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省區市本科一批次招生錄取工作陸續接近尾聲,本科二批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開始。每到此時,一些高考分數剛上一本線和分數超二本線不多的高考考生心裡總是很忐忑。既擔心錄取不了好的二本院校,又苦於沒有好的二本院校可選。
這背後不僅僅是考生的原因,還有很多客觀因素影響。近年來,一些省市紛紛將原來的二本院校升為一本大學,於是出現了一本院校扎堆出現的現象。如合肥學院、三峽大學、信陽師範學院、南寧師範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廣東工業大學、陝西理工大學等等,均從二本院校升為了一本大學,幾乎每個省每年都會升一批二本院校為一本大學。
有的省份則乾脆取消一本、二本、三本的區別,目前已經合併了一本和二本批次的省份包括山東省、上海市、廣東省和遼寧省等。有的省份則基本上把全省的二本院校均變為一本大學,例如湖南省2012年以前僅有5所一本大學,2012年起變為13所,2018年增加到16所,到2020年已經增加到21所了。
於是有的網友趣稱「你知道我是怎麼考上一本的嗎?是我的學校自己變成一本的」。有的網友則說「我被一本拋棄了,本來可以讀一個很好的二本,結果學校變成了一本」。
最直接的推動因素就是滿足高校的「政績」衝動。在我國,高校是有行政級別區分的,高校領導也是具有行政級別的。例如教育部直屬的高校中大部分是副部級單位;省屬高校一般是正廳級單位,有的省屬高校雖然是正廳級單位,但學校主要領導高配為副省級。由二本升為一本之後,排名也會隨之上升,知名度、影響力則跟隨上升,學校的話語權更大了,有更多的爭取資源的能力和底氣。
最根本的原因是地方的「搶人才大戰」。早在2018年,西安市就在火車站廣場設「人才落戶」點,大學新生只需兩證即可落戶;深圳已經放開了大專生落戶限制;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放開了租房落戶;二線省會石家莊率先打響了「零門檻落戶」第一槍。
因此,在「搶人才」的背景下,二本院校升為一本高校也就順理成章了。畢竟二本院校升入一本大學後,對學生會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樣的分數,去外省只能上二本甚至三本、專科,留在省內卻可以讀一本,一般人會怎麼選擇?把學生留在本省,無形中也加大了畢業後留在本地工作的機率。
在二本院校紛紛升為一本高校的背景下,二本分數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選學校。
一是儘量不選擇綜合類院校。從2012年至今,升一本趨勢已經發展了近十年,大多數升為一本的也是綜合類院校。如果經過這麼多年還沒有升為一本的學校,要麼就是剛升本科,本身綜合實力不強,要麼就是獨立學院或其他民辦高校。因此,剩下的綜合類院校可選擇的餘地很小。可以選擇諸如理科、醫學、農業、師範、政法、工商、財經類院校,這些學校專業雖然比較單一,但是優勢突出,在一些領域甚至超過「雙一流」高校。
二是選擇沿海發達地區的院校。尤其是省內已經沒有好的二本院校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不要幻想「學校比我努力系列」,以為入校後學校自己努力升為一本。在眾多二本變成一本的情況下,一本也不值錢了,甚至有過來人說「現在有些一本就是原來的專科水平」。因此,無論從個人職業發展還是從今後就業升學來說,沿海發達地區院校都更有優勢。
三是退而求其次,選擇優秀的獨立學院。近年來,一些辦學水平較高的獨立學院已經升為一本招生,如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吉林大學珠海等,說明獨立學院已經崛起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與其讀一個一般的二本,倒不如讀一個優秀的三本,也是不錯的選擇。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