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學子留學美國,他們抱持強國的夢想,在海外為中國尋路。使國家富強。他們還通過組織社團、交流情感、傳播思想、傳播知識的方式來促動中國的富強。
留美學生早先的社團組織以「學生會」命名的。最早的學生會組織是「美洲中國留學生會」,也叫「西美留學生會」。成立於1902年秋,這個組織主要由加利福尼亞的中國留學生發起。留美學生認為欲「知祖國之榮名,學問之大益,是非團結之而振其精神不可。留美學生又認為,學問貴通,精神貴結。……通今日之學問,去將來之扦格,是在團體,本此二意,而學生會之議起」。[1]
詹天佑與美國同學在耶魯大學時的畢業照(四排左一是詹天佑)
西美留學生會成立的目的是「聯合中國學生,互相勸勉,以求學問興中國」。它借鑑美國的社會制度,在選舉上採用了議會民主制的方式選舉組織領導機構。他們通過民主方式選舉了總理、副總理、華文書記、英文書記、支應員等領導成員。所有任職成員任期一年,一年後再行選舉。第一屆總理為陳錦濤,他是1901年進入美國的官費留學生,當時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數學和社會學,後又轉入耶魯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90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第一屆副總理為劉軾倫。西美留學生會成立後,議定實行六事,其實也就是劃定了學生會的工作職能。主要是調查在美留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搜集美國有關學校的章程以及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新鮮事,設立助業部幫助困難學生勤工儉學,幫助在美華裔學生學習中文等。
西美留學生會的成立,對聯絡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思想,傳播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而,西美學生踴躍報名參加。成立之初的第一次會議上,入會者就有23人,到1903年7月有46人,1904年初77人。
組建歐美同學會時的顧維鈞
隨著成員的不斷增加,西美留學生會的組織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1903年底,由華僑吳頌堯提供資助,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命題演講比賽。當時,參加這一活動的除留學生外,美國的一些商業人士和華僑商人也有百十餘人前來參加這次活動。演講的題目是「留學生與中國之關係」。演講中,留學生都強調留學美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呼籲留學生發憤讀書,團結人心,學有所成,將來回國報效國家。
留學生歐陽君月在演講中說:「中國之弱,在乎失教育耳。……然欲興教育,必先學他人之教育,學他人之教育,非留學生之責乎。學他人之學以教我國民,復我利權,強我中國,非留學生之宜引為己責任乎!」「他日回國,興學校,倡愛國,以振起我國人,使之知敬國旗,盡義務,將複利權,強國家,皆由此始,留學生乎!留學生乎!」[2]
西美留學生會的成立,在當時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巧合的是,在西美留學生成式之時,留學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也在當年宣告成立,它是留日學生會館,這個帶有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組織的成立得到了中國駐日使館的支持和贊助。而「西美留學生會」的成立是否得到官方的支持,沒有資料佐證。但「西美留學生會」發展是迅速的。「西美留學生會」的宗旨是向在美國的華人灌輸愛國思想,因為留學生認為他們缺乏對祖國的忠誠。秉持這樣的理念,因而得到了很多留學生的呼應,1903年,梁啓超在美國西海岸旅行,他了解到「西美留學生會」的組織成員已經達到50餘人。[3]
本文根據《少年行》改寫
「西美留學生會」的成立,梁啓超寄予了積極的評價,他對留學生這種學習和組織生活很是讚賞。因而,他到日本後,把這種所觀所感整理成了《新大陸遊記》一書。此時的梁啓超正經歷著人生最落寞的時刻,自維新變法失敗,開始逃亡生活。變法失敗的,也使他希望找到新的出路,因而他對留學生的這種組織很是讚賞。
也就在梁啓超到美國西海岸旅行的當年,生活在芝加哥的中國留學生也成立了自己的組織,即「中美中國學生會」。因芝加哥留學人數較多,為聯絡情誼,成立此會。會員人數不少,但學會活動並沒有多少聲色。自1903年至1909年6年間,因會員主要來自芝加哥.鄰近中部各省多以入東美中國留學生會為幸事,所以會員人數未見增多。
參考文獻:
[1] 李喜所主編,劉集林等著:《中國留學通史》(晚清卷)第333頁,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版。
[2] 李喜所主編,劉集林等著:《中國留學通史》(晚清卷)第334頁,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版。
[3] 葉維麗著,周子平譯:《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第2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