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橫濱到仙臺:國際防災減災二十一年

2020-12-2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孫楠

  從1994年日本橫濱,到2005年日本兵庫,再到2015年日本仙臺,從2000多人增加到4000多人,再遞增至6500人,三屆世界減災大會的參與方越來越多。

  從強調「安全」,到重視「恢復力」,再到聚焦「防範」,全球在防災減災方面越來越務實和科學,不斷探索新的出路。

  找到「致災因子」 構建安全世界

  1994年是世界防災減災工作開展的重要裡程碑。這年5月,來自14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人為了「21世紀世界更安全」聚首橫濱。

  在橫濱召開的第一屆世界減災大會由聯合國主持、日本橫濱市政府與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秘書處共同主辦,是為1990年開始的「國際減災十年計劃」而組織的。根據第43屆聯合國大會要求,1994年應對世界十年減災活動進行中期評估。

  當時,現代遙感監測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衛星通信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副主任林海在論文中指出,上世紀九十年代,不同經濟水平的國家和地區,根據承災體狀況的不同,提出一些較為實用的區域性自然災害危險性評價方法和模型。但是,主要還是單一災種的評價,對致災因子研究也較缺乏。

  這引發了與會者思考,給予了世界防災減災工作新的發展方向——減災就是使致災因子少產生災害。著眼致災因子當時被認為是災害科學研究中最為基礎的。

  順著這一思路,人們加大了對災害風險的關注,即關注各種致災因子對承災體所造成的危害程度。這是確定災害保險費率的基礎,亦是減災規劃中必需的技術參數。災害脆弱性也被深入研究,即承災體對各種致災因子的抵抗程度。如果降低承災體對災害的脆弱性,避開高風險地區,防災減災就能事半功倍。因此,國際同行一致認為,編制災害風險圖與脆弱性圖是減災規劃的科學基礎。

  在之後的十年中,各國加強減災基礎科學的研究和能力建設,圍繞致災因子、脆弱性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學術及實踐研究。同時,篩選、普及、推廣與應用一些實用的減災技術,逐漸建立了綜合而系統的災害管理體系。

  提高「恢復力」 與經濟發展並軌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區大地震及由此引起的海嘯災難,讓參加2005年在兵庫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減災大會的人們心情沉重。

  儘管過去的十年,各國逐漸重視防災減災,災害傷亡率也有所下降,但在重大災害面前,預警難以發揮作用,減災手段有限,很多國家和地區仍然力不從心。

  在當年的會議上,「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建設框架」作為特別議題被提出。會議最終通過《兵庫宣言》,並對此後十年進行了規劃。

  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副主任、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史培軍曾撰文指出,第二屆世界減災大會高度關注減災技術的綜合與集成,重視文、理、工多學科的交叉與綜合;強調加深理解全球變化與災害風險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特別強調人類社會的脆弱性對災害風險的放大作用以及人類社會的恢復力在減少災害造成損失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推進區域綜合災害風險管理工作;大力倡導建設區域災害預警系統;高度重視減災教育與發展減災科技;重視各種關鍵技術在減災中的廣泛應用。

  世界減災戰略隨之略微調整了方向——將防災和社會經濟建設緊密相連。加強減災能力建設成為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尋求除害興利並舉的模式成為破解之道。同時,重視包括全球氣候變暖、經濟全球化、世界城鎮化等自然與人文過程引發的新風險,並著手建立滿足區域減災目標需要的預警系統。

  在這一過程中,防災經濟悄然升溫,減災產品市場以及災害保險市場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

  十年來,減輕災害風險行動在全球達到了「國際減災十年計劃」以來的高潮。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的李素菊評價,自2005年以來,各國和其他利益攸關方都在地方、國家和區域層面取得了進展,特別是部分災害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公眾和機構的減災意識明顯提高。

  加強「防範」用知識拯救生命

  防災減災不在一朝一夕,如今,減輕災害風險仍是全世界當務之急。今年3月在日本仙臺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顯示,2005年至2014年,災害造成70多萬人喪生、140多萬人受傷和大約2300萬人無家可歸,有超過15億人受到災害影響。為此,大會規劃了未來15年的防災減災路線圖,即《2015-2030年仙臺減災框架》。

