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海峰通訊員席軍文圖
本報商丘訊患者家屬從手機上轉來微信紅包,希望商丘市中心醫院的兒科醫生能收下,結果這位90後醫生毅然拒收,讓系統把紅包自動退還給了患者家屬,但醫生依然盡心盡責為患者診療。「對待每個病人都要盡心盡責,不是誰給紅包就多關照誰的。」1月3日,26歲的商丘市中心醫院兒科醫生趙震說。
據了解,一個月前,商丘市中心醫院兒科接收一個新生兒患者,經檢查顱腦損傷,後由該科室醫生趙震診治。一個療程結束後,患兒有所好轉,然後出院。半個月前,該患兒再次住院,仍由趙醫生負責診治。由於雙方相處時間較長,趙震和患者家屬之間逐漸熟悉,對患者家屬的要求,趙震能滿足就儘量滿足。
後來,患兒的爸爸要回礦上上班了,留下患兒母子倆在醫院繼續治療。臨走前,患兒的爸爸劉先生以「隨時了解孩子的病情」為由,加了趙震微信。加過微信後,因雙方工作都較忙,彼此很少聊天。
去年12月22日上午,劉先生突然在微信裡給趙震發來一個紅包,請求給孩子換個安靜的病房。趙震發現後,當即告訴他不會收他的紅包,但會儘量給孩子換個安靜的環境。見趙震不肯拆開紅包,劉先生又在微信留言:「只是一個節日問候,沒多少錢……這個你就收下吧,天天麻煩你。」但趙震仍然未拆紅包,予以拒收。
「這個患者原來就要給我現金紅包,被我拒絕了。不管啥紅包,我們都不會接受,治療、照顧患者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咋能收取患者家屬的紅包呢?」趙震說。
據該院小兒科主任黃灝介紹,該科醫生拒收紅包的事情絕非偶然,幾月前,該科的80後醫生王威就拒收了患者送的500元紅包,受到醫院領導的表揚。現在科室拒收患者家屬紅包已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和良好的風氣,希望患者家屬不要再給我們的醫生送紅包了。
該院黨辦負責人表示,醫院黨委要求醫務人員上崗前都要籤訂「拒收紅包」承諾。醫院醫德醫風建設系列制度《廉潔行醫制度》規定:「醫護人員不得收受和索取病人或家屬的紅包與禮物,違者會受到直至辭退的處罰。」實際操作中,該院醫生按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一般情況下當面婉拒;在面對抱很高期望值或較脆弱患者時,有時會暫時收下,隨後再轉交科室或醫院黨辦,等待時機,退還給患者或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