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停止雙標吧!王冰冰等網紅女神能追捧,為家鄉代言的丁真不可以?)
轉載自:蓋飯人物ThePeople
「我在憤怒什麼?鄙視什麼?是因為他們的嘲諷嗎?不!我所鄙視的是這個願意花一整天的時間去憎恨自己,卻不願意花一分鐘去了解他者的惡臭。」
「我憤怒,是因為,我的風雪、等待、希望、漫長的駐守,那些在最遙遠的地方,為最渺小的家鄉日夜奔忙的人們,遭到了歪曲和無視。」
發酵多日的一個關於丁真「配不配」的話題,終於迎來了當事人(馬)方面的正式回應。
男女網紅
鬧劇起源於康巴漢子丁真不經意間的爆火,部分男性對他受到追捧的現狀極其不滿,他們開始了對其顏值的嘲諷,「黑、灰、亂不等于帥」:
「全方位撲面而來的油膩」:
他們自信地曬照「比美」,
於正又不慎誤入戰場,
事實上,丁真都沒有他們那麼自信,
既然顏值對比太過直觀,不好進行打擊,他們就用「文化人」的方式繼續,「十年寒窗不如人家一張投胎臉」:
發歌嘲諷:「十年寒窗苦讀,不及丁真一笑」一首《我恨我》送給所有打工人:
怎麼還是有人不認同?那就直接P圖侮辱吧。
眼看著這場鬧劇發展成一部分男性的狂歡,全網蔓延開來,熱度不可小視,「部分男性對丁真的態度」登上了熱搜。
這其中,當然也不乏觸及最多人痛點的深度討論,「他的存在是對我世界觀的一個衝擊」:
「我們仇視的是這個稀爛的、價值觀扭曲的世界」:
雖然他們說的有幾分道理,但飯姐還是不由發出感嘆:天吶,這就造成男性價值觀的衝擊了?曾幾何時,因為一張臉爆紅、被眾多男性追捧的女神網紅還少嗎?女性早已接受的「社會看臉」道理怎麼輪到男性就不行了呢?
近期爆火的央視記者王冰冰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難道其他記者沒有她努力、沒有她能力強嗎?為何火的是她而不是別人?
如果說只看努力,前兩年「幹啥啥不行、會哭第一名」的楊超越又是怎麼參加選秀出道的呢?諷刺的是,以上兩位不只男性喜愛,女性也會讚嘆,她們倆的女粉絲數量相當龐大。
其實用王冰冰和楊超越來類比丁真,並不準確,因為她們有職業需求,需要面對鏡頭,掙的錢裡就有「顏值」這一顯性因素,真正該類比丁真的,是那些莫名其妙誕生的美女網紅。
可以發現,這次「討厭丁真」熱議浪潮主要聚集的幾個網站,由於男性用戶偏多,居然都有「鎮站女神」,雖然這一個個女神總是「見光死」,但也能看出這麼多年「女色文化」的根植。
前段時間,評選出佟麗婭、高圓圓等女神的虎撲冒出了一個素人女神——「請給我一個冰淇淋」,冰淇淋妹妹僅憑兩張圖片,坐穩「虎撲女神」地位。
火辣的身材、清純的面容,是熟悉的男性審美喜好區,虎撲網友一口一個老婆,一度把她捧上熱搜,直到冰淇淋的街拍照意外曝光。
頓時,大家對她的稱呼從「老婆」變成「大媽、坦克、冰碧蘿」等一系列侮辱詞彙,儘管冰淇淋辯稱上圍和下圍大的女生穿寬鬆衣服都會變成這樣,但是已經沒有人願意聽她的解釋。
在冰淇淋出現之前,知乎也剛剛翻車了一位女神,這位名叫施子怡的高知美少女,自稱是00後學霸,走的還是那一套迎合男性審美的路線——「童顏巨*」。
她的掉馬甚至比冰淇淋更快,一場帶貨直播暴露了一切。
這仿佛睜不開的眼睛、厚實的嘴唇、疲憊的面容......直男網友的憤怒再次將這位「女神」淹沒。
更早一點,「抖音女神」溫婉想必不少人還有印象,同樣年僅18歲,被網友捧上了天,大批黑歷史遭到扒皮後,她又摔下了雲端,連抖音帳號也被封禁。
可以說,提到「網紅」這個詞,大部分人直接聯想到的都是女性,由此衍生出的的「網紅臉」「網紅產品」都是給女性設定的形容詞或消費品。
然而近年來,「男色時代」緩緩開啟,光今年,就有一位從社會新聞中脫穎而出的「杭州小張」,而丁真的出現,更是把這股熱潮推上了巔峰。
