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女性崛起了嗎?「女權主義」過時了嗎?或者,「陽具中心主義」還是陰魂不散,我們要重拾「女德」嗎?關於性別不平等,男性能做些什麼?請閱讀澎湃新聞整理的2014年女性大事記。
今年以來,紀檢部門在通報官員違紀違法案時,「通姦」成了一個高頻詞。12月,中紀委網站首次通報女性官員的通姦問題。此後許多女官員落馬的媒體報導,「通姦」話語更是極為突顯。
支持者認為這實現了男女官員的「平等」,反對者認為,「反腐」針對的是權力腐敗,而官員的婚外性並不必然是利用公權力滿足個人私慾,反腐活動中「通姦」話語,特別是針對女性的「通姦」話語大行其道,可能涉嫌侵犯隱私與人格汙辱,從而削弱了反腐的法治化。
國家級反家暴立法進入了最終階段11月25日聯合國「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當天,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徵求意見稿)》,標誌著國家級反家暴立法終於進入了最終階段。
面對目前出臺的草案,相關活動發起者、志願者及一些法律工作者認為,徵求意見稿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但在家庭暴力的定義、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特殊形式、禁止一切形式對未成年人的體罰等方面還存在著疏漏。另外,令人遺憾的是,草案中出現的將同居戀愛等關係納入適用人群的條款未出現在此次公開徵求意見稿中。也就是說,「男友毆打女友」在該立法過程中,從管變為了不管。
李銀河否認是同性戀,首度透露與「女變男變性者」同居17年12月初,針對網上流傳的一篇《李銀河「拉拉」身份曝光》文章,李銀河在博客上發表《對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回應》聲明,首次公開自己在王小波過世後已與一位Transexual(跨性別者)同居17年。但是聲明同時強調,她是異性戀者,並非同性戀者。
李銀河被女同性戀「掰彎」了?還是確如她所說,並非同性戀?無論如何,論者多認為中國進入了多元性別時代,李銀河用親身經歷給酷兒理論上了生動的一門課。
「校園反性侵」運動6月,廈門大學博導吳春明被控性騷擾女學生,在受害者出示了核心證據後,廈門大學開除吳春明黨籍、撤銷教師資格處分。此後,「女權之聲」、「新媒體女性」等女權團體發起有關校園反性侵的聯署聲明,要求教育主管部門針對校園性騷擾制定相關規範。其後李銀河、彭曉輝、方剛等性學者及一些教師和學生也發表聯署聲明,認為單純「反性侵」將導致「反性」,主張全面性教育。
關於「女德」的討論多個城市興起「女學熱」,東莞等地的「國學館」紛紛創辦「女德班」,提倡「中國婦女傳統美德」。支持者認為,「女學」告訴女性提高修養、運用智慧經營好家庭,有助於化解家庭矛盾;反對者認為,「女學」假借「中國傳統文化」之名,推行傷害婦女權益的愚民教育。
「陽具中心主義」在國內不少知識分子中盛行。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因為一條微博引來罵戰,他說「有男生問我上課之餘為什麼譯那麼多書寫那麼多文章,我回答四個字:不做家務!男生朗笑,女生不語。我轉向女生說:鍋碗瓢盆對男人的磨損是致命的——會磨掉男人的高遠之思和陽風之氣。所以才會有偽娘現象,也才會有女漢子。」
儒家曾亦、齊義虎等幾位當代儒生試圖通過探討婚姻問題,讓儒學復興的訴求介入現實中國社會,卻因為對婦女身位地位的蔑視,在網上引發爭議。
國際美國國會中的女性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美國國會中,女性面孔無疑很少出現,更別談一張年輕的女性面孔。而在今年的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中,30歲的埃莉斯·史蒂芬尼克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會議員。
從1917年出現第一個女議員到現在將近100年,美國國會中的女性在數量和地位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美國今年第114屆國會新議員中,女議員達13人,佔22.4%。同時,歐洲在這一比例上更高一些。
艾瑪·沃特森在聯合國的女權主義演講9月,《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特森在聯合國以婦女署親善大使的身份做了關於女權主義和性別平等的演講,獲得全場起立鼓掌。
在十分鐘的演講中,她提出,要讓男性知道性別平等也是與他們切身相關的議題,號召他們也支持女權主義,幫助消除性別不平等。演講希望從三個角度來說服男性:一、女權主義追求的是所有男人和女人的自由和社會的公平與高效(HeForEveryone);二、男人應該為了女人,或者至少是為了他們最愛最關心的女人而支持女權主義(HeForShe);三、男人應該為了自己而支持女權主義(HeForHe)。
