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凱媽媽
窮養孩子的理念曾經一度盛行,尤其是有男孩的家庭,窮養似乎成了唯一正確的標準。然而事實上,窮養孩子的弊大於利,對孩子的負面傷害不容忽視。相關研究證明:童年的貧窮將會給人的一生留下深刻的烙印,讓孩子無法在以後的人生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李先生是窮養孩子的忠實擁護者,他和愛人收入不錯,但是孩子出生後一直堅持著樸素的生活作風,害怕優越的家庭環境讓兒子沒有上進心。李先生一直灌輸給4歲的兒子自己家裡條件不好的理念,本意是讓兒子能夠懂事聽話,好好學習。但是沒想到兒子反而變得非常不自信,被欺負了也不敢開口。
最近幼兒園開學後,李先生的兒子就和小夥伴發生了衝突。原來別的小朋友開學都有新衣服和新書包,只有他還在用舊的,引發了同學們的嘲笑和排擠。看著幼兒園監控中,兒子一個人孤零零的獨來獨往,被同學排擠也不敢爭辯,李先生懊悔極了:「難道窮養孩子不對嗎?」
過去的年代物質水平比較貧乏,人們的生活普遍窮困,窮養孩子也因此成了備受推崇的教育理念。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收入增加了許多,如果此時還刻意窮養孩子,苛待孩子的生活水平,無疑是十分不合理的。那麼,究竟怎樣的教育才是適合孩子的好教育呢?
傳統教育賦予了「窮養」孩子很多積極的意義,這是由當時的社會現狀和經濟水平所決定的。好的教育應該與時俱進,貼合當下的發展狀態。
1、艱苦樸素的作風。
窮養孩子可以讓孩子習慣貧窮的生活,養成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避免浪費奢侈。因此許多家長刻意隱瞞自己的收入,故意讓孩子生活在樸素的環境中,人為了降低孩子的生活水平,反而激發了孩子對於充沛物質的欲望。
2、抗挫折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窮養孩子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遇到問題只能自己解決,因此變得堅強勇敢、不懼失敗。然而這些家長忽略了孩子的自身發展規律,人為的拔苗助長,強迫孩子早熟,對孩子的負面影響要遠遠大於正面。
3、增加責任感。
還有一些家長認為「窮人孩子早當家」,窮養的孩子可以更能了解到家長的幸苦,早早的學會為家庭負責,具有強大的責任感。其實這種想法有些片面,責任感的培養需要多個方面的聯動,並不是「貧窮」一項就能達到的。
窮養孩子除了會讓孩子無法享受到應有的快樂童年,也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嚴重傷害。讓孩子降低自我認知,縮小了自己的內心體驗,變得不敢去爭取。
1、感覺低人一等。
有些家長經常叮囑孩子自己家裡非常窮,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在社交中受到欺負也不敢發聲,遇到屬於自己的機會也不敢爭取,從心底裡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2、無力享受好的生活。
窮養的孩子習慣了儉樸的生活,並且在內心認定了自己「窮」,這個思想上的烙印將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即便孩子以後擁有了錢財,也沒有辦法放心的去享受生活,反而會從心裡覺得忐忑,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3、不看重自我。
窮養的孩子往往不看重自我感受,忽略了內心的真實訴求,一切以利益為先。這樣的孩子內心力量會比較渺小,缺乏對自己的認同,凡事以委屈自我為優先項,無法達到內心的真正強大和滿足。
父母一直強調家庭條件的貧窮,本意是想促使孩子變得堅強來改變命運。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足以承擔這種情緒,反而會變得失去了信念,甚至會自暴自棄。所以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理念,取其精華,讓孩子在真正適合的教育中養成正確的價值觀。
對於孩子來說,一味的窮養或者是無條件滿足的富養,都不是真正適合的教育方式。好的教育,應該是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適應孩子的發展需求,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信任。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家裡貧窮,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是堂堂正正的掙錢,暫時的貧困並不能決定人生。讓孩子不必擔憂家裡的經濟,父母會盡最大可能養育他長大成人。
若是家庭條件優越,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知道,家裡的富足是父母的努力,並不意味著你也可以擁有。鼓勵孩子自己去開創自己的未來,學會用勞動來滿足自己的心願。
2、教給孩子悲憫之心。
無論窮富,家長都應該教會孩子悲憫之心,讓孩子具有共情能力,能夠理解他人的不幸。家長可以帶孩子參與一些公益活動,讓孩子親自接觸一些生活貧困的人。鼓勵孩子進行思考,用悲憫讓孩子學會責任和獨立。
3、讓孩子懂得分享。
家長可以教育孩子樂於分享,不要害怕失去。樂於分享的孩子,往往內心充盈,擁有強大的力量和底氣。分享也可以讓孩子變得大氣開朗,思考問題更具有全面性。
幼兒其實對於窮富並沒有什麼概念,家長也無需過於強調這一點。只要教育孩子不浪費、不奢侈、愛惜糧食,教會孩子合理的看待物質差距,同樣可以讓孩子具有優秀的品質。
北京師範大學的李君教授認為:「窮養孩子重在培養堅強的意志和責任感,而不是在物質上苛待孩子。」
因此家長應該更多的尊重孩子的內心需求,採取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通過苛待孩子的方式人為的給孩子製造苦難,否則將會給孩子留下一生無法消除的陰影。
您是窮養孩子嗎?您的教育方式是怎樣的?歡迎各位家長分享自己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