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學子留學美國紛紛成立學生會,「求學問興中國」

2020-08-22 作家李書緯

晚清學子留學美國,他們抱持強國的夢想,在海外為中國尋路。使國家富強。他們還通過組織社團、交流情感、傳播思想、傳播知識的方式來促動中國的富強。

留美學生早先的社團組織以「學生會」命名的。最早的學生會組織是「美洲中國留學生會」,也叫「西美留學生會」。成立於1902年秋,這個組織主要由加利福尼亞的中國留學生發起。留美學生認為欲「知祖國之榮名,學問之大益,是非團結之而振其精神不可。留美學生又認為,學問貴通,精神貴結。……通今日之學問,去將來之扦格,是在團體,本此二意,而學生會之議起」。[1]

詹天佑與美國同學在耶魯大學時的畢業照(四排左一是詹天佑)

西美留學生會成立的目的是「聯合中國學生,互相勸勉,以求學問興中國」。它借鑑美國的社會制度,在選舉上採用了議會民主制的方式選舉組織領導機構。他們通過民主方式選舉了總理、副總理、華文書記、英文書記、支應員等領導成員。所有任職成員任期一年,一年後再行選舉。第一屆總理為陳錦濤,他是1901年進入美國的官費留學生,當時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數學和社會學,後又轉入耶魯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90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第一屆副總理為劉軾倫。西美留學生會成立後,議定實行六事,其實也就是劃定了學生會的工作職能。主要是調查在美留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搜集美國有關學校的章程以及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新鮮事,設立助業部幫助困難學生勤工儉學,幫助在美華裔學生學習中文等。

西美留學生會的成立,對聯絡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思想,傳播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而,西美學生踴躍報名參加。成立之初的第一次會議上,入會者就有23人,到1903年7月有46人,1904年初77人。

組建歐美同學會時的顧維鈞

隨著成員的不斷增加,西美留學生會的組織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1903年底,由華僑吳頌堯提供資助,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命題演講比賽。當時,參加這一活動的除留學生外,美國的一些商業人士和華僑商人也有百十餘人前來參加這次活動。演講的題目是「留學生與中國之關係」。演講中,留學生都強調留學美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呼籲留學生發憤讀書,團結人心,學有所成,將來回國報效國家。

留學生歐陽君月在演講中說:「中國之弱,在乎失教育耳。……然欲興教育,必先學他人之教育,學他人之教育,非留學生之責乎。學他人之學以教我國民,復我利權,強我中國,非留學生之宜引為己責任乎!」「他日回國,興學校,倡愛國,以振起我國人,使之知敬國旗,盡義務,將複利權,強國家,皆由此始,留學生乎!留學生乎!」[2]

西美留學生會的成立,在當時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巧合的是,在西美留學生成式之時,留學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也在當年宣告成立,它是留日學生會館,這個帶有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組織的成立得到了中國駐日使館的支持和贊助。而「西美留學生會」的成立是否得到官方的支持,沒有資料佐證。但「西美留學生會」發展是迅速的。「西美留學生會」的宗旨是向在美國的華人灌輸愛國思想,因為留學生認為他們缺乏對祖國的忠誠。秉持這樣的理念,因而得到了很多留學生的呼應,1903年,梁啓超在美國西海岸旅行,他了解到「西美留學生會」的組織成員已經達到50餘人。[3]

本文根據《少年行》改寫

「西美留學生會」的成立,梁啓超寄予了積極的評價,他對留學生這種學習和組織生活很是讚賞。因而,他到日本後,把這種所觀所感整理成了《新大陸遊記》一書。此時的梁啓超正經歷著人生最落寞的時刻,自維新變法失敗,開始逃亡生活。變法失敗的,也使他希望找到新的出路,因而他對留學生的這種組織很是讚賞。

也就在梁啓超到美國西海岸旅行的當年,生活在芝加哥的中國留學生也成立了自己的組織,即「中美中國學生會」。因芝加哥留學人數較多,為聯絡情誼,成立此會。會員人數不少,但學會活動並沒有多少聲色。自1903年至1909年6年間,因會員主要來自芝加哥.鄰近中部各省多以入東美中國留學生會為幸事,所以會員人數未見增多。

參考文獻:


[1] 李喜所主編,劉集林等著:《中國留學通史》(晚清卷)第333頁,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版。

[2] 李喜所主編,劉集林等著:《中國留學通史》(晚清卷)第334頁,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版。

[3] 葉維麗著,周子平譯:《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第2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版。

