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智慧提升的過程。
年少的時候,一個人缺乏閱歷、沒有經驗,在待人處事中,也沒有足夠的技巧,給人一種懵懂而又莽撞的感覺。
伴隨著成長,我們逐漸掌握了生活的技能、為人的技巧。
隨著人生經驗的豐富,許多想不通的事情,逐漸迎刃而解了,許多放不下的物事,也能夠坦然應對了。
人這一輩子,看似失去了許多東西。
不過,當一個人醍醐灌頂之後,才會明白這樣的道理:恰恰是那些悄然離去的東西,幫助你明白「捨得」的道理,從而讓我們心態篤定,去把握更加珍貴的東西。
該珍惜的時候,無懼任何挑戰;該失去的時候,能夠坦然放下。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在這碌碌紅塵裡,心安理得地度過這一生,少留許多的遺憾。
一、人到中年,多別離。
中年,對於人生而言,是一個敏感的字眼。
年輕人使盡全力,希望在中年到來之際,能夠在生活中站穩腳跟,能夠過上想要的日子;可是,真的跨過中年的門檻,朋友們才會意識到,放下心結真得很難。
一直以來,自己所珍惜的親情,卻在中年到來的時候,就無法左右了。
聽話乖巧的孩子,忽然之間就有了自己的意識,逐漸有了自己的夢想和生活,為此,他們還會離開這個原生家庭,去追求想要的東西。年歲漸長的雙親,再也沒有之前的硬朗了,恍然之間,有些人還會面臨著別離。
中年,看似是充滿希冀的字眼。
但唯有中年人才知道,肩膀上的壓力有多重,自己要在「捨得」面前,要有抉擇的勇氣,才不會露出慌亂的馬腳。
第一:子女逐漸獨立。
有句老話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看似是一句,希望孩子能夠獨立成長的話語,實際上承載著萬千父母的沉重心情。
一路走來,哪個孩子不是在父母的陰翳下成長呢?忽然有一天,子女的翅膀硬了,要離開自己的父母,努力高飛遠走了,對於中年人而言,這是多麼難捨的一件事情啊。
即便難捨,又能如何呢?
唯有自我安慰,保持心寬的狀態,還要鼓勵孩子要具備直面風雨的毅力,即使遇到壓力,也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說出這些話的同時,中年人又是於心何忍呢!
不過,人生就是如此,與子女有緣走一場,最終各自要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
站在中年的門檻上,只能希望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目送他們遠行的同時學會放下,這樣才能督促孩子更快的成長,從而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第二:職場遇天花板。
曾幾何時,我們揣著夢想,一路摸爬滾打。
經過許多的考驗,不斷提升經驗,才有幸攀登職場的高峰,獲得一份豐厚回報的同時,也通過一份工作,實現自己的成就感。
本以為,到了中年,事業穩定、生活順心,一切都會欣欣向榮。
殊不知,一旦成為中年人,夢想就會悄然遠離了,但是挑戰依舊不會少;不僅職場上會迎來天花板,甚至還會有一天,面臨「前浪被拍在沙灘上」的局面。
人到中年,很難奢求晉升的機會了。
能夠保持現狀,對於許多中年人來說,已然是難能可貴的事情。
雖然說,我們的內心會有失落,也會有不甘,但是最終還是會接受現實,畢竟那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讓你無法不接納眼前的一切。
第三:雙親日益老去。
父母健在時,請給予他們多一些關心。
即使不能陪在身邊,也要多給二老打個電話、報個平安;每每有機會的時候,還要帶著孩子,多與父母聚一聚。
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個人應有的擔當。
中年人,肩膀上的擔子不輕,還容易面對別離;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分清輕重緩急,避免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一個人老去,總是在悄無聲息中進行的。
人到中年後,顧好自己生養的孩子,顧及生養自己的父母,善待身邊的那個人,就義不容辭的事情;這是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竭盡全力做好的事情。
對父母好一點,才不會給人生留下汙點。
即使有一天,真得要面對別離,也能夠用坦然的心態,接受眼前的一切。
二、放下,是一種智慧。
總以為,這輩子有許多做夢的機會。
可是一旦過了中年,我們才會發現,不覺中就過了做夢的年紀。
接下來的路,唯有走得穩健和踏實,才能過得幸福和坦然;中年多別離,夢想卻逐漸遠去,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應該怎樣活得通透灑脫呢?
佛曰:人生兩大苦,「已失去」與「得不到」。
當一個人,在恍然之間成為中年人後,將會對這兩件事感觸頗深;得到的東西,很容易就失去了,而得不到的東西,很容易變成內心的一種執念,讓人捨不得、放不下。
其實,人到中年,該「放下」了。
只有放下了,才能學會接納,方能在餘生的漫長時光裡,珍惜眼前的擁有、無懼可能的失去,最終與這個世界溫暖相擁。
那麼,對於一個中年人而言,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應該如何做到「放下」二字呢?
第一:用平和心態過日子。
人這一輩子,得失是一種常態。
有些事情,你握不住、抓不到,一旦到了人生的中年,勢必會接踵而至。
如果,你在得與失之中,找不到平衡,無法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很容易陷入患得患失的困惑中,從而與幸福的方向背道而馳。
經過了人生的大半,中年人應該有面對得失的智慧;無論何時,做好該做的事情,就不會留下什麼遺憾,才不會在失去的時候,留下什麼後悔的怨念。
第二:培養一種興趣愛好。
即使有別離,日子總要過的。
有人這樣說:年輕的時候,有福不為福,到了年老的時候,能夠享福才是一種幸福。
到了中年之後,朋友們就應該有這樣的頓悟了,那麼應該怎樣把握住餘生的幸福呢?其實,當職場迎來天花板、當生活迎來變數,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填補內心的那種失去,反而能夠讓你把握住新的樂趣,餘生也不會孤寂無聊。
中年過後,最聰明的活法,不過是「放下」兩個字。
在人生的上半場,我們意氣風發,努力追求想要的東西,每一次獲得,都會讓人欣喜和幸福,也會因此,有更多的追求和願望。
不過,跨過中年的門檻之後,大家就要學會放下了。
因為許多事情,即使你努力了,也無法將其左右;與其保持執念,不如換一種心態過人生,反而能夠保持釋懷的狀態,既往不咎,未來方才可期。
作者:周樵夫,有態度的情感深耕者。寫人間溫情、看暖心故事,感謝有你一路以來的陪伴。惟願歲月靜好,放眼雲淡風輕,你我一段文字相遇,便能傾訴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