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餐時,如此重要的「三十六計」,很多人卻不知道

2021-02-12 LinkedIn

如何自製奶油濃湯?

中餐家常菜如何一秒變西餐?

海鮮菜最不能缺少的調料是什麼?

西餐中很重要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小技巧,全在這裡啦!

咦?我何德何能來談這個題目?

其實只是個人東抄西抄做過很多菜,用小聰明發現的一點技巧。

最近看了知乎《有哪些很重要又容易被忽視的燒菜技巧》一題,覺得這個我也能寫寫呢。

我做人的基本路線是:

在此基礎上,請大家散開一點,各自尋找掩體,我要開始裝逼了。

1. 用平底鍋煎的東西,要追求外焦裡嫩的口感,降溫是最重要的一步。

比如牛排在用大火煎表面後,鍋子要離火降溫。然後蓋上鍋蓋,用小火慢慢加熱,牛排發出滋滋的聲音就要翻面。這樣才能做到外面不焦、裡面不熟。牛排內部是被熱空氣燜熱的,肉紅而不滴血。

2. 煎太陽蛋要離火降溫 。


煎太陽蛋也是一樣,邊緣發出滋滋的聲音就要離火降溫,這樣雞蛋會煎成漂亮的白色,不會出一層堅硬的油殼。

3. 用筷子攪拌出雲朵般的口感。

做早餐的炒雞蛋,只要鍋稍微一熱就要離火,然後用四根筷子拼命攪拌。雞蛋是被鍋子的熱量燙熟的,不是用爐火直接燒熟的。

這樣的雞蛋可以保持嫩黃色,裡面充滿空氣,有雲朵一樣的口感。

4. 肉熟的程度沒有定法,只能用經驗測試。

5. 不敢吃生的,又想煎牛排,腫麼辦?

買薄一點的牛排,抓澱粉,大火涼油扔進去,煎到上面滲血,翻面,另一面煎同樣的時間,趕快拿出來……只要自己開心,沒區別的。為了防疫問題,漢堡、雞肉、豬肉最好做到全熟。

6. 煎牛排到底要不要放黃油?


有人說煎牛排必須放黃油,有人說不許放黃油。有人說煎牛排只能翻面一次,有人說每兩分鐘就要翻一次……

連廚神Gordon Ramsay在不同的地方都教過不同的翻法……這就說明根本沒區別啦。

7. 提味神器。


黃油炒洋蔥、黃油炒蘑菇,是提味的神器。

在這個基礎上煎肉或者燉肉都好吃。

8. 如何get燒烤神技?

溫度:燒烤的肉類,和煎肉道理一樣。先用明火燒肉的表面,封住肉汁,然後降溫到120攝氏度(如果烤爐有溫度計,沒有就是小火),加蓋子燜熟。

野外燒烤,是靠火焰外圍的熱量,慢慢蒸騰著把肉烘熟。

在家燒烤,要先用平底鍋煎一下,以前說是「鎖住肉汁」,現在說是「開啟美拉德反應」。無論怎樣,這個原理和中餐過油差不多,有油鍋的稍微炸一下就可以。


9. 麵包獨家保存法。

10. 什麼時候該多做一點食物?

平時一個人只能吃一個三明治。切成小塊以後,一個人可以不知不覺吃掉兩三個三明治。零食或夜宵請人吃三明治,一定要多做。

如果做好的食物不是分成一份份的,而是讓別人自己拿取,一定要多做!這是我畢生最良心的忠告。

11. 關於沙拉。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不喜歡吃沙拉的人,和不喜歡吃沙拉但是為了健康逼著自己吃的人。

對於前者,你把沙拉做成什麼樣他們也不會高興。對於後者,你把沙拉做成什麼樣他們都會吃。

所以,沙拉醬不需要極盡奢華,更不要用奶油、蛋黃醬、蛋白堆出高熱量,簡單的橄欖油和水果醋就可以了。油醋比例1:1,往混合好的蔬菜上一澆,上菜了。

沙拉醋的原料越稀奇古怪,逼格越高。

不要想辦法反駁我,沒有任何東西能拯救沙拉,沙拉是地球的棄兒,是進化的副產品,是文明的闌尾。

唯一能讓沙拉好一點點的,是蔬果的新鮮程度。蔬果本身的味道壞了,沙拉就可以去死了。

最簡單的沙拉是蔬菜條。芹菜切條、胡蘿蔔切條、黃瓜切條,用手指拿著吃。有良心的話加兩條起司。

蘸醬?你看一眼沙拉醬後面的熱量表,一天有限的熱量攝入要用在肉上,不要浪費在給蔬菜找臺階下。蘸醬比拌沙拉吃掉更多醬。

營養健康是逼格的好朋友。偽科學是逼格的敵人。比如上面的蔬菜條很有營養,但是你不能說:「這些菜口感很木,所以五行屬木,適合春天吃,可以滋陰補腎……」有逼格的小夥伴都裝不認識你。

