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數學中,經常會有一些看起來不好解決,實際很簡單的題,關鍵看大家怎麼分析,尋找解題思路,如何利用基礎知識。比如下面這道題。
中考數學題:三角形相似和全等考察題
在△ABC中,∠ACB=90°,BE是AC邊上的中線,點D在射線BC上。
猜想:如圖1,點D在BC邊上,BD:BC=2:3,AD與BE相交於點P,過點A作AF //BC,交BE的延長線 於 點F,則AP:PD的值為( );
探究:如圖2,點D在BC的延長線上,AD與BE的延長線交於點P,CD:BC=1:2,求AP:PD的值;
應用:在探究的條件下,若CD= 2,AC=6,求BP的長。
解析
猜想:根據所求AP:PD倒推,因為AF//BC,根據三角形相似和全等,有AP:PD=FA:BD=BC:BD=3:2。
探究:圖2的話,要求AP:PD的值,難以找到相似和全等三角形,這時候,大家不妨看看圖1,實質圖一就給大家啟發了,我們可以做輔助線(做AF//BC交BP的延長線與點F),在左上角補全一個△AFP。之後求解就跟剛才猜想使用的方法一致了,都是使用三角形全等和相似來解決。(下面有具體解答步驟)
應用:要求BP的長,在探究的條件下,我們已經知道FP:BP=AP:PD,因為E是AC的中點,如果能求出的EB的長,就能求出FB的長,進而根據比例關係,可以求出BP的長。而∠ACB=90°,EB的長可以根據勾股定理求出來。
完整解題過程
為便於大家閱讀,我們將手寫稿附錄如下:
這道題,第一問猜想相對比較簡單,圖2 稍微難點,但是要記住題目圖1給我們的啟發。第三小問應用,又稍微難點,但是只要前面探究搞定了,求BP的長度就要善於利用上一步的結果,將比例進行轉換,然後利用勾股定理求斜邊BE的長。
所以,通過這些中考題,大家會發現,僅僅基礎知識紮實,還不夠,平時還應該多訓練、總結、反思。歸納解題技巧,形成數學直覺,像這種題,題目中有平行關係,有三角形,一定會考三角形相似和全等,有直角(或垂直)很大概率會考勾股定理的應用。有比例,極有可能會考比例的變換。
另外,一般前後各個問題之間都會有相互聯繫,要善於觀察和發現。而此題的關鍵破解點就在於做輔助線構造相似和全等三角形。在探究中,要求AP:PD,我們發現點A、P、D在一條直線上,其它已知條件都在BD邊上(比例關係,直角條件),所以即使沒有圖1的提示,大家也應該思考設法在P點構造一個對頂角,在BD邊的對應處(A點出發)構造一條平行線,之後就可以構造全等和相似三角形。
有問題的同學,歡迎給我們留言。最後,關於教學方式方法、學習方式方法,有更好心得體會的,歡迎與我們交流。後續我們會陸續更新中小學理科相關內容,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