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餘秉楠逝世,享年87歲

2020-12-22 騰訊網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9月25日發布訃告:傑出的藝術設計教育家、設計家,中共黨員、離休幹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餘秉楠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餘秉楠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官網 圖

公開資料顯示,1956年,23歲的餘秉楠從魯迅美術學院畢業,並通過文化部考試被派往前民主德國的萊比錫平面設計與書籍藝術大學,進行為期6年的深造。1962年,餘秉楠回國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直至離休,曾創辦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書籍藝術系,任系主任。

餘秉楠長期從事平面設計,尤其是字體設計、版面設計、書籍整體設計等方面的教學與設計實踐研究,他將當時歐洲最先進的平面設計方法和理論體系帶回中國。1980年,餘秉楠出版的《美術字》是國內第一本較為全面系統介紹漢字和拉丁字母的設計知識的普及型專業書。

20世紀80年代,餘秉楠因在平面設計和教育領域的傑出成就與貢獻,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獲得德國「谷騰堡」終生成就獎的第一人。他還是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AGI)首位華人會員、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第一位華人副主席,為中國現當代藝術設計與教育事業的國際化做出了傑出貢獻。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曾介紹了餘秉楠參與設計的多個字體:

在德國留學期間,餘秉楠於1961年設計完成了一套拉丁字母印刷體——友誼體,這套字體獲得了「德國當代最佳印刷字體獎」,並於2012年以「方正秉楠友誼體」重新問世;

畢業回國後,餘秉楠曾被借調進入上海印刷技術研究院,在1962年9月至1963年9月期間,他參與了「宋一」「黒一」、「宋二」「黑二」四款印刷字體的設計指導工作;

1963年,餘秉楠為《辭海》專門設計了一款拉丁文字體,名為「辭海細體」,該字體是新中國生產的第一套拉丁字母印刷活字;

1987年,為了甩掉以往宋體的「角」,擺脫機械感,餘秉楠通過馬克筆的反覆書寫試驗,最終創作完成了一款名為「圓宋」的印刷字體。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