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濃厚的傳奇色彩,蘇聯戰後第一型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
戰爭結束後蘇聯紅海軍幾乎是白手起家,而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是二次大戰後蘇聯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艦艇,也是戰後建造數量僅次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的巡洋艦,在蘇聯紅海軍的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役的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設計和建造還要追溯到衛國戰爭以前的蘇聯紅海軍巡洋艦。
-
學者分析萬噸055到底是驅逐艦還是巡洋艦?
國內有專家認為,大型化是驅逐艦的一個發展方向,世界各國新型驅逐艦普遍在萬噸左右,美國的DDG-1000都超過傳統巡洋艦的噸位。而進入蒸汽時代以後,巡洋艦也繼續執行了巡航艦時代的任務,擔當遠洋長期存在任務和艦隊威力搜索幕。這個能力在戰列巡洋艦上發揮到了巔峰,戰列巡洋艦在一戰期間成為維持英國海洋存在的根基,而且以其高速性成為英德在北海對抗的核心艦種。19世紀末,巡洋艦噸位就已經突破萬噸,而且已經成為體型最大的戰鬥艦艇(戰列艦船體短粗,而巡洋艦為高速性能長度較大)。
-
美軍把055當成「巡洋艦」,其實是因為「體制問題」丨局器
第七艦隊發言人表示,第7艦隊新聞官稱,「這是美國展現維護開放且自由印度太平洋的表態」。在當時,海軍的主力是戰列艦,這是一種船體碩大,擁有多層甲板、厚重裝甲和巨量火炮,用於艦隊決戰的巨艦。相比之下,巡洋艦則是一種輕便、迅速,裝甲較為薄弱,火炮數量和口徑也較小,但可以獨自作戰的中小型戰艦,主要用於在殖民地之間的大洋上巡航,維護宗主國的利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列艦與巡洋艦的角色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
美國的萬噸輕巡洋艦,為抗衡日本巡洋艦而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這一要求完全是英國為了保留火炮口徑超過6英寸的霍金森級巡洋艦的而制訂的,但意外地得到了美國和日本兩國的支持。然而日本卻不滿於這一條款,遂根據漏洞設計了萬噸級輕巡洋艦——最上級輕巡洋艦。這一有著重型巡洋艦級船體的輕巡洋艦給美國海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而美國海軍本身的重巡洋艦噸位也所剩無幾。 迫於無奈,美國也只能和日本一樣建造自己的萬噸級輕巡洋艦,其最後成果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
德意志海軍的驕傲一沙恩霍斯特級裝甲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裝甲巡洋艦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在一戰前建造的一型裝甲巡洋艦。本級艦共2艘,"沙恩霍斯特"號 和"格奈森諾"號。鑑於"約克"級成功的設計,德國人決定建造一級加強火力的改進型"約克"級裝甲巡洋艦,這就是日後鼎鼎有名的"沙恩霍斯特"級。
-
我們還能見到,即將被歷史淘汰的巡洋艦嗎?
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艦種,始於殖民地時期的快帆船,終於同質化的驅逐艦,它就是巡洋艦。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HMS貝爾法斯特,WW輕型巡洋艦在現今,還配備有巡洋艦的海軍有美國海軍、俄羅斯海軍、秘魯海軍和義大利海軍。仍舊在編的巡洋艦有大名鼎鼎的有美國「提康德羅加」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和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
美國海軍的「天之驕子」一「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美國海軍下屬的第一種正式使用宙斯盾的主戰艦艇,配備以AN/SPY-1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整合式水面作戰系統。為美國海軍現役唯一一級巡洋艦,與俄羅斯海軍1164型巡洋艦一道是世界上現役僅存的兩種傳統動力飛彈巡洋艦。
-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重型巡洋艦一覽:古鷹級與青葉級
青葉級重巡說到二戰海軍,軍迷大多侃侃而談的都是航空母艦、戰列艦,再不濟也是說的德國海狼和戰列巡洋艦。而作為戰場綠葉的重型巡洋艦卻缺乏關注,接下來幾期棟哥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聯合艦隊的重巡戰鬥序列。古鷹級重巡在華盛頓條約籤署後,世界海軍的艦艇劃分才變為今天我們熟知的樣子,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等等。而今天第一個出場的古鷹級重巡即是日本海軍第一級重巡。
-
世界第一款專用飛彈巡洋艦竟是蘇聯造,僅4艘,「肯達」級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防止敵人在自己龐大海岸線上進行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蘇聯紅海軍開始了大規模的艦隊擴張計劃。雖然蘇聯紅海軍在短時間內就研製並裝備了包括「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在內的數款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但是,在蘇聯紅海軍進步的同時,美國海軍同樣也在更新自己的裝備。
