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政策的新基本原則:「看護四邊形理論」及其研究課題

2020-12-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內容提要:2005~2009年聯合國社會開發研究所(U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社會性別與開發」部門組織實施了名為「看護的政治社會經濟」研究課題。該課題組基於福利多元主義思想,將「看護」(care)勞動議題引入福利研究,根據看護勞動的提供者包括家庭/親屬、市場、國家、非營利部門/社區四個部門的基本原則,課題組提出了新的福利四角,並將其命名為「看護四邊形」(care diamond)。本文將其作為新的福利政策原則,闡述了該原則的來龍去脈及其理論和實踐意義,並介紹了國內外運用新基本原則所作福利研究的最新進展。

  關 鍵 詞:社會福利政策/福利多元主義/看護四邊形

  作者簡介:周維宏,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教授。北京 100089

  

  根據社會學90年代以來的最新社會發展理論,歐美各國大致在1970年前後進入了第二現代社會①。第二現代社會在人口學上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和少子化(65歲以上人口佔社會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4%,婦女總和生育率低於2)。除了醫療保障和貧困救濟,如何應對老齡化和少子化,逐漸成了世界各國社會福利政策的基本內容。發展進程不一的各國曾經在應對老齡化和少子化過程中先後制定了從家庭主義到社會主義等不同的社會福利政策原則,那麼最新的福利政策原則是什麼?有沒有一種世界通用的基本原則?進入21世紀以後,聯合國機構提出了一種「看護四邊形理論」(有時也簡稱叫看護「鑽石理論」,英文為care diamond),開始成為世界各國制定社會福利政策的基本依據,相關的實證研究也在世界各國展開。筆者認為,這一新的理論具有社會福利政策基本原則的科學性和普世性,本文將結合國內外學術界的最新動態,就該理論的形成和研究課題現狀作一闡述。

