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被海南這種「大胃王」吃掉!

2020-12-20 海南日報

餐廚垃圾除了填埋

還能怎麼處理?

海南這種吃垃圾的「大胃王」

個頭小,食量卻大得驚人

能將垃圾變廢為寶

你聽說過嗎?

↓↓

2020年12月4日《海南日報》A10版版面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步入垃圾分類時代,這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問題。

在海南省萬寧市,以往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的餐廚垃圾,如今有了更好的去處——被「吃」掉!

吃餐廚垃圾的是一種被稱作鳳凰蟲的小蟲子。鳳凰蟲是黑水虻的幼蟲,它能將吃進去的餐廚垃圾轉化為有機肥,富含蛋白質的蟲體還可被加工成禽畜魚類的飼料,實現餐廚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黑水虻幼蟲為什麼能吃「垃圾」?它們身上還有哪些神奇之處?其所代表的資源型昆蟲產業的崛起,對正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海南,預示著怎樣的新前景?

黑水虻正在交配產卵,100克蟲卵就可以孵化出300萬條幼蟲。

1

小個子竟是「大胃王」

>>100克蟲卵孵化出300萬條幼蟲,10天能吃掉2噸餐廚垃圾

黑水虻雖然名「黑」,它的幼蟲卻是白色的。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萬寧市東澳鎮海南禾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黑水虻養殖基地。一個個養殖櫃裡,盛滿了棕色的粉渣狀餌料,大部分是經過水、油、渣分離並腐熟處理了的餐廚垃圾。走近一看,密密麻麻、白白胖胖的黑水虻幼蟲在其中翻滾著身子,大快朵頤。這種瘋狂進食的狀態要一直持續到幼蟲長成通體黑色、體長約3釐米的商品蟲才會消停。

「你別看它個頭小,食量卻大得驚人。」海南禾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魯東梁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黑水虻壽命短暫,一個世代能活35天到45天,而從幼蟲長成商品蟲的8天到10天養殖周期內,體重將翻上千倍,「長得那麼快,是因為它們24小時不停地進食,是名副其實的『大胃王』,我們目前收集的餐廚垃圾還不夠,還得購買一定量的動物飼料才能餵飽它們。」

黑水虻幼蟲的食量究竟有多大?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在基地內,100克黑水虻蟲卵能孵化出約300萬條幼蟲,在10天「養殖黃金周」裡,能吃掉2噸重的含水餌料,最終產出約400公斤的商品蟲及約400公斤的排洩物。

「黑水虻不僅能吃餐廚垃圾,還能處理農產品下腳料、動物屍體、糞便、樹葉殘渣以及秸稈,有機廢棄物它都能吃。」魯東梁介紹。

如此「好胃口」,讓黑水虻幼蟲成為強大的生物轉化處理器:不僅能將有機廢棄物轉化為自身成長的養分,還能藉助腸道菌群降解垃圾裡的有害物質,轉化為蛋白質等無害物質,達到變廢為寶的效果。

300萬條黑水虻幼蟲10天可吃掉2噸餐廚垃圾。

2

小小昆蟲也有廣闊「錢景」

>>蟲體富含蛋白質、抗菌肽和幾丁質,可開發成飼料、藥品、化妝品

黑水虻不僅是「大胃王」,還是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它們本身也是高質量的動物蛋白。「幼蟲長為商品蟲後,我們再根據市場需要選擇烘乾出售或化蛹育種。」魯東梁介紹,經過烘乾處理的黑水虻蟲乾粉,蛋白含量約為45%,近似或略高於魚粉或肉骨粉。其榨出的油也可作為畜禽、水產類的開口飼料(供動物幼體開始攝食時的微型飼料)使用。

除了製作飼料,黑水虻商品蟲還有更高的開發價值。魯東梁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黑水虻商品蟲通體富含抗菌肽和幾丁質,提煉後可以製作成藥品以及化妝品,「黑水虻有條件進行全產業鏈式開發,前端以養殖為主,中端初加工製作成飼料等,後端則通過深加工進入製藥和化妝品產業。」

此外,黑水虻幼蟲的排洩物也是一種有機肥,其總腐殖酸含量是普通有機肥的2倍至3倍,能直接應用於有機農業的生產。可以說,養殖黑水虻,不僅能高效消化有機垃圾為環境「減負」,還具有較高的產業附加值。

