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瘋搶丁真這個花絮,也足以證明這樣的「真網紅」還是比較稀缺
文 | 敬一山
責任編輯 | 李冰冰
近日,四川省理塘縣小夥丁真突然走紅。個人原生態的俊秀面容,和他家鄉迷人的自然風貌,相得益彰,擊中無數網友的興趣點,造就了現象級的傳播。
隨後,丁真不僅成為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正式職工,成為當地旅遊形象大使,還成了西藏等多地文旅官媒「瘋搶」的對象。這種「瘋搶」當然也是網絡營銷的一種方式,希望藉助這個頂流網紅的人氣,來給當地吸引更多的關注。
就像所有現象級的網紅「出道」一樣,偶然中總是存在必然因素。丁真的走紅,也很難簡單歸因。有人說,這契合現在「顏值即正義」的網際網路審美;有人說,這其實滿足了「反網紅」的大眾心理需求——因為通常概念的網紅,有著被修圖修到失真的臉,而丁真展現的卻是返璞歸真的帥氣。
這些解釋可能都有一定道理,如果放在地方文旅發展的框架看,也有水到渠成的另一面。微博上就有大V現身說法,在丁真所在的理塘縣,之前就有基層幹部和她聯繫,在維護私人關係之外,經常會推薦當地的美食特產和自然風貌。該大V深受感動之餘,曾主動幫當地做過一些推廣。可見,利用網絡、利用「草根代言人」的方式,來助力地方推廣和經濟發展,在很多地方已經是成熟做法。
事實上,這些年很多地方都曾有類似案例,一些扶貧幹部利用自己的身份優勢、對網際網路的熟悉,來經營網紅的人設,幫助地方實現脫貧。有些案例做的比較成功,只是相比來說,沒有丁真這樣大的影響範圍而已。可正是有了這些探索鋪路,理塘縣和其他地方的文旅官媒才會反應迅速,很好地發揮了丁真的乘數效應。
雖然現在很多網友對於網紅炒作、帶貨已經不乏反感,但這次對於丁真現象,還是給予了非常大的包容甚至肯定。原因也不難想見,丁真的走紅方式,給人的感覺很自然,不是故意製造噱頭、不是惡意炒作,而在走紅之後,他也是很克制地推廣地方,而不是迅速為自己撈金。如果說走紅有很大的意外成分,那走紅之後的後續言行,則更為他圈了一些路人粉。
現在不少網友甚至呼籲,報「保護丁真」,不要「捧殺丁真」。這種呼聲反映的也是一種樸素心理期待——人們希望丁真能保持「真」的底色,無論他個人的發展還是和地方的關係,都能維持在讓人「舒服」的狀態。
這其實是個很難的要求。這些年有太多曇花一現的網紅,因為各種原因走紅,可是因為沒有持續的「內容生產能力」,無法吸引持久的關注,最終黯然消失在網絡。
丁真也是這樣,除了能引發路人好感的顏值之外,確實還缺乏能讓人持久保持興趣的才藝,如果他要去走網紅藝人的道路,可能會從雲端到地面墜落得更快。更明智的選擇,還是保持和地方的關係,做好地方的代言人。用淳樸和真實,來實現個人和地方的更好互動和發展。
當然,這不是對丁真的「道德綁架」,他當然有權根據形勢的變化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只是說,就目前來看,他「真實」的這一面,才是最吸引外界關注的點。如果能維持好這個「人設」,給地方帶來更多助力,也是實現自己價值的一種方式。
而各地瘋搶丁真這個花絮,也足以證明這樣的「真網紅」還是比較稀缺。在流量的江湖裡,很多人習慣按照一些所謂的套路打造、炒作網紅,包括一些地方政府,想要宣傳地方時,第一想到的也是去找成熟的明星、網紅。這種選擇當然不能算盲目,有些短期效果可能也不錯,但起碼是不具備可持續性。整體的性價比並不高。
丁真現象則提供了一個好思路。一些原生態的、真實的草根素人,也是有可能成為網紅的,這樣的網紅對於地方發展所起到的推動效果,要比花重金請演員、網紅要好。而這需要一些懂地方民情、懂輿論傳播的人員去挖掘。
類似於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這樣的國企,如果能在這些方面多投入精力,或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像丁真這樣現象級的代言人很大程度靠運氣,但紮實的工作培養更多「性價比」高的地方網紅,助力地方發展,還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