補什麼都是假的,只有補蔬果是真的。大多數人什麼都不缺,都吃到三高了,什麼都不用補,好好吃沙拉就可以了。因為營養健康是逼格的好朋友,少油、少鹽、少糖也很重要。

沒有油鹽糖,味道怎麼辦?蔥姜蒜、香草、香料、肉湯、燉乾貨的湯、酒類。下面會說。

12. 沙拉菜的配法。

用常識混搭就可以了。比如在生菜的基礎上,可以加胡蘿蔔絲、玉米粒、彩椒絲,上面澆橄欖油和醋。

照著菜譜做五個不同的沙拉,你一輩子都會做沙拉了。

作為一席菜的一部分,沙拉還可以提色,儘量放進去不同顏色的蔬菜。各色甜椒、各色甘藍、各色菜花是好朋友。用到的常識就是,也不要搭太亂了。

13. 法國的紅酒是最好的?


法國紅酒比其他地方紅酒貴的地方,是裝逼稅。

南美、非洲的紅酒質量差不多又便宜。

世界各地釀酒的葡萄都是從法國引進的,然後法國在19世紀中期遭遇入侵物種根瘤蚜危害,葡萄基本上死絕了,新大陸美國有一種土生的葡萄對根瘤蚜有抵抗力,於是大量帶回嫁接,保住了法國的釀酒業。

但葡萄口味和19世紀以前不一樣了,和美國葡萄一點區別也沒有。反而是智利沒遭遇過根瘤蚜,還有原始葡萄品種。

法國的葡萄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釀造方法一樣,都是大工廠作業,調製成統一口味。除非是很貴的。所以,為什麼要買法國酒?

以及,瓶紅酒只能倒五杯,不要高估它。

14. 讓不喝酒的朋友有參與感。

無論喝什麼酒精飲料,給不喝酒的人上外觀差不多的軟飲料,讓他們有點參與感。紅酒有葡萄汁,啤酒有蘋果汁,各色雞尾酒有各色水果蘇打,伏特加有……白水……

15. 開飯前上下酒菜。

買各色起司切一盤就行。加點鹹的小餅乾、堅果、葡萄更好。奶製品和紅酒天然搭,水果與紅酒天然不搭,除了葡萄本身。正常人一杯酒最多吃三片手指大的起司。但是,請看第10條,一定要多做。

16. 絕對不能用替代品的食材名單。

神奇的美國人給很多西餐材料發明了廉價替代品,即processed food。原則上,很容易被發現的成分,不要用替代品;不容易被發現的成分,偶爾可用替代。

最好別用的替代品有:卡夫產的各種起司、熱狗、以塗三明治為名賣的假蛋黃醬、已經油炸過的東西、奶精、午餐肉、培根末——歡迎補充。

這些東西假的鬼都能吃出來。而且成分可疑。

17. 奶油濃湯做法。

那種做湯的攪拌機,一根棍子一樣的,是新手神器。

隨便用一種肉、一種根莖(土豆紅薯南瓜)、幾種綠色蔬菜、一種或幾種奶製品(椰奶、酸奶、酸奶油、奶油)熬一鍋,棍子伸進去打碎——成奶油濃湯了有沒有!

