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的名字往往代表著這部動畫想要闡述的故事,以及主題。而就《煙花》(它的原名又叫《升起的煙花,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這部電影來說,它與「煙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雖說整部動畫展現的大都是關於女主菜津奈與男主島田典道之間的青春,煙花在整部動畫中出現的鏡頭不多,但它的每次出現卻都對應著電影中故事的一種結局。從而,利用多種故事結局的不斷變化,烘託出未來的無限可能。
01三次出現的煙花
《煙花》這部電影主要是以菜津奈與島田典道兩人相約去看煙花為整個故事的核心脈絡,從而衍生出整個劇情的變化以及時空的回溯。拋卻電影片頭,在正片中出現的煙花場景一共只有三次,但這三次的煙花卻是擁有著不同的形狀。
第一次出現煙花——扁的。第一次的煙花場景出現在菜津奈在電車站無奈被父母帶走,典道和朋友一起站上燈塔,觀望綻放的煙花,此時的煙花是扁的。
第二次出現煙花——圓的。第二次的煙花場景出現在菜津奈與典道兩人在電車上被沿途的菜津奈父母發現,兩人在躲避的過程,最終爬上燈塔,看著遠方的綻放的煙花,兩人選擇再一次進行時光回溯,希冀能夠躲過菜津奈的父母。此時,背景的煙花形狀是圓的。
第三次出現煙花——碎片的。第三次的煙花場景出現在結局,經過多次的時光回溯,兩人也終是明白,無論如何都是逃不掉的,他們放棄去往燈塔,來到海邊。遠方,沙灘上的玻璃球被醉漢撿起發射到空中,逐漸變大、破碎。宛如煙花一般,映射出璀璨的光芒,這樣的煙花是碎片狀的。
三次煙花正好對應著三種不同的情況(車站前菜津奈被父母帶回走、列車上兩人被菜津奈的父母發現,以及兩人順利躲過父母與朋友來到海邊)的結局,同時煙花的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從扁的到圓的,最後到碎片狀,呼應著電影開頭對於煙花是什麼形狀的提問,給出了答案。
電影中的煙花不僅承載著對於片頭提問的呼應,也是對應著菜津奈與典道兩人的結局,同時,更是對於整部電影的延伸,延伸出未來也是具有無限可能的主題。
02用綻放的煙花點綴未來的無限可能
正如這部電影的名字一般《升起的煙花,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與電影中一直討論的一個問題煙花到底是圓的還是扁的一樣,煙花是具有多種可能性的,既能是圓的,也可以是扁的。
電影表現的故事也是這樣的,結局不止一個,電影利用煙花不斷改變的形態來對應菜津奈與典道兩人在不同情況下的結局。
故事的結局擁有著多次煙花,但電影的結局不再有煙花的產生,而是以破碎的玻璃球代替了煙花,散漫在空中的碎片卻折射出未來的無限可能。菜津奈與典道兩人可能順利地躲過菜津奈的父母,來到大城市,可能會一起拍照,可能會一起在餐廳就餐……
無論是哪一種場景,或許都有可能發生,就像如煙花般綻放的玻璃球一樣,無論是哪一個碎片,順著時光逆流,它都是最初的那顆玻璃球。
除此之外,電影也以開放式的結局點明了未來無限可能的主題。整整齊齊的教室中,學生們呼應著老師的點名,唯獨空缺了兩個座位,當老師念到「島田典道」時,無人回應,那典道去哪了呢?
或許,他受不了菜津奈轉校的打擊沉悶在家中;或許,他去送別菜津奈表白心意;也或許,他真的與菜津奈一起來到了大城市……
正如電影中不斷強調的那樣,煙花的形狀會改變,未來也是存在無數的可能,但無論是哪一個可能,最初都是一個整體,都是我們自己所作出的選擇。
03結語
雖然《煙花》這部電影在豆瓣上只有5.5的評分,大家的評論也都呈現兩極分化,但歸根於電影本身,我個人還是挺喜歡這部電影的。
看似整部電影是為了典道與菜津奈之間的戀愛故事服務,實則不然。它是借用兩人之間的各種可能性而引出煙花的各種形狀,從而利用結局如煙花綻開的玻璃球,將未來的無限可能藏在每一個碎片中,進而表明主題——未來也是具有無限可能的,如煙花綻放的玻璃球一般,每一個碎片都是一種可能,無論沿著哪種碎片前行,都將到達最美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