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也會成長

2020-09-13 新民網

「巨嬰」是父母過分溺愛惹的禍,是教子無方結的果,但「巨嬰」也會成長,只是需要一些成長的環境。

這裡關於「巨嬰」的幾篇文章角度是多元化的,《當了爺爺你會懂的》,說的是爺爺奶奶為享受天倫之樂,願意對孫輩多付出點愛,有錯嗎?希望孫輩健健康康成長,兒孫繞膝才是一家人真正的幸福;對是不是「巨嬰」,不要過早下結論,《我們看錯了》完全是可能的;《骨頭更加輕》中的一家人,獨特的親情交融,是當前很多家庭其樂融融的生活方式……

高智商「巨嬰」的悲劇

王馨達

凡事以我為中心,極端的自私自利,思維偏執,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是「巨嬰」們的共同特徵。

「巨嬰」是如何養成的?一段時間來探究此現象的文章可謂汗牛充棟,有從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分析原因的,有把原因歸罪於應試教育制度的,甚至歸罪於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的……

其實,一個家庭出了個「巨嬰」,怨不得別人,都是父母過分溺愛惹的禍。

近日翻閱報紙,看到這樣一條新聞,《48歲「啃老海歸」宅家七年,80多歲老母親身心俱廢狀告兒子》,說的是82歲的丁阿婆,因兒子2012年從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獲工程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一直宅在家裡,不肯外出工作。丁阿婆收入有限,又身患尿毒症,看著兒子整日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的頹廢樣子,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狀告兒子不承擔贍養義務。當法院通知兒子參加訴前調解時,他竟拒絕跨出家門,並把怨氣撒向丁阿婆說:「都怪你,在我小時候你事事包辦,什麼都給我弄現成的,讓我對你們太依賴,是你的溺愛毀了我。」

這可能是個較極端的例子,擁有高學歷,卻無法獨立於社會,無法正常工作。但這又怪誰呢?

俗話說,「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在應該培養小孩獨立生活能力的時候不去培養,父母包攬一切,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經不得一點風雨,受不得一點委屈。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想不成為「巨嬰」都難!所以,「巨嬰」的產生都是父母過分溺愛惹的禍,是教子無方結的果。

「骨頭更加輕」

王慧娟

兒子三十有餘,卻從不買菜做飯。下班到家,我們盛好、端上熱騰騰的飯菜,離「飯來張口」就只差餵了;至於疊被清掃、洗衣刷碗,也一概由老伴和我操持。煲電話粥時,我無意間洩露了這樣的生活狀態,好友詫異:「怎可對成年子女這樣大包大攬?你們啊,骨頭太輕!」

其實,兒子並非啥都不會,而給人的印象卻是「高分低能」。「996」的工作狀態令他不得不在家出任「巨嬰」的角色——為人父母,不願見他向睡眠索時間,太想為其減壓,才有了如此這般。

讓人欣慰的是,我家的「巨嬰」對父母的操勞,心知肚明。難得的休息天,他會以他的方式來回報我們,譬如:帶我們去K歌;陪我們去長三角微旅行;還準備全家出動看最新上映的電影……用他的話說,這叫「反哺」。

兒子最新教會我們的刷臉支付,他爹這幾天又傳授給了隔壁老丁等小區裡的幾位「好學」的老頭老太,讓鄰居們刮目相看。「老弟,你怎麼學會的?」「是我兒子教的!」老姐妹們約我唱歌時都不禁讚嘆:「咦?中氣比老早足了嘛?」竊喜的我笑而不語。在三番兩次的追問之下,才道出其中的玄機:「要充分調動氣息,這是我兒子教的!」

與這個生在福中、心懷感恩的「巨嬰」相處在同一屋簷下,久而久之,我和老伴都成了稚心依然的「老童」,非但未覺累,「骨頭」倒是「更加輕」了——更樂意打理家務,更願意接受新知,市面上的新鮮事物可同街坊鄰裡、身邊好友分享,而這種獨特的親情交融,大概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拷貝不來的吧。

「當了爺爺會懂的」

呂慶

曾經,議論到養「巨嬰」,我也笑那些老人「戇」。一位長者問:「你還沒當爺爺吧?」我正驚奇他料事如神,他卻撂下一句:「你當了爺爺會懂的。」轉身拐進了弄堂深處。

孫女出生後,我懂了什麼是天倫之樂。如今都十歲了,我還習慣圍著她轉,時而餵她幾口,時而幫她換衣穿鞋,上學放學替她背書包,每每此時,心裡那股美美的滋味,總無以言表,要不是兒子「喝」住我,這樣的「奉獻」我會堅持到老。現在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年輕人一般不肯生二胎,你不寶貝成嗎!