  一,「看護四邊形理論」的形成

  從歷史來看,「看護四邊形理論」其實是多元主義福利理論的一種最新表述。

  在近代以前,人類基本以家庭和家族為核心,承擔養老和育兒等社會福利事業。可以說,家庭主義或家族主義是基本的社會福利原則。東亞國家甚至把家庭主義原則固化為「孝道」倫理,通過儒教儒學廣為傳播,使其延綿不絕。進入資本主義近代社會以後,由於西方社會工業化、個人主義的發展和貧富差距的擴大,開始出現國家主義或社會主義的福利思想,②但是即便是近代以後,家庭或家族主義也仍是許多經濟發展落後國家的社會福利主要原則,尤其是有著濃厚儒教孝道思想的東亞國家,更是如此。我國在80年代至9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的社會保障法律,其基本的原理都是基於家庭主義的原則的。即便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日本,在1968年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後,在社會保障方面所奉行的也還是家庭主義,甚至於日本政府還把家庭主義式的福利制度標榜為東亞福利體系,並且一度得到了世界的公認。其原因主要在於東亞國家有共同的儒教思想基礎,對東亞各國的影響至深。最早在1993年,西方學者凱薩琳·瓊斯就提出了「儒教福利國家」的概念,認為在東亞,佔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一種獨特的社會發展與福利體制的意識形態,並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這些國家福利制度的走向(Jones-Finer,1990:446-462)。瓊斯同時概括了東亞福利體制的特點:「沒有工人參與的保守合作主義,沒有教會的社會救助,沒有公平的社會團結,沒有自由的放任主義:所有的都可以歸納為一種『家庭經濟』福利國家——在一個自許的、儒家傳統的、擴展的家庭模式下運作。」(Jones-Finer,1993:198-217)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各國開始從家庭主義福利原則走向國家主義或社會主義福利原則。1942年,英國社會福利專家W.H.貝弗裡奇領導的社會保險和聯合事業部際委員會發表《社會保險和有關的福利問題》的報告,提出社會應保障人人享有免於貧困、疾病、愚昧、汙染和失業的自由權利,根據這一思想,英國工黨政府先後通過和實施了《家庭津貼法》(1945)、《社會保險法》(1946)、《國民健康服務法》(1946)、《國民救濟法》(1948)等社會福利法案,推行高增長、高消費、高福利政策,主張政府對全部社會福利負責。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西歐、北歐以及美洲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繼仿行。」福利國家」是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干預經濟生活,通過稅收政策重新分配國民收入的一種社會福利政策。它把國家對部分人的社會責任變為全體人民的權利,把消極的救助變為積極的預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福利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民政部辦公廳關於發布2020年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課題指南的通知
    、攻堅克難,我部制定了《2020年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課題指南》,並面向全國民政系統、社會各界徵集研究成果。現將課題指南予以發布。各級民政部門要把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納入年度工作總體安排,加強組織領導,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及時確定研究選題,周密部署研究任務,廣泛動員本地方專家學者等社會力量參與,認真組織實施課題申報和研究工作,採取有效措施,推動2020年政策理論研究工作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更好地為新時代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 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的理論反思與戰略轉型
    原標題: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的理論反思與戰略轉型   doi:10.3782/j.issn.1006-0863.2016.01.01   基金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理論和制度構建研究」(編號:10JZD0033)
  • 市場監管總局2020年度政策研究課題徵集公告
    ,推動市場監管制度創新,現向社會公開徵集2020年度課題研究單位。具體事項公告如下:一、研究方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放管服」改革和「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和國際視野,把握市場環境趨勢性變化和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新任務新要求,提出我國市場監管的目標任務、重大思路和改革舉措。具體研究題目及要點見附件1。
  • 關於發布《2019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課題指南》及受理...
    現將課題申報受理工作的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 指導原則(一)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以國家法治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理論研究,為國家法治建設的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實踐提供理論支持
  • 2018年「婚姻家庭建設」理論研究課題指南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研究解決當前婚姻家庭建設中面臨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為婚姻管理和家庭建設提供理論支持,現發布民政部社會事務司2018年「婚姻家庭建設」理論研究課題指南,歡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研究。 
  • 佟家棟:紮實做好理論政策創新研究
    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樹立國際視野,從中國和世界的聯繫互動中探討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這一重要論述,對於我們如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刻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促進民主的公共政策:政策設計與社會建構理論述評
    。[3]78就個人決策者模型而言,早期的設計理論是基於有限理性模型進行的;在將社會建構思想納入設計理論中後,其與倡導聯盟框架存在了許多共同之處:社會建構可以認為是政策信念體系中的一個子集,社會建構具有同信念體系類似的信息「過濾」功能,並影響了個人的選擇和行動[5]299。政策設計結構指其各構成要素及其邏輯聯繫,主要包含以下要素:(1)政策目標或要解決的問題,它們體現了政策中蘊含的價值;