相關焦點

  • 晚清以來的留學潮_讀書頻道_鳳凰網
    雖然孔子也說「禮失求諸野」,但中國文明傳統上是既不喜歡主動向外傳教,也不積極外出求學的。晚清時在千年未有的變局之下,這種心態遭到極大地動搖,中國人第一次被迫面對和承認這一現實:自己無論在器物還是文明上都不如他人,因而必須做學生了。這種觀念一經奠定之後,便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誠如羅志田為本書所寫的序言中說的,近代中國留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無論是清朝、民國還是當下,留學都往往受到官方的鼓勵。
  • 173年的留學交流,被川普弄涼了?美國一大學驅逐中國公派學生
    果不其然,大會閉幕僅僅4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對媒體透露:川普正在「慎重」考慮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要論起「赴美留學」,這個話題的歷史之久遠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像:早在慈禧才剛剛下令修繕圓明園的1872年,當時的清政府就選派了數十名幼童前往美國求學,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而民間自費留學美國,時間更是可以追溯到更加遙遠的1847年——彼時19歲的廣東香山人容閎在澳門教會學校的幫助下,懷揣
  • 為什麼低齡留學備受青睞?美國高中到底有哪些獨特優勢?
    而對於教育而言,出國留學,去接觸和學習更廣泛的語言、文化、學術,對於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乃至是人生發展,顯然比過往的任何時代都更具意義。  而近年來,低齡留學備受青睞,有不少家長會選擇在初高中階段就送孩子去留學,美國高中更是其中的熱門選項。那麼,全日制的美國高中究竟具備了哪些獨特優勢?其實主要有以下三點:
  • 新時代留學大洗牌,美國已不是留學生首選,中國或成留學「熱門」
    新時代留學大洗牌,美國已不是留學生首選,中國或成留學「熱門」「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晚清洋務運動的中心思想,既然「打不過」,那麼就去「學」它。自從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學生為了學習夢想選擇留學海外,而這些海外留學國家中,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就是綜合國力最強的美國了。但是,在2020疫情的衝擊下,選擇到美國留學的留學生數量也是銳減,據專家分析,在經歷新時代留學大洗牌後,中國或許會成為留學熱門國家。在之前,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留學熱門國家,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美國國力強盛。
  • 外國人如何歧視晚清中國留學生?
    文|陳卿美今天,大量中國學生走出國門留學。出國可能會受歧視,但這種歧視主要與個人素質相關。晚清的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比今天還受歧視,但那時更多還是與國家、文化有關。中國留學生如今遍布世界各地。晚清時沒有那麼普及,主要集中在日本與歐美等國家。那時的中國學生腦袋後邊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走在國外的街頭,你就可以想像,外國人會用何種眼光看中國人。1872年,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這些年輕的學生都是長袍馬褂、留長辮子。美國人根本沒見過。
  • 庚款留學,美國想從精神和知識上影響中國,從而「控制中國的發展
    駐美公使梁誠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即向美國政府提出交涉。美國政府統一退賠,但是需要用於庚款留學。1906年冬,美國各教堂籌備慶祝威廉斯鎮祈禱大會一百周年紀念,董事會在各大城市召開一連串的會議。組織者邀請了在中國傳教的歐叟.H.史密斯博士回美演講。他對中國的情況比較了解,歐叟.H.史密斯博士在演講中多次談到中國的庚子賠款問題。他說,「此巨款應該真誠地歸還中國,不過,必須在鞏固兩國友誼的方式下來實現」。
  • 美國大學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留學移民何去何從?
    近日,美國一所大學突然宣布驅逐所有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並限他們在一個月內離境,這則消息在留學圈裡掀起軒然大波。中美關係急劇惡化的大形勢下,出國留學正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如何應對,是所有國際生家長們亟需面對的難題。
  • 中國留學生說,需要一個學會,把美國的先進學術和經驗介紹到中國
    晚清中國留學生留學美國,紛紛在美國成立學生會。作為聯結學生感情,交流思想的平臺,形式多樣的學生會產生著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東美學生會在社團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地位和影響力。然而,在當時對中國社會變革影響最大的應該要算學術性學生團體。1910年秋天成立的中國學會留美支會是留學生為傳輸西方文化、學術、新成果等等而成立的第一個中國人自己的學術團體。
