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農機學會永康高新園區協同創新工作專家團永康行

2020-12-22 每日科技網

  搶在端午節假日這天,浙江省農機學會永康高新園區協同創新工作專家團一行11人,由省農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浙江大學何勇教授帶隊,抵達永康。次日一早,專家們就在永康市城西新區五樓會議室,與永康市30來家農機關聯企業集中開展了科技對接交流活動。永康市科協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了這一活動。

  何勇在講話中指出,此番專家團永康行是繼上月永康市現代農業裝備協同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後的第一次活動,學會將派駐專家在永康設點,為永康農機產業高新園區企業開展一站式服務,為企業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幫助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促進企業儘快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為永康實現「二次出發」和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在利用國內外各級人才如何服務企業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專家團」此行還邀請到了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物系統工程學系教授、精細與自動化農業系統中心主任、農業計算機與電子技術雜誌主編張勤。身為美國從事智能農業機械研究的著名專家,張勤向與會企業家介紹了世界作物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現狀和研究,重點介紹了美國各種智能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其中包括田間自動導航、變量施肥、變量灌溉、田間除草等,同時也列舉了目前實現園藝作物機械化與自動化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介紹了美國農業機械化研究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農業機械化、系統化和信息化的未來趨勢。浙江尤奈特電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金東說,張勤教授高屋建瓴的講解,給了我們很多啟發,讓我們受益匪淺。

  省農機學會秘書長、省機電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盛雲慶著重講解了申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同樣引起眾多企業家的濃厚興趣,認識到高新技術企業平臺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飛鷹集團技術部負責人、浙江大邦電動工具有限公司技術研發負責人等,當場紛紛與各位專家互動交流,對如何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作了進一步了解,並對生產過程中碰到的一些技術性問題作了探討。

  四方集團總工李紅陽深有感觸地說,專家團整個團隊可以說就是為我們企業量身定製的。之前,省農機學會的專家與永康部分農機企業已進行密切合作,十多年來,專家們為企業在專利的申報、成果的查新報告與鑑定、農機推廣鑑定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隨著協同創新工作的深入推進,省農機學會將圍繞永康協同創新基地的合作協議和發展規劃,逐一落實領導小組確定的重點工作和相關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永康現代農機產業創新發展系列活動。