  大會明確要求在未來15年大幅減少在生命、生計和衛生方面,以及在人員、企業、社區和國家經濟、食物、社會、文化、環境資產方面的災害風險與損失;確定了到2030年大幅降低災害死亡人口、全球受災人數、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等7個具體目標和優先理解災害風險、加強災害風險防範、投資減輕災害風險、加強備災等4項優先行動。

  史培軍參加了此次大會。他指出,大會強調了加強綜合災害風險防範。「防範」一詞成為該框架的高頻率術語。從減輕災害強調「安全」建設,到強調提升「恢復力」,再到強調加強「防範」,顯示出國際減輕災害風險行動在重視發揮社會各界作用的同時,更加強調政府承擔著主要責任。

  如今年國際減災日主題「掌握防災減災知識,保護生命安全」描述的那樣,具有防災減災知識,加強防範,才能讓防災減災體系真正發揮作用。儘管如此,放眼未來,世界防災減災工作仍有很多困境,需要不斷調整方向並進一步完善。

  在二十一年的實踐中,各國災害風險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所面臨的防災減災困境也不同。在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變暖問題上仍存在分歧,而雙方在減少全球災難造成的死亡和基礎設施的破壞、增加早期預警系統及改善合作等方面的目標都有待細化。此外,網際網路時代也給防災減災技術突破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5年10月13日四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全國「防災減災日」:千餘名人士參觀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
    王波 攝 人民網成都5月12日電 (王波)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九個「防災減災日」。當天,來自各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學校的1100餘名社會各界人士來到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參加2017年「5·12國家防災減災日」·四川校園安全主題活動周宣傳教育活動。
  • 全國防災減災日:壹基金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在成都揭幕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值此之際,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新華網、北京師範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主辦的成都-壹基金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以下簡稱防災館)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風險治理創新項目成都基地啟動會議在成都舉行。
  •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正式開館向公眾普及防災減災意識
    10月13日,在第27個國際減災日來臨之際,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正式開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活動現場同時還啟動了以「增強減災意識,減少人員傷亡」為主題的國際減災日活動周。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全面正式開館,不僅團隊參觀者可通過預約到館接受防災減災教育,社會公眾自開館之日起也可自發、自由、自願地選擇時間和方式到館參觀。
  •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開館
    本報訊 (記者 劉星)10月13日是第27個國際減災日,省防災減災教育館也在當天正式開館。從開館當日起,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每周二至周四對外開放參觀。10月13日至21日期間,該館推出主題為「增強減災意識,減少人員傷亡」的國際減災日活動周,開展知識遊園競猜、自救互救技能課堂、青少年安全觀秋日行等一系列活動,傳授災害風險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 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在第29個全國消防安全日來臨之際,為進一步增強轄區居民防災減災和消防安全意識,提高居民群眾自救互救能力。德陽經開區減災辦組織人員前往轄區進行防災減災和消防安全宣傳活動。11月9日,宣傳小分隊走上街頭,設置宣傳點,向過往群眾發放防災減災宣傳手冊,面對面宣講防災減災和消防安全知識。隨後,聯合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及微型消防站消防員前往華山苑小區,深入鰥寡孤獨、老弱病殘家庭開展宣傳教育,並進行安全用電用氣檢查,著力提高弱勢群體的風險防範意識、知識水平和避災自救能力。
  • 【2020年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小學生防災減災手冊
    【2020年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小學生防災減災手冊 2020-05-11 0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強化社區的防災減災功能
    作為社會管理與建設的基礎,社區是防災減災機制的基本單元。社區不僅要有警察和保安,還要有應對災害的安全管理人員。「9·11」事件後,美國政府為強化整體防衛,積極推動建立具備三大功能的防災型社區,即災前預防及準備功能,災時應變及抵禦功能,災後復原及整體改進功能。  災害發生時,往往導致道路中斷等情況,社區常常等不及外來救援。而時間就是生命。
  • 防災減災 共戰疫情——天宮廟幼兒園開展「防災減災知識競賽」活動
    為進一步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切實增強全園教職工的避險減災意識和提高疫情防控的能力,熟練掌握應急避災的正確方法以及預防疫情的措施。5月9日下午放學後,天宮廟幼兒園開展了以「防災減災知識競賽」活動。
