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在上海如期舉行。此次論壇由國際銀行業聯合會、國際資本市場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時報社聯合主辦,以「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服務」為主題。
當前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競爭越發體現了世界格局競爭,現在「卡脖子」問題比較突出。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李吉平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下一步發展當中,開放性金融在促進國家創新和重大戰略方面都具備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解決「卡脖子」的問題能夠發揮重大作用。
演講內容如下:
尊敬的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賀本屆論壇的召開,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想在當前發展新格局下的中國金融發展與合作給予三點關注:
第一,大力發展直接金融。直接金融是中國的叫法,在西方國家叫做「市場主導型」或者「銀行主導型」,中國直接叫做「直接融資」或者「間接融資」。
在過去二十年間,特別在G20國家直接融資比較總體呈上升態勢,目前大多數集中在65%-70%這麼一個區間,美國明顯高於其他各國,超過80%。
我們分析表明,金融結構與經濟水平產業發展階段、法治文化與製作環境、金融自由化等因素高度相關,並與此相適應。但各國向向市場主導型,金融直接融資的演進是一個普遍規律。就是說我們更多金融資源要通過資本市場進行配置,這是一個基本趨勢。中國的金融發展是很快的,但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直接融資比較低。特別是在股權融資比重很低,這是我們的突出問題,不僅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我們在這方面要關注,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改革。
第二,我們要大力發展科技金融,這些年講得金融科技我覺得已經講了不少了,但科技金融要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是銀行科技的自我完善,也是為企業服務;科技金融主體是企業,就是所說的「科技企業」。
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作用。在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不僅再次明確十九大提出的創新國家前列任務,而且還提出了科技實力大幅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要實現重大突破的要求。把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核心地位予以再次強調。所以,我們金融各項工作在今後當中要以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銀行不能總是自己玩了,還是要把科技金融怎麼為科技企業提供服務,怎麼提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含量要大力給予發展。
多年來,我們銀行對高科技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高科技不具備現金流,應該用大數據原理進行對待,比如說我投10個項目,超過1-2個就成功了,現在監管體系不支持這種做法,一個失誤都不能出現,所以在科技方面要發揮資本作用。
當前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競爭越發體現了世界格局競爭,現在「卡脖子」問題比較突出。金融是科技的重要支撐力量,是技術進步轉化為現代生產力的「催化劑」,所以我們要給予科技金融更多的關注,促進發展。
第三,給予開放金融更多關注。開放金融成員主席經過20年的成功實踐總結出了一些理念和方法,開放金融是以發展方式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以此來解決大發展觀。就是說,防範風險目的不是為了防範風險,而是為了發展,這僅僅是一個手段,目標要永遠放在發展上。
現在各國也在極力發展開放性機構,目前全世界有550多家開放性機構分布在180個國家,總資產超過5萬億美元,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在格局調整下各國達成共識,尤其在美國、歐洲發達國家給予了高度重視。比如說美國成立了國際開放性金融公司,中間發展金融項目和投資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還有美國、加拿大聯合歐洲國家共同組建了開放性機構聯盟。
開發性和政策性是什麼區別呢?政策性是中國人搞的,在國際上是沒有這個概念的,現在政策性主要依託於財政支持、貼息等等,開放性金融是基於政府之間,用實現政府方法來實現政府意圖。
在下一步發展當中,開放性金融在促進國家創新和重大戰略方面都具備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解決「卡脖子」的問題能夠發揮重大作用。
以上三點是我對學習五中全會精神,對我們新發展格局下「雙循環」金融發展與合作認為給予關注的點。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