「我們基地目前以培育蟲種及制肥為主。」魯東梁說,由於飼養黑水虻的餌料不足,基地目前只能日產蟲卵1公斤,若餌料充足,基地的蟲卵日產量可達50公斤,「按照日產50公斤蟲卵的預期來測算,市場最低每公斤售價1000元,光蟲卵年產值就可達1800萬元,孵化出的幼蟲可滿足年處理量36.5萬噸有機廢棄物的處理需求,相當於海南全年3/5的餐廚垃圾量。」

位於海南萬寧的黑水虻養殖基地,採用菌蟲結合技術養殖的黑水虻,對餐廚垃圾的處理效率更高。

3

生態文明新實踐

>>發展資源型昆蟲產業順應海南自貿港建設需求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曾於2013年10月發布報告《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力推在世界範圍內用昆蟲替代畜禽的蛋白飼料來源。

我國對黑水虻的研究和養殖利用,是從2005年前後逐漸興起的,還有更多資源型昆蟲的研究和應用也進入了實質性階段。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我省近年來積極開展資源型昆蟲的研究與應用。2017年,海南的一項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就是將蚯蚓作為畜禽糞便無害化利用的主要研究對象。很快,一年後,我省就有20多家企業開始養殖蚯蚓並利用蚯蚓糞生產有機肥料。省農業農村廳還啟動了蚯蚓糞改良土壤的試驗示範推廣行動,促進海南農業生態循環發展。

經過黑水虻幼蟲的轉化,餐廚垃圾能變成有機肥料和優質蛋白。

2018年,黃粉蟲研究項目在三亞興起。當時,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人員在研究黃粉蟲用於處理蔬菜爛菜葉時發現,這種小蟲子還能吃塑料,並將其轉化為二氧化碳與生物降解顆粒,其成蟲還可用於養殖家禽,蟲糞可作為有機肥料。由此,黃粉蟲的應用價值得到重視和拓展。

在上述開發應用領域,蠅蛆也是不遑多讓的「行家裡手」。2019年,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的相關專家就在海口建立了「蠅蛆工廠」。對不同昆蟲的開發應用,成為海南治理畜禽養殖汙染和農業面源汙染的新嘗試。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可以看到,黑水虻等資源型昆蟲的研究與應用,順應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需求,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推行生態優先的投資消費模式、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進行有效探索。

點擊上圖看H5產品:一隻蟲子的獨白↑

來源:海南日報

總策劃:曹健 陳成智 齊松梅

執行總監:許世立

主編:孫婧

記者:袁宇

版面設計:張昕

檢校:招志雲 原中倩

H5文案:許世立

H5攝像:袁琛

H5製作:楊薇

視頻文案:孫婧

視頻拍攝:袁琛

視頻剪輯:吳文惠

視頻配音:唐咪咪

本版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總監:張毅

責任編輯:曾中笑 張琬茜

海南這個魔性視頻,太上頭了!

這樣的酷跑太贊!關心海南的人都該看看!