  • 何黎明:研究新課題 迎接新格局
    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網際網路+」等新模式、新技術層出不窮。無人倉、無人碼頭、無人配送小車、無人駕駛、物流機器人、新能源物流車、智能快遞櫃等技術裝備改造升級。快遞電子面單、鐵路電子貨票基本普及。現代供應鏈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能,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取得新突破。以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為標誌,以降本、增效、提質為主題的政策措施相繼出臺。
  • 調查研究的方法理論
    與調查方法有關的各種專門理論是調查研究方法理論的中間層次,也就是調查研究方法的一般理論。這些理論對調查研究的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調查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原則、技術性理論,以及有關的數學理論(如概率理論)、社會統計學理論等,都屬於調查研究的方法理論。
  • 教育政策研究範式及其方法論探析
    研究方法論包括直接方法論和間接方法論:直接方法論包括如何收集資料和如何分析資料兩方面,它對教育政策研究範式起著直接的支撐作用。間接方法論是間接支撐教育政策研究範式研究的方法論,主要指的是西方傳統的方法論即經驗論、先驗論和實踐論,以及現象學、解釋主義、批判理論、建構主義和符號互動等五個西方範式方法論。新範式方法論也為教育政策研究範式提供了間接方法論基礎。
  • 新時代主題、總目標、總任務及其關係的 理論思考
    新時代總目標具有重大理論價值、重大現實意義,既不應與總任務簡單混同,也不應在理論上留白。推動新時代理論創新,加強新時代理論武裝,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迫切需要我們對時代主題、總目標與總任務這三個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進行深入研究闡釋,進一步明確總目標的內涵及架構,釐清學術研究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與問題,從而不斷深化認識、推進實踐創新。
  • 新時代主題、總目標、總任務及其關係的理論思考
    新時代總目標具有重大理論價值、重大現實意義,既不應與總任務簡單混同,也不應在理論上留白。推動新時代理論創新,加強新時代理論武裝,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迫切需要我們對時代主題、總目標與總任務這三個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進行深入研究闡釋,進一步明確總目標的內涵及架構,釐清學術研究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與問題,從而不斷深化認識、推進實踐創新。
  • 新時代主題、總目標、總任務及其關係的?理論思考
    新時代總目標具有重大理論價值、重大現實意義,既不應與總任務簡單混同,也不應在理論上留白。  推動新時代理論創新,加強新時代理論武裝,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迫切需要我們對時代主題、總目標與總任務這三個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進行深入研究闡釋,進一步明確總目標的內涵及架構,釐清學術研究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與問題,從而不斷深化認識、推進實踐創新。
  •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工作進展情況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成果選介 >> 重大項目動態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工作進展情況
  • 課題研究報告及成果公報基本格式要求
    學科分類:以教育科學的學科分類為例,目前全國約定俗成的按十四個學科分類:教育發展戰略、教育基本理論、德育、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心理、教育信息技術、比較教育與教育史、體育衛生美育、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國防軍事教育。    研究類型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及綜合研究等根據研究性質選擇一類。
  • 社會主要矛盾轉變與社會政策創新發展
    本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為背景,以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視角,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新時代我國民生需求的新變化與社會福利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提出了社會政策創新發展目前的重點是以緩解當下最迫切的民生問題為突破口,長遠目標是立足國情並借鑑國際經驗,構建中國的發展型社會政策,實現社會政策與經濟發展的協調,在更高水平的發展中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 如何面對貧困和消除貧困——貧困視角及其政策轉換的社會歷程
    與傳統的保障性收入相比,更多的窮人會得到「基本收入」,而「無條件基本收入」則包含了更高的、普惠的社會理想,與目前各國實施的社會保障制度有著本質區別。它與勞動需求和貧富無關,也與家庭結構和居住地無關。重新確立收入權優先於工作權的原則,已不僅僅是一個嘗試性的政策改革,有可能成為社會保障體系最基礎的部分,成為後工業社會的最重要的政策選擇,擔負著在富裕社會中實現從根本上消除一切形式貧困的使命。
  • 2018年度人民政協理論研究計劃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體現特色;堅持用好內力、藉助外力、形成合力,推動人民政協理論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
  • 教你做課題系列93:中小學課題研究中選題的基本類型
    促使教研組教師全面、系統反思學科教學問題通過觀察與訪談, 筆者發現很多教研組教師之前對於學科課題研究選題的認識很狹窄, 往往只知道一些諸如閱讀、自主學習、識字教學等課題研究的老話題, 卻忽略了學科日常教學中真實存在的大量問題, 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出的新的實踐問題。
  • 新時代主題、總目標、總任務及其關係的​理論思考
    推動新時代理論創新,加強新時代理論武裝,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迫切需要我們對時代主題、總目標與總任務這三個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進行深入研究闡釋,進一步明確總目標的內涵及架構,釐清學術研究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與問題,從而不斷深化認識、推進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