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漢市收治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
    吉林省馳援武漢的5支醫療隊曾在這裡夜以繼日地與病魔展開殊死較量,並最終吹響了戰疫勝利的號角。
    患者清零,任務完成,在臨別之際,我省醫療隊與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共同奮戰的戰友們,在院區之內,種下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吉林與武漢「友誼林」,以此紀念雙方在抗疫戰鬥中結下的深厚友情。
    「友誼林」不僅種植在院內,更根植在每一位隊員的內心。
    當中國吉林網記者殷維的連線視頻接通時,畫面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叫黃燕珠,中法新城院區神經內科護士長。
    在救治期間,她與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醫療隊在同一個療區日夜奮戰,當然,她也是我鏡頭前的「常客」。
    「黃姐,在武漢時經常採訪你,但一直沒有見過摘下口罩的你,今天,不知道能否得償所願呢?」在我的要求下,我終於見到了滿臉笑容不帶口罩的黃燕珠護士長。
    8個月的時間,曾經的倦意和愁容早已從彼此的臉上消失殆盡,留在臉頰上的是幸福和滿足。
    中法新城院區在疫情期間經過緊急的院感改造後投入使用,成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疫情結束後,醫院現在是啥樣?
    記者殷維體驗後說:「川流不息的大廳,井井有條的療區,武漢市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又恢復了往日的喧囂,這是在半年前不能想像的場景。走進大門,在門口需要檢查健康碼和測體溫才可以進入,醫院大堂有導診人員服務,掛號和取藥的藥房排了不少患者。醫院的中庭,寫著即將迎接建院120周年的標語,患者雖然多,但是井井有條。」
    中法新城院區是吉林省融媒體武漢報導組的「主戰場」,但遺憾的是未能「推開」曾經醫護人員通往「紅區」的那扇門,這也,為報導組留下了很多神秘感。
    視頻連線中,黃護士長表示,從今年6月起,醫院的各療區就已經恢復醫院正常功能了,在疫情期間為新冠肺炎患者騰出來的病房,也已經恢復了成了普通病房。但是,醫院的防疫仍然十分嚴格,為戰疫而改建的療區三道門,仍然沒有拆除,如果疫情出現反覆,療區可以隨時充當定點醫院。
    隨後,黃護士長便通過視頻為我揭開了「紅區」的真正面紗。
    在醫院的B棟神經內科,也是保存戰疫期間改造病房最為完整的療區,電梯口處的條幅已經被卷櫃所替代,但是醫護人員在樓道裡擺放鞋的「習慣」依然沿用著。
    醫生辦公室牆壁上的白板已經「搬家」了,但釘子眼卻依然保留在牆上,曾經這塊白板上的數字的不斷變小變少,也帶給醫療隊無限的動力與希望。
    「越明,這道門就是你所留下遺憾的門,推開它後再走兩道門,你就能夠進入病區了。」視頻連線中黃護士長為我講解著,穿著防護服的護士每天都要將給患者的飯還有自己省下來的水果等食物通過這個通道帶到病區。
    療區內的護理站正對面就是重症患者的ICU病房,從長春緊急調往武漢的ECMO就在這裡發揮著作用。
    回憶,是最好的銘記,黃燕珠回憶著曾經與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並肩戰疫的點點滴滴,不時眼眶紅潤。
    這裡,不僅展示了「吉林力量」,也體現了「吉林溫度」,讓吉鄂兩省之間的戰疫情誼更加的堅固與深厚。
    中法新城院區副院長祝文濤說,支援武漢期間,吉林醫療隊的成員任勞任怨,從來不提任何要求,讓自己十分感動。現在他們還保持著聯繫,同濟醫院還和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建立了深度合作,以後將會在學術等方面繼續交流。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殷維/文字 馬瑞/視頻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