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止一次說過,對娃的牙齒一定要嚴防死守,牙刷牙線漱口水,一樣都不能少。
但是,天天叮囑刷牙,嘴皮子都磨破了,而孩子的態度是,「道理我都懂,就是懶得動。」
怎麼辦?
相比較「耳聽為虛」,人們似乎更傾向於「眼見為實」。
建議家長讓孩子看一看,勝過嘮叨千百遍。
沒有刷過的牙齒什麼樣?直接看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研究人員通過顯微鏡拍攝,使用數位技術合成後的一張圖。
(下面這幾組照片,是髒牙齒放大1000倍的樣子)
再把牙齒放大,在牙溝裡,赫然鋪著一層黃色牙斑,這就是牙齒發黃的原因。
再把牙斑放大,會發現它上面貼著一層地毯般樣子的球星細菌,中間夾雜著一些紅細胞。
除了球形菌,還有粉色的牙斑菌,它看上去絲絲縷縷,黏黏糊糊的,完全能攻佔牙齒的每一個角落。
除此外,還有長著一些像深海怪物一樣的細菌。
看到這,有沒有一種衝動,立刻拿出你乾淨的牙刷!
但是,把牙刷再放大看一下,上面沾滿了牙斑菌。(現在你明白了,為什麼牙醫建議大家每3個月刷一次牙了吧)
如果刷牙不徹底,牙齒就會被這些細菌吃掉,就像石頭風化一樣脆弱崩壞。
不僅如此,這些黏黏糊糊的細菌,還會隨著口水、呼吸進入到腸胃。
所以,一定要記得早晚刷牙,每次堅持2分鐘。
但是,也有媽媽說了,天天給娃刷牙,甚至堅持2分鐘,為啥還會蛀牙?
其實,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孩子的牙齒是否清潔到位了。
除了清潔牙面,還要注意清潔牙齦溝、舌側和牙縫。
這些盲區,都有可能讓細菌有可乘之機。
除此外,正確的刷牙方式是什麼?
我們推薦最多的還是巴氏刷牙法。它能更全面地清潔牙齒,去除高達90%的牙斑菌。
如圖:用牙刷在牙面上「打圈」。
在牙齒的咬合面,用牙刷在牙齒上方水平運動。
在牙齒背面,用刷毛和牙齒成50度角左右刷,向外提的這個動作也很關鍵。
對於年紀較大的孩子,還比較容易使用巴氏刷牙法,
但是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媽媽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那麼,另一種方法就是,簡單版的「劃圈」刷牙法。如圖:
它雖然不是最有效的,但一定是容易操作的,更適合年齡較小的寶寶。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刷牙次數並非越多越好,壓力越大越好。
用力過猛,容易損傷牙齦和牙釉質,增加患牙周病和齲齒的風險。
因此,每天2次,每次2分鐘,保持均勻的力度,就是最好的刷牙方法。
鼓勵孩子刷牙沒有錯,但通常情況下,孩子在7歲左右才能有效完成刷牙。
因此在這之前,還需要家長的監督。
然而,在每個人的孩童時代,都有不願意做的事情。
「強扭的瓜不甜」,怎麼辦?推薦幾個小妙招,試著搞定年紀較小的寶寶。
第一,可以藉助繪本
類似的繪本有很多,比如《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噼裡啪啦——牙菌來啦》。
第二,藉助視頻兒歌
可以藉助視頻兒歌,提高孩子對刷牙的興趣。比如:《巧虎的刷牙視頻》、《鼓勵小朋友一起跟著張嘴》。
第三,把刷牙當成遊戲
這是媽媽幫助孩子刷牙的「最高境界」,我幫你刷刷牙,你幫我刷刷牙,邊玩邊把正事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