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登高望雪展雄心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所有詩詞中的巔峰之作、壓卷之作,傳之久遠,家喻戶曉。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館藏精品藝術展中,有一組(六屏條)十分珍貴的《沁園春·雪》書法文物作品。9月4日,記者來到延安革命紀念館探尋這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據延安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張豔介紹,該作品為時任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舒同於1963年來延審查延安革命紀念館陳列內容時所書寫。舒同曾參加過長徵,被毛澤東譽為「紅軍書法家」。他的書法博採眾家之精粹,取法求變新,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其創造的「舒體」自成一家,以其獨有風格,獨步當代書壇,為世人所推崇。當年舒同書寫的《沁園春·雪》一直被延安革命紀念館珍藏,此為首次向外界展出。
說到《沁園春·雪》,人們不禁會回憶起八十多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毛澤東在黃河岸邊遠望高原、山巒的場景。
紅軍長徵抵達延安後,為了鞏固和擴大西北革命根據地,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實現直接對日作戰,中共中央決定紅一方面軍以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的名義進行東徵。1936年2月,毛澤東率部進駐清澗縣袁家溝,在老鄉白育才家中唯一的小炕桌上,憑藉如豆的燈光寫作,謀劃東徵的戰略部署。2月6日,陝北普降瑞雪,一夜之間,袁家溝的山山峁峁都籠罩在皚皚白雪中。毛澤東眼見雄渾壯觀的北國雪景,心情非常振奮,寫下了千古名篇《沁園春·雪》。
「這首詞以宏大的氣魄,讚美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以博大的胸懷,回顧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以堅定的自信,讚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發毛澤東偉大的抱負及胸懷。既體現出偉大政治家對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新時期的深刻認識,也展示了共產黨人勝券在握、成竹在胸的豪邁氣魄,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信心,被公認為是我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詩詞作品之一。」張豔介紹說。(記者 李星棋 陳柏名 白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