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男人嫌棄在婚前失去「貞潔」的女人,一旦發現另一半不是「處」之後便耿耿於懷、生不如死,甚至發展為精神病。「處女情結」是種病!但研究發現,擁有過早性行為的少女約有1/3在結婚5年內離婚。
許多男人嫌棄在婚前失去「貞潔」的女人,一旦發現另一半不是「處」之後便耿耿於懷、生不如死,甚至發展為精神病。這種想法就是蜚聲世界、風靡全國的「處女情結」。從某種意義上講,「處女情結」是「只要最好」的人之常情,而且研究顯示過早有性生活的少女日後離婚的可能性很大,令男人不得不防。然而,「處女情結」在男權社會被放大成不平等的道德要求,給女性增加了額外的心理負擔和不必要的恥辱,因而飽受詬病。專家提醒有「處女情結」的男人:即使是「二手貨」的感情也可能質量很高,而滿足「情結」的婚姻也可能性生活不和諧。
病例:
男子做開顱手術切「處女情結」
據媒體報導,在福建福州龍巖某交警支隊工作的男子趙同(化名)與熱戀女友發生了性關係。彼時,女友坦白自己不是處女,導致他的「處女情結」大爆發,幾乎休克過去。從此以後,他常常想起女友跟前男友在一起的情景,每天都糾結於「非處」的問題,晚上要想到十一二點。有一次他妒火中燒,一時衝動打碎了路邊的玻璃。他說:「只要看到男女在一起說話,我就會想他們會有不正常的關係,覺得很髒!……那種感覺生不如死!我知道這樣想不對,但控制不住自己。」
後來,趙同幾乎無法正常工作,常常感到四肢無力,心裏面有股東西往頭上衝,只好入院治療精神病。他每日神情恍惚,會錯把上午當下午,還產生初中同學來探病的幻覺。然而,他始終愛著女友,想治好「處女情結」後跟她結婚。2005年10月,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他不顧女友反對,毅然到上海做開顱手術。在手術前,他寫了好多「我愛你」的字條給女友,生怕手術後萬一失憶了,可以幫他想起以前的事。然而手術後病情並沒有改善,「想得更厲害了,聽到有人說話就好像在講這件事。」
在2006年初,已經28歲的他又到廣州一家醫院做第二次開顱手術,使用了「立體定向」的技術,據說之後好轉出院。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首席專家郭沈昌教授認為,這名患者喜歡鑽牛角尖,存在強迫性思維。
本質:
接受不了對方「婚前失貞」
人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東西。研究發現,在奧運會上獲得銀牌的運動員、買彩票差點中頭獎而僅獲小獎的彩民往往深感遺憾,心理上長時間受到折磨。其實他們只在一人之下,已經比99%的競爭者都要好了,本來應該高興才是,但他們忍不住會和第一名比較。
與新貨相比,被別人擁有過、使用過的東西常常被人認為不是最好的,甚至是有缺陷的殘次品。現代人很早就開始有感情生活,為了找到更好的另一半,甚少有人與初戀走進婚姻,因此「有經驗」是普遍的現象。由此產生了女人的「貞潔」問題,儘管現代人似乎越來越不重視了,但總有人對「婚前失貞」耿耿於懷。以色列海法大學哲學教授亞倫-本季夫稱,這些人覺得自己還可能有更好的選擇,而這種潛在的可能性讓人無法對自己的感情生活感到滿意,自然很難有幸福。
然而,「婚前失貞」的伴侶在質量的維度上也可能是極好的。本季夫稱,曾經認真投入過一段感情的人能從中學到很多,有所比較之後能看清下一段感情的價值並加以珍惜,可能過得更甜蜜、更深厚。「最好」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搞清楚的,只有在長期的經歷之後才能明白。
爭論:
「處女情結」對女性不公平
但過早性行為確實離婚率高
「處女情結」在很多地區不乏市場,形成了強大的文化傳統甚至道德規範,男權社會普遍要求女性在性的方面保持「貞潔」。
男人們的擔心並非多餘。2011年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研究發現,在16歲之前就開始過性生活的少女大約有三分之一在結婚5年內離婚,比16歲以後才開始過性生活者的離婚率顯著增加;初次性生活是被迫的女孩與是自願的女孩相比,日後的離婚率更高。美國心理治療師伊莉莎白·多諾萬分析原因稱,過早開始性生活令心理髮育變得複雜,而很早就有性經驗的女孩容易被嫌棄,也可能是離婚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美國惠特沃斯大學倫理學家卡羅琳·西蒙博士稱,作為歷史上對女性的一種表揚,「貞潔」的目的是讓男性確定後代不是別人的種。但她指出,「貞潔」似乎是與生俱來、然後丟失的東西,關注的只是身體的狀態,而不是個人的品格,給女性增加了額外的心理負擔和不必要的恥辱。特別是遭受性侵犯的受害者,要承受被「玷汙」的羞恥和愧疚。儘管也有「處男」一說,但男人則一般沒有保持「純潔」的義務,因而是不公平的。她建議人們更應關注兩性方面的美德,學習管理自己的欲望和兩性關係。
提醒:
缺乏性知識可影響婚姻和諧
執著於「處女情結」的男人即使得償所願,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麻煩。美國性治療師馬蒂·克萊因博士稱,全世界每年約有五千萬對夫妻結婚,其中約三千四百萬對夫妻有一方是「處」,至少兩千五百萬對夫妻雙方都是「處」,其中產生了不少問題。
他接診過一對夫婦,結婚時妻子就是「處」,新婚之夜和頭幾次性生活都不和諧,結果相互埋怨,性生活越來越少,後來乾脆成了「無性婚姻」,丈夫還養成了在外面拈花惹草的惡習。原來,妻子認為丈夫應該動作溫柔,丈夫認為妻子應該熱情似火,但這些想法離對方的實際情況頗為遙遠。
克萊因不認為「處」是破壞夫妻生活的罪魁禍首,不一定在婚前「有經驗」才能享受性,但「處」往往意味著性知識的缺乏,令新婚之夜高度緊張。他建議這些夫妻要通過性教育了解自己的身體,消除各種誤區,但這不是一個晚上就能搞定的,至少需要一個星期。[廣州日報 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胡譽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