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M2主板,這樣插才滿速!1TB阿斯加特固態硬碟AN3表現如何?

2020-12-18 筆點酷玩

上一篇《裝機記》寫鍵盤時,有個固態硬碟包裝露了臉,這篇就跟大夥說說這塊1TB容量的倉庫SSD,來自阿斯加特的AN3。

固態硬碟沒啥可囉嗦的,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消費者更看重容量、速度和單G售價。阿斯加特AN3 1TB採用T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規格是M.2 2280,支持NVMe1.3協議,質保五年,帶上它,我這塊微星X470 Gaming Pro主板的雙M.2接口就都插滿了,主機存儲容量和讀寫速度有望提升,待會就來測一測。

阿斯加特AN系列的包裝基本都是黑盒紅蠍紋,裡面的馬甲散熱片略有不同。

AN3為藍馬甲,手裡的1TB AN3入手時不到700塊,時間是去年10月份,不過現在狗東漲到1k以上,明顯是在推AN3藍馬甲的2TB版本(1499左右),而年初開始熱推的AN3+紅馬甲,1TB在750塊左右。新版還未嘗試過,不做評論,本文只測型號為AN3 1TNVMe-M.2/80的藍馬甲。

阿斯加特AN3 1TB有4個ARM Cortex-R5內核,支持8條NAND通道,官宣讀取最高速度3300MB/s,寫入3000MB/s,搭載1GB緩存,響應速度和讀寫效率都比前代出挑。

採用64層3D NAND技術,POWEV嘉合勁威TLC快閃記憶體256x4枚,國產慧榮SM2262EN主控,PCIe3.0x4規格,支持NANDXtend ECC、自監測和報告技術,提升糾錯,耐用性和可靠性均有提升,屬於中高端消費級或企業級SSD的優選。

高速讀寫會帶來更多熱量,這些熱量將由AN3自帶的藍馬甲散熱片解決。可以看到它的合金散熱片濃縮到很輕薄,保證高效散熱的同時,更容易適配複雜的PC和筆記本主板M2預留位。

顏值方面有一說一,它的反光並不是很強烈,稍微有一點「銅鏡面」的感覺,一側邊緣為螺絲孔做了造型凹陷,質感不錯,Asgard刻字很有辨識度。

雙M.2位的主板,實際上有主副之分,最早裝機時只裝了主M.2位,浦科特M9PeG 256GB SSD,如今寫入量也有33T了。平臺為AMD R7 2700x+微星X470+阿斯加特32GB+微星1066顯卡。

首次測試將新SSD阿斯加特1TB放在X470主板的副M.2位上,按理說傳輸速度會打對摺。

先利用第二個NVMe M.2接口的另一個目的是做好新SSD的初始化。下圖左是加入倉庫SSD之前PC內部+外置硬碟容量佔用情況,其中E盤是個3TB機械硬碟,容量已經只剩不到40GB,加上新M.2位的1TB SSD後,我打算將一些大型軟體、遊戲,部分影視資源遷移過去,解放第一SSD所在的C、D盤,同時將機械硬碟和一個外置倉庫盤(右圖G盤)做備份整理。總之,捯飭捯飭,硬碟佔用分布如右圖所示。

初始化之後,先對副M.2位的阿斯加特AN3做一次比較全面的測試,然後將兩個SSD對調,重新測速。

兩次測試數據截圖對比如下,以下所有單張圖的左邊都是阿斯加特AN3在副M.2位、右邊是AN3在主M.2位的測試結果。首先是CrystalDiskInfo,可以看到在主M.2位時,傳輸模式是PCIe3.0x4,副M.2位降到2.0x4。

用CrystalDiskMark測試,副:主的傳輸速度果然是大致1:2的差異,下圖右在主M.2位的讀3519MB/s,寫2893MB/s與官標讀寫上線基本一致。

改用ATTO磁碟基準測試,得到結果如下,可以看到阿斯加特AN3在64KB至64MB文件讀寫速度穩定在極值,依然是主M.2位更接近官標讀寫上線,寫入最高2.68GB/s,讀取最高3.14GB/s;副M.2的測速結果讀寫均在1.33GB/s左右,幾乎減半。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SSD可以在16KB數據塊就接近1kMB/s的傳輸速度了。

AS SSD Benchmark同樣得到類似結果,不過相比CrystalDiskMark的結果有所下降(測固態都CD比AS結果要好一些),主M.2位AN3讀取2922MB/s,寫入2542MB/s。跑分方面,副M.2的AN3要比主M.2位少1000多分,此外IOPS 4K跑分在32萬以上。

TxBENCH測試結果:主M.2位讀取3339MB/s,寫入3022MB/s;副M.2位依然打對摺。

安兔兔SSD軟體測試結果與AS SSD Benchmark十分相像,這一測試缺失了副M.2位的截圖,僅做參考。

通過對比實測,可以得出以下3個結論:

1,阿斯加特AN3 1TB M.2 NVMe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穩定,與官方讀3300MB/s,寫3000MB/s的數據基本吻合;