巴基斯坦17歲女孩馬拉拉獲諾貝爾和平獎10月,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揭幕。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尤薩夫扎伊同印度人權活動家凱拉什·薩塔拉蒂一同獲獎。他們因為堅持所有小孩和年輕人都應該擁有相同的受教育權而在各自國內受到非議,此次的諾獎也是為了表彰他們為維護人權所做的貢獻。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認為,儘管馬拉拉年僅17歲,但是她已經在為巴基斯坦婦女和兒童爭取權益的路上奮鬥了多年,為兒童和年輕人樹立了榜樣。在遇到最危險的情況時,她毫不退縮並大難不死,仍積極爭取女性受教育權利。
令世人震驚的是,在馬拉拉獲獎之後不久的12月,巴基斯坦塔利班組織對巴基斯坦北部城市白沙瓦的一所陸軍學校發動恐怖襲擊,並殺害了超過一百名兒童……
權勢女性目前世界上有22個國家領導人為女性,其中不乏在世界舞臺上炙手可熱者。11月,《福布斯》雜誌公布了今年的權力人物排行榜,這個72人榜單顯示,今年有9名女性上榜,且首次有兩名女性進入前十,分別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排名第5和第6。
《福布斯》說,權勢女性佔全球「最具影響人物」總數的大約12%,同時顯而易見的是,女性約佔全球人口總數的50%……
《時代周刊》:是時候棄用「女權主義」標籤了如今很多女性名人宣布「我不是女權主義者」,女權主義(feminism)這個詞是否汙名化了?在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女演員謝琳·伍德蕾(Shailene Woodley)被問到她是否認為自己是女權主義者。「不是,」22歲的伍德蕾說,「因為我愛男人,我覺得『讓女人掌握權力,讓男人遠離權力』這種概念永遠不會實現,因為你需要平衡。」
對此言論,很多女性表達了憤怒,推特上有人說:「親愛的年輕女演員:在你大聲評價女權主義者,並說你不是其中一員之前,請先弄清什麼是女權主義。」也有人附和:「又一個根本就不能正確定義女權主義就拒絕這個標籤的女演員。」
鑑於這個原因,11月的一期《時代周刊》認為,是時候棄用「女權主義」這個詞了,它建議就事論事,不要再貼這個標籤。
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獲榮譽爵士勳章10月,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接見好萊塢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並向其頒發了「榮譽爵士勳章」,以表彰其對人權工作的努力。
朱莉自2001年擔任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特使以來,一直定期訪問世界各地的難民營,並持續努力發聲呼籲遏止戰地性暴力。她的努力於今年6月中旬結出碩果,由她和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共同主持的為期四天的「反戰地性暴力國際峰會」在倫敦隆重舉行。其間,她被英女王冊封為榮譽女爵士(Dame of Honour)。(由於朱莉不是英國公民,不能直接受封女爵士。)
女性身體仍是戰場美國名媛金·卡戴珊為《Paper》雜誌拍攝封面,展現酥胸巨臀,引得世人垂涎不已,網絡上迅速興起了一股惡搞的狂潮。與此同時,英國女星凱拉·奈特莉為《Interview》雜誌拍攝了裸露上身的照片,她的胸部既不大而飽滿,甚至不完全對稱,引起巨大爭議,乃至網絡罵戰。奈特莉事件直觀詮釋了「女性身體是一個戰場」。
女性反抗2014年,在伊拉克,崛起的恐怖組織ISIS挨家挨戶綁架女性;在奈及利亞,恐怖組織「博科聖地」綁架了200多名女學生,網際網路上興起#bringbackourgirls呼籲運動;在印度,公共場合的輪姦案層出不窮,據統計,將近一分鐘一起強姦事件,因姦殺而死的女性超過千人,印度大媽組建了旨在保護女性的「粉紅幫」;同樣在印度,寶萊塢女星高哈爾·汗在錄影現場遭一名男觀眾打耳光,這名男性告訴警方,女主持人的裙子太短讓他看不下去;在南非,法院對「刀鋒戰士」皮斯託瑞斯槍殺女友案作出判決,判為5年監禁,是誤殺還是謀害?案件撲朔迷離,很多女性認為此判決畸輕;在埃及,99.3%的女性表示至少遭受過一次性騷擾;在沙烏地阿拉伯,首位女飛行員瑪利亞姆•阿里•曼蘇裡加入對ISIS的突襲行動;在美國,橄欖球運動明星雷·萊斯在電梯裡暴打女友,事件曝光後面臨終身禁賽;在英國,「讓全世界女生都窒息」的把妹達人朱利安·布蘭克被拒絕入境;在澳大利亞,總理託尼·艾伯特稱女性「在生理上不適合領導職位」,引起軒然大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