覺得內容好看

相關焦點

  • 竟然能吃掉那麼多垃圾!
    ■ 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步入垃圾分類時代,這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問題。在海南省萬寧市,以往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的餐廚垃圾,如今有了更好的去處——被「吃」掉!吃餐廚垃圾的是一種被稱作鳳凰蟲的小蟲子。
  • 「大胃王」助力廚餘垃圾就地處理
    「很神奇,也很方便,以前這些垃圾都運走處理,現在就地分解,真是省了不少事。」負責打掃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  在現場,蔬果皮、菜幫菜葉等垃圾被眼前的「大胃王」吃掉後,不過4個小時,在高溫複合微生物菌的作用下,就會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少量殘渣。
  • 10億蟑螂大軍,吃掉你的餐廚垃圾
    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的餐廚垃圾預處理車間。現在,在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蟑螂正打著一場名譽翻身仗。在這裡,一種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隻每天要吃掉自己體重5%的餐廚垃圾,10億隻蟑螂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吃」,每天能消化章丘區50噸的餐廚垃圾。
  • 12月5日·海南要聞快報
    中英雙語版創意視頻《外眼看海南》,讓我們跟隨伊恩的腳步,通過他的視角,從不同角度感受海南過去五年海南的大發展!【點擊查看詳情→ 】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被海南這種「大胃王」吃掉餐廚垃圾除了填埋還能怎麼處理?海南這種吃垃圾的「大胃王」,個頭小,食量卻大得驚人,能將垃圾變廢為寶,你聽說過嗎?
  • 江蘇宜興餐廚垃圾處理PPP項目投入生產試運行 餐廚垃圾「一條龍...
    江蘇宜興餐廚垃圾處理PPP項目投入生產試運行 餐廚垃圾「一條龍」處理北極星固廢網訊:一輛「填滿肚子」的餐廚垃圾收運車正緩緩通過卸料門,將餐廚垃圾投放到接料鬥中。這標誌著宜興市廚餘垃圾處理項目一期工程正式投入生產試運行,宜興餐廚垃圾處理也邁出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堅實一步。
  • 【聚焦】國外餐廚垃圾的處理方法
    將餐廚垃圾通過處理變為有機化肥的做法在英國很早就付諸實踐。這種變廢為寶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餐廚垃圾集中起來,堆肥發酵,最終成為有機肥料。新理念被民眾接受後帶動了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的興起。大型酒店、飯店、食品連鎖店把餐廚垃圾收集起來,通過設備處理後生產出有機肥料在市面上出售。英國的一些閒置土地也被投資開發利用。英國的一家公司出資購買了一塊閒置土地,在土地上把收集的餐廚垃圾處理成有機肥,然後把施過肥的土地分配給社區居民種菜。目前,這個公司正協助地方政府做好餐廚垃圾的處理工作,計劃到2025年將餐廚垃圾循環利用率提高到70%。
  • 「吃貨勞模」黑水虻成餐廚垃圾分解「大將」
    2019-03-07 14:1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高娃日前,我縣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就請來了該餐廚垃圾分解「大將」,通過發揮它自身的「吃貨」本領,助力該中心實現達到日處理餐廚垃圾50噸的目標。目前,該項目正在試運行階段。
  • 深圳市兒童醫院餐廚垃圾源頭處理,餐廚垃圾減量率95%以上!
    深圳市兒童醫院在以前深圳市兒童醫院餐廚垃圾一直當生活垃圾處理,其中含有的大量有機物,一旦收運不及時,容易造成醫院餐廚堆積存易腐敗發臭,再加上產生的餐廚的源頭較為敏感,若不及時無害化處理日處理量300kg餐廚垃圾處理設備2018年,深圳市兒童醫院全方位貫徹落實節能減排相關要求,營造良好的垃圾分類氛圍,保持公共衛生場所綠色健康的生態環境,打造醫院餐廚垃圾處置示範標杆
  • 餐廚垃圾怎麼處理?成都探索用新技術進行水、油、渣分離
    原標題:餐廚垃圾怎麼處理?成都探索用新技術進行水、油、渣分離   封面新聞記者 陳靜   成都是美食之都,大街小巷裡遍布各種餐飲店,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呢?   近日,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為加強餐廚垃圾管理,2018年3月啟動了成都高新區及原中心五城區試點推廣餐廚垃圾前端分類減量工作,探索運用新技術、新設備,進行餐廚垃圾前端油、水、渣分離,解決餐廚垃圾處理的難題。
  • 你家的餐廚垃圾處理機要拆掉?廣州嚴禁餐廚垃圾粉碎後直排公共管網
    你家的餐廚垃圾處理機要拆掉?不少較現有法律法規有突破的餐廚垃圾垃圾處理方法,被寫進試行辦法中。部分已在廣州坊間實施的餐廚垃圾處理辦法,和試行辦法要求有所違背。廣州市番禺區一處就近處理餐廚垃圾的設施試行辦法鼓勵餐廚垃圾就近處理瀏覽試行辦法內容,記者發現該辦法主要為貫徹落實《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 安徽省蚌埠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試運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蚌埠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日前試運營,標誌著蚌埠市餐廚垃圾處置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推動垃圾源頭分類和終端處置無縫銜接提供保障。該項目由浙江旺能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特許經營。
  • 江幹水湘社區學生集體去看「蟲」 小小「蟲子」每天吃掉14噸餐廚垃圾
