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十年,相守不過三載,餘生完成丈夫遺願,晚年將手稿捐給國家

2020-12-17 近代人物周刊

今天我要寫的是民國又一位才女——宋清如,同時她也是詩人朱生豪的妻子。

宋清如,1911年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西張欄杆橋日暉壩(今屬張家港市鳳凰鎮安慶村)一戶富豪家庭。

家境殷實的宋清如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對新詩特別感興趣。那個年代都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女孩子想要進學堂讀書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圖|

為此宋清如經歷了一番抗爭,最後才在母親的幫助下進了私塾,進而讀到了中學。

按照宋清如父親的想法,讓女兒讀到中學已經是對其格外的恩賜了,所以等到宋清如中學畢業後,家裡便讓宋清如迅速完婚。

但是年輕的宋清如堅決不同意,她對父親說:「我不要嫁妝,我要讀書。」態度非常堅決。最後抗爭的結果是,宋清如又勝利了。

1932年,宋清如進入杭州的之江大學讀書,如今的之江大學早已經成為歷史,1952年,在高校院系調整中,之江大學的各院系拆分至浙江師範學院、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

宋清如相貌出眾、才華不凡,在大學期間的宋清如是驕傲的、自信的,追求她的人也絡繹不絕。

也正是在之江大學期間,宋清如認識了朱生豪。朱生豪與宋清如的性格恰恰相反,他沉默寡言,性格內向。

當時,兩人都同為詩社成員,兩人互相切磋詩詞,朱生豪喜歡古體詩,宋清如酷愛新體詩,所以就出現了一種現象,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詩都是她喜歡的新體詩,而宋清如的回信又是他鍾愛的古體詩,兩人默契的投對方所好,卻因為都是慢熱內斂的性子,明明情愫漸起,卻誰也不去捅破那層窗戶紙。

兒子朱尚剛在多年後,曾這麼評價父母的青澀戀愛,他說:「父母雖然沒有表明心跡,卻早已認定了對方。」

可以說兩人在校園的活動以及書信交往中漸生情愫。

圖|宋清如畢業照

轉眼,1933年,朱生豪畢業離開校園,而宋清如才剛剛大二,一場還未開始的青澀戀愛轉眼就要接受異地的考驗。

朱生豪因擅長英文,被上海世界書局聘作英文編輯,面對即將的離別,這時候的朱生豪又給宋清如寫了一封信,其中有句:

不須耳鬢常廝伴,一笑低頭意已傾。

至此,兩人才算捅破那最後一張窗戶紙。

一個在上海,一個在杭州,兩人只能鴻雁傳情。

木心曾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在那個年代,雖然通訊不便,一封信要在路上走數天甚至半個月才到,但是這種慢也有慢的好處,就是,等待將思念拉得很長很遠,當你寄出一封信後,你就在今後的幾天時間裡不自覺的等待他的回信,等待的過程也是思念的過程。

圖|朱生豪情書

宋清如與朱生豪兩人幾乎每周都要通信,如果朱生豪隔得時間太久沒收到宋清如的信,朱生豪就會抱怨:「我卜了一下,明天後天都仍然無信,頂早星期四,頂遲要下個星期五才會有信,這不是要把我急死嗎?」

兩人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分隔兩地而變淡,反而因為分隔兩地而變得更加深情,許多當面不好表白的想法,都能躍然於紙上表達心意。

然而讓兩人沒想到的是,兩人這通信卻能持續長達十年之久。1937年,戰爭爆發,畢業剛剛一年的宋清如從杭州一路逃至四川,而朱生豪依然在上海,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通信也變得越來越難。

但是,無論是戰亂還是距離還是時間,兩人依然在堅持通信,直到1942年,二人走向了婚姻的殿堂,開始真正的在一起。

圖|宋清如和朱生豪

從1932年相識,到1942年二人結婚,這十年間,朱生豪為宋清如寫下了60萬字的情書,留下來的就有640封信,一字一句都是他的真心。

婚後的生活對二人來說是幸福和美滿的,結婚之後,兩人一同回到了朱生豪的老家嘉興,朱生豪開始全身心的投入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而宋清如則打理家中一切大小事務。