2,X470主板兩個M.2插槽中,副M.2位對固態硬碟讀寫速度確實有影響,速度基本減半;

3,實測無論在主還是副M.2位下,AIDA64測溫在45~57℃之間,娛樂大師壓力測試下在70℃以下,說明自帶散熱效果到位。

此外,這塊SSD從2019年10月使用至今已有小半年,總寫入2.3TB,硬碟內存儲文件超過400G,目前測速依然保持基本不掉,性能比較穩定。

評測最後說兩句,買固態硬碟,千萬不能貪便宜。如今讀寫速度更快的M2 SSD推陳出新,像阿斯加特AN3這樣突破3000MB/s的也有不少新品,1TB、2TB大容量SSD的價格越來越低,單GB價格7毛以下不足為奇,不過其中也有品質不夠、魚目混珠者。

數據無價,掉盤一次操心半個月,這種坑兒筆點君也遇到過2次,各位攢機小白需要擦亮雙眼,所謂性價比並不是唯一判律。希望各位多通過老司機實測來甄別優、劣SSD,這篇《筆點酷玩裝機記》就寫到這裡,我們下篇再聊。

相關焦點

  • m2固態硬碟無法識別
    m2固態硬碟無法識別 2019年08月22日 22:18作者:王偉銘編輯:王偉銘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基本可以分為幾種情況:一是硬碟自身出現損壞,壞塊過多或者主控損毀。
  • 阿斯加特、奧睿科、雷克沙三款移動固態硬碟跑分對比,你選擇誰
    現在的移動固態硬碟在外觀設計越來越小巧,速度也越來越快,對於剛需的用戶特別是追求速度的用戶來說,移動NVMe固態硬碟是首選,目前,我手上有三款移動固態硬碟,今天不說別的,就給這三款產品來跑個分,看看差別都在哪裡。
  • 為遊戲大作換新家,跟龜速讀盤說ByeBye,雙十二固態硬碟選購乾貨
    ▲紅黑配色的包裝盒,略帶一絲絲神秘感覺▲右下角標註了支持M.2 NVMe 高速協議開箱檢查過硬碟外觀沒問題後,直接上機測試,樓主使用的配置是i5 10500+B460M迫擊炮+32G內存組合。此固態是用於存儲遊戲的,直接把它插在第二條M2槽。
  • 組裝電腦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應該如何搭配
    一般電腦磁碟常見的組合方式有以下三種:   1.純機械硬碟(一般是1T或者2T)   2.雙硬碟(固態+機械,一般是128+1T或256+2T的搭配)   3.純固態硬碟(常見128G、256G、480G和512G)
  • 筆記本電腦究竟使用雙固態硬碟還是機械加固態?
    筆記本究竟使用雙固態硬碟還是機械加固態?對於筆記本來講,個人建議最好是用固態加機械,畢竟日常使用的文件或者是重要資料可以保存在機械硬碟當中,機械硬碟即便是邏輯扇區錯誤,或者是扇區損壞,都可以通過軟體修復提取重要文件,或者是其他而固態硬碟則不同,如果固態硬碟一旦損壞,無法識別,那麼是無法修復的
  • 高性價比NVMe固態、臺電480G幻影M2固態硬碟評測
    並且,X570主板標配兩個M2插槽,個別高端型號可以去到三個,即使沒有2.5英寸、3.5英寸硬碟的加入,也可以打造一個大容量、高存儲性能的平臺 但是,市面上的M2固態硬碟眾多,想要在這麼多的M2固態硬碟中挑選一個性價比高的,可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 臺電NP900C幻影系列M2固態硬碟,就是一款性價比超高的選擇。
  • 固態硬碟應該怎麼選?是SATA接口還是M2接口好,我來告訴你答案
    我們在組裝電腦時,都會遇到很多有關硬體的問題,這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對硬體的不熟悉,還有就是硬體的不斷更新換代,因而在硬體的選配上不知如何選擇。就如硬碟的選擇,在固態硬碟還沒有成為主流配置,機械硬碟的選擇,對於組裝電腦來說比較容易選配。
  • 固態硬碟怎麼安裝_雙固態硬碟使用注意事項
    打開APP 固態硬碟怎麼安裝_雙固態硬碟使用注意事項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23 11:10:21   3.之後將固態硬碟與主板的SATA接口相連即可。
  • 速度超越550MB/s 金速60G固態硬碟評測
    60GB固態硬碟是市場爭奪的焦點,各個廠家均將重點放在此處,擴大市場佔有率。相對接近500元的64GB頂級固態硬碟,國產SSD產商金速採用SF2281主控和美光快閃記憶體,將旗下一款SATA3.0 60GB固態硬碟做到399元的價格。它的內部做工和性能如何呢?
  • 1TB NVMe高端固態硬碟哪家強?東芝 RD500 vs 三星 970 EVO
