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熱愛,所以從不放棄。做了10年的室內設計,突然有一天給自己設計房子時,卻無從下手,著該說自己敬業,還是該說不了解自己。
從懷上二胎開始,她辭掉了喜愛的工作,搬到裡丈夫很近的一處郊外,一是高齡產婦安心待產,二是彌補大寶的童年,三是距離丈夫更近一些。二胎出生後,他們決定在這裡買一所屬於他們的家,安安穩穩的過日子,106平的房子,全靠她一手設計、裝修,到入住丈夫才見到房子的真面目,去客廳化設計,太治癒了。
▲改造前,客、餐、廚
房子的年限有些久遠了,但內部保養得當,並沒有出現破損、廢棄之狀,這也是她當初不顧反對買下的原因之一。但若是入住,定需要修整修整放可,否則住的太過於憋屈了。
▲改造後,客、餐、廚
利用有限的預算,做出超然的效果,想來也只有專業的人士才可做到了。兜兜轉轉的嘗試過了3種方案,才有了現在的廚房;而去客廳化的設計,也是當下越來越流行的模式不說,更是適用於孩子眾多的家庭。
▲第一版,餐廚
如果說餐廚的變化有何不同,布局上並非有改動,只是換了吊燈和牆色而已。餐廚空間不及客廳的大,所以想要寬敞的廚房和臨時的餐廳,那麼島臺是最好的解決方案。第一版中,島臺以白灰白的色彩形式,進行了調和。
▲第二版,餐廚
廚房的操作臺並沒有很多,甚至可以說是與空間尺寸完全不符的。灶臺、瀝水籃、水槽、咖啡機……就將臺面佔滿了,其他的碗碟、備菜、小家電,哪裡還有地方可放;這才有了後面島臺的出現,一是做廚房的操作臺面,二是做生活中的小餐吧,側面的掛杆收納,吊燈換成了丹麥有名的,做為廚房的照明,燈需要適當而非越多越好。
▲第三版,餐廚
第三版的餐廚,換了吊燈不說,就連櫥柜上的燈也都換成了LED燈,讓空間的明亮度更佳;沙簾外是廚房家電的儲放之地,像冰箱、微波爐、烤箱等,放在無人顧及到地方,正好妥當。
▲第三版,餐廚
生在九月豐谷之季,所以對黃色格外的偏愛,但用在家中顯然不適合大面積,用局部卻未嘗不可。「二八」分界的牆體,上白下黃,帶動空間的活躍度,增加家庭內的溫馨氛圍;與玻璃隔門間,或用木屏風,連串家中的氛圍,又能遮擋掩蓋中的雜亂。
▲改建中,主臥室
廚房隔壁的主臥室,空間小且擁擠,可這並不是不改建的理由。相反的,她利用多年的設計經驗,選擇了比較省錢的置辦,廢棄的貨物底座,塗刷、打磨、拼接……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床架,再拉上一襲白色的輕薄簾……
▲餐廚隔壁的主臥室
改造後的主臥室,粉色的背景牆、、粉色的屏風、粉色的邊幾、黑色的邊幾、黃色的床單……總之一個形容「粉嫩」,頂上的輕薄白紗,更是為粉嫩添磚加瓦了。
▲主臥室全景
主臥室的全景,空間不大,加上內測還全都是櫃體,所以可活動的過道格外小,也因此利用廢棄的貨物底座架做床架,像地臺床般低矮又不會過於拘束。
▲主臥室床頭
主臥室的床頭正對的玻璃門,是外面的設備平臺,不常開卻是室內光的唯一來源,拱形的摺疊屏風,是自製的不假,否則不會同牆色一致,再暖黃色的蘑菇燈照映下,顏色更深更適宜睡覺了。
▲主臥室床尾
主臥室的床尾,是鬥櫃和開放衣櫃,雖然有隱形的衣帽間存在,但開放衣櫃用於掛放平日裡的隔夜衣服很好,不然床上會有多亂,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主臥室衣帽間
臥室封板內的衣帽間,綠色的背景牆與外面正好相對。在旁人看來,這或許是讓人厭惡的顏色,但在設計師眼中,只要飽和度調的好,不會比黑白灰差多少。
▲主臥室,主衛改前
衣帽間,被隱藏在最裡側的主衛,雖不是暗衛但裝修必改。
▲主臥室,主衛改後
不動,只將裡面的色彩、器具進行更換;綠色的門框和門,木塑地板、防水乳膠漆,著是幹區;溼區被隔在玻璃門之內,白色的牆磚、灰色的地磚,還有一個防腐木的凳子,站立或坐下洗澡都很方便。
▲客廳,改前
孩子的成長,他們不在客廳擺放沙發和電視,非常規的做法。
▲客廳,改後
他們一致認為以孩子為主,沙發、電視都是次要的。因此,選擇了去客廳化的設計,擺放好書桌、書架,供孩子玩耍和閱讀使用。
▲客廳,改後
原本的電視牆,被安排上了一個大大的投影,偶爾也會給孩子們放一放宮崎駿的動漫,或是一家人拼一個城堡出來,與孩子互動見證成長,又能便於孩子的教育,而非一味的用電視打發孩子不被叨擾。
▲客廳,改後
將書桌橫過來,擺放在射燈之下,放下布簾之後的客廳,光線暗淡適合一家人玩、閱讀。
▲兒童房,改前
之前的兒童房,粉藍色的牆體不說,還又個特別抽的吊燈。
▲兒童房,改後
改建後的兒童房,是介於成成熟和童真之間的色彩。黃色均分的牆體,黑色的櫃體,色彩均勻不說,還能增加趣味。
▲兒童房書桌
黃色的色塊,書桌則更為的簡潔了不少,靠牆平行擺放,還是垂直而放,都比較隨意。
▲兒童房床鋪
的窗簾、深海藍的牆色,沒有一處不是新的設計,25公分的床架,不是很高床鋪也給了視覺增加了層高。
設計師一向偏愛創新,不論是布局上還是色彩上,總是不同於常人。
更多精彩案例分享,請在下方留言或私信即可!編寫不易,留個贊或轉發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