二人生活雖然幸福,但也是清貧的,當時的物價飛漲,兩人的生活常常捉襟見肘,兒子出生之後,宋清如給兒子起的小名就叫「小多多頭」,意思是「又多了一個吃飯的人。」

為了養家,朱生豪將翻譯工作從每天3000字加到8000字。但是就算是如此拼命的工作,依然沒有擺脫生活的艱辛。

本來身體就不是很好的朱生豪,在1944年12月26日,因病拋下年輕的宋清如和剛滿周歲的兒子,帶著遺憾離開人世,年僅32歲。

朱生豪在離世前,曾對妻子說:莎士比亞劇本還有5部沒有翻譯完,早知一病不起,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把它譯完。

兩人愛情長跑長達十年,結婚後相守卻不過三載。宋清如知道翻譯莎士比亞的著作是丈夫一生的願望,如今丈夫心願未了,自己將勇敢的接過這個重任。

圖|宋清如與兒子朱尚剛

但是翻譯是項大工程,哪有那麼容易開始,更何況還要撫養孩子的宋清如。直到1955年,在朱生豪弟弟的協助下,宋清如才開始翻譯朱生豪未竟的五部莎士比亞著作,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宋清如素麵朝天,閉門不出,全身心的整理丈夫的譯稿。

無數次查找,推敲,校對,抄錄,她忍受孤獨與寂寞,我想讓她堅持下來的,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對丈夫深深的哀思。

終於經過三年的埋頭苦幹,宋清如終於將餘下的莎士比亞著作翻譯成功。

可是,當她拿著譯稿去出版社時,對方卻告知她,已經找了新的譯者,不需要了。

面對如此的情況,對宋清如是有一定打擊的,兒子朱尚剛曾回憶說:「當母親從出版社走出來的時候,面色異常平靜,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獨自拿著書稿去父親墳頭,守了一夜。」

嘔心瀝血之作不能出版,的確遺憾,可是對於她而言,她已經完成了丈夫的夙願,這就夠了。

圖|晚年的宋清如

宋清如的人生以朱生豪的去世分為兩段,在之前,她的人生的是幸福、快樂,而在這之後,她則失去了所有快樂,甚至失去了悲傷。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你的死亡,帶走了我的快樂,也帶走了我的悲哀。人間哪有比眼睜睜看著自己最親愛的人由病痛而致絕命時那樣更慘痛的事!痛苦撕毀了我的靈魂,煎幹了我的眼淚。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燒殘了的灰燼,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漣」。

朱生豪去世後,宋清如餘生再未嫁人,她只主要做兩件事,撫養剛滿周歲的兒子,替亡夫完成莎士比亞的翻譯出版。當莎士比亞著作翻譯完後,她的任務便只是撫養兒子。

1991年,80歲高齡的宋清如應邀出演電視劇《朱生豪》,以她的真實感情和質樸的感染力打動了觀眾和評委,奇蹟般地獲得了第12屆「飛天獎」的榮譽獎。

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生前,她將伴隨自己40多年的朱生豪手稿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宋清如與朱生豪的愛情,每次讀來,我的內心都感慨不已,這麼真摯的愛情,如果能白頭到老,該多好啊。