吃不出裡面有什麼,但是感覺很厲害!有個湯,有麵包,就是一頓飯了。

奶油濃湯進階版。做好的奶油濃湯,裡面加一個你的獨門法寶。可以是燉爛的牛肉、野蘑菇等。什麼都沒有,可以在每一碗正中擺個幹香葉,或者用酸奶在濃湯上畫一個弧形。逼格提升0.25星。

18. 中餐家常菜一秒變西餐。


中餐有菜湯,西餐有醬汁。

大火炒個菜,不要勾芡,把菜撈出來,擺個造型。

黃油炒麵粉,炒到有香味,加入剛才的菜湯,拼命攪拌,成醬汁了。把醬汁在剛才幹幹的菜旁邊畫個弧形。

醬汁和盤子的顏色要相反,醬汁是白的,盤子要是黑的。

19. 讓燉肉好吃的秘訣。

往裡倒酒,紅酒啤酒黃酒都可以,不嫌多。雞肉放麝香草(thyme)、豬肉放迷迭香、牛肉放什麼都可以、魚肉放蒔蘿(dill),出鍋時異香撲鼻。

香草新鮮的最好,幹的也可以。如果不能塞進肉裡,就最後放。淡味的菜用香草才有意義。

香草太貴腫麼辦?用種子種。薄荷、羅勒、九層塔、麝香草,沒有種不活的。泡茶放點薄荷,別怕被說裝逼,你就說你想學點中東風情保命。

20. 烤肉和果醬才是一對。

烤肉和果醬異常搭配。

烤豬肉太乾巴、雞胸脯沒味道,抹上微酸的果醬(蔓越莓、桔子)。你先試一下再罵我。

21. 別濫用非主流調料。

在傳統菜譜裡加一兩味非主流調料可以提味,但一定要適可而止。

最容易被濫用的調料是醬油和番茄醬。你不能煎什麼、烤什麼都是醬油味!什麼泰式炒米粉、西紅柿雞蛋、炒米飯,都要加番茄醬,加到一吃就知道有番茄醬,你的味蕾和英國人一樣是鈦金的嗎?

非主流調料是提味的!不是味道本身!

22. 雞蛋可以這樣吃。

早餐的炒雞蛋可以加牛奶,晚餐的炒雞蛋可以加米酒。

每四個雞蛋加一茶勺米酒,吃起來更像個菜。

23. 海鮮菜最不能少了蛤汁。

蛤汁是蚌殼裡的汁,鮮味巨大,用番茄汁和奶油汁也蓋不住。

用clam chowder(蛤肉奶油濃湯)舉例,因為這個菜很對不起海鮮,傳統上用臭魚爛蝦也沒關係,調味都蓋過去了……

把這個湯做出質感,必須用新鮮的扇貝和大蝦,切成一口大小,出鍋前放進去,煮兩分鐘就離火。

這樣海鮮是軟軟彈彈的。湯裡沒煮出鮮味怎麼辦,倒一瓶蛤汁唄。做海鮮意面調料也可以加蛤汁,不然根本吃不出鮮味。

24. 麵食博覽。


夏天把義大利麵做成涼麵,用牛奶為基礎的沙拉醬拌一拌,加入大量羅勒葉,但不要當做沙拉吃,那還是麵食。

在大餅的世界中,印度饢其實很好吃。

也可以把墨西哥軟餅(tortilla)抹上末鷹嘴豆泥,捲起來,像壽司一樣切成小塊,斷面可以切出花樣,比較好擺盤。

所有三明治的菜譜,都可以做成卷餅。

25. 義大利風味:蒜、羅勒、牛至。

意面用蒜不嫌多,烤大蒜碾碎可以加入沙拉,做什麼加一勺蒜粉(乾燥大蒜的粉末)準沒錯。羅勒有無數個品種,義大利菜用圓葉子的甜羅勒,香氣比較小,可以生吃。

26. 法國風味:擅用平底鍋煎肉,擅調醬料。

醬料的味道主體是烤肉滴下來的汁、燉肉湯、牛奶,用黃油炒麵粉增加濃稠度,最後用起司調味。在此基礎上,各種蔥姜蒜、香葉只是增加個性。醬料的本質是好喝的湯,抓住這一點就行了。

27. 東歐風味:擅用香腸。

香腸可以當主食,切小可以加入麵條、千層面,香腸的世界廣博無邊,不可妄議。一秒變東歐的神器是微甜的紅辣椒粉(paprika),還有像不要錢一樣下洋蔥。

28. 墨西哥風味。

辣椒、大蒜粉、洋蔥粉、牛至粉、孜然粉,濃鬱的香料。超市裡現成的墨西哥玉米餅(taco)調料,用來炒肉可當做義大利麵肉醬。

29. 中東風味:藏紅花撈飯、烤肉、蒜泥、鷹嘴豆泥。

由於健康飲食的風氣,比奶製品健康的鷹嘴豆泥可以用來當蔬菜條蘸料、三明治醬料、crostino的醬(鹹味小餅乾上擠一坨任意醬料,上面加火腿、香腸或其他好吃的東西,加一抹綠色如檸檬草薄荷香菜,可當前菜)。