再說,養了「巨嬰」也不見得全是壞事嘛,孩子真要成了「才」,飛到外面去了,咱還能有多少「兒孫繞膝」之福?《紅樓夢》中那個元春,算是成功人士了吧?才貌出眾的她被召入宮後,連榮國府的老祖宗賈母都難抑相思之苦,又何況我們!

我有個鄰居,早年把女兒當「巨嬰」養,有人勸她放放手,她說:「我開心啊!」前年她罹患癌症,知道醫生無回天之力後,吵著出院回了家。她說:病治不好了,要把愛延續到底,起早貪黑把一家三代服侍得舒舒服服。有人以為她家人不盡人情,後來知道,她就是信奉「春蠶到死絲方盡」,在為小輩奉獻中終老,她說她沒有遺憾,只有幸福。

如今提倡老年人要「想穿點」,這話說說簡單,真要做到可不容易,我是到當了爺爺才算真「懂」的:把第三代養成啥樣都成,我只做我喜歡做的,開心就好。孩子成不了大梁,做個「螺絲釘」,需要時幫她「擰」幾圈,不都是國家需要的?這個道理,等你做爺爺時,也會懂的。

他鄉遇「巨嬰」

倫豐和

傑夫是上海人,中文名字叫楊傑,女兒鄰居家的房客,在雪梨大學攻讀外貿專業。他租的屋每周150澳元,不大的單間;他衣著普通,飯食簡單,常常麵包牛奶三明治,時不時還吃泡麵。

我是去探親時認識他的,見他如此,產生惻隱之心,燒上海口味的紅燒肉或白斬雞時,就會給他端上一盆,一來二去成了忘年交。

我回上海給他帶東西,才知道傑夫的過去——他曾經是上海人口中的「巨嬰」,爸媽開一家大型物流公司,資產過億。他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啥有啥;開始讀書還算不錯,中考進過名校,後來身邊圍著一群酒肉朋友,任他呼風喚雨,酒足飯飽後惹是生非,險些進了公安局,嚇得爺娘出了一身冷汗,一跺腳,發了狠心,關起門來跟他談了三天三夜,打開天窗說亮話,要他走出去,變個人樣子再回來,否則一刀兩斷!

在母親的「押解」下,飄洋過海到雪梨求學,也藉機調個環境、換種活法。

母親打量了一下周圍,放下心來,承諾他的學費和租屋錢由老爸老媽負責,吃、穿都得自己攢。等他點了頭,拍拍屁股回了上海。

我聽了,心裡有過擔心。

他還真的痛定思痛,遠離是非泥淖,打工掙口吃的之外,潛下心來念書,過了語言關後,考入了大學,書念得滋滋有味,人一身正氣,常常給中國大爺大媽提供幫助,華人圈裡提到他名字,都一個「棒」字。

我本以為,「巨嬰」是長不大的,心裡總有莫名的擔憂:輪到我當他老子,如何是好?現在,傑夫告訴我:「巨嬰」會變的,前提是,娘老子得先變!

我們看錯了

周偉民

老友國忠,有一個獨生女,從小到大,疼愛有加,可以想見。一切家務從來無須女兒動手。女兒出國留學,老兩口費用全包,可以理解。留學歸來,還帶回了女婿——一個忠厚的愛爾蘭小夥。女兒在浦東一家雙語學校工作,女婿在幾家學校擔任外教,因為開始中文並不太好,工作不太穩定,經常待業在家,小兩口和老兩口,擠在控江四村一個狹窄的兩居室裡,家裡的一應開銷,還是國忠夫婦倆包攬。

第一個外孫出生,自然是外公外婆帶大。第二個外孫出生,老房子不夠住了,還是國忠夫婦倆,傾其所有加部分貸款,在南匯野生動物園附近買了一套三居室的新房。國忠退休後,承擔了家裡所有接送孩子上下學和買汏燒,家裡的開銷依然由老兩口包攬。這時,我們一些熟悉的朋友就有點忍耐不住為他抱屈了:不僅女兒是「巨嬰」,還弄了個外國「巨嬰」回來!這苦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沒想到,有一年,他突然開心地告訴我,夫婦倆歐洲十日遊了,女兒女婿買的單!還給我發來夫婦倆穿著嶄新的紅色羽絨服的照片,說全套行頭都是女兒置辦的。自那以後,女兒夫婦幾乎每年都為老兩口安排一次出國旅遊,至今為止,已經到過二十多個國家,還乘了四次郵輪。國忠平時喝的酒、茶葉,都是女兒買的,還時常為他們添置新衣、新鞋。還置換了新車!