相關焦點

  • 走進中國現代文學館:追尋紅色經典手稿背後的故事
    「我一定要捐給國家、回報國家」作家姚雪垠的兒子、中國青年出版社編審姚海天回憶到,「父親生前有一個心願,就是要把著作手稿、友人書信、史料卡片、藏書、作品版本、音像資料乃至字畫等全部無償捐贈給國家。為了這個心願,他用工整的小楷字寫了《捐贈書》」。
  • 戴思聰心結難解患抑鬱症 回憶錄手稿將完成(圖)
    戴蘊慧:爸爸好不開心此外,據知戴老師仍有遺願未了,一是親筆撰寫的回憶錄,原定今年12月他的70大壽時推出,豈料忽然逝世,遺作尚未完成;另一遺願是舉行「師生演唱會」,據悉戴老師於2006年前已構思舉行,惟發生與鄭嘉穎合約糾紛後,戴老師擔心被指拜金,故近年轉趨低調。
  • 第八縱隊司令,黃永勝上將晚年生活如何?去世當天實現了最終遺願
    第八縱隊司令,黃永勝上將晚年生活如何?去世當天實現了最終遺願我們如今的生活,是在上個世紀一代代人艱苦奮鬥出的結果。昨日勝利的鮮血與汗水,澆灌出如今鮮豔繁榮的花朵。回首上個世紀,百年風風雨雨,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
  • 餘生,請和一輩子相守的人度過
    這世界上最容易的獲得是愛情,最奢侈的也是愛情,之所以奢侈是因為我們不懂得珍惜,會因為幾句拌嘴爭吵就分道揚鑣,說好的山盟海誓在一剎那化為泡影,真正的愛情是一輩子相守,而不是一次無法控制的衝動。還記得泰國普吉島沉船事件中的那對情侶嗎?
  • 丈夫遇車禍去世後婆婆不認孫女,她帶女兒艱難求生:完成丈夫遺願
    「咱們的女兒又來醫院了,我要完成你的遺願,救活孩子,你在天上看到了嗎?」田豔回到屋裡抱著孩子,淚流滿面。田豔與丈夫張勃是河北張家口人,2013年結婚。2015年5月,田豔生下了女兒張梓萱,小萱萱活潑可愛,是倆人的心頭肉。然而,幸福快樂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 《暖暖的相守》等到我們晚年追憶回想
    飛雪仁江2020推出最新流行單曲《暖暖的相守》由韓黎勤詞曲創作,上海雨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廣發行。暖暖的相守作詞:韓黎勤作曲:韓黎勤演唱:飛雪仁江發行:雨陌文化青春一眨眼就化為雲煙我開始懂得愛可以依戀若我們歷經了漫長時光你還會不會為我許願望是否愛我還和從前一樣那些往事都要記在心上若我們歷經了漫長時光你還願不願與我到天荒等到我們晚年追憶回想
  • 1月末,舊愛重逢,鴛鴦壁合的星座:前緣揮之不去,餘生相愛相守
    導語:1月末,舊愛重逢,鴛鴦壁合的星座:前緣揮之不去,餘生相愛相守!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吧!NO.1 金牛座金牛座一直都是比較慢熱的人,並且他們在感情中也是比較固執的。因為一旦他們覺得自己的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很固執的喜歡上這個人,變得非常的執著,所以他們不會一蹴而就,他們對於愛情都是比較長相廝守的,喜歡的時候就會將自己的全部心思付出。在戀人看來他們的愛好像平淡無奇,但是其實這是積累的過程,他們不會很快將自己的愛表露,而是慢慢升華。他們知道愛情很珍貴,所以會一直堅持到底,但是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這種心態,到了分手的時候就經常被傷的遍體鱗傷。
  • 他捐了半個故宮,價值超100億,晚年想住單間,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他從這個世界走出來,不是為了世界的繁榮,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點燃自己的花束,照亮整個國家。為了國家,他們願意奉獻這一生,這是他們對自己的使命。他們堅信自己的使命一定會實現。所以無論他們在哪裡,他們的眼睛都在看著遠方的路,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們的腳步。即使他捐了價值100多億的故宮一半,晚年想住單間,卻被告知水平不夠的人從不後悔。1898年,張伯駒出生於一個官宦家庭,家境殷實。
  • 宋慶齡的婚姻:從無人看好到尊稱為國母,晚年對養女說出私奔真相
    晚年的宋慶齡有一次如同一個小女兒般,露出了嬌憨的神情,向養女隋永清展示了一件自己的嫁妝。隋永清,是宋慶齡身邊的警衛人員的女兒,因為警衛家裡孩子多,又發生了偏癱,後來就將隋家兩姐妹接到了身邊撫養。所以隋永清和宋慶齡,是一對沒有血緣關係卻形同母女的兩個人,24年裡,隋永清一直依偎著宋慶齡長大,一直伴隨她走到生命的終點。
  • 傅增湘手稿首次影印出版
    一九四七年以手校書全部捐贈北京圖書館,一九四九年去世時,又遺命以所藏代表「雙鑑樓」之著名善本《宋本資治通鑑》《宋寫本洪範政鑑》捐贈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其餘善本先父也仰體先祖遺願先後轉讓北京圖書館收藏。家中所存主要為先祖畢生撰述的手稿近百冊,主要為版本目錄學撰述和遊記。在版本目錄學方面遺稿主要有觀書筆記、自藏書目和校勘跋記等。