-
巔峰戰艦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 改建開放在即
說起來,日本海軍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習慣。就是喜歡火力強大、航速也很快的戰艦。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 結果日本人反而發現,好用!1919年,日本人終於下定決心,建立一支擁有8艘新式戰列艦和8艘新式戰列巡洋艦的艦隊。而此時,日本人手中的新式主力艦呢,包括4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兩艘扶桑級戰列艦、兩艘伊勢級戰列艦以及兩艘長門級戰列艦。也就是,6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
-
《巔峰戰艦》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改建開放在即
說起來,日本海軍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習慣。就是喜歡火力強大、航速也很快的戰艦。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結果日本人反而發現,好用!因為航速夠快,在海戰中能夠更方便地搶佔優勢陣位,而足夠強大的火力,也能夠給對方戰列艦造成足夠傷害。
-
火炮重巡洋艦最強「王者」:粗大艦炮一分鐘射90發
【話說軍世】相比較於主力戰列艦,重巡洋艦的「主角光環」似乎少很多,得到的關注也弱了許多,原本作為戰列艦的「配角」存在的巡洋艦在1940年代也有著許多不錯戰績,比如說德國的「歐根親王號」,其中有一型重巡洋艦,堪稱火炮重巡洋艦最強「王者」。
-
驅逐艦or巡洋艦?最強戰艦055萬噸大驅身份被討論
至於究竟是驅逐艦還是巡洋艦,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巡洋艦和驅逐艦還有非常明顯的區別,曾經重巡洋艦的艦炮口徑上限為8英寸(203毫米),輕巡洋艦艦炮口徑上限為6.1英寸(155毫米);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火炮已經不再是主力戰艦的主要武器,飛彈成為了主要艦載武器,而失去了最為重要的火炮口徑限定,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別日益模糊
-
美國輕巡洋艦海倫娜號沉沒小史
美國輕巡洋艦海倫娜號輕巡洋艦 「海倫娜」號輕巡洋艦(CL-50) ⊙ 布魯克林級的改進 「海倫娜」號(CL-50)是美國海軍布魯克林級火炮輕型巡洋艦的最後一艘 服役後,「海倫娜」號被分配到太平洋艦隊,隸屬於海軍少將H·費爾拉克斯·利裡指揮的第9巡洋艦分隊。
-
窮人家孩子早當家,日本把舊式巡洋艦頂到一線,幾乎全戰沉太平洋
財大氣粗的美國,依靠自己強大的財政能力,並不派遣服役時間比較長的奧馬哈級輕巡洋艦,因為後期有性能更先進的布魯克林級、克利夫蘭級等輕型巡洋艦,所以把奧馬哈輕巡洋艦放到了二線。 但對面的日本哪裡有美國那麼大的經濟能力,一些年齡比奧馬哈還要大的舊式巡洋艦都被頂到了一線。
-
巡洋艦為何會「淡出主力」
【話說軍世】在現代海軍中,還在服役的現代化巡洋艦已經很少了,目前也沒有發展新型巡洋艦的消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古老的艦種也會消失,那麼,戰列艦和巡洋艦的主要劃分是什麼?巡洋艦「淡出主力」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
「併兼有兩者所長,卻破綻百出」——「獅」號戰列巡洋艦
(1911年11月服役)已經採用了背負式的炮塔布局,而343毫米(13.5英寸)火炮的性能也在「俄裡翁」級超無畏艦(1912年1月服役)上得到了實際驗證。這三艘戰列巡洋艦剛一建成,便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為德國海軍對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動向始終嚴陣以待。1911年9月,當「獅」號戰列巡洋艦還在進行曬裝的時候,裝備十門 280 毫米(11英寸)主炮的「毛奇」號戰列巡洋艦已經開始服役,而到了1912年1月,德國最新的「德弗林格」號戰列巡洋艦也已經開始動工建造了。
-
用小火炮做偽裝,說是艘輕巡洋艦,實際卻是重巡洋艦的最上級
但對於渴望擴張的日本而言,《華盛頓海軍條約》絕不是什麼好消息,甚至於是一盆冷水。儘管條約讓經濟脆弱的日本避免了一場可怕的軍備競賽,可是日本卻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一次限制,是其它國家對它們的排擠,目的在於讓日本海軍的實力遠遜於他們。
-
「弱雞」的多面手:二戰日本的航空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巡洋艦原本就是戰列艦一個補充艦種,由於戰列艦造價昂貴,且出航費用高,因此戰列艦一般待在港口中等待戰鬥任務,而巡洋艦則代替大哥巡航和保護海上交通線,也正是因此戰巡的作用就是針對於巡洋艦和海上交通線的,在二戰中,舊日本海軍的「腦洞」打開,創造出許多有新奇設計,比如說「航空重巡洋艦
-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上將敏銳的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先後建造了克列斯塔I/II級(1134/A)、卡拉級(1134B)、基洛夫級(1144)、光榮級(1164)等一系列大型反潛艦/飛彈巡洋艦,一步步將紅海軍推上巔峰。到70年代末期,紅海軍實力已經空前強大,讓北約集團日夜不安如芒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