我方始明白:我們看錯了,關於「巨嬰」的結論過於輕率,很多孩子心裡是懂得和記著父母恩情的,只是暫時沒有能力,沒有機會或不善表達。相信他們,到時候,會有回報的!(金色池塘)

相關焦點

  • 《千與千尋》巨嬰三連問:最愛成「醉」愛,巨嬰成長之痛,誰之過
    從一個被人照顧的巨嬰,到能夠照顧別人,變化在悄悄發生,一種成長的喜悅在我的內心裡慢慢充盈。給千尋紡紗,即使很辛苦也不願意停下來。累趴下,再起來,想放棄,再堅持。我痛並快樂著,成長的痛和快樂交織內心,我渾身充滿力量,那個巨嬰小孩好像從我身體裡消失了。
  • 巨嬰的危害有多大?
    妄顧事實,自私自利,隨意臆測他人,犯錯後逃避甚至沒有意識承擔責任,也不會認識到自己有錯,缺乏責任心和道德感,以自我為中心,這些都是「巨嬰」們的表現。全能自戀、偏執分裂、任意妄想等是「巨嬰」的心理特點,這種心理是從嬰孩時期開始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
  • 父母的溺愛會讓孩子成為「巨嬰」,後果不堪設想,那該怎麼做?
    小編最近看了一部動畫小短片《巨嬰》。很挖苦,很壓抑,但也很現實。可是現在社會廣泛存在「巨嬰」,這不只苦了孩子,還坑了父母。什麼是「巨嬰"?就是有了成年人的年齡和身體,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出現「幼態繼續」狀。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的:「有些我國人的心理年齡,沒有超越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 「巨嬰」兒子33歲了還離不開母親,別綁架式育兒了,會害了孩子
    事事都需要父母的幫助與處理,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巨嬰」。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說:「巨嬰」這個成年人群體,他們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講道德與法律,沒有感恩之心,只會向父母索取,向他人索取,而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 巨嬰的出現是什麼原因?
    今天看到一個問題:巨嬰的出現是家庭的原因還是個人的原因?現在,巨嬰已經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概念,指那些生理年齡已經是成人而心理年齡還停留在嬰兒時期,既不能控制情緒又不能擔當負責的人。他們因為在成長的過程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和約束,總是以為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的,一旦自己的要求無法獲得滿足,就會採用各種撒嬌耍賴甚至危害他人的方式以求獲得關注和滿足。巨嬰的出現及普遍對個人對社會都不利,但這個問題問得不好。
  • 淺談當今社會的「巨嬰」
    這是一個典型的「巨嬰」案。 類似的案例,舉不勝舉。那麼是什麼導致的呢? (一)「巨嬰」的來歷 什麼是巨嬰?巨嬰是指體形巨大的嬰兒。 近幾年來,巨嬰逐漸演變成另外一個含義:指一群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心智仍然停留在幼兒階段,極不成熟。
  • ​家庭教育不育「巨嬰」
    一、什麼是「巨嬰」?「巨嬰」指的是那些心理年齡停滯在嬰孩階段的成人。被社會稱之為「巨嬰」一類的人,他們通常好逸惡勞、心裡脆弱,不懂的尊重別人,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不能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對家庭對社會沒有貢獻。這種「巨嬰」無處不在:夫妻關係中伴侶不敢依靠他,還時常需要照顧他。
  • 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
    該言論引發網友熱議,並認為,父母對成年人的過分溺愛,造成了成年人形成「巨嬰」的心理。在我們的生活中,「巨嬰」一詞也很常見,是人們用來形容成年人過分依賴父母,或者父母過渡溺愛孩子,儘管孩子已經是成人,還把他們當成孩子一樣的對待。那麼,父母是怎麼樣一步步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呢?
  • 巨嬰普增 理性沒落
    2018年12月3日,巨嬰被《咬文嚼字》公布為2018網絡十大流行語。可見中國社會巨嬰的普遍性。巨嬰的心理就是不願成長、不願成熟、不願理性。因而引起,一是「全能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它導致把全世界都當成自己的所屬品,不能平等對待別人,甚至不把其他人當作生靈,這種心理其實是嬰兒早期都會存在的一種心理——自我中心化。二是「偏執分裂」,巨嬰們滿足於自己的想像世界,脫離現實。
  • 孫楊被禁賽8年:從巨嬰到巨星,在母親的「逼迫」下逆風成長
    他在倫敦奧運會後做客魯豫節目的時談起自己的「年少成名史」,一度淚目:「大家都說我是天才,很幸運,可沒有人會知道,我這一路走過來會有多辛苦,我真的付出太多太多。」 備戰裡約奧運會的時候因腳部受傷不能走路,拄著拐杖一瘸一拐的堅持。
  • 「巨嬰」種種,誰惹的禍
