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前幾天發布了《》一文引起很多網友反響很大,文中只討論了一本和二本中上遊的部分高性價比的院校,但深圳大學,深圳技術大學都已經沒有本地生源優待分,所以很多剛好上了本科線的深圳學生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外地求學,但讀個二本真的沒必要跑外省,那麼省內二本就成為很多深圳學生的選擇,我們這期就來講講廣東二本中下遊高校。
從歷年錄取分數線及綜合實力劃分,廣東中下遊高校有惠州學院,肇慶學院,韶關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州航海學院,嶺南師範學院,韓山師範學院和嘉應學院,我們著重來討論前四所高校,因為相對綜合性要強一些,後面幾所高校主要是師範類,航海類高校另作分析。
地理位置上:惠州學院>肇慶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韶關學院,珠三角地理位置佔優
學校發展前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是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高校,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培訓基地,惠州學院和肇慶學院是省市共建高校,這三所學校有教育部門在政策上的一定扶持,而地處山區的韶關學院很低調,但偏偏科研總分(科研規模+科研質量+頂尖成果)是四所高校中最高的。
總體來說實力相差不大,至於到哪裡讀就看專業,深圳作為一線城市,很多事業單位,大型企業都對二本學校設了門檻,如醫學類,師範類這些你要想在深圳從醫,教書那是比較困難的,即便你想進社康中心也是比較困難,教書也一樣,即使你幸運地從非編制考到編制,但學歷的硬傷想要晉升是比較困難的,不要說深圳中學等四大名校那些清華北大的研究生教師,事實上現在深圳很多小學都是在招名校畢業的。
避免假大空的專業,很多專業是空泛的,這樣的專業要避免報讀,要懂得這個層次就是要實用型,不是講科研的級別,要追求對技術的實戰。
1.所以如果對化學有興趣的我建議報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如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我們來看看該校的相關專業
擁有3個省級優勢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4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化學工藝、環境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珠江學者」設崗學科;2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4個專業通過IEET認證; 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試點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1個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省級試點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1個省級重點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8個省級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應用化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環境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法學、能源與動力工程),2個省級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4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如果對服裝設計,建築學有興趣可以選擇惠州學院,另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都是可以選擇的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服裝設計與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漢語言文學、應用化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建築學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廣播電視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服裝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數學與信息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地理信息系統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築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教育綜合技能訓練中心,化學與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3.而肇慶學院主要突出在機械工程,同樣建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相關專業
設有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機械工程;省特色重點學科2個:數學、設計學;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衝補強重點學科3個(電子科學與技術、教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省市共建學科3個(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按照「做優師範專業,做強工科專業,打造特色專業,改造傳統專業」的建設思路,學校設立了68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1個(體育教育),省部級重點特色專業11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音樂學、漢語言文學、化學、工藝美術·硯雕手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視覺傳達設計、製藥工程、酒店管理、軟體工程),通過IEET認證專業4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
4.韶關學院適合深圳的學生的只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可以考慮
擁有理論物理、教育學、蔬菜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食品科學與工程5個省級重點學科,省級科研平臺14個;與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喀什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近五年來,學校教師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含子項目)1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37項;市廳級科研項目350項,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橫向課題30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772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 收錄357篇。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市級以上科技獎57項,中國發明專利博覽會金獎3項,國家專利116項。
綜述,深圳的四大產業比重最大的是高新技術,所以學好技術不怕回來深圳找不到工作,高新技術對於剛剛畢業的可能有門檻,但經過多年工作之後只要你技術夠紮實一樣可以進大公司,這就是江湖中稱的「大牛」,這是唯一可以避免門檻的途徑,相反如果「不小心」讀了師範,醫學類,文科類這些要進體制內的,這個門檻是難於跨過的,文科類的同學如果想避免門檻可以選擇讀會計審計等,將來考個註冊會計師可以鯉魚跳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