    我整理了這兩款原廠固態硬碟信息對比,在緩存晶片上,三星 970 EVO 使用的是單顆 1GB 緩存晶片,而東芝RD500 使用的是 2 顆 512MB 緩存晶片,組成 1GB 緩存容量。讀寫速率方面,順序讀取二者速率一致。而在順序寫入、隨機讀取、隨機寫入等方面,東芝 RD500 會更勝一籌。那麼實際的情況如何呢?
  • M2固態硬碟推薦!金士頓A1000固態硬碟效能再刷新高
    固態硬碟普及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相比機械硬碟,固態硬碟的速度優勢十分明顯,10秒開機不再是「痴心妄想」,秒進遊戲更是「從容不迫」。現在的機械硬碟已經純粹成為存儲盤,存放影視、音樂、圖片等對性能沒有太多要求的數據。
  • Crucial英睿達P5 1TB固態硬碟評測
    美光及旗下Crucial英睿達品牌有著悠久的歷史,美光C300和英睿達M4是很多本站資深網友的第一塊固態硬碟。 P5系列是Crucial英睿達今年推出的首個旗艦級M.2 NVMe固態硬碟,提供250GB、500GB、1TB和2TB四種容量選擇,本次PCEVA評測的是其1TB型號。
  • 讀寫均超3000MB/s 閃電之速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裝機體驗
    現在裝機,沒有裝一個固態硬碟你不好意思曬單。即使你的處理器主板再牛B,沒有固態硬碟來打配合也是白搭。誇張點說,如果還配個機械硬碟那電腦速度慢起來真能夠讓你懷疑人生,我到底是不是攢了一臺新機器。因此想要榨乾新電腦的性能潛力,一塊高速的NVMe固態硬碟必不可少。
  • 內存硬碟PK固態硬碟
    板卡方面,NVIDIA和AMD的死磕也進入到了白熱化,使主板和顯卡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主板集成的顯卡性能越來越強,幾乎能滿足時下流行的遊戲,是像用顯卡一樣用主板還是像用主板一樣用顯卡成了一句板卡界的笑話。而在存儲方面,傳統的硬碟廠商也加快了腳步,紛紛將新技術應用到硬碟上。而新興的固態硬碟廠商也蠢蠢欲動,按捺不住萌動的欲望。
  • 阿斯加特七彩燈內存評測
    相信大家可能對阿斯加特這個存儲品牌還不太了解,阿斯加特是專為消費者打造高端定製品牌,擁有Leorice(雷赤)遊戲光條、固態硬碟、移動SSD以及阿斯加特競技滑鼠、機械鍵盤等頂級產品;以優秀品質、出色性能和持續創新聞名業界。
  • 我把電腦硬碟全換成M.2以後:東芝RD500 NVMe 1T固態硬碟裝機體驗
    ,為了節約成本只在主板上裝了一條500GB的M.2的固態,給系統盤分走200GB以後,只剩下不到300GB的存儲空間,時隔3個月以後,系統容量嚴重告急,於是就有了這次的加裝硬碟的經歷,先上機箱鎮樓。M.2,插在主板的另外一個插口上,然後趕快把這個讓人著急的硬碟櫃替換掉。
  • 固態硬碟明明就是好的,為什麼要退貨?稱:插在電腦上無顯示!
    :WD320G顯卡:ATI Radeon HD 5450客戶聽朋友說電腦加了內存條與固態硬碟就能提速,然後今天早上就在我這裡拿了120G的固態硬碟與4G的三代內存條,但是現在客戶回來卻說要退貨,說固態硬碟插在電腦上面沒有顯示,固態硬碟是假的,懷疑內存條也是假的
  • 蘋果Mac mini提速 該如何加裝固態硬碟? (全文)_蘋果桌上型電腦...
    品牌:蘋果 桌上型電腦1Mac mini提速 該如何加裝固態硬碟?看到這裡很多網友都會認為蘋果Mac mini已經設計的如此緊湊了,機身內部還能組成雙硬碟嗎?沒錯,去年Mac mini 2012發布後,iFixit網站就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拆解,然後給出了一套Mac mini的雙硬碟的升級方案。而本文中編輯按照拆解步驟,成功添加了一塊128GB固態硬碟,並且組成了Fusion Drvier模式,具體方法請大家參看接下來的詳細文章。
  • 辦公遊戲一機搞定,單固態硬碟安裝黑蘋果 Win10雙系統,真香
    今天剛子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在單固態硬碟上同時安裝黑蘋果和 Win10 雙系統。硬體選擇:這次裝機用的是華碩 TUF B360M-PLUS GAMING S 主板,支持英特爾 115 針的六至九代處理器,所以選擇了英特爾 i5 8400 六核處理器,使用處理器自帶的 UHD 630 核顯。
  • 新主板標配 頂格M.2固態硬碟性能實測
    新主板標配 頂格M.2固態硬碟性能實測  在短短一年時間裡,不少大牌廠商均推出了M.2 SSD新品,務求取得市場的至高點。>  拷貝數據方面,頂格M.2 2280固態硬碟表現非常搶眼。NVMe總線固態硬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