鷹嘴豆泥和煙燻三文魚莫名其妙地很配,卷一卷可以當茶點、下酒菜、前菜。

30. 把短梗米煮出硬度的中東米飯。

用水煮大米,開鍋以後看看米能不能被掐斷,可以就用笊籬把水篩掉。小湯鍋底部抹一層油(或黃油),放進去一個麵餅(pita),把餅鋪在底下,上面放剛才篩幹的米飯。

密封小火加熱10分鐘,嘗一點可以吃就完成了。米飯煮出來乾乾的,適合咖喱類菜,下面的麵餅成薯片狀。如果不用麵餅,下面可出一層鍋巴。這層鍋巴或麵餅是人間美味。

31. 一頓西餐的基本成分。

湯用攪拌機大法解決。假設做個南瓜濃湯,黃油炒洋蔥、南瓜、肉湯、一杯濃奶油、紅糖鹽胡椒調味,攪拌。

沙拉用醋+橄欖油+混合蔬菜。

肉料理很難做的難吃,燉、烤、煎一塊肉,去掉骨頭和調味料。可以用肉汁做個醬。

煮煮冰箱裡綠色的東西,不用調味。或者煎肉的時候把蔬菜放在鍋裡燙一下。

很多人晚上不想吃麵食,現在用米飯、豆子、土豆當主食都可以接受。土豆可以烤、放在肉旁邊煮、壓成土豆泥、做土豆沙拉。

可以堆到一個盤子上,也可以讓人自取。我覺得讓別人自己盛飯比你來盛要好,讓別人自己倒酒比你來倒好。你又不好意思給少盛,看別人浪費又心疼。

32. 世界上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有個美國版。

美式壽司、美式中餐、美式披薩。

以意面為例,義大利的醬料清湯寡水,可以順著麵條滲下去,美式醬料必須有大塊大塊可以咬到的材料,必須濃稠到可以堆在麵條上。

同一道菜,美式是沒有逼格的,但實際上,美式親民又好吃。謝耳朵愛吃的小熱狗義大利麵,說起來喪心病狂,可是真好吃。

33. 湯勺≠茶勺。

還有件事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又容易被新手忽視。要注意菜譜裡湯勺(tbsp)和茶勺(tsp)的區別!

1湯勺=3茶勺。1茶勺是5毫升。計量固體時,一勺是平的,不是上面有尖尖的一勺。

34. 怎麼有這麼多種起司,買哪個?

一般人知道四種就可以了:怕馬醬(Pamesan),白色硬邦邦的,一般削成白色粉末,灑在義大利菜上。羊奶起司(Feta),泡在水裡,有石灰牆的質感,切成小塊放在沙拉裡,因為這種起司奶味濃鬱,可以中和青菜的澀味。

平時拿著吃的以切達(cheddar)為主,有白的黃的,比較便宜。傳統切達是鼓形,切開賣是三角的,美國切達是長方體。二戰的時候英國管制牛奶,規定只能做一種起司就是切達,這樣節省成本。

於是很多專做其他起司的工廠關門了,切達成為英語世界的國民起司。現在的廉價起司替代品、「起司」味的餅乾、薯片都是切達的味道。

馬蘇裡拉(mozzaralla)是披薩上的起司,雞蛋一樣的圓形,可大可小。軟軟的奶味淡,可以和其他起司任意搭配,讓口味豐富一點,幹什麼用都可以。加熱以後可以拉絲,就是披薩最吸引人的那個地方。

這四種起司最便宜,所以可用來做菜,稍微貴的起司單吃比較好。說不上哪種好吃,吃了喜歡的記下來就可以了。

35. 關於「沙拉只是個孩子,你為什麼這麼恨它」的問題

首先必須強調,沙拉是必須的,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東西。什麼都不吃一定要吃沙拉,以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一定要吃沙拉!

