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動畫電影《煙花》,升起的煙花,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
首先小編覺得影片到最後通過如果珠的碎片映射才抖包袱的讓觀眾明白兩人產生好感的過程,這個真的可以說節約過頭了,之前其實可以多加戲多點伏筆,但是這樣又會顯得贅餘。
煙花是真的純愛到不行,就是小孩子之間的暗暗情愫,連青春都算不上。強行加入黃色元素是真的硬傷,不過可以理解為諷刺日本社會色情文化洩露對孩童的影響。插曲覺得除了煙花段的配樂和鋼琴伴奏靈動以外,還有那首唱「像朋友一樣親吻我」的歌很戳小編。
影片主旨部分:其中之一是少男少女的青春情愫,尤其在初中時是一個獨特的時期——由於女生在身體和性思想方面上發育期都比男生要早,會具體表現為女主發育比男主成熟、身高比男主高、撩人時也是女生主動負責撩等。女主的目的:即使明天就要被現實世界帶走,今天也要「私奔」去和自己喜歡的男孩子實現自己的二人世界,從而實現對自己內心感情的宣洩,哪怕只是在幻想中。什麼意思?簡化一下,後者是在說,我女主今天要撩人。前者是在說,女主有撩男主的資本,而且可以直接撩翻在地。
再回到影片的殺必死,本片中的這些殺必死,先不說有沒有物語系列多。但其中真正有效的那些,幾乎無一例外的,是以男主的第一人稱視角在觀察。男主看殺必死時會看到什麼?女主在撩他。於是呢?被撩了。是否合情合理?合情合理。本質就是為了體現性方面不成熟的小男生,看到比自己成熟的女孩子的時候一種特殊的感覺,你從男主的第一人稱視角看過去,看到的全是「成熟」的地方。男主沒看到的,比如車站洗手間脫掉和服,有沒有男主想像時的害羞臉畫面?有,OK,殺必死合情合理,因為不給觀眾發殺必死,至少也要使用聲音信息,觀眾無法產生與這個男主的共情。
男主真的沒看到的,女主在家裡面換和,其實也只有衣物部分,之前的也基本到此為止,這裡殺必死怎麼解釋?答:即使只是衣物,讓觀眾看到了也可以明顯察覺到女孩的性成熟。性成熟在初中時期絕對是一個「禁忌而熱門」的討論話題,女孩子穿小背心在校服裡面,夏天是要被小男生扯的。要表達初中生那時的青春情愫這件事情,恐怕還真沒有什麼比這些特殊的衣物更有效果。菜津奈後面曾兩次打開箱子,如果觀眾對其內容物沒有什麼反應,可能畢竟我們不是初中生吧。
真的很喜歡《煙花》動畫!其實《煙花》不是看不看得懂,而是能否意會和感受到這感性與美好的情感。而我也確定,《煙花》並不是要和幻想與現實做什麼樣的對比,而是讓你意會到這樣的美好與愛意的勇氣。如果說《煙花》的結局真的是你認為哪個就是哪個,喜歡哪個就是哪個的話。那麼我會完全肯定地說:「《煙花》的真結局,是在那顆球中,所有典道與菜奈津私奔的可能性,是除了bad end 和 nomol end之外的,所有私奔的結局!這就是我所最喜歡的結局,也是小編最相信的結局。
而且最後小編也認為,新房昭之雖然給了一個看似開放的結局,但對於整個故事想要表達的主情感,以及想要的結局,也一定會是美好的私奔結局。《煙花》也許真的不是講現實或不現實這類的問題,而是想要讓我們感受到這種美好的情感,美好的if,以及美好的end。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堅定信心,相信並接受這種美好!去感受它,你就會覺得,《煙花》動畫真的很美很棒!真的很感謝《煙花》!這種if的美好實在是太棒了!真心祝願典道能和菜奈津在所有的可能性中,永遠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