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薛雲少 通訊員艾斯凱爾·賽麥提報導) 11月17日,且末縣且末鎮紅棗晾曬小廣場。
陽光正暖。棗農巴熱提·麥麥提不停地用耙子耙著紅棗,隔一會兒就站直身體伸伸腰。他望著這一片紅燦燦的棗說:「再過幾天,紅棗就晾曬得差不多了,買家早就訂貨了,今年豐產增收沒問題。」
巴熱提所說的豐產增收與他多年來的種棗經歷和思想轉變有關。
2017年前,巴熱提種植了20畝紅棗樹。那時,紅棗市場價格起起落落,最差時,一年收入僅1萬餘元。這紅棗到底該怎麼種?他犯了難。
如何讓紅棗產業健康發展,保障棗農豐產豐收?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巴熱提一個人的事,更是且末縣委、縣政府考慮的大事。2017年,且末縣啟動實施了重點打造且末有機紅棗品牌規劃,引導和鼓勵棗農種植有機紅棗,目的就是做精做強且末綠洲有機產業,打造中國最優有機紅棗生產示範縣,讓且末的棗農有信心、有盼頭。
當鎮幹部把縣裡要發展有機紅棗的思路傳達給巴熱提時,巴熱提整整想了一夜:思路不變,就跟不上市場;方法不變,就做不成新時代的新農民。
很快,巴熱提的棗園裡熱鬧起來。包聯幹部來了,技術人員來了,他們手把手地教巴熱提科學的田間管理技術。當年,巴熱提除了有機紅棗的收入外,他的棗園還通過了縣裡有機紅棗示範園認證,獲得獎金1萬元。
巴熱提說:「這幾年,有機紅棗市場價格穩定,平均每公斤在15元至20元之間,比普通紅棗高出幾倍。2019年,我的紅棗收入是4萬元,有機紅棗給我家帶來了幸福的生活。」
今年10月,在且末縣第十一屆「紅棗豐收節」上,巴熱提被評為「好棗農」,獲獎金3000元。
實際上,巴熱提的紅棗種植經歷和思想轉變,只是且末縣許許多多棗農的一個縮影。政策引導加技術支持,人勤地好出好棗。近年來,且末縣按照「一棗二蒜三畜四特色」發展戰略,重點推進「且末紅棗」有機認證工作。截至目前,該縣紅棗種植面積達19.4萬畝,其中有機紅棗3.3萬畝,1.2萬名貧困群眾依靠紅棗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