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華為成為了國內的焦點,5G的發展和美國的打壓,讓這個默默努力的企業,被迫站在了聚光燈下,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是全面的,從產品禁售、打斷供應鏈、技術封鎖、市場限制,再到莫須有的指控,幾乎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美國的重拳打壓,確實給華為設置了發展障礙,帶來了一定的傷害,但這並沒有折斷華為的脊梁骨,越挫越勇的華為 在逐步走向壯大,而像華為這樣的公司,在國內並不少見,國外技術封鎖並沒有限制這些企業的發展,浪潮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1月22日,460多位工程師,耗資7.5億元歷經了4年時間,中國第一臺高端伺服器,浪潮天梭K1系統,終於誕生並成功上市,很多人會問高端伺服器是什麼,簡單來說,它是網絡上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計算機,業內稱為關鍵應用主機,處理能力為普通伺服器的幾十倍,是金融、電信、能源、交通,等命脈行業的核心系統。
一旦無法正常運行,將會影響相關領域的正常運轉,中國是除了美國和日本之外,第三個掌握新一代主機技術的國家,浪潮天梭K1系統的誕生,不僅填補了國家在關鍵主機應用市場的空白,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它保證了國家信息的安全。
如果把全球計算機基礎設施的市場,看成是最頂級的聯賽,那麼浪潮就是上個賽季的大黑馬,長久以來、惠普、戴爾、IBM,是伺服器市場的老三樣,但是雲計算時代的到來,使得伺服器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產品牌正從追趕者轉變為引領者,OCP是全球最大的開放硬體社區,由全球網際網路巨頭Facebook發起,成員包括谷歌、微軟、IBM等。
這個組織的使命是為了實現可擴展的計算,提供高效伺服器 存儲和數據中心硬體設計,其中浪潮是OCP的鉑金會員,而OLympus則是微軟和OCP社區合作的,下一個超大規模雲硬體項目,顯然浪潮不僅打入由Facebook 谷歌 微軟,組成的國際高端俱樂部,還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實早在是多年前,當大多數國產品牌,還集中在低端市場廝殺時,浪潮就開始在高端伺服器領域布局。
2015年當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第一次喊出5年進入全球前三的增長目標時,幾乎沒有人能想到,浪潮在2017年就已經實現了,當初看似有些遙遠的目標,實際上 浪潮在網際網路領域取得的突破,不僅僅是伺服器還有存儲。
根據浪潮存儲產品部總經理孫鋼介紹,浪潮藉助網際網路客戶的採購需求,在軟體定義存儲上增長了212%,在中高端存儲、全智能產品線上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50%,從2013上市到2017年完成目標,浪潮只用了短短4年的時間,就實現了中國第一,全球前三的市場目標。如果從天梭構建算起,也只用了短短的8年時間。
2018年浪潮集團總裁彭震,在IPF主題演講開場白直截了當說,今天浪潮宣布了我們未來5年新的戰略目標,就是把浪潮伺服器產品,到2022年底用5年時間,實現全球第一的目標,距離2022年已經只剩一年多的時間,浪潮科技如今正一步一步的邁向這個目標,縱觀浪潮科技,它最大的優勢在於技術上走上了引領,並且由此走出了差異化的道路。
浪潮以自身為案例實現了智慧化的轉型,而且現在浪潮正重點布局美國和歐美市場,目標是建立本地化的服務和銷售團隊,加快融入全球遊戲規則,尤其是開放計算的角度,有人說 2020年浪潮也被美國制裁了,2022年或許無法實現這個目標,誠然美國在新一輪的科技制裁當中,浪潮也被加入到了名單,迫使Intel對浪潮進行斷供,但這是短暫的。
相比斷供華為的晶片而言,對於浪潮的打壓遠沒有那麼嚴重,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美國將自己的核心科技擴張到了全球,幾乎所有的科技產品,無一例外的都有美國科技的影子,而這正是導致企業喪失了自主研發的根源,雖然美國在逐步擴大對中國企業的制裁範圍,從最初的中興、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然後又禁用了哈工大 哈工業大學的Matlab軟體,再到伺服器巨頭浪潮進行斷供,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自主研發迫在眉睫。
而美國施加的外在壓力,加速了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腳步,面對外力的幹預,中國的本土企業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是咬緊牙關在逆境中走向強大,華為是中國這些科技企業中,一個很好的榜樣,而這樣的企業在中國會越來越多,浪潮可以說是第二個崛起的華為,接下來還會有第三個第四個這樣的華為,未來我們將真正的擺脫國外科技壟斷帶來的影響,走向一條自給自足的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