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東油氣,山水集團,大路集團,大風廠,四個不同的企業,代表著漢東省四種不同的企業,也註定有四種不同的命運。
漢東油氣是國企,從體制上有先天優勢,手裡攥著漢東資源的血脈,財大氣粗。這樣的地方,有好領導帶著,可以為漢東經濟發展立功,但到了劉新建這樣的人手裡,就墮落成為趙立春中飽私囊的錢柜子。不過劉新建的落馬,並不會影響漢東油氣的存亡,重換一個領頭羊,一切都能照舊。
山水集團名義上是民企,但卻是漢東諸多官員的小金庫,有漢東最大的貪腐集團保駕護航,在黑白兩道通吃,成為縱橫漢東官商兩界的龍頭企業。但一旦趙立春高育良祁同偉等人倒臺,高小琴被抓,山水集團也就樹倒猢猻散,整個商業帝國轟然倒塌。
大路集團也是民企,代表著奉公守法,謹守原則的民營企業,既能在複雜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又能躲過官場中一個個暗坑,可謂不易。
最特殊的是大風廠。大風廠明明不是國企,但曾經是國企,有科室,有工會,每天放著「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歌曲,大家都覺得自己是主人翁。陳巖石在上世紀90年代所主持的改制,充分尊重了工人們,讓工人們持有股份,從主人翁轉變為股東。
改制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轉變工人的身份容易,轉變工人們的觀念可不容易,曾經在國有大風廠早九晚五上班,按時領工資,不必擔心養老醫療的工人兄弟們,突然被推向市場,自謀生路,個個都會生出被時代拋棄的失落感,懷念曾經的計劃經濟。
和直接下崗,自謀生路的同時期許多工人相比,大風廠能夠繼續生產,為入股的工人分紅,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
在現代企業中,讓員工持股,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是非常先進的模式,但前提是員工確有經營管理的能力,懂經營懂市場,能夠提出合理化建議,而不是空喊口號。
很遺憾,大風廠的工人們,由於長期生活在比較封閉的環境中,對於市場,對於經營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看看蔡成功被抓後,全廠工人一盤散沙的狀態,就知道老工人們雖然有一顆熱心,但真不具備經營管理現代化企業的能力。
在企業運作正常,利潤能夠正常實現,分紅能夠及時到手的情況下,工人們會樂於接受蔡成功的領導,麻痺到把所有股權手續都交到蔡成功手裡,不進行任何有效監督,讓蔡成功在大風廠擁有絕對權力,可以用全廠股權做抵押,去借過橋貸款。
但一旦蔡成功經營不利,不能保障工人的權益,工人們就不幹了,直欲將蔡成功從肉體到靈魂全部消滅,連他的老婆孩子都不放過。
工人們都是大風廠的股東,換句話說,他們都有和蔡成功一起自負企業盈虧的義務。同時,作為股東,他們也有監督蔡成功的權利,不能任由蔡成功胡來。可惜,工人們平日裡既沒有履行義務,也沒有行使權利,等到116,挖掘機開到廠門口了,才用簡單粗暴的辦法解決問題。
大風廠走到116,難道全都是蔡成功一個人的責任嗎?
就算都是蔡成功的責任,關鍵時刻,常成虎的挖掘機就在門口,工人們本應該和蔡成功一起共度危難,一致對外,可王文歌等人倒好,自己窩裡先鬧起來了,打的蔡成功住了院,令常成虎找到破綻進攻,成為116事件的導火索。
還是那句話,沒有陳巖石與沙瑞金的那層關係,十個大風廠都拆平了。
由於陳巖石的關係,沙瑞金對大風廠予以了特別關注。在116事件處理完畢後,沙瑞金仍在一而再再而三地關注大風廠,甚至以省一把手之尊,到大風廠一個私企親自處理一些小事。這樣的態度,會令漢東上下對大風廠另眼相待,甚至令李達康們專為大風廠出臺一些特別的優惠照顧政策。
漢東這樣的大省,像大風廠這樣的企業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個。沙瑞金自己也說過,對大風廠太偏向,其實對於別的企業並不公平,甚至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腐敗。
沙瑞金在漢東一天,大風廠就還能風光一天,但等沙瑞金走了以後呢?工人們能否在鄭乾的領導下,保持大風廠長期盈利呢?我看夠嗆。
大風廠的工人太厲害,所以大風廠老闆可不好當,經常裡外不是人,連蔡成功這種有點責任感的人都玩不轉,鄭乾這種私娃子就更別提了。
最大的可能是,未來大風廠的的經營又出現問題,工人們興師問罪,鄭乾設法開溜,大風廠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再次處於一窩蜂狀態。
大風廠最大的價值,並不是人,而是那塊地。十幾年來,我眼見無數像大風廠一樣的企業,即使在改制後,仍然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工人們最後不得不另謀出路,只留下廠地,以合適或不太合適的價格,轉租或賣給了房地產商人。
後來地值了錢,場地租賣的權力被地方收回。設想一下,如果大風廠工人的股權中,沒有了地,那工人們還有什麼呢?
在原來的廠地上,矗立起高樓或商場,工廠曾經的輝煌與衰敗,都消失到沒有痕跡。
在市場經濟時代,沒有哪家民營企業可以一直保持盈利狀態,停產,虧損,甚至倒閉是實屬正常,就算你曾經是國企也不能例外。
社會發展的大形勢和大風廠工人的局限性,早就註定大風廠難以走遠。
失去庇護的改制國企,天生沒有競爭能力。看看蔡成功被抓後,大風廠工人們如過家家一般的日常生活,如何與外面正艱難奮進,開拓創新的民營企業家一爭高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