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藝術團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專場音樂會現場。張先睿 攝 |
4月27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學大學學生藝術團在國家大劇院舉行專場演出。據悉,這是國內首支高校大學生交響樂團在此舉行專場音樂會。
歡快的蕭士塔高維奇《節日序曲》拉開了這場題為「律動春弦 思源致遠」的音樂會的序幕,帶領現場觀眾進入了交響樂精緻與美的境界。整場演出曲目編排中西結合,不僅有經典交響樂作品《行星組曲――木星》,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等,還有融合了中國音樂元素的《感恩的心》、《菊花臺》、《小放牛》等曲目。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也作為特邀嘉賓應邀出席此次音樂會並為現場觀眾獻上了精彩的小提琴獨奏。
組建於1994年9月的北京交通大學學生交響樂團,擁有團員100餘名。近年來,交響樂團不斷有突出表現。1999年6月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節比賽獲得一等獎。2007年、2009年,在全國首屆和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兩次折桂,樂團的演出實力穩定在國內大學生交響樂團「第一軍團」。在不斷獲得榮譽的同時,樂團將音樂作為語言,積極參加海內外文化交流活動和國家級重要演出,成為傳播高雅音樂的使者。2000年以來,先後與德國波鴻魯爾大學交響樂團、美國青年交響樂團、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合作演出;參與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閉幕式、奧運到計時100天和慶祝國慶60周年「花樣年華」演出等重要演出;在北京音樂廳舉行專場音樂會;與我校學生藝術團合唱團共同合作,在人民大會堂、國安劇院成功演繹了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2009年11月,作為首個赴臺文化交流的大陸大學生交響樂團,在臺灣舉行三場巡迴義演,演出所得全部捐給「8.8」水災同胞。北京交通大學學生交響樂團已經成為促進校園文化繁榮和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北京交通大學寧濱校長在致辭中表示:北京交通大學學生交響樂團植根於大學生素質教育這片沃土,十餘年來碩果纍纍,已成為北京交通大學一張亮麗的名片,正在不斷為推動學校文化繁榮,構建和諧校園作出突出貢獻。寧校長鼓勵交大學子和著母校的脈搏律動,秉承「知行」校訓,繼往開來,勇攀高峰,再譜新篇!
原新華社副社長、北京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徐錫安作為嘉賓蒞臨演出現場並致辭,他表示非常欣慰地看到19年前指導創立的學生軍樂團已經發展壯大為500餘人,在首都高校舞臺上有較大影響的學生藝術團。這麼多年來樂團承載的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增強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思想品格和文化素養的歷史使命始終沒有改變。他祝願學校藝術團的明天更加美好。
此次專場演出由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86級校友錢瑞創立的竟業達數碼科技集團全程贊助,聞訊母校的學生藝術團將在國家大劇院舉行專場音樂會,全國各地的校友熱切響應,紛紛聯繫校友會詢問演出門票事宜。校友們對母校學生藝術團的表演給予高度肯定,紛紛表示:「沒想到母校學生交響樂團的演出水平這麼高」,「整場演出,讓我再次回到學生時代,我聽到了交大人不斷攀登、不斷超越的華彩樂章。」
經過多年磨練,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藝術團的藝術水平日益提高,逐步從業餘學生社團成長為在國際國內享有聲譽的高水平音樂團體。一屆一屆的畢業生也將藝術素養帶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繼續著他們的輝煌。如今團員精英遍布世界各地,他們普遍認為「大學時代因為有了在藝術團的演出經歷,讓我感受到真、善、美,感受到與團隊同甘共苦的快樂,這也為我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為了此次演出的成功舉辦,學校相關部門早在一個月前啟動了工作。北京交通大學藝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校黨委副書記高豔是這次活動的總指揮,她表示:「高校的藝術教育重點仍然是育人,而不僅僅是藝術技巧。藝術是心靈的碰撞,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沃土。許多傑出人才追溯其發展歷程都能發現與藝術薰陶有著不解之緣。我希望觀眾們從我們的演出中看到藝術的奇葩在我們工科院校的美麗綻放。」
據了解,北京交通大學每年撥專款50萬元用於藝術教育,還為藝術教育中心配備了專門的辦公用房及現代化辦公設備,投資60萬建設專業音樂教室。2005年至今累計投入藝術教育資金超過500萬元。另外投資6000萬建設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學生活動中心將於明年投入使用,可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好的接受藝術教育的環境。如今,該校第一課堂的藝術類選修課一學期共覆蓋到學生2560人次,一學年共覆蓋學生約4620人次,每個學生在大學期間都能至少選上一門藝術類課程,實現了藝術課程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