但是在美味的角度,我是這樣想的。

第一,沙拉要好吃,必須過度調味,追求把菜原本的味道蓋過去。這就說明它本身沒什麼好吃的。

第二,過度調味的卡路裡代價太高,用的油、糖、起司太多。這樣吃沙拉就沒什麼意義了。

第三,沙拉加入再多調料,也帶不出什麼更深奧的味道。比如說,肉的清湯裡亂燉一些蔬菜和豆子,用蒜、羅勒、牛至調味,出鍋前加三勺義大利紅酒醋。類似的比喻,中餐海鮮湯裡加半勺紅醋。吃不出酸味但是出來一股奇妙的香氣。但是,沙拉加醋還是醋,好吃的是醋,不是作為一道菜的沙拉。)

總體來說,西餐比中餐簡單,表現在調味簡單,目前還是以突出食物原味為主。調味料的味道蓋過菜餚主體,就是過度調味。

這樣說太抽象?換成具體的:一個人一天只能吃0.5-1茶勺鹽、4茶勺食用油、2-3湯勺糖。

做過菜的都知道,這個量是很少的。一聽可樂有3湯勺糖,1湯勺醬油有每日攝取值的38%的鹽。

麥當勞沙拉帶的凱撒醬,一包有190大卡熱量、每日攝取量21%的鹽、每日攝取量28%的脂肪。

蜂蜜就是糖,奶油就是脂,說什麼都是自欺欺人。

一頓飯的油鹽糖脂攝取量超過了一天的,那肯定是過度調味了。

問題是,外面餐館裡做的飯,一定是過度調味的,因為人的本性是愛吃高熱量、重口味,重口味的餐廳生意好,自然而然所有餐廳都做重口味。這就是我們大家都減不下來的原因,是社會太黑暗!

所以,自己做菜就要減少調味,儘量用不同材料的「香氣」彌補。

痛風、糖尿病和高血壓是很痛苦的,雖然活著,不能吃好吃的東西。吃的好是為了活的好,一方面是身體健康,另一方面是吃的時候心情好,兩者兼顧才是美食。▲

本文來自豆瓣,作者烏鴉烏鴉,LinkedIn領英授權轉載。歡迎更多媒體、企業與組織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請在公眾號回復「赤兔」)。如有問題請聯繫領英客服電話:4000106277。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訂閱每日必讀的職場乾貨。