    杭州網 見習記者 陳培 通訊員 戚月紅杭州網訊杭州市餘杭區有個5萬畝的「昆蟲工廠」,這裡的黑水虻幼蟲以餐廚垃圾為食,一天可以吃掉約14噸餐廚垃圾。7月23日上午,為了進一步加強和培養學生群體垃圾分類的意識,江幹區水湘社區利用暑假時間,組織轄區68位小學生和家長前往杭州谷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昆蟲工廠」,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參觀學習活動,幫助轄區居民了解餐廚垃圾終端分解處理過程、觀看生物分解垃圾,更直觀的明白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這裡好臭啊!」
  • 素食主義有利於餐廚垃圾處理嗎?
    餐廚垃圾的危害 在露天堆放時,容易滋生蚊蟲,嚴重破壞周邊環境衛生,給城市汙水處理系統帶來巨大的負擔。因其含大量水分、有機物、鹽分等,處理比較麻煩。 過去國內以混裝焚燒、填埋為主,但這些方式都不環保,餐廚垃圾含有有機物、鹽、水份等較多,難焚燒,產生致癌二惡英等;易腐敗,填埋汙染水體。 餐廚垃圾的利用
  • 山東章丘養殖蟑螂吃餐廚垃圾:設置三重防逃逸體系
    ,蟑螂在餵食板上啃食粉碎後的餐廚垃圾。 楊飛 攝   中新網濟南8月13日電 (孫宏瑗)「3億隻蟑螂每天吃掉15噸餐廚垃圾」,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生物無害化處理垃圾的方式,引發熱議。8月13日,記者來到該中心,了解市民關注的如何防止蟑螂逃離可控區、控制蟑螂數量、蟑螂是否會致使人患病、垃圾處理量有無保證等問題。
  • 吉安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試運行 首車垃圾入場(圖)
    第一車垃圾進場  大江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曾賢慧、黃河清攝影報導:12月10日,吉安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開始試運行。隨著第一車垃圾在現場管理人員的指揮下順利入場,這標誌著吉安市生活垃圾處理向「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吉安市餐廚處理中心項目總投資約5890.59萬元,佔地2萬平方米,位于吉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西側,日處理餐廚垃圾100噸,地溝油10噸。
  • 談談餐廚垃圾廢水處理技術的相關要點
    談談餐廚垃圾廢水處理技術的相關要點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十分大的提升,在餐桌上的浪費現象也日趨嚴重,餐廚垃圾產生量迅速增加。餐廚垃圾的廢水不僅對環境產生影響,同時也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因此,必須重視餐廚垃圾的廢水處理,本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餐廚垃圾廢水的處理,以供參考。
  • 黑水虻吃垃圾 新昌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實現零排放
    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排洩出來的是有機肥料,蟲子長肥後還能做成優質飼料原料——近日,新昌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投入試運營,中心運用黑水虻生物技術處理餐廚垃圾,實現「零排放」。  餐廚垃圾因為高水、高油、高鹽,處理起來一直都讓人頭疼。
  • 西安高陵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本月底試運行
    西安高陵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本月底試運行北極星固廢網訊:高陵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是西安市新建的三個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之一,目前主廠房建設已完成93%,預計今年1月底具備試運行條件。在高陵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施工現場,三個數十米高的厭氧罐已安裝完成,佇立在項目的中心區域;預處理初清機、破碎機、廚餘系統成品設備整齊的排列在車間外等待入場安裝。高陵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在高陵區循環經濟產業園核心區中部,總佔地面積60畝,總投資3.18億元,該項目建成後年處理餐廚垃圾18.25萬噸,年產粗油脂3285噸,沼氣上網發電500萬度。
  • 記者跟拍高溫下「最有味」的工作 探訪餐廚垃圾處理廠
    「大胃王」轉悠1小時6000斤垃圾吃進「肚」8月14日上午10點鐘,記者來到位於九水西路的1903青島酒館,環衛部門的餐廚垃圾收運車正在收運餐廚垃圾。三名垃圾收運員緊張地忙碌著,他們將垃圾桶推到餐廚垃圾車旁,垃圾車自動「抓住」垃圾桶邊緣,將它高高舉起,升至頂端的入口處,再將垃圾桶翻轉,桶裡的垃圾就被「收進」垃圾車的「大肚」內。「這輛餐廚車是個『大胃王』,一車能裝5噸垃圾。」李滄環衛收費科副科長康志剛指著綠色的餐廚垃圾桶說,「看到沒,這裡有一個黑色的塑料條,裡面裝有很多信息的。」
  • 雲南大理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 集中清運 變廢為寶
    雲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公司餐廚垃圾收運負責人趙紹斌說。  別人眼中的餐廚垃圾,在他眼中卻是寶貝。過去,餐廚垃圾排入下水道會汙染水質,如今依託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不僅能緩解環境汙染問題,而且實現了「變廢為寶」。  趙紹斌介紹,餐廚垃圾處理首先難在收集。以往處理餐廚垃圾,餐館自己要掏錢,個別餐館為了省錢偷偷隨意傾倒,想要收集餐廚垃圾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