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未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
11月16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攜手中國人民大學,走進四川榮縣玉章中學。6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校友,與當地中學生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會。
榮縣玉章中學是人大定點幫扶學校,歷來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這場「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舉辦的線下讀書會,旨在通過人大教授、校友與中學生面對面交流,激發年輕群體的讀書熱情。
人大歷史學院教授包偉民掀開了讀書會的序幕,他和同學們共讀《多被人間作畫圖——江南市鎮的歷史解讀》,探討江南市鎮的形成機制與經濟基礎,解析市鎮裡人們的生活習俗與文化心態。作為作者,包偉民希望能啟發同學們去思考如今的市鎮可以怎樣發展。「這次來到榮縣,我與大家一起,用更加寬廣、宏觀的視野去了解歷史的推進、分析社會的現狀,培養觀察歷史的思維方式。」
歷史學院教授孟憲實則帶領同學們回顧唐代歷史,沒有用事先備好的電子講稿,轉而拿起了講臺上的粉筆,他在黑板上寫下——「貞觀之治的啟示」。從中學生們熟知的歷史事件入手,講讀自己的作品《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解讀唐代人物,評析時代特徵,徐徐講述書中的貞觀風採。
「我是一名美術生,一直對歷史很感興趣,孟老師的講解更讓我堅信,以後要更深入了解歷史知識,並運用到我的美術學習創作中去。」高二年級的學生潘虹羽說。
除了歷史讀物,教授們還帶來了物理、新聞、古文字學的經典。中國人民大學理學院教授張威帶來了美國作家託馬斯·利文森的《追捕祝融星》。這本講述了一顆人類想像中的行星的作品,描寫了從天王星到祝融星,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從萬有引力定律到相對論,從細微之處洞察科學如何進步。張威說,「讀書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幫助我們尋求內心的寧靜,培養我們傾聽他人想法、包容不同思想的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欒軼玫、國學院副教授華建光分別與中學生們共讀了《範長江百年誕辰紀念集》《古文字學初階》。
最後一場午後讀書,在吳玉章故居湖邊的涼亭進行。芒草殘荷,時而鳥聲入耳,人大校友康瑜和15個同學圍坐成一圈,共讀《大山裡的小詩人》。書中收錄了120首手抄詩,都是7-15歲兒童所作。康瑜讓每位同學從中隨機選一首詩,讀後說出最直觀的評價。
「這些詩,很直白,但是很美,讀來好像我的感知都被拓寬了。」初一學生馬心語現場被詩意感染,寫起了小詩,「我看見了光,並跟著那束光,伸手一觸,我變成了光,再散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