©2015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相關焦點

  • 吃「西餐」時,刀叉擺放的方式很重要,學會後吃西餐不再尷尬
    生活節奏如此快的今天我們難免會遇到「一個人吃西餐」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難免會感覺到有些孤單,但如果我們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又出現「吃到一半被服務員收走」的狀況就不只是孤單的事了,這個時候我們會出現懊惱、氣氛、悔恨融合到一起的情緒,心情特別糟糕。
  • 吃西餐時,服務員給的「紙巾」別用來擦嘴,很多人不懂,鬧大笑話
    世界上的美食千千萬,唯有西餐是我的最愛。相信在這現在這個社會中,西餐中很多人的首選吧, 中餐吃多了,自然很多人都會更傾心於西餐。西餐不僅美味,更吸引人的是西餐的文化還有西餐廳的環境 ,大家都知道,西餐廳環境優雅,安靜,而且食物也比較美味,看著也特別的上檔次,最主要食用西餐給人一種很放鬆的感覺,讓人整個身心全部放下,有種特別愜意的感覺,很是享受。
  • 近代的中國西餐,重要的不是西餐吃什麼,而是西餐怎樣吃
    這裡的番菜,就是西餐正餐。早年的中國人將一切的洋人都看做是生番,漸漸地西人來中國的多了,和中國人的交往也多,「番」字,帶有歧視色彩,這個「番」字,就被「西」字代替了。 在中國人的印象裡,重要的不是西餐吃什麼,而是西餐怎樣吃,於此,《清稗類鈔》中有詳細的記載: 席具刀、叉、瓢三事,不設箸。光緒朝,都會商埠已有之。
  • 吃西餐時,為什麼面前有個空盤子?90%的不知道的西餐禮儀
    而外國人吃西餐時,有著諸多的禮儀,今天就來介紹一二。1.坐席西餐通常的就坐方式一般遵守三個原則:一男一女間隔開;伴侶拆散坐;男主人右手邊坐的是女vip,女主人右手邊坐的是男vip。2.餐巾西餐通常盤子上回放一個餐巾,餐巾的正確用法是對摺成三角形,攤鋪在大腿上。而並非戴在脖子上。
  • 第一次吃西餐,牛排裡的生雞蛋要怎麼吃?很多人不懂被人笑話
    第一次吃西餐,牛排裡的生雞蛋要怎麼吃?很多人不懂被人笑話其實對於西餐牛排裡面的生雞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不知道的人,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尷尬了,其實現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國外的各類事物都紛紛出現,吃西餐也是成為了當前十分受歡迎到外出吃飯的選擇,而西餐廳相對於我們傳統的中式餐廳來說,也是有很多的先進之處,在商業洽談,男女朋友約會等方面有著非常好的優勢,而且裡面的裝飾以及風格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安靜淡雅的,所以也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是會選擇去吃西餐。
  • 一個人吃西餐時,要懂得這個「冷知識」,能避免很多尷尬事!
    ,但是大家如果是一個人去吃西餐的話,大家還是要了解一些西餐的冷知識的。每一個人去吃西餐,如果沒有了解這些小知識的話,很有可能會鬧出一些比較尷尬的事情,所以大家今天就跟著我來一起看一下,一個人去吃雞蛋的時候,要了解哪一個冷知識吧。一個人吃西餐時,要懂得這個「冷知識」,能避免很多尷尬事!
  • 吃西餐時,有哪些行為會讓人顯得非常Low?吃西餐的基本禮儀
    吃西餐時,有哪些行為會讓人顯得非常Low?吃西餐的基本禮儀西餐,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優雅、紳士的代名詞。在過去,因為大家的經濟收入有限,很少有機會接觸西餐,但是近年來,伴隨社會的發展,西餐也已進入到大多數尋常百姓家,但是在這一接觸過程中,因為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也鬧了不少的笑話,所以,希望看了這篇文章之後,可以讓你吃西餐的行為不再low!拿刀叉的方法:總的來說,右手拿刀,左手拿叉。鋸齒的刀用來切肉,普通的刀用來切蔬菜,最小的那種小刀,是用來抹果醬的。
  • 吃西餐時,牛排裡「生雞蛋」你知道怎麼吃嗎?一口吞下去就太尷尬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對吃也是越發的就講究的,不僅要吃飽,喝好更重要的是吃得健康有營養,那麼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我們國內已經有很多西餐廳,同樣是非常受人喜歡的,特別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去西餐廳裡面吃飯不僅非常的浪漫,有格調,同時也是特別上檔次的。
  • 吃西餐時,服務員端過來一杯檸檬水,你知道是什麼用途嗎?
    現在很多人都會抽空去吃一次西餐,大部分的人都喜歡感受那種吃西餐時的氣氛,感覺特別的高雅,而且也特別的有情調,特別是談戀愛的時候,很多男生都喜歡請女生去吃西餐,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紳士風度,當然還有一些人,本身就特別喜歡吃西餐,喜歡西餐的那種獨特的味道,現在很多西餐廳也是越來越火爆了,