    他們會走過什麼樣的人生之路,能過上什麼樣的日子,真的無需父母輩過多地憂心。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要靠他們親自去領悟;承受壓力的肩膀,要靠他們自己去鍛鍊。林則徐說過這樣兩句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這個道理,只有通達之人能參透。凡夫俗子,誰不是盡力給兒孫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祈望他們能衣食無憂,不受、少受自己受過的苦。祝願這些父母能心想事成。
  • 為什麼身邊這麼多的巨嬰
    當這些嬰兒不斷成長,而父母卻搶先承擔著他們的責任和義務時,過度地替他們負重前行,我們身邊便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巨嬰。他們自私而不覺自己自私,極度漠視規則卻認為不公。成長至今,他們佔據世界中心,世界的一切都該是他們的附屬品,他們無所不能,輕而易舉獲得想要的一切。然而,他們任性自我之餘,卻又極度敏感脆弱。
  • 父母們,過度的溺愛和包辦只會把孩子培養成「巨嬰」
    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成長的只是身體,而不是心智,長此以往,無論他們的年齡有多大,他們也是永遠長不大的「巨嬰」。(圖片來自網絡)巨嬰心理父母長期這樣的教育,可憐的孩子要不變成恐怖的「巨嬰」,要不就會變成潛在的犯罪分子。
  • 哎呦,生了個巨嬰
    「巨嬰寶寶」是什麼意思?當然是字面意思咯,就是指那些一出生就很大隻的動物寶寶,或者沒幾天就長得跟親媽一樣大,兩者站一起讓人難分母女/子的動物寶寶。鵜鶘寶寶就是這樣的「巨嬰」。黑色的絨羽逐漸遍布全身,和媽媽站在一起,是這個樣子:體型再大,也是媽媽寵溺的「巨嬰
  • 在巨嬰的面前 不接受任何道歉
    生活中我們常常把那些思想和心智極不成熟的人稱之為「巨嬰」這類群體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更沒有道德底線遇到事情只會推脫、哭鬧、甩鍋等等無賴行為>待後來發現是一場誤會之後態度咄咄逼人的清華學姐絲毫沒有道歉的悔意而劇情也在越來越多的爆料之中瘋狂反轉著清華學姐的做法固然有欠妥之處她可能也沒想到網暴會來得那麼突然那麼猛烈
  • 「巨嬰」是誰的錯?
    巨嬰,原是指體型巨大的嬰兒。目前,人們用「巨嬰」來表示那些心理滯留在嬰兒階段的成年人。這類人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不受道德約束,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產生過激行為,使用嬰兒的方式來抗議,通過哭鬧、大喊大鬧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 巨嬰,正在毀掉三代人
    這種錯誤心態,源於嬰兒對世界沒有充足認識,一般隨著年齡增長,以及對世界認知程度的增加,這種想法會逐步改正。但是,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想法卻沒有任何改變,就形成了「巨嬰心理」。2016年,西安一小男孩在上學的路上,因為無聊,一口氣劃傷了9輛豪車,結果賠償了幾十萬。
  • 遇事耍官威:成年巨嬰的全能自戀與偏執分裂
    這是一種虛體的自戀,這種自戀性幻想,使得個體在做事情的時候,會習慣性地將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一些比較虛的東西上,如「官威」好處多,而對真實的、核心的東西有所忽視,把握不住,給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巨大的損害。只是他沒想到,保安方某會出來勸阻,而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他覺得自己的享受權利卻受到了阻擾,內心憤憤不平。於是楊某將方某扭倒在地,不斷用拳頭擊打方某的背部,甚至在方某為了掙脫他而踉蹌向前跑的時候,繼續對方某拳打腳踢。
  • 不做巨嬰寶寶,我會剝雞蛋!
    而溺愛孩子呢,容易養出巨嬰寶寶,長大後一事無成,沒有責任心。作為媽媽,我希望能夠陪伴孩子,參與他們的成長,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我趕緊說:「不要用力,太使勁,它會疼的哦。」後來再看見他這樣,我就生氣了,有時候會訓他,有時候會啪嗒打掉他的手。但是這些方式都沒有改掉他的壞毛病。有一天,又看到他摸,我就說,「寶貝,那裡是尿尿的地方,摸完要洗手。」他說:「我隔著衣服摸的,」「那也不行,手還是髒了,一定要洗,」他拗不過我,而我又佔據了有理的制高點,他也講不過我,只好去洗手。後來,只要出現這種情況,我就給他找麻煩—去洗手,也不訓他。
  • 心理學:拒絕巨嬰心態,你才可以活得更好
    依靠自己:扔掉「巨嬰」的溫床,你才能成長獨立行走,讓人猿終於成為萬物靈長;只有扔掉手中的拐杖,你才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人生的軌跡不需要別人定度,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的人生畫布著色。去除依賴,獨立完成人生的樂譜,相信你定能奏響生命雄壯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