  •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正式開館 助力提升民眾防災意識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正式開館 助力提升民眾防災意識 2016-10-13 19:30: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四川防災減災教育館讓人體驗「地震逃生」
    新華社成都10月13日專電(記者童方)以「5·12」汶川地震為切入點,讓觀眾身臨其境體驗「地震逃生」的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13日開館,讓人體驗「地震逃生」。    館內整體建築以「5·12」汶川地震為切入點,展覽以「防災·減災」為展示主題,分設感受災害區、認識災害區、防救災害區、兒童體驗區、臨展區,採用「120度大型環幕、高清工程投影機、六自由度動感平臺」等高科技設備和多媒體結合聲光電的現代展示手段,將災害現場的逼真效果呈現,使觀眾能身臨其境地認知災害帶來的巨大破壞力,在「觀影」與「演練」中掌握自救互救本領,增強安全防範意識。
  • 全國防災減災日丨吉林省各地創新舉措,紮實開展防災減災活動
    今天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全省各地圍繞「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主題紮實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長春市多部門聯合舉行「防災安全話技能」線下活動,10位「防災減災」宣傳大使參加了安全體驗培訓,通過網絡公開課直播,該市近10萬中小學生共享了這次防災主題微課。家居防疫與防災、防災自護與救護、自救意識與技能等安全體驗內容,通過對無形的新冠疫情與有形的地震災害進行對照式解讀,教官們對疫情防護手段和災害自護手段進行了介紹和演示。
  • 全國防災減災日:溫州試鳴防空防災警報 普及防災減災知識
    今天是5月12日,既是汶川大地震紀念日,也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天上午10點至10點44分,溫州全市上空響起防空防災警報信號,各地紛紛開展活動向市民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上午10點,第一段警報信號響起,一些市民也停下了腳步。
  • 【防災減災周】嘉定區首個防災減災文化作品虛擬體驗館上線
    【防災減災周】嘉定區首個防災減災文化作品虛擬體驗館上線 2020-05-11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訪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防震減災的現代課堂
    【解說】近日,中新社記者探訪位於成都市區的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據了解,該館是中國首個運用現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宣傳和普及自然災害知識,體驗、實踐防災減災技能的綜合性科普教育場館。
  • 防災減災日知識_關注防災減災 聚焦消防市場發展_hc360慧聰網消防...
    住戶學習火災自救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家用電器不用的時候一定要斷電。」26日上午,鞍山鐵西區民政局邀請衛生防疫、消防、交通安全、燃氣等部門的專家,到永發街道馨園社區開展防災減災知識講座,讓社區居民掌握必備的防災減災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升社區防災減災能力。
  • 四川防災減災教育館開館 免費參觀體驗(圖)
    四川防災減災館位於成都市武侯區武陽大道二段260號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劉星)10月13日是第27個國際減災日,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於當日正式開館。每周二至周六 免費參觀自2015年5月12日開始試運行以來,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只接待團體客人或提前三天預約的客人。從10月13日起,每周二至周六,上午9點30分到下午4點,遊客可無需預約參觀該館,團體需要預約。
  • 防災減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國際災害資料庫的統計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1995年至2015年,全球前10個因氣象災害受災的國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佔7個。科學的防災減災是沿線國家共同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是各國間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2010年,巴基斯坦北部山區發生滑坡,形成一個很大的堰塞湖,其規模超過了汶川地震的唐家山堰塞湖。
  •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來信 ——「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線上科普...
    2020年5月12日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 聚焦| 應急防災減災,護航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
    聚焦 | 應急防災減災,護航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 2020-12-14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壹基金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揭幕 水滴籌・水滴公益為防災減災...
    日前,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新華網、北京師範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主辦的成都-壹基金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以下簡稱防災館)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風險治理創新項目成都基地啟動會議在成都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