  • 一頓正宗西餐包含哪些菜色?吃了這麼多年,很多人依然不太清楚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方方面面都與國際接洽交融,當然美食也不例外,我國的美食傳到國外的同時,世界各地的美食也在陸陸續續傳到國內,比如國內的西餐廳就十分常見,國內許多人隔三差五的也會換換口味吃頓西餐,不過吃了這麼久的西餐,你真的了解西餐西餐的各類菜品以及上菜順序嗎?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 去吃西餐時,牛排旁邊的生雞蛋別亂吃,要不然會被人「另眼相看」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了,所以大家在平時對飲食這方面也是越來越講究了,尤其是現在我們身邊西餐廳越來越多了,很多人在平時都喜歡去西餐廳裡面吃東西,我們大家再去吃西餐的時候,吃的最多的應該就是牛排,但是我們在第1次吃牛排的時候,可能會發現牛排旁邊會有一顆生雞蛋,這個生雞蛋到底要怎麼吃呢
  • 吃西餐時刀叉的擺放方式
    僅以此教程獻給不會吃西餐的我們哦,在吃西餐時想要去衛生間或者突然來了電話,只要是一切需要離開餐桌的時候,手裡的刀叉該怎麼擺放才對呢?這個是很講究的哦,切記切記。我們不是天天都在吃西餐,當然也有天天吃的孩子。
  • 為什麼吃西餐時點了八成熟的牛排,被說是「土鱉」,看完就知道了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吃牛排,在西餐都能夠看到牛排的身影,這些牛排受到小吃貨們的青睞,但是很多人在吃牛排的時候,不知道幾分熟更好吃,小妖今天給你們分析分析幾分熟的牛排更好吃。為什麼吃西餐時點了八成熟的牛排,被說是「土鱉」,看完就知道了。
  • 吃西餐時,牛排旁邊的雞蛋別「亂吃」免得被服務員「笑話你」
    吃西餐時,牛排旁邊的雞蛋別「亂吃」免得被服務員「笑話你」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可以說真的是越來越好了,相信大家應該都是這麼認為的吧。尤其是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好了之後,人們對於美食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了,尤其是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好了之後,隨著國門的打開,我們中國有很多美食都已經走出國門,當然也有很多外國美食走進我們中國,就比如說,外國的西餐,現在西餐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是很常見的,尤其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非常喜歡,一個禮拜至少要去吃一次西餐,雖然說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大部分的西餐都是牛排,可儘管是這樣還是非常的受人歡迎,因為有很多年輕人他們都非常喜歡這一個西餐廳的氛圍
  • 西餐禮儀時湯勺怎麼用/吃西餐湯匙的用法
    西餐中湯勺怎麼用才不失禮儀呢?今天小編就教大家怎麼使用西餐中的湯勺一般而論,西餐的湯匙大概會有兩把或者三把。如果是兩把的話,一把是喝湯的,一把是吃甜品的。有時,另外還有一把是喝紅茶、喝咖啡的。它也是需要從外側向內側取用的。
  • 吃西餐時,這4種很low又丟臉的吃法,你「中招」了嗎?
    雖然說中國是禮儀之國,尤其是過去,有很多的禮儀要講究,因為這體現了人與人的尊卑次序和文明禮貌,這些在中國的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國外同樣也非常講究禮儀,對於很多的外界活動尤其如此,而且到了現在,中國人的禮儀更加體現在骨子裡,外面表現比較隨意和大方,尤其是在餐桌上,現在中國人吃東西是比較隨意的,而西方仍然還保持著很多的餐飲禮儀文化,不過畢竟存在文化差異,所以禮儀是完全不同的。吃西餐時,這4種很low又丟臉的吃法,你「中招」了嗎?
  • 吃西餐牛排時,盤子裡的那個「雞蛋」若直接吃的話,那就太尷尬了
    吃西餐牛排時,盤子裡的那個「雞蛋」若直接吃的話,那就太尷尬了!哈嘍,大家好,很開心跟大家又見面了。今天我接著跟大家聊一聊關於美食的那些事兒。首先非常感謝大家能夠在百忙之中抽空看看我的這篇文章,你們的支持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吃西餐牛排時,盤子裡的那個「雞蛋」不要直接吃,不然會被笑話的
    吃西餐牛排時,盤子裡的那個「雞蛋」不要直接吃,不然會被笑話的現如今很多年輕人都比較喜歡去吃西餐,很多青年男女把西餐廳作為一種浪漫的標誌,尤其是談戀愛時經常去西餐廳裡享受吃牛排的浪漫時光,牛排是西餐的代表食物,凡是去吃西餐的人都會點上一份煎牛排來吃,牛排的做法講究,口味鮮美
  • 吃西餐時,到底牛排該點幾成熟?連西方人都不清楚,看完就清楚了
    對於西方國家的朋友來說,他們每天吃得最多的食物就是西餐了。說到西餐,可能有很多朋友已經想到了牛排這種美食了。在這幾年國內的西餐廳也是受到了很多國內吃貨的喜歡,但是很多朋友卻不知道吃牛排的時候究竟是要吃幾分熟的牛排才是最好的,這一點估計有些外國朋友都不是很清楚。
  • 吃西餐時,餐桌上「巧克力粉」是用來幹嘛的?直接吃掉就會鬧笑話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隨著我們國門的打開,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是更加的密切,我們中國的很多美食走出國門之後,受到了很多外國人的喜歡,那麼一些外國的食物進軍到我們中國之後同樣如此,就比如西餐吧,相信很多人都是特別喜歡的。吃西餐時,餐桌上「巧克力粉」是用來幹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