  • 民國24歲名媛嫁55歲老人,相守10年,晚年講出遺憾
    和青春活潑,不知愁滋味的張荔英比起來,陳友仁的生活更加沉重,作為一個外交家,他要做的是在國際舞臺上為中國爭取利益,而他身處的又恰恰是一個被列強欺辱的國家。但是陳友仁的個性十分堅強,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愛國之心,從未放棄過革命事業。
  • 高分電影《遺願清單》,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有目標地活著
    當生命只剩下半年或者一年的時候將最想完成的事情記在便利貼上逐一完成,這就是遺願清單,除了能夠讓人生了無遺憾,還能時刻提醒每個人自己這一生有沒有真正且認真地活過。遺願清單在很多電影中都曾經出現過,高分電影《遺願清單》堪稱其中的佳作。
  • 張茜:與陳老總相濡以沫32載,晚年抱病整理丈夫詩稿,52歲去世
    從西,他們風雨同舟32載,相濡以沫,相依為命,共同攜手走過那些艱難的路程。張茜與陳毅的愛情成為了新四軍歷史上一段佳話,結婚後,為了陳毅,張茜調往一支隊工作,從此放棄了她所熱愛的演員這個職業。臨走前,她抱著戰友大哭一場。
  • 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醒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的厚厚的手稿,堆滿了一個碩大的紙箱,就放在會議桌的盡頭。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坎坷,中國現代文學著名詩人、教育家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奇蹟般保存下來。1月14日,在北京師範大學勵耘報告廳,北師大文學院院長張健將這批珍貴手稿如數移交到穆木天后人手中。    穆木天於1921年與郭沫若等人發起「創造社」。他的詩集《旅心》被認為是中國象徵主義詩歌的先驅。
  • 將來半月,天定良緣,遇見意中人,3星座痴心到底,餘生相依相守
    將來半月,天定良緣,遇見意中人,痴心到底,餘生相依相守的3個星座。將來半月,天定良緣,金牛座遇見意中人,痴心到底,餘生相依相守。不過當緣分來臨時這些人也不會將之拒之門外,這幫傢伙希望自個兒的人生可以感受更多。愛情過程中,摩羯座有時依然會沉醉於自個兒的小世界,不過當這些人發現對象不高興時,摩羯座也可以立刻創造一些小歡喜來撫慰對象。和摩羯座拍拖不單可以獲得溺愛和疼愛,又可以得到一定的自由空間。將來半月,天定良緣,遇見意中人,痴心到底,摩羯座餘生相依相守。
  • 千幅書法手稿捐贈國家,黃浦區將建胡問遂藝術館
    胡問遂(1918-1999)是現當代書法名家和書法教育家,也是沈尹默的弟子,繼前年上海舉辦「正大氣象——紀念胡問遂100周年系列活動」引起較大反響後,澎湃新聞獲悉,胡問遂家屬昨天將胡問遂創作的近千幅書法作品及手稿、書稿、物件自願無償捐贈給黃浦區政府,黃浦區已選址上海古城公園內的滬南錢業公所作為「胡問遂藝術館」的館址,專門展示胡問遂的書法藝術精品。
  • 忍受丈夫打罵四十年欲離婚被駁回 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晚年
    忍受丈夫打罵四十年欲離婚被駁回 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晚年時間:2020-12-12 19: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忍受丈夫打罵四十年欲離婚被駁回 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晚年 忍受丈夫打罵四十年欲離婚被駁回【女子忍受丈夫打罵40年後起訴離婚,法院駁回: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晚年
  • 著名詩人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被如數移交其後人
    著名詩人穆木天晚年翻譯手稿被如數移交其後人   他已去世41年;但這一刻,他又分明是一位「在場者」。
  • 濟寧抗癌女博士遺願實現 她的挪威森林已是萬畝蔥翠
    為完成于娟遺願,母親深居大山種樹8月4日清晨,夏日的陽光灑向美麗的曲阜九仙山,鬱鬱蔥蔥的林木就像一件件流光的綠色霓裳,將一座座山頭裝扮得搖曳生姿。62歲的舒平是這片樹林的締造者,她的另一個身份並不為人熟知——抗癌女博士于娟的母親。于娟去世後,她隻身來到偏僻的九仙山腳下,幾乎將所有的心血和時間都傾注在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