堂弟朱厚熜,朱厚照死後沒有兒子,又沒直接立祠。
  • 嘉靖皇帝,一個控制力奇強的厚黑天才
    嘉靖帝從成為皇帝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利用自己對權術的天才理解,玩弄無數人於股掌之間。公元1521 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突然死亡,並且沒有留下繼承皇位的太子。太后和大臣們幾經斟酌,決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明武宗的堂弟———興獻王世子朱厚熜(音cong,讀「囪」)繼承皇位。
  • 血統高貴的他,為何無緣皇位
    在李承乾謀反後,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但是李治軟弱,李世民生出了要廢除李治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但是最後為什麼會無緣皇位那?東平憲王(劉蒼)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漢明帝劉莊的同母弟弟,劉蒼是劉秀所有兒子中對優秀的,他輔佐自己的哥哥,他與大臣制定一整套的禮樂制度,他直諫君王,糾正君王的錯誤。從李世民讓李恪學習的這樣個人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用心是讓他做一個賢王輔佐日後的李承乾,杜絕了他當太子的野心。
  • 他沒當過一天皇帝,陵墓卻比朱元璋的孝陵還大,建了40年才竣工
    正德二年,次子朱厚熜出世。朱厚熜自小就聰明難學,深得朱佑杬鍾愛,之後也是親自具體指導其學習培訓聖賢禮儀知識。 因為明武宗沒有子孫,在其臨終時,首輔楊廷和想到以後的繼承者難題,他引證《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標準:明武宗無嗣,需從其堂兄弟中按嫡長親疏有別關聯選擇嗣君。 明孝宗為明憲宗第三子,興獻王為明憲宗第四子,按長幼尊卑親疏有別關聯論,興獻王獨生子朱厚熜與明武宗更為貼近,因而在明武宗去世前五天以皇帝的為名施行敕令,令朱厚熜減少為父親服喪時間,並沿襲興王官爵。
  •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明朝皇帝多奇葩,但神奇的是,皇帝再怎麼奇葩,朝廷都能運轉下去,這得益於明朝獨特的內閣制。皇帝有沒有坐在龍椅上不要緊,只要內閣存在,政務就不會混亂。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壞,不能以上不上朝作為評判的標準。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孫子萬曆皇帝朱翊鈞都有一樣的毛病,不愛上朝。
  • 歷史上誰的父親和兒子都是皇帝,而本人卻不是皇帝?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君主的正式稱號。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對於古代歷史上的封建王朝,皇帝通常遵循「世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