  • 晚清派120名留學生赴美求學,卻只有94人歸國,剩下26人去哪了?
    現在去國外留學就像是給自己鍍了層金,而在歷史上,留學卻不是香餑餑,甚至會被恥笑有辱斯文。晚清時期清政府招留學生赴美學習,就出現了招不滿名額的情況。 清朝長期的閉關鎖國,導致技術落後,經濟發展緩慢,面臨著內憂外患。
  • 清華大學學生會成立100年座談會舉行
    清華大學學生會成立100年座談會舉行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清華共青團組織成立90年,也是清華學生會成立100年。誕生於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中,清華大學學生會走過了風雨兼程的一百年。12月22日,清華大學學生會成立100年座談會在主樓接待廳召開。
  • 費正清早年的求學之路
    但在威大學習兩年後,費正清還是決定轉入哈佛大學,原因正如他本人所回憶:「我面臨著即將成為大學校園內大人物的前景,這預示著拋棄專心求學而改走另一條道路的前景,於是我決定轉學到哈佛大學。我採取這樣的行動,曾經有過先例。在蘇福爾斯中學三年級時,我曾面對站在樓梯和走廊上的同學們發表演說,那時我已成為高年級學生會主席的有力候選人,可是我卻去了埃克塞特讀書。現在似乎是再一次向東走的時候了。」
  • 美國加州聖瑪麗大學中國教學中心於高頓總部成立
    近日,美國加州聖瑪麗大學中國教學中心在上海高頓總部正式成立,這代表著高頓集團發展海外項目的重要裡程碑。美國加州聖瑪麗大學校長Prof. Margaret Mary Kasimatis與高頓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李鋒先生共同為美國加州聖瑪麗大學中國教學中心的成立揭幕。
  • 奮鬥,是對祖國最好的表白——舊金山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
    舊金山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以下簡稱「舊金山大學中國學生會」)誕生於1998年,21年的歲月,讓它從一叢孤冷的星火,成長為一座彼岸鄉情的燈塔。憶往昔歲月,儘是崢嶸,舊金山大學中國學生會數次獲得舊金山大學「金牌組織」的稱號,如今,它是美國舊金山市內規模最大、且最具有影響力的華人學生組織。
  • 奧塔哥大學首次對中國學子發放大學預科獎學金
    >>>進入搜狐出國頻道  今年9月,奧塔哥大學授予留學公司獨家「大學預科獎學金」,名額10名。這是奧塔哥大學首次對國內學生頒發該項獎學金。奧塔哥2010年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為125位,是眾多中國學子青睞的頂級學府。   金吉列留學是奧塔哥在中國的代理招生機構,雙方每年都會有不同形式的互訪活動。基於多年良好的合作,奧塔歌大學應金吉列建議,共同向國內學子推出「大學預科獎學金」。
  • 英語是如何在中國「殖民」的?|晚清陳卿美
    近代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容閎就曾在此學校就讀。容閎後來也成為中國留學事業的最重要推動者。由此可以看出,鴉片戰爭前,英語向中國「殖民」主要是兩條途徑,一條是貿易線,主要區域就是澳門、廣州十三行。一條線則是傳教線,也以澳門學校為主。貿易人員與貧民子女成為最早學習英語的群體。1840年,在隆隆炮聲中,英國人給中國人送來了《南京條約》。割讓香港、開放上海等多處口岸。
  • 留學美國的不確定性仍在增加
    面對各界強烈反對,美國聯邦政府7月14日撤銷了一周前推出的留學生籤證新規。很多在美求學的國際學生暫時鬆一口氣,不必在「保命」還是「保籤證」之間二選一了。不過,新冠疫情衝擊依然猛烈,美國政府仍有可能調整疫情中的籤證政策,給留學美國的前景增添更多變數。這也是佔美國高校國際學生三分之一的中國留學生逃不開的現實。
  • 成信學子楊文韜USC大學求學經歷分享
    今天,光小電將為大家講述一位成信大優秀學子楊文韜在美國南加州大學(USC)從不適應到逐漸熟悉融入USC大學的求學經歷。希望同學們能從楊文韜學長堅持不懈的求學經歷中有所感想,並以之為榜樣,努力學習!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簡稱USC) 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市市中心,是一所高水平歷史悠久的私立學校。在2019 US News美國大學排名中位列19,其工程學院更是在2019的評選中入選美國前十的工程學院。楊文韜本科畢業後進入了該工程學院學習,攻讀碩士。
  • 疫情之下 中國學子如何理性規劃留學
    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複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複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
  • 美媒:中國學子遍布全球 不畏語言和文化挑戰
    美媒:中國學子遍布全球 不畏語言和文化挑戰 2017年12月11日 09:35   來源:環球時報
  • 教育部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學子們開心之餘又多了幾分擔心
    近日教育部發文自今年11月起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自2020年10月1日起,駐外使領館不再受理開具申請,此消息一出迅速引發網友熱議,網友紛紛表示此舉簡化留學回國人員辦事程序,為留學生減少了麻煩和工作量,方便廣大留學回國人員工作和生活,也希望有相應的配套措施規定能出來,進一步方便留學生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