相關焦點

  • 從一片荒蕪到滿眼繁華 ——永康工業園區沐浴改革春風蝶變記事
    現代農業裝備高新區:「永康農機」角逐國際市場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六部委對外公布了《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永康現代農業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名列其中。2012年9月,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牌的「中國南方農機產業園(基地)」落戶。  2013年2月,永康現代農業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掛牌成立。由此,城西新區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 嵊州:嵊州高新園區獲評2019年度浙江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突出...
    昨日,從高新園區(三界鎮)傳來喜訊:嵊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獲評2019年度浙江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突出貢獻集體。歷經十年發展,一路走來,高新園區(三界鎮)牢牢把握「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高鐵」「碼頭」等戰略機遇,堅持工業化與城鎮化「雙輪驅動」,實現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區域形象雙提升,搭建起全市招商選資和項目建設的重要平臺,成為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的「一線」陣地,從全省後3位到如今全省省級高新園區綜合排名第4位。平臺能級快速提升,活力來自哪裡,未來潛力如何?
  • 永康經濟開發區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
    作為永康市首個五金企業聚集區,5年來,永康經濟開發區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2019年,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成績全省第一,是浙江省美麗園區示範園區。對永康經濟開發區來說,「五年規劃」是度量發展步伐的路碑,也是記錄奮鬥者足跡的載體。
  • 「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加快建設
    「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愛平)11月15日,由科技部農村中心和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會議在京召開。科技部農村中心主任鄧小明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調要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新形勢下,農機產業科技創新面臨著原始創新不夠、底層創造缺位,跨界融合不夠、缺乏協同創新,全產業鏈布局不夠、難以實現集成化應用等諸多挑戰。
  • 創新引領 科技賦能!「高新梁平」未來可期~
    修訂完善並及時兌現《創新驅動獎扶辦法》《專利資助獎勵辦法》《梁平區鼓勵企業上市融資獎勵辦法》等系列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發展科技型企業,建立和高效運行研發機構、科技服務機構,支持開展研發活動和保護智慧財產權,充分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現代農業園區「五良」融合工作推進機制內容是什麼?
    協調聯絡機制辦公室日常工作由農業機械化處牽頭負責,由農業機械化處楊建國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各牽頭處室及協同單位明確1名負責人,負責與協調聯絡機制辦公室開展日常工作對接。四、責任分工根據廳內處室(單位)職能職責及園區「五良」融合建設內容,實行分工負責。農業機械化處牽頭負責「五良」融合的統籌協調和日常管理工作。
  • 集聚「中科系」創新資源,麒麟科技創新園未來可期|探尋南京高新...
    而高新園區,則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主陣地。市121推進辦近期聯合荔枝新聞、我蘇網全面報導創新名城建設成就,本期推出系列深度訪談,與南京15位高新園區「掌門人」面對面;訪談展示今年高新園區創新成績和工作舉措,生動展示南京奮力革新的姿態,探討發展痛點、難點或堵點,並謀劃思考下一步計劃;巡禮創新成效的同時深入探尋高質量發展路徑。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五周年之際,交上一份屬於南京的「創新成績單」!
  • 南京每個區都將打造高新園區
    南京將整合設立15個高新園區  據介紹,南京市目前各級各類園區數量比較多、運行質量不高、同質化競爭現象較為突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區域創新發展。為此,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通過整合現有各類創新載體,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進一步推進科研成果落地和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在江北新區和11個行政區各打造一個高新區作為支撐創新發展、承載創新項目的統一載體。
  • 中科大高新園區 打造「百年校區」
    作為全國一流高校,中科大高新園區一期的建設,牽動著合肥城市的發展。6 月 15 日,記者從合肥市建設部門獲悉,三棟學科樓、行政與師生服務中心及室外總體工程施工圖設計工作全部結束,同步開展招標工作,力爭 7 月底能夠開工建設,打造成為 " 百年校區 "。
  • 金華永康高質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原標題:永康高質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我們的生產線可以生產1米寬的寬幅銅板帶,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能生產寬幅銅板帶的企業,公差尺寸為1%~2%,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昨天(7月17日),記者走進浙江鴻耀高新銅材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高精度銅板帶生產線正在運行。近10年來,鴻耀高新陸續投入3億多元進行改造提升,新能源、新工藝成為生產車間主力。
  • 「碼族部落」落戶平潭 系兩岸青年數字經濟協同創新園區
    新華社福州5月7日電 正在福州舉行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與香港東英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雙方擬投資近85億元人民幣,在平潭建「碼族部落——兩岸青年數字經濟協同創新園區」,旨在以數字創新為紐帶,促進兩岸高新產業與人才的融合發展。
  • 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園區行啟動 撬動金融資本,助推鄉村振興
    7個農創園基金項目籤約,12家企業登臺路演……為加快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子基金投資運作,11月26日上午,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園區行在南京國家農創園正式啟動,省鄉村振興投資基金-農業機械裝備專場路演拉開了活動帷幕。
  • 喜報|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入選2020年度浙江省品牌社會組織
    喜報|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入選2020年度浙江省品牌社會組織 2020-12-17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科技園嘉定分園:協同創新模式打造千億級大學園區
    協同創新加速資源轉化  同濟科技園嘉定分園成立於2018年,是由同濟大學與嘉定區政府共同建設的大學科技園,同時也是張江高新區嘉定園的重點園區之一。  「同濟科技園的產業定位是根據不同校區的學科優勢來的。」
  • 鄂臺高新園區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新竹舉行
    鄂臺高新園區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新竹舉行 2012年05月10日 09:52:00來源:你好臺灣網   5月9日下午鄂臺高新園區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新竹市喜來登酒店舉行,兩岸業界120餘人與會。
  • 長三角助力創新聯盟成立 已有近900位專家成為個人會員
    7月29日,由滬蘇浙皖「一市三省」科協共同發起的「長三角助力創新聯盟」正式成立。長三角助力創新聯盟首任主席、浙江輪值主席鄭裕國院士當選聯盟首任主席,中科院院士、上海東華大學教授朱美芳,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等7位專家當選為聯盟副主席。聯盟副主席、浙江大學教授何勇兼任秘書長。
  • 從園區牽手看產業協同發展
    10多年前,為縮小南北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江蘇決定「南北掛鈎」合作共建工業園區,由蘇州工業園區主導共建的蘇宿工業園區,成為江蘇第一個南北共建園區。蘇州、宿遷兩地園區「牽手」之後,蘇宿工業園區的發展不是靠單向輸血援建,而是整合資源,協同發展。園區一些項目研發在蘇州,製造在宿遷,兩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作用和效果得以擴大。
  • 浙江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聯繫電話:0571-87058110傳 真:0571-87056929電子郵箱:clgyc@zjjxw.gov.cn附件:浙江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0年7月10日浙江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 萬華中心:踞高新園區 享五緣灣頂級配套
    湖裡區區長張毅恭在招商推介會上說,為加快推動五緣灣片區的產業提升,湖裡高新園區將規劃定位為生態綠色環保的園區,將高新園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五緣灣信息港」。    五緣灣片區位於高崎機場和翔安隧道兩大門戶之間,短短幾年,已經成為廈門高檔商務、極致觀景居所的代名詞。作為集多種自然景觀和資源於一身的風水寶地,五緣灣已經成為廈門的新興CBD。
  • 緊跟國家戰略 展現「高新」氣質——東湖高新集團跨越式發展觀察
    「當時園區開發建設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一切都是邊摸索、邊實踐。」具有26年公司工齡的東湖高新集團科技園公司總經理張虹回憶說,東湖高新集團幹部職工發揮勤鑽研多實踐精神,硬是在荒郊野嶺、溝渠縱橫的武漢關山地區,創建了武漢市第一個國家級科技園區——武漢科技城,通過首輪招商引資為「武漢中國光谷」的產業崛起和國內園區開發建設創新理念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