無論是重視「男色」還是「女色」,其實這種網紅的誕生並沒有什麼好去指摘的,沒有人不想利用顏值優勢向前發展,主要是如何發展、怎麼利用,才是大家應該聚焦的核心。
流量變現
許多網紅一夜成名的第一步,都是想著如何快速變現,施子怡的帶貨直播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冰淇淋也在第一時間開過直播,有人粗略統計,至少收入了6萬,以至於翻車後,不少網友叫囂著讓她退錢。
就連已經被封號的溫婉,也不肯放棄這輕易得來的關注度,她立刻轉移陣地經營自媒體,成為集美妝、穿搭、時尚、生活於一體的大V。
今年6月,她更是回歸原陣地,重新開設抖音號,隨便一個視頻點讚動輒上十萬,收入想必不菲。
反觀丁真,他爆火後,傳出了即將參加選秀的消息,喜歡他的人無一不是湧起擔憂,不想這樣純淨的少年被資本操控,沾染世俗紛擾。
所幸他沒有,旁人問他想不想當明星,他只是羞澀地回答想當「賽馬王子」,當地政府反應及時,迅速聯繫丁真籤約國企,月薪3500,包含五險一金......送來其他網紅不見得看得上,但很實在的一個鐵飯碗。
丁真籤約的是一個旅投公司,由一系列領導直管,面對如何利用網紅經濟,其實這是一個不專業的團隊,但該國企的黨委書記張璽堅定地告訴《等深線》的記者:
「這是一個偶然,也是一個必然。理塘一直在等丁真的出現。」
在很多「十年寒窗文化人」埋怨丁真不會說普通話、不會寫漢字、是一個「文盲」的背後,他們沒有看到丁真的家鄉理塘有多麼貧困,群山連綿、氣候惡劣、人煙稀少、產業單一。
2011年,理塘被列為國家扶貧特困連片地區重點縣,那時丁真不過是讀小學的年紀,可直到5年前,扶貧幹部來到理塘時,很多農村小學依舊缺老師,建立一所學生老師齊備的完整小學可謂困難重重。
今年2月的正式脫貧,是當地扶貧幹部辛苦這麼多年的努力成果,可僅僅脫貧就夠了嗎,地區經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利用當地優勢——旅遊資源。
理塘縣縣文旅局耗資幾千萬元,舉行了歌舞劇、演唱會、旅遊峰會、商貿展、戶外運動、賽馬、汽車越野賽等12個活動,準備大力推廣旅遊,這時更需要一個受眾足夠龐大的宣傳口。
旅投公司領導之一高小平,「曾向很多四川稍有名氣的商人宣傳理塘的旅遊業,大都得不到回應。為加強理塘旅遊業的宣傳力度,理塘政府只有通過多跑旅遊推介會,以及在節日期間砸錢辦活動,但都收效甚微。」
丁真的意外出現解決了這個燃眉之急,高小平第一時間催促總經理杜冬籤下丁真「我怕再不籤就被別人籤走了」,張璽的態度也很堅決。
「丁真這個人,我們要籤,他一定是理塘最好的旅遊形象大使。我們不懂,後面哪怕請專業團隊來運營,我們也要邁出第一步。」
扶貧事業如此艱難,如果能有這樣一個人帶來一條「捷徑」,為家鄉創收,所有人何樂而不為?
效果顯而易見,這些天衝著丁真來的人絡繹不絕,帶動旅遊的同時,當地土特產銷售量有了大幅增長,理塘縣另一個村的幹部文雪松高興極了,37歲「高齡」滿頭華發的他覺得自己帶著村民研發的黑青稞曲奇餅乾興許也有銷路了。
還有人覺得丁真過度營銷,因此對他感到厭惡。可旅投公司總經理杜冬明確表示,看到丁真每天「住」在熱搜上,感到驚慌的他去找過微博等平臺進行溝通,對方回應:「沒辦法,這是大數據。」
明明是正能量的宣揚,卻在有些男性不可直白的小心思下,變成一件仿佛齷齪不堪的流量狂歡,這到底是誰之錯?
對一切再多點理解、多點大度吧,就像丁真運營團隊借小馬珍珠之口勸誡的那樣:「多一種世界觀